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给巴特勒的信》同步练习语文版初三上doc初中语文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803722
- 上传时间:2022-12-10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4.50KB
第16课《给巴特勒的信》同步练习语文版初三上doc初中语文Word格式.docx
《第16课《给巴特勒的信》同步练习语文版初三上doc初中语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给巴特勒的信》同步练习语文版初三上doc初中语文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阅读训练
〔一〕
概讲圆明园
①圆明园是清代的御苑,其基址为明代皇帝亲戚的故园遗址。
1709年,即康熙四十八年开始修整旧园,后又赐与皇四子允祯〔即雍正〕,并题名为〝圆明园〞。
1725年,雍正即位第三年,扩建圆明园,增建殿堂和楼阁,作为听政之所。
乾隆即位后,六次巡游江南,喜江南湖山之美,将所见的名园胜景,绘制成图,仿置园中。
嘉庆、道光、咸丰三个朝代,益发辉煌。
〔整个园区占地520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相当于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前后经历150多年,先后建成〝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三个要紧部分。
因〝圆明园〞建置最早,规模最大,又是外朝内寝区,因此适应上将三园统称为〝圆明园〞。
②圆明园造景的意境,多取自神话中的仙宫幻境,或仿历代闻名山水画中的深山幽谷,或采取江南漂亮多姿的名园胜景,还兼取了国外古典宫廷建筑的特点,成为当世罕见的园林建筑集大成者。
③这座大型行宫御苑,是封建帝王的宫苑,皇帝和他的后妃们,在园中过着挥金如土的奢侈生活。
园外兵营林立,没有皇帝的专门赏赐,确实是那些封疆大束,也不得擅自入户游逛。
1897年,李鸿章自西欧回国,前往颐和园朝见慈禧,受到慈禧的赏赐。
他在宴饮、听戏之后私带幕僚数人游玩圆明园废址。
尽管当时的圆明园已被英法联军焚毁成为废墟,但仍旧依旧皇家禁苑,像李鸿章如此的宠臣,也因私闯禁苑的罪名,受到罚俸处分。
④今天驰誉世界的颐和园,只是是圆明园的一个外围园林,由此能够想像往日的圆明园该是何等的宏伟和壮观,而今天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片废墟。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侵入北京,依照当时的一位英国军官回忆,〝9月4日,联军司令部正式下令,能够自由抢夺,每个人都腰囊累累,满载而归。
〞当英军吹集会号时,一个师的军队,每个团能准时报到者不到10人,余下的仍在抢掠之中。
1861年1月14日,英国«
泰晤土报»
刊载了以«
北京和平»
为题的通讯,其中谈到当时圆明园被掠夺的情形时讲:
〝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专门多。
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明白该拿什么东西。
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钟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了。
〞掠夺后,指挥官就下令焚烧圆明园。
英国人温华尔曾经作过如此的描述:
〝两天两夜的大火熊熊地烧着,看起来一张幔子罩着行幸处所,同时随着大风,烟雾吹过联军驻扎的营盘,蜿曲折蜒到了北京,黑云压城,日光掩没,看起来看起来像一长期的日蚀。
〞这一页帝国主义的侵华史,是中国人民永久不能不记得的。
7、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所要讲明的是〔 〕
a、英法对我国的入侵与掠夺。
b、圆明园今昔。
c、圆明园被掠夺与焚烧的通过。
d、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8、①段中加线的部分所用的讲明方法是:
9、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④段〕大量引用英方的材料目的是什么?
10、以下判定不正确的选项是〔 〕
a、①段用讲明的表达方式介绍圆明园的始建、修建、扩建、面积、得名等情形。
b、②段介绍圆明园的建筑特点。
c、本文的结构是先总讲后分讲。
d、文章没有具体介绍圆明园内部结构轮廓,是因为扣住题目〝概讲〞二字,从本文的写作意图动身,如此介绍差不多足够了。
11、在文中找出最能讲明圆明园是皇家禁苑,不得擅入的例子并用一句话概括回答。
〔不超过20字〕
12、下面是本文段落的划分,哪一种较合理?
a、分四段①~②~③~④
b、分三段①~②~③④
c、分两段①②~③④
d、分三段①~②③~④
13、归纳本文的中心。
〔二〕
圆明园祭
冯峥
那天专门冷,我却刻意要到圆明园去。
朋友们都劝讲,圆明园没有什么可看的,只是几块烂石头,我讲,你不明白我的心。
⑴
北风凄厉,草木萧疏,断壁残垣,一览无余。
⑵
然而,在凄厉妁风雨声中,我却分明听到悠悠钟声,百鸟唱啁;
透过萧疏草木,我看见了圆明之娇,长春之美,万春之秀,300亩园林春意正浓;
断壁中,我看见了乾隆的题诗;
残垣中,似见文源阁的浩翰藏书……⑶
我听见了来自法国130年前的一个深情的声音:
……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聚拢于圆明园;
……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画的建筑物,假如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辉煌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显现,那确实是圆明园……⑷
啊,一个惜墨如金的世界文豪,用了无所不极的文字来赞扬她!
