《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十五章运动技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7823682
- 上传时间:2022-12-1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3.44KB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十五章运动技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十五章运动技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十五章运动技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操主要是骨路肌
的活动,虽然这种活动也受人的心理图式的支配和调节,但它属于运动技能。
三、熟练和习惯
熟练即高级技能。
人们对某种行动方式熟练了,就不必事先考虑如何去完成它,不必再把某种行动分解为各个局部动作来进行,也不必须先拟定应如何完成每个动作。
例如,一个能熟练写字的人,对一个字的笔划如何写、各个笔划之间如何安排是不太注意的。
一个熟练的木工在刨木料时,并不考虑怎样拿创子,怎样前后推动创子,怎样清除刨花等等。
当始动刺激出现时,人就按一定的程序引起一系列的自动化反应。
熟练动作中的知识讲述出来的能力可以全部消失。
熟练动作的自动化是无意识进行的,但这只有在整个行动完全正确无误时才有可能,一旦行动过程发生某种突然事件,或动作的某一环节遇到障碍,人就会发现这种变化,并意识到行动的效果与预定的目的不相符合。
这时他就会集中注意于行动过程本身,有意识地调整动作,排除障碍,力图完成尚未完成的部分。
这说明熟练的自动化动作虽然是无意识的,但意识的调节作用随时会参与。
习惯是完成某种自动化行为的需要。
例如,一个人有饭前洗手的习惯,不论什么时候吃饭,就会自动地洗手。
一个人有午睡的习惯,不论什么地点,到了中午就很想睡觉。
一个人有吸烟的习惯,他会不知不觉摸出香烟和火柴来。
这种自动化动作的需要,叫做习惯。
虽然习惯和熟练都是自动化的动作方式,但是,习惯毕竟不同于熟练。
首先,习惯是实现某种行动的需要。
习惯了的自动化行为已经变成了人的需要,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引起不愉快的情绪;
而熟练则是指实现某种行动的方式,它不一定与人的需要联系在一起。
也就是说,习惯和熟练、技能所指的内容是不同的。
其次,习惯可以在无意中,通过简单的重复而形成;
而熟练则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并以一定方式组织起来的练习而形成的。
第三,习惯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即有好坏之分。
劳动习惯、卫生习惯、文明行为习惯都是优良的习惯;
不卫生、吸烟等习惯,则是不良习惯。
而熟练或者是高水平的,或者是低水平的,无所谓好坏之分。
四、运动技能和个性
运动技能和个性也有密切的关系。
首先,需要动机等个性倾向性会制约技能的形成和发挥。
活动的需要是运动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
如果没有活动的需要,任何运动技能都无法形成。
需要会激发人去学习运动技能。
动机对运动技能形成的作用如下:
(1选择并爱上某项活动;
(2坚持这项活动的练习;
(3不断改正练习方法以达到标准;
(4精益求精,形成熟巧。
动机强度也会影响技能的发挥。
动机过弱不利于技能的发挥;
但动机过强、非常害怕失败,虽能改进技能,但也会限制在运动中为成功而冒险和发挥最大的潜力。
在运动技能的各个方面,都有个体差异。
在学习运动技能初期,每个人在素质、知识等方面就有相当大的个体差异。
不仅相等的练习,人们在掌握技能的速度和素质上有个体差异,而且随着练习的进展人们掌握运动技能也会有相当大的个体差异。
随着练习的进展,一些人的成绩差距越来越大,但另一些人的成绩则逐渐接近。
第二节运动技能的分析Top
一、运动技能的结构
运动技能的种类繁多。
