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散文选读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822004
- 上传时间:2022-12-1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56.31KB
唐宋散文选读Word文档格式.docx
《唐宋散文选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宋散文选读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时作者见到了月光下的水波、灯火,听到了犬吠、夜舂和疏钟。
切实的所见所闻,使得他的叙述极其真实、细腻,使读者感到景如己见,声如己闻。
下面写到中途休息时,在他自己独坐,童仆无声的情况下,不由得又从眼前的孤寂想起了好友裴迪。
他回想起往日与裴迪携手赋诗,在小径散步和面对清流的惬意,更产生了无限的相思之情。
第3段,正因思念之切,才引出这段热情相邀的文字。
作者惟恐裴迪不来,才极力铺叙辋
川春日景色之美。
下面展开的是一幅辋川春日美景图。
初春草木萌芽吐绿,远山清晰可见,水中小鱼轻轻地跃出水面,白鸥展开双翅往来飞翔,绿草地被露水润湿,山鸡在麦田里啼叫。
山青、树绿、草润、鱼跃、鸥翔、雉鸣,众多物品都在预报着春天的即将来临。
作者说:
这样美丽、迷人季节的到来,已为时不远了!
你能前来与我同游吗?
他相信这一切对裴迪是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的。
他又补充说:
只有你这样对春天有悟性的、不俗之人我才愿相约。
这里的春天太有趣了,你可不要错过时机呀!
在这一段里,作者从风景的优美到二人的志趣相投全都说到了,在如此热情的邀请下,裴迪岂有不来之理!
3、思考探究
(1)作为一篇书信,本文在内容上有什么体现?
明确:
书信是直接与接受者对话的,其所叙之事、所写之景、所抒之情都应与收信人有密切关联。
作者正是做到了以二人相处的往事,以二人共赏的风景和二人相同的志趣,来吸引、说服对方。
在这封信中,虽然写景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叙友情却是贯穿始终的线索。
像第1段记
独游的索然无味,第2段对往昔的回忆,第3段向裴迪发出的热情邀请,总是在不断地向裴迪表达自己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2)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全文文字凝练、朴素,句法上以四字句为主,犹如四言诗。
中间也配以散行,使文句在整饬中又多变化。
其写景部分,形象鲜明、生动,声韵和谐。
王维的书信可以说是书中有画,书亦如诗。
作者的思想、性格、审美趣味已尽在其中了。
(3)作为一封书信,为什么把主要篇幅放在景物描写上?
这与本文的写作意图有关,这封信既是用来叙述朋友情谊,同时也是与友人相约共赏,向友人发出邀请。
作者把冬景写得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既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和美好生活的欣赏,让美景真情与朋友分享,同时也暗含对朋友的邀请。
要注意的是本文写景特别富有生活情趣,这也表现了作者期望闲适山水中、追求田园生活的心理。
这种借景传情、借景寄意的写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琢磨的。
(4)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维不愿独享“终南美景”,而热情邀请裴迪同游,这它们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一段:
写独游的索然无味。
第二段:
往昔携手赋诗,快乐同游。
第三段:
热情邀请——“倘能与我同游乎?
”
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款款深情。
(7)本文议论抒情的句子与描绘美景的句子在句式上有何不同,说说这样的句式在此文中有何艺术效果?