以至100多年后仍引起人们振颤的心共鸣。
⑸
然而,关于玉焚香殒了的美人,祭奠者越是抒以颂扬,痴情者越是悲伤,正如白居易写«
长恨歌»
、汤显祖写«
还魂»
……引得多少痴情男女欲悲欲死!
此刻面对圆明园,我确实是这种心情。
⑹
我的心在哭,悲伤着美的逝去。
⑺
我听见圆明园在哭泣,哭了100多年:
以至我在遥远的南方也经常听见。
⑻
圆明园在哭,哭护花无力;
圆明园在泣,泣其凄惨遭遇渐被忘怀。
⑼
我和圆明园在同声一哭!
⑽
有好心人曾大方施舍,要把圆明园重修建。
⑾
不管好心人如何慈善,可我总要与刽子手杀死杨虎成后,在他英骸上建筑花圃这残酷的事实联想;
我甚至联想到有人要把马嵬坡上的杨玉环的玉骨支起来,再披上半透亮的比基尼。
⑿
这是历史的悲伤!
⒀
他们看不见圆明园的头顶上〝耻辱〞两个黑字,他们听不到一个在屈辱中哭泣的母亲对她儿孙的声声嘱托以及期望着争气的以后。
⒁
站在这写满血字的废墟上,我面对现实,拼搏以后!
⒂
我见到了萧疏草木之上有苍郁的青松、冲天傲雪;
我见到了熏烟的巨石峥嶙屹立,傲骨常在!
⒃
100多年前,方才唱赞诗的雨果坚信:
总有如此一天——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浊洗刷洁净了的法兰西,将会把自己的赃物交还给被劫夺的中国。
⒄
而我永久相信:
有志气的炎黄子孙,决可不能让那屈辱的历史重演!
一定会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巍然屹立,奔向辉煌的以后!
⒅
14.从全文看,〝我〞刻意要去圆明园而朋友们劝〝我〞不去的理由各是什么?
15.第⑵、⑶两段的描写,轻松中包蕴着,沉静中透露出,作用是。
16.第⑷段中那个〝深情的声音〞是谁发出的?
17.第⑹段的表达方式要紧是,其中的〝这种心情〞是指的心情。
18.第⑺段中的〝悲伤〞的词性已由 词活用为 词。
19.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圆明园哭泣的缘故。
20.从全文看,第⒁节中的〝他们〞是指
21.确实是否重建圆明园那个咨询题,作者持什么态度?
22.残破的圆明园作为历史的写照,对我们炎黄子孙有何作用?
请用培根的一句名言回答。
答案
1.略 2.略 3.a、可摧b、日俱c、荡、无d、岿然 4.⑴a⑵c⑶d⑷c⑸c⑹c 5.⑴强烈地嘲讽强盗得逞后,厚颜无耻的丑恶嘴脸。
⑵用反语表达了雨果对入侵者的讽刺。
6.⑴圆明园是东方艺术的典范。
⑵艺术是没有国界的,随着世界的进展,一切到最后也将没有国界。
7.c 8.列数字、作比较 9.引用英方的材料,更能有效地揭露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增强文章的讲服力。
10.c 11.宠臣李鸿章私带幕僚游圆明园受处分。
12.a 13.概讲圆明园从修建到被焚的通过,揭露封建统治的腐朽及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行。
14.我是想去祭圆明园,因此我要去;
而朋友们以为我是看风景而那没什么可看的,故劝我不去。
15.苍凉、焦虑;
为下文作了铺垫。
16、雨果 17.抒情;
悲伤 18、形、动 19.因为护花无力和其凄惨遭遇渐被忘怀。
20.大方施舍想把圆明园重建的人。
21.作者持否定态度。
22.读史使人明智。
«
给布特勒的信»
同步练习2
一、积存与运用
1.注音或依照拼音填字。
珐琅〔
〕
朱lù
〔
晨xī〔
瞥〔
〕见
箱箧〔
惊hà
i〔
2.写出反义词。
文明〔〕
洁净〔
朴素〔
赞誉〔
3.讲明以下词语。
①独一无二:
②眼花缭乱:
③不可名状:
④荡然无存:
⑤富丽堂皇:
⑥丰功伟绩:
4.雨果对英法联军的行径是什么态度?
表达他如何样的感情?
二、阅读
比较阅读
〔甲〕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假设月宫的建筑,这确实是圆明园。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筑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筑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确实是这座名园。
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这座大得犹如一座都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
为了各国人民。
因为,岁月制造的一切差不多上属于人类的。
〔乙〕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
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门的方形的亭基。
原先差不多上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
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犹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
多年前,初来那个地点,曾想,下次来时,它该下沉了罢?