对于运动技能的结构可以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主要维度对运动技能的结构进行分析。
这四个主要维度是:
连贯一断续,精细一粗壮,内反馈一外反馈以及简单一复杂。
(-连贯一断续维度
一个断续的运动技能就是对于一个特殊的外部刺激作出一个特殊反应的活动。
这是一种开始和结尾都是清晰可辨的、在较短的时间内(一般在5秒钟以内完成的技能。
例如,投掷铁饼、举重或移动一个棋子等。
这类技能带有爆发性,一般在不到200毫秒的一刹那间发生这种快速动作。
如果把这种技能进一步简化为最简单的形式,那么,从反应时间的测量来看,一个“断续”的任务就是手和臂在一个方向上的运动。
与此相反,一个连贯的运动技能是人对刺激的结合作出连续的调节和校正,其中有些刺激是从肌肉中反馈的。
心理实验室中进行“旋转追踪测验”是一个形成连续运动技能的例子。
如图15-1所示,在塑料圆盘上嵌入一个与圆盘贴合成一个平面的金属“目标”,圆盘转速为每分钟60转。
执行者手持一支铁笔跟随目标运动,力图在铁笔的金属尖和目标之间保持接触通电。
这样形成的技能是使臂和腕连续平稳地进行运动,它调整快慢,以便与旋转着的目标的转速相符。
许多熟练的技能如游泳、翻跟斗、拉窗帘等都是连贯的技能。
(二精细一粗壮维度
精细与粗壮是指与运动技能有关的肌肉的性质和数量。
粗壮的运动技能是运用大肌肉的,并且往往是全身性的运动,如打网球、跑步、游泳、举重等。
而精细的运动技能则主要运用腕关节和手指的运动,像绣花、织毛衣、写字、打字等手工技巧属于精细的运动技能。
人们在获得精细运动技能和粗壮运动技能的难易方面有很大的个别差异。
研究表明,这两类运动技能之间的相关是很低的,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太大了。
(三内反馈一外反馈维度
反馈分外反馈和内反馈两种。
外反馈是通过外部介质(如光、声、气味等而实现的反
馈。
内反馈是通过动觉信息而实现的反馈。
一个内反馈的运动技能是一种完全借助于肌肉运动的反馈信息而实现的。
这种技能是闭着眼睛也能完成的。
闭上眼睛徒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闭上眼睛打毛衣等都可以说是内反馈技能。
在实际生活
中,许多运动技能都有外反馈的特征,即是说,这些反应或多或;
受到外部刺激的调节。
抄写、织毛衣、滑雪、开机床等运动技能,适当而精确地实现,都必须通过外反馈才有可能。
熟练的钢琴家和打字员的弹钢琴和打字的速度很快。
这种技能看起来好像受刺激控制,其实这种技能具具有智力活动和性质——一套运动程序。
它与动觉反馈调节是不同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将在第三节进一步讨论。
(四简单——复杂维度
从技能动作所包含的刺激量和反应数或完成运动技能时加工的信息量来看,有简单运动技能和复杂运动技能。
例如,驾驶飞机比驾驶汽车要复杂,国为有更多的仪表要注意,更多的操纵要控制。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运动技能反应的①精确性;
②协调性;
③
稳定性;
④速度;
⑤有效地利用线索;
以及⑤在紧张情况下维持技术水平等方面,对运动技能的结构进行分析。
二、动作的反应时间
反应时间的问题,最先是在天文学研究中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加
以研究的。
1796年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台长和他的助手一起观测星体通过子午线的时间,由于二人的观测值相差约08秒。
助手被解雇了。
当时的观测方法叫“眼耳法”,即用眼睛持续观察通过望远镜中的细小的中央线的星体位置,用耳朵听钟摆的声音,就是说将星体临近通过中央线之前声音所占的位置,与刚好通过中央线的声音的位置,划分为10等份,然后找出刹那间星体实际位置的时间。
用这种方法时注意力必须集中在眼耳两个方面,但由于存在着眼耳之间以何者为主的差异,因而导致了测定时间上的差异。
事过25年之后,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Bessel,F.W,1784-1846研究了这一误差,发现自己的观测值比某位观测者早1.041秒,而比另一位观测者的观测值迟1.223秒。
