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群落生态学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815042
- 上传时间:2022-12-10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8.10KB
第五章群落生态学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五章群落生态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群落生态学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个体论”学派
第二节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
一、种类组成
(一)最小面积
所谓群落最小面积,是指能够展现出某特定群落类型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的真实特征的面积。
(举例说明确定最小面积的原则)
(二)种类组成的区系分析
1.区系统计;
2.区系分析
二、群落成员型分类
(一)优势种和建群种
(二)亚优势种(subdominantspecies)
(三)与伴生种(companionspecies)
(四)偶见种(rarespecies)
三、群落数量特征
(-)多度(abundance)和密度(density)
1.多度;
2.密度
(二)盖度(coverage)
(三)频度(frequency)
(四)高度和深度
(五)重量和体积
(六)重要值(importantValue,IV)
三、生物多样性
(一)定义
生物多样性一般有三个水平:
即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其中重点讲解物种多样性:
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1.种的数目或丰富度,○2.种的均匀度
(二)物种多样性的测定
1.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2.香农—威纳指数
(三)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及原因
1.变化规律
2.热带植物丰富形成的原因
包括的假说:
时间假说、空间异质性假说、竞争假说、气候稳定假说、生产力假说、异型杂交率假说、捕食假说(关键种P152)、中度干扰说(P155)、最初资源有效面积假说、资源限制假说、动物授粉假说。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一、生活型与生态型
(一)生活型
植物的生活型以Raunkiaer的生活型分类系统加以简介:
①高位芽植物(Phanerophytes)
②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s)
③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s)
④隐芽植物(Cryptophytes)
⑤一年生植物(Therophytes)
(二)生态型
生态型的形成可以由地理因素、生物因素或人为的活动所引起,根据形成生态型的主导因子类型的不同,可以把植物生态型分为:
1.气候生态型;
2.土壤生态型;
3.生物生态型
二、群落的外貌
三、水平结构
群落的水平结构(水平格局)是指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一)镶嵌(mosaic)
形成原因:
1.亲代的扩散分布习性;
2.环境异质性;
3.种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复合体
1.镶嵌复合体:
在一个较为狭小的空间内,由不同群落类型构成的、不规则的、但有一定规律的分布格式。
如小丘和洼地等。
2.带状复合体:
在小面积内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的成带现象。
3.穿插复合体:
较为稳定的群落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接合。
4.重置复合体:
在相当稳定的群落中混生一些流动的群落。
(三)群落交错区
生态交错带具有三种明显主要的特征:
1.它是多种要素联合作用和转换区,各要素之间作用强烈,也常是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地区;
2.这里的生态环境抗干扰能力弱,对外力的阻抗相对较低,界面一旦遭到破坏,恢复到原状的可能性极小;
3.生态环境的变化速度快,空间的迁移能力强。
四、垂直结构
(一)成层现象
(二)层片
层片分为三级:
1.同种个体的集合。
2.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植物个体的集合。
——层片。
3.不同生活型、不同植物个体的集合。
五、时间结构
将在演体中探讨。
六、营养结构
在生态系统中探讨。
七、平衡说与非平衡说
第四节群落的动态
一、群落的形成
(一)形成条件
1.某一地区的植物区系(f):
形成群落的基本材料;
2.某个种进入特定生境的能力(a);
3.植物的生态特性(e);
4.生境(h);
5.时间(t)。
植物群落=。
(二)形成过程
1.裸地;
2.物种的扩散;
3.定居;
4.竞争;
5.稳定
二、生物群落的季节动态
三、生物群落的年变化
(一)不明显波动
(二)摆动性波动
(三)偏途性波动
四、生物群落的演替
(一)演替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
2.群落演替特征
(二)演替的基本类型
1.按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长短
2.按裸地的性质可将演替划分
3.按演替发生的基质的性质可将演替分
4.按照演替过程的主导因素可将群落演替划分
5.按群落代谢特征可将群落演替划分
6.按照演替的趋向
7.按照演替的形式
(三)影响演替的主要因素
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
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
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5.人类的活动
五、顶极群落
(-)概念
(二)演替顶极学说
1.单元项极学说;
2.多元顶极学说;
3.顶极一格局假说;
4.地带性与非地带性顶极学说
六、演替实例
(一)原生演替系列
1.旱生演替系列
(1)地衣植物阶段;
(2)苔藓植物阶段;
3)草本植物阶段;
(4)灌木阶段;
(5)乔木阶段
2.水生演替系列
(l)自由漂浮植物阶段;
(2)沉水植物群落阶段;
(3)浮叶根生植物群落阶段;
(4)挺水植物群落阶段;
(5)湿生草本植物群落阶段;
(6)木本植物群落阶段
(二)次生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植物群落演替。
1.云杉林采伐迹地次生演替
(1)采伐迹地阶段;
(2)先锋树种阶段(小叶树种阶段);
(3)阴性树种定居阶段(云杉定居阶段);
(4)阴性树种恢复阶段(云杉恢复阶段)
2.农田弃耕后的次生演替
第五节植物群落(植被)的分类与分布
一、植物群落的识别
(一)具有大体一致的种类组成
(二)一致的外貌与结构
(三)占有大体一致的地形和相应一致的生境条件
(四)具有一定的面积
二、分类的依据
中国植物群落的分类系统
(一)植被型、群系、群丛的概念
首先简述分类原则:
植物种类组成原则;
外貌和结构原则;
生态地理特征;
演替原则或称为动态原则。
1.植被型(Vegetationtype);
2.群系(Formation);
3.群丛(Association)
(二)群落的命名方法
1.群丛的命名,通常采用两种命名法,即优势种联名命名法和拉丁双名法。
2.群系的命名
三、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与分布
(一)陆地生物群落的分布规律
1.陆地生物群落分布的“三向地带性”
(1)水平地带性:
①纬度地带性;
②经度地带性;
(2)垂直地带性:
2.显域植被和隐域植被
3.中国植被的分布与特点
(二)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
1.热带雨林;
2.常绿阔叶林;
3.落叶阔叶林;
4.针叶林;
5.温带草原;
6.热带草原;
7.荒漠群落;
8.苔原群落
(三)淡水生物群落◎
1.流水群落
2.静水群落:
分为若干带:
沿岸带;
湖沼带;
深底带。
(四)海洋生物群落◎
1.潮间带或沿岸带;
2.浅海或亚沿岸带;
3.半深海带;
4.深海带;
5.大洋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群落 生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