本文句式骈散结合。
写景多用四言句,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抒情议论,多用散句,信笔抒写,或直抒胸臆,或点明主旨,轻灵自由。
全文整散结合,句式灵活,读来活泼明快,于清词俪句中现故山美景,于长短变化中表厚意深情。
与尹师鲁第一书》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
修幼年丧父,家贫好学。
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为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推官。
在西京三年,与钱惟演、梅尧臣、苏舜钦等诗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
景祐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
授宣德郎。
三年,以直言为范仲淹辩护,贬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庆历中,以右正言知制诰,参与范仲淹、韩琦、富弼等推行的“新政”。
“新政”失败后,外任。
至和元年(1054),召还与宋祁同修《唐书》。
累迁礼部侍郎、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熙宁四年(1071)六月,
以太子少师致仕,居颍州。
次年卒,年六十六,谥文忠。
《宋史》有传。
对宋初以来靡丽的文风提出批评,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积极培养后进,为北宋文坛领袖。
著作颇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
其诗文杂著合为《欧阳文忠公文集》一百五十三卷。
本文是一封朋友之间的书信。
写于宋仁宗景禧三年(1036)秋。
这一年因上书论救革新派人士范仲淹,先被贬至郢州。
其后欧阳修因《与高司谏书》获罪,被贬夷陵县。
这封信是到夷陵县后写的。
前半部分(1〜4段),从分别时自己受骗失约说起,详尽地叙述了自己离京赴贬所一路上的
情景以及对老朋友的挂念。
后半部分(5〜8段),集中恳谈了自己被贬后的思想。
一是不后悔自己“极愤而切责”的行为,变为“得罪虽死,不为忘亲”;
二是决定直面人生,勇对逆境,既不“戚戚怨嗟”,也不“傲逸狂醉”,向老朋友提示了自己坚守正道,始终不渝的心迹。
欧阳修的这封信是答复尹洙询问的,把言事得罪朝廷视为固然,不以迁谪之情萦怀。
在贬所
勤官慎职,不作穷愁的文字,更凸现了泰然的心境。
全文行文朴实,如同叙家常一般,充满着温馨和理解,对于同遭贬谪的朋友而言,这便是最好的鼓励和支持了。
文章还表现了作者高尚的精神境界。
一是表现为对贬官的态度。
作者在信中对尹师鲁袒露了自己对被贬官一事的态度,他认为
“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此皆不知修心也。
”而好友说的“非忘亲”也是不了解他的内心,他的内心是“得罪虽死,不为忘亲”,虽被贬官,也须“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且告诫他的志同道合者不要仿效那些“被贬者”,“傲逸狂醉,自言我为大不为小”,他自己已严格要求自己,“至今不曾饮酒”,抱着既不悲观也不放纵自己的态度,不要像“前世有名人那样,“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
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他勉励朋友“慎勿作戚戚之文”,要振作精神,“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
文中的这一系列表白,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气概,凝成一股气韵萦绕于字里行间,这正是作者高尚的精神境界所至。
二是表现为对友情的珍重。
作者于信的开头几段详尽地叙述了自己关切、思念师鲁的心情,他对未能如约相送而遗憾;
行程中没有寄信之处不能与师鲁通信而牵挂;
本人到荆南后又急于打听师鲁任所郢州的情况;
他迫不及待地要“问候”师鲁,打听对方“别后安否?
及家人处
之如何,莫苦相尤否?
六郎旧疾平否?
”这些看似生活中的日常琐事,却表现了作者对挚友的生活的关怀,反复的慰藉,细腻、亲切,充满了人情味。
文中不见欧阳修一贯的豪壮磅礴的气势,不见了大开大合的曲折,而代之以反复亲切的慰藉、叮咛,细腻入微的表白、鼓励。
作者在文中共用了12个“也”字,使行文非常自然、平
易,语气格外舒缓从容,拉家常,叙衷肠,直抒胸臆,委婉动听。
作者的措辞也非常注意亲切平易,选用了不少日常生活用词,如白头奴、家兄、家人、老母、米、面、鱼、梨栗、桔柚、大笋、灶门老婢等,这些词语浅白、通俗,可想见作者在写此信时其神态是那么的松弛、自然。
另外,作者多用松弛自由的散句,便于明白流畅地表情达意,也增添了行文的平易自然。
与微之书》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是杜甫之后的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强调诗歌讽喻社会现实的作用,创作了大量通俗易懂的作品。
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上书言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被贬的第二年写下著名的《琵琶行》第三年,给好友元稹写下了这封信,叙述了他在九江的生活,抒发了离别思念之情。
信中感谢友人元微之对自
《与微之书》出自于唐代名诗人白居易之手,是典型的书信体,己的关心,抒发了作者珍惜友情的思想感情。
本文最后一段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如“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
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庐山庵里晓灯前。
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
”说明了作
者虽然以一种平和淡然的心态面对人生,但仍然怀念天各一方的朋友,字里行间抱有深深的哀伤之情。
用“哀鸣啾啾、晓灯”来抒发哀愁万重,思念绵绵的情感。
可见本文主要运用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次要运用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
寄欧阳舍人书》
曾巩(1019—1083年),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
曾任太平州司法参军、越州通判,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地知州,后任史馆修撰、中书舍人。
在任地方官时,他了解人民疾苦,颇有政绩。
他自称“迂阔”,儒学正统气味较重,所以其文被认为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宋史曾巩传》)。