此后才弄清楚产生这些误差的原因是在观测时对刺激的反应时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误差并非观测者的懈怠所致,他把这种反应时间上的个体差异称为“人差方程式”。
此外德国生理学家级勒(Milller.JOh,1801—1858和赫尔姆霍茨(Helmholtz,1821-1894对蛙肌等动物肌肉神经兴奋的传导速度进行了研究。
荷兰生理学家唐得斯(Donders,F.C,1818—1889发展了这些研究,他安排了几种刺激,其中对每一种刺激都要引起不同的预定的反应。
他认为,从复杂反应的反应时间中减去简单反应的反应时间就可以测出这一过程的心理活动时间。
在天文学、生理学研究的启发下,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建立心理实验室时就提出了这个问题,此后反应时间问题一直受到心理学家的广泛研究。
动作的反应时间可分为简单反应时间和复杂反应时间。
简单反应时间是对单一的刺激物作出确定反应所需要的最短时间。
例如,感知铃声响就立即用手按电键所需要的最短时间。
这种反应比较简单,只要感知到刺激物,不必过多的思虑,就立即作出反应。
表15-1是人的不同感觉器官的简单反应时间。
从表15-l可见,不同感觉器官的反应时间是不同的。
听觉和触觉的反应时间最短,苦味的反应时间最长。
复杂反应时间(或叫选择反应时间是根据不同刺激,在各种可能中,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应所需要的最短时间。
在实验中常用几种不同颜色的信号灯,要求被试者根据某一种颜色的信号灯的闪亮,用某一手指进行反应(如,用食指对红灯光、用中指对绿灯光进行反应等等;
或在许多按钮中选择某一按钮进行反应。
选择反应的中枢活动比较复杂,需要进行一定的思维活动,作出选择,执行正确的反应动作。
复杂反应时间比简单反应时间要长一些。
反应选择的可能性愈多,反应时间就愈长。
表15-2说明,随着刺激选择数目的增加,反应时间也随之增加。
影响简单反应时间的因素,除了上述不同感觉道的差异外,还
有下列因素:
(1刺激的强度,一般而言,刺激愈强,反应时间越
短;
但光刺激的强弱对反应时间影响不大。
(2刺激前的时间(即
发出反应准备的信号到刺激出现之间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当反应
者作好准备,身心紧张起来时反应时间将缩短。
但从身心的动员到
达紧张的极点之前需要1秒钟时间;
同时紧张状态也不可能持续维
持在同一水平上,一旦超过4秒钟,紧张状态就会发生变化。
因此,在短跑中发令员发出:
“各就各位——预备——呼”时,从“预备”到枪响的时间是l—4秒。
有经验的发令员为了防止运动员偷跑,在这个范围内有意改变时间间隔。
表15-3表明,在声音刺激的条件下,准备信号和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时间间隔为1.5秒时反应时间是260毫秒。
(3练习可以缩短反应时间,但缩短反应时间很有限,很快就达到生理极限,此后几乎不再变动。
(4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老年人,反应时间随之增加。
(5海拔高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反应时间增长。
有人(McFarland,R.A1937发现生活在海拔17500英尺的安第斯山民的反应时间都很长。
(6药品,例如酒精和吗啡的作用开始会缩短反应时间,随后反应时间增长。
茶叶和咖啡会缩短反应时间等。
三、运动技能的测定法
弗莱希曼(Fleishman,E,A,1964把运动技能分为身体熟练技能和操作熟练技能。
可以用各种测定法对这两类技能中的诸因素进行测量。
身体熟练技能包括:
1.力气:
(1爆发力,可用跳远、跳高、掷球等来测定;
(2动态力,可用单杠引体向上、双杠、爬杆等来测定;
(3静态力,可用动作来测量手、臂、腿、背等肌肉的力量。
2.弯曲速度:
(l动力弯曲程度,用下蹲和深膝弯曲来测定;
(2改变方向的速度,用往返快跑、躲闪快跑等来测定;
(3跑步的速度,用50米和100米短跑来测定;
(4四肢活动的速度,用接球、打苍蝇等动作来测定。
3平衡:
(1静态平衡,用单脚站立来测定;