实际
上他既缺乏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批判态度,又很少有韩愈那种正视现实、敢鸣不平的精神,因此他的作品一般以“古雅”或“平正”见称,而缺少新鲜感或现实感。
其艺术风格介于欧阳修与王安石之间,尤其同欧阳修比较相近。
《宋史曾巩传》说他的文章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
评价大致允当。
宋仁宗庆历四年(1042)夏,曾巩奉父亲之命,写信请他的恩师欧阳修为已故的祖父曾致尧撰写墓碑铭。
庆历六年秋,曾巩收到了欧阳修写好的《尚书户部赠右谏议大夫曾公神道碑铭》。
次年,为了向欧阳修致谢曾巩写了此文,时年29岁。
曾巩的书信,委曲周详,思致明晰。
《寄欧阳舍人书》是他收到欧阳修的信及为他祖父写
的墓道碑铭后写的致谢信,行文纡徐百折,感慨呜咽,而又不失从容雅致。
本文历来被视为曾巩的最佳作品,
“纡层牵引,如春蚕吐丝,春山出云,
南丰集中,应推为千古绝调。
充份表现出曾巩文章纡徐、简奥的特色。
沈德潜评此文:
不使人览而易尽。
”古文观止编者吴楚材亦评本文为“在
能力训练】
、基础知识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惊骇
事必躬亲
义愤填膺
有志者事竟成
B、缉捕
声名雀起
沁人心脾
事实胜于雄辩
C、枕籍
意气风发
鞭辟入理
多行不义必自毙
D、清澈
坐收渔利
火中取粟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殊:
特殊
方:
正在
间。
间:
疏远
:
矫健
A.故山殊可过。
B•足下方温经。
C•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
D•轻鲦出水,白鸥矫翼。
矫
4、下列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是()
5、下列加粗字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是(
是:
判断动词,是
暗:
黑暗
吊:
慰问
俟:
等到
A、始觉身是县令矣
B、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
C、以罪出不测见吊者
D、俟到夷陵写去
6、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
故山殊可过
A.孤之过也B.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C.一日,大母过余曰D.是谁之过与?
7、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近腊月下,景气和畅。
B•此时独坐,僮仆静默。
C.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D•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8、下列句子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与山僧饭讫而去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然是中有深趣矣!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D.斯之不远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9、下列“使”字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是()
1约使人如河上②使人惶迫不知所为
3使知事有当然而不得避尔④使有而一人就之
⑤以祈请使诣北⑥使北营,留北关外
⑦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⑧人皆得以隶使之
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⑩使六国各爱其人
A、①②③⑦⑨⑩/④⑥/⑤⑧B、①⑦/②③⑨/④⑩/⑤/⑥/⑧
10、下列各句中“因”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B.昨日因参转运
C.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D•因无景观,不曾至
二、课内阅读
(一)
阅读《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部分,回答11-13题。
北涉玄灞,清月映廓。
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山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
露湿青皋,麦陇朝雊。
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
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然是中有深趣矣!
无忽。
1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活用情况不同的一项是()
A.北涉玄灞B.与月上下
C•与山僧饭讫而去D.步仄径,临清流也
12、解释加粗词语的含义。
1多思曩昔
2无忽
3白鸥矫翼
4故山殊可过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1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二)
某顿首,师鲁十二兄书记。
前在京师相别时,约使人如河上,既受命,便遣白头奴出城,而还言不见舟矣。
其夕,及得师鲁手简,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约,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临行,台吏催苛百端,不比催师鲁人长者有礼,使人惶迫不知所为。
是以又不留下书在京师,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
始谋陆赴夷陵,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
沿汴绝淮,泛大江,凡五千里,用一百一十程,才至荆南。
在路无附书处,不知君贶曾作书道修意否?
及来此,问荆人,云去郢止两程,方喜得作书以奉问。
又见家兄,言有人见师鲁过襄州,计今在郢久矣。
师鲁欢戚不问可知,所渴欲问者,别后安否?
及家人处之如何,莫苦相尤否?
六郎旧疾平否?
修行虽久,然江湖皆昔所游,往往有亲旧留连,又不遇恶风水,老母用术者言,果以此行为幸。
又闻夷陵有米、面、鱼,如京洛,又有梨、栗、橘、柚、大笋、茶荈,皆可饮食,益相喜贺。
昨日因参转运,作庭趋,始觉身是县令矣,其余皆如昔时。
14、下列“相”字与例句中“相”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例句:
莫苦相尤否?
A、杂然相许B、前在京师相别时C、相师成风D、益相喜贺
15、下列加粗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约使人如河上女口:
如果B.便遣白头奴出城遣:
派遣
C.及得鲁手简简:
信D.怪不如约怪:
责怪
16、下列“见”字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是()
①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②见其二子焉
3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未得与项羽相见⑥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⑦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⑨吾未见其明也⑩图穷而匕首见
A、①④/②③⑧/⑤⑨/⑥⑦/⑩B、①②/③⑤/④⑧/⑥⑦/⑨⑩
C、①④/②/③⑧/⑤/⑥⑦/⑨/⑩D、①④/②③/⑤⑨/⑥⑦/⑧⑩
17、对本段文字内容和语言特色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行文非常自然、平易,语气格外舒缓从容,拉家常,叙衷肠,直抒胸臆,委婉动听。
B、本文从分别时自己受骗失约说起,详尽地叙述了自己离京赴贬所一路上的情景以及对老朋友的挂念。
C、作者在信中对尹师鲁袒露了自己对被贬官一事的态度,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对朝廷重用奸臣的不满。
D、作者多用松弛自由的散句,便于明白流畅地表情达意,也增添了行文的平易自然。
三、拓展阅读
(一)与朱元思书
吴钧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8、文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19、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和的特点。
20、写山奇,分别从觉和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
21、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22、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
二)父亲的信
胡智慧
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
慧:
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
你妈非常担心。
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
父。
②于是,
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③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
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
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地报平安而已。
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
父亲的信很短,一般不超过一页纸,有时只有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学会照顾自己等等。
4父亲的信是很随意和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反面才载有几句嘱托。
而且家中好像也没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
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笔迹。
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色笔写信,但父亲顽
固”依旧。
战友们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
信却很少有这种感觉。
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似乎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然
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
5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不必经
常写信了。
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信是不值那几角邮费的。
而母亲的回答却出
乎我的预料:
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
”像把我丢了一样?
我不禁一怔,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
6偶然翻看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
写上了我的名字。
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
此时此刻,我不由泪流满
面:
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那一天;
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
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啊!
7到部队后,。
(选自《时文阅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版)
23、到部队后”,我”会怎样做?
请发挥想象,用一两句叙述性语言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不得超过50字)
24、本文第3节写父亲来信认真得很”,而第4节却说父亲的信很随意和马虎”,这是否矛盾?
为什么?
(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25、第4节划线句子中的像”字与下文哪句话相照应?
请用波浪线在文中划出。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D(猥we,舂chon)
2、A(B、雀一一鹊,C、籍一一藉,D、粟一一栗,驰一一弛)
3、B(A、很,十分;
C、稀疏的;
D、举,张开)
4、C(只是,仅仅)
5、B(不了解)
6、B(拜访。
A、D、过错;
C、经过)
7、C(敬词,相当于您”。
A、气侯/经济繁荣、兴旺,景象、景致;
B、入睡/不出声,保
持安静,恭敬庄严地肃立,多表示哀悼;
D、天机/上天的机密,泛指秘密)
8、C(转折连词,然而,但是。
A、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B、介词,用/介词,表原因;
D、主谓之间,助词,不译/助词,的)
9、B(①⑦派遣。
②③⑨让,使得。
④⑩假使,假如。
连词。
⑤使者。
⑥出使。
⑧使唤,使用。
)
10、A(趁。
其余译为因为”
11、A
12、①昔:
过去,从前;
②忽:
忽略,忘记;
③矫:
举;
④过:
过访,游览
13、①村中舂米的声音,与庙宇传来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
②如不是你这样天性敏慧、情趣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邀请你呢?
(二)
14、C(互相。
A、B、D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
15、A(到……去)
16、C(看见①④/会见⑤/显露,出现⑩/推荐,介绍②/表被动③⑧/用在动词前,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⑥⑦/发现⑨)
17、C(怀才不遇的说法显得牵强,依据不够)
18、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9、清急
20、视听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富春江两岸群山之美
2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2、先总后分
23、①我也买了许多信封,写上父亲的名字。
②我将会经常给父亲写信,③告诉他我在部
队的一切都好(或答“我也像父亲那样……)
24、不矛盾。
写父亲“认真得很”,是从父亲来信的“仔细答复”和及时、主动的角度来说的;
写父亲“随意马虎”,是从父亲来信的信纸和笔迹来说的。
角度不同,所以不矛盾。
25、“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
”或“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宋 散文 选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