(2动态平衡,以站在大球上保持平衡或骑单车、溜冰等来测定;
(3托物平衡,用手背上平衡一球或竖直棍子来测定。
4.协调:
(1肢体协调,以打字、弹风琴等来测定;
(2全身协调,用跳绳、踢毯子、踩高跷等来测定。
5耐力,用长跑、俯卧撑等来测定。
操作熟练技能包括:
(l精确控制,用复杂的协调、旋转追踪及拉小提琴来测定。
(2肢体协调,用对舵的控制、骑自行车、踩缝纫机来测定。
(3反应定向,用选择反应时间及方向控制来测定。
(4反应时间,用选择反应时间来测定。
(5手臂活动速度,用二
线互击来测定。
(6随机控制,用动靶射击来测定。
(7腕手灵活,用珠算比赛来测定。
(8手指灵活,用制作小手工艺、操作精密仪器来测定。
(9臂手稳定,以修理手表、做医疗手术等来测定。
(10腕指速度,用转击法来测定。
上述各种测定方法一般都简便易行。
可供教师在选拔学生的运动能力方面作参考。
第三节运动技能的形成Top
一、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通过练习逐步掌握某种动作方式的过程。
复杂运动技能的形成,一般经历三个主要阶段:
(-动作的认知阶段
在学习一种新技能的初期,练习者或通过别人的指导或观察别人完成这种技能来了解和认识动作的基本要求。
他也做一些初步的尝试,在头脑中形成动作心象。
但是,这时练习者的注意范围比较狭小,只能集中于个别动作上,不能控制动作的细节。
这是因为练习者在生活中已经形成了许多习惯动作,而这些动作往往与当前学习的动作方式不相符合。
这样,在学习新的技能时,练习者的动作常发生错误。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了解这一技能的基本要求和特征,练习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很紧张,动作在有意识控制下进行;
动作不稳定、速度慢、不协调,有不少多余动作;
能初步运用反应结果的反馈信息,但只能利用非常明显的线索。
(二动作的联系阶段
通过认识和练习,练习者头脑中的动作心象逐步形成起来。
他逐步掌握了一系列局部动作,并开始将这些动作联系起来,但是各个动作还结合得不紧密。
在从一个环节过渡到另一个环节,即转换动作的时候,常出现短暂的停顿。
练习者的协同动作,是交替进行的,即先集中注意做出一个动作,然后再注意做出另一个动作,反复地交替,进行不同的动作。
这种交替慢慢加快,技能结构的层次也不断增加,然后逐渐形成整体的协同动作。
在这一阶段,练习者的注意和记忆的紧张度有所减低,但负担仍然很重。
由于局部动作被综合成更大的单位,动作之间的相互矛盾和干扰减少,多余的动作趋于消除。
练习者发现错误的能力也加强了。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技能的局部动作被综合成更大的单位,最后被综合成连贯技能的整体。
(三动作的协调和完善阶段
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是各个动作已联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已巩固下来。
各个动作相互协调,并且变得越来越自动化。
这时,练习者的多余动作和紧张状态已经消除。
练习者能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迅速而准确地完成动作:
能自动地完成一个接一个的动作,几乎不需要有意识控制。
这一阶段也称为熟练期。
二、运动技能形成的特点
与学习运动技能的初期相比较,已形成的技能已发生了质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特征上:
第一,行为控制从有意识向无意识转化。
在技能形成初期,内部言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这时技能的各种动作都受意识控制;
如果意识控制稍有削弱,动作就会停顿或出现错误。
随着技能的形成,意识控制逐渐减弱而由自动控制所取代。
在熟练期,人们在完成一种技能时,只关心怎样使这种技能服从于当前任务的需要,技能的整个动作系统已经是自动化的了。
第二,利用线索的变化。
在运动技能形成初期,学习者只能对那些很明显的线索(如指导者的提醒发生反应,他不能觉察到自己动作的全部情况,难以发现自己的错误。
随着技能的形成,学习者能觉察到自己动作的细微差别,能运用细微的线索,使动作日趋完善。
技能相当熟练时,人能根据很少的线索进行动作。
这时熟练者头脑里已储存了与特有的一系列线索有关的信息,当某一线索出现之后,便能预测出会产生怎样的线索。
因而熟练者只要很少的线索,就能进行一系列的反应。
第三,控制行为方法的变化。
在运动技能形成初期,学习者依靠外反馈,特别是视觉反馈来控制行为。
例如,初学打字的人,一边看着自己的手指和键盘上的字,一边按打字机的键。
初学跳舞的人,一边看着脚尖,一边跳舞。
随着运动技能的形成,运动控制逐渐开始不再依赖于视觉反馈,而是通过像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来控制行为。
有人(Laszlo,J,互,1967做过一个在剥夺视觉、听觉、触觉和动觉条件下用早已熟练了的手指敲桌子的技能去按打字机键的再学习的实验,结果发现,运动技能的熟练程度达到某一阶段时,人在头脑中就会产生运动程序,并依此程序来控制运动。
第四,动觉反馈作用的加强。
已经形成运动技能之后,人借助于运动程序来控制动作的进行。
但这并不是说,熟练期技能的实现不需要反馈信息,这时视觉反馈作用降低了,但动觉反馈作用加强了。
动觉反馈信息与运动技能有稳定的紧密相联系。
例如,当我们在走路时偶尔踩到一块小石头,就立即产生防止跌倒的动作。
这是由于脚部的动觉反馈信息对运动程序的调节。
在熟练期,动觉反馈是运动程序的控制器,它保证着运动技能的稳定进行。
第五,协调化运动模式的形成。
开始学习运动技能时,学习者的动作是不协调的;
在熟练期,人形成了协调化的运动模式。
协调化的运动模式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像弹钢琴或打字时手和眼,或左右手那种同时性的协调化运动模式;
另一种是像装枪弹之类的技能,它由一系列局部动作(向左扳枪检,向后拉枪栓,压进子弹,推回枪栓,向右扳枪检组成,成为连续性的协调化运动模式。
有人(调技,1972研究过连续性的协调运动与成绩之间的关系。
被试分为两组:
一组是抓起球的动作和投出动作作为一个整体动作的学习组(A组,另一组为分段学习组(B组,比较了这两个组的投掷目标的准确性和反应时(RT以及他们的姿势。
结果如图15-3所示,A组动作比B组动作更协调;
只有A组在反应时间方面有练习效应;
在正确度方面,A、B两组的练习效果,从平均数来看,也是A组比B组更正确。
三、运动技能形成的理论
`有两种理论对运动技能形成的解释,很有影响。
这两种理论是连锁反应的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的理论。
(-连锁反应的理论
加涅(Gagn6,R.M,1968认为可以用刺激一反应倍一R公式的连锁反应系列来解释运动技能的形成。
运动技能被理解为动作的连锁反应,刺激引起反应,第一个动觉反馈调节着第二个动作,第二个动作的动觉反馈又调节着第三个动作……于是就产生了运动技能的连续性运动。
例如,儿童学会用钥匙开门的连续动作:
首先用手拿钥匙,对准锁孔,确认插入的位置是否准确,将钥匙完全扬入并按正确方向旋转,开门。
这一动作系列的连锁反应如图15-4所示。
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动作(Ss~R如果不按上述顺序进行,就达不到目的。
因为如果钥匙的方向不对,就无法插入锁孔;
如果没有全部插入,就不能旋转。
如果顺利地完成了一切操作,门就可以打开了。
开门最后的一个动作,对整个连锁反应起着强化的作用。
但是,连锁反应的理论难以解释下列问题:
(1人能在100毫秒之内开始、进行和停止一个动作;
而利用感觉反馈所需要的时间似乎是:
视觉反馈约为190~260毫秒,本体感觉反馈约为120~125毫秒。
显然,这些时间都太长,不允许感觉反馈来控制运动动作。
例如,熟练的钢琴家不看键盘演奏,有些片段手指的动作每秒可达16次。
这种快速动作之间的连接,感觉反馈是无法加以控制的。
(2大多数运动技能都具有新颖性。
尽管你签过上干次的名,但每一次的签名动作都有点独特性。
连锁反应的理论也难以解释这个问题。
因为根据这个理论这类动作应该是定型化的。
(二认知心理学的理论
认知心理学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解释运动技能的形成。
这方面的理论模型较多。
例如,韦尔福特(Welford,1968提出的运动技能形成的模型如图15七所示。
该模型由感受一转换一效应器三个连续阶段组成。
各种感觉器官接受输入信息,但人只有通过动觉才能意识到自己身体的运动。
知觉正确与否,对运动技能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感觉信息超载或贫乏,都有可能导致知觉判断错误。
感觉信息经过短时记忆(选择性记忆转入第二阶段——由知觉到运动的转换。
这一阶段有双重意义:
既对感觉输入作出反应,又激起效应器的活动。
而效应器的活动通过反馈进一步得到校正或加强。
研究已经表明,经过练习所形成的运动程序图式——即程序性记忆储存在长时记忆中。
运动程序图式是经过长期的练习而形成的有组织的系统性知识。
对于一种运动技能(如弹琴、打字、驾驶汽车等要达到熟练必须经过1000~1500小时的练习。
一个有一千小时以上驾驶经验的司机,把驾驶途中可能遇到的情况以及怎样处理都构成了一套套的运动图式。
这些运动图式随着练习而不断精炼,它们好像整装待发的战士那样,随时可用。
在活动之前这些运动图式构成一种总的运动图式并在无反馈的情况下使活动进行下去。
第四节练习Top
一、练习和练习曲线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
所谓练习就是以掌握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为目标所进行的反复操作过程。
练习不是单纯的反复操作,而是以掌握一定的活动方式为目标的反复。
练习的结果可以用“练习曲线”来表示。
练习曲线也叫学习曲线,是表示一种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次数和练习成绩之间关系的曲线。
可以用各种方法来取得掌握技能过程的量的指标:
测定一个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确定每一练习所用的时间,计算单位练习时间内所犯的错误。
把练习的次数作为横坐标,把上述的这些指标的数值作为纵坐标,就可以绘制成练习曲线。
如果把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作为纵坐标,那么练习曲线就显现出上升的形式,因为工作量是随着练习进程而增加的。
如果把完成动作的错误数或时间作为纵坐标,那么练习曲线就显现出下降的形式。
二、练习过程的一般趋势
(-四种类型的练习曲线
练习曲线反映了练习进程的一般趋势。
在描述具体的实验结果时所获得的练习曲线是极其多样化的。
甚至一个人在完成相似的任务时也难以得到相同的练习曲线。
综合大量的研究资料,反映练习进程一般趋势的练习曲线主要有四种类型,如图15-6所示。
在图15-6中,横坐标表示练习时间或次数,纵坐标为完成的工作量,这四条练习曲线反映了练习进程四种基本趋向:
A线表明,学习技能的初期学习成绩急剧上升;
随着学习的进展,成绩上升的趋势逐渐减弱;
B线表明,学习初期进步缓慢,经过多次练习到了学习后期成绩急剧上升;
C统表明,最初的学习进步缓慢,但不久成绩便急剧上升,接着进步又变得缓慢了;
D线表明,学习初期进步很快,学习中后期进步停顿下来了,过了这一阶段,进步又较快。
造成练习曲线上的这些特征,原因是多方面的。
学习任务的难度、学习者的能力、经验和动机等因素都会影响练习的进程。
例如,学习开始时,学习者兴趣浓厚,情绪饱满,他可以把生活经验中已经掌握的各种动作方式重新组织,加以利用,因而练习成绩急剧上升;
到了练习后期,可以利用的经验逐渐减少,学习的难度愈来愈大,再加上疲劳、情绪低落等因素,因而练习后期成绩难以提高(图15-6A。
又如,学习有些技能(如投掷、游泳等,开始时必须要掌握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而进步较缓慢;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掌握了有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十五章 运动技能 心理学 导论 黄希庭 第十五 运动 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