它该让出地点,好建设新的一切,然而每次再来,它依旧停泊在原野上。
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旧孤寂地站着,显得四周那样空荡荡,那样无依无靠。
大水法的拱形石门,依旧卷着波涛。
观水法的石屏上依旧陈设着兵器甲胄,那雕镂依旧那样清晰,那样有力。
但石波不兴,雕兵永住,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假设无其事地停泊着。
时刻在那个地点,如石刻一样,停滞了,凝固了。
建筑家讲,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建筑的遗迹,又是什么呢?
凝固了的历史么?
看那海晏堂前〔也许是堂侧〕的石饰,像一个近似半圆形的容器,年轻时曾和几个朋友坐在里面照相。
现在石〝碗〞仍旧,我因此懒得爬上去了,然而我却欣然。
因为我的变化,无非是自然之功罢了。
我如何讲没有凝固。
对着这一段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
大水法与观水法之间的大片空地,原先是两座大喷泉。
西行可见一座高大的废墟,上大下小,像是只剩了一节的倒置的金字塔。
悄立〝塔〞下,觉得人是如此微小,天地是如此宽敞,历史是如此悠久——
……
5.甲文是雨果笔下的圆明园,可谓富丽堂皇,作者什么缘故将它写得如此美?
6.乙文这一带废墟指的是什么地点?
7.甲文乙文感情基调、语言风格有何不同?
8.如何样明白得〝凝固的历史〞〝我〞什么缘故〝怅然凝望
〞?
9.体会文中画〝
〞的句子,就乙文主旨谈点看法。
三、写作
10.«
给雨果先生的一封信»
〔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fà
lá
nɡ
鹭
曦
piē
qiè
骇
2.野蛮
肮脏
华丽
贬低
3.①没有相同的,没有能够相比的。
②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③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④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
⑤宏伟漂亮,风光气派大。
⑥伟大的功绩。
4.雨果对英法联军的罪责行径给予强烈的声讨和辛辣讽刺。
对被入侵、被掠夺者表示庞大的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5.是想讲明,富丽堂皇的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艺术品,它的被劫掠,更暴露入侵者贪欲无耻。
6.被劫掠、焚毁的圆明园的残存遗迹——长春园一带。
7.甲文带有热情颂扬,极力渲染,语言富于想像,辞语华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乙文带有凝重深沉之感,语言形象,尊重现实感受。
8.这遗留下来的当年的遗迹上,镌刻着入侵者肆意妄为的痕迹,记载着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事实。
因作者为这尘封着的凝固的历史的废墟,长期没有变化而败兴,总企望能看到废墟之上建立起——富强的新国家。
9.对这些残存的事物的描写,表现出只有深刻意识到中国历经沧桑的历史文化,才能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10.〔略〕
同步练习3
一、选择题。
1、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的是(
)。
a、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b、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如此的英雄而自豪,我们以生在那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c、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得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d、华盛顿大教堂响起了哀悼死难者的钟声。
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不字的一组是(
a、签订
疼悼
一语不发
b.谦逊
覆灭
欢渡春节
c、舆论
制载
出其不意
d、赃物
载重
攻其不备
3、选出没有运用反语的一项。
a、先生,以上确实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b、从前对巴特农神庙如何干,现在对圆明园也如何干,只是更完全,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c、丰功伟绩!
收成庞大!
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d、我期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洁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4、下面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a、四季的旋律各有不同而夏天确实是如此的一串音符……
b、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c、像如此的干部人民信得过。
d、禾苗见它弯腰,小树见它招手。
5、选出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a、通过理论学习,全体干部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水平。
b、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
c、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这所学校当英语教师。
d、据有关专家鉴定认为,这一科研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家先进。
6、以下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对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诸多难题,她都应对自如。
b
、厂长只明白为党工作,他光明磊落,不搞阴谋,是可不能有事的。
c
、下岗的她,不等不靠,约了几个意气用事的下岗女工,组成家庭服务小组。
d、
看着他走路的样儿,大伙儿都忍俊不禁,甚至有两个笑得前仰后合。
二、填空题。
1、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拼音写汉字。
chó
u(
)缎
liú
(
)璃
晨xī(
)
箱qiè
恍惚(
瞥见(
赃物(
缀满(
2、本文作者雨果是19世纪
国闻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和作家。
他闻名世界的两部代表作品是«
»
和«
3、清朝
皇帝统治期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劫掠、纵火焚毁。
4、曹植讲过如此一段话:
〝天称其高,以无不覆;
地称其广,以无不载;
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
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
〞雨果也有一段与此类似的关于宽容的名言,请写出。
一、简答题。
1、如何明白得作者在声讨入侵者无耻罪行时的语言特色?
2、讲讲对以下语句的明白得,体会其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1〕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1〕
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久也可不能是强盗。
〔3〕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二、解析题。
1、为下那么短文拟写一个不超过7字的标题,以概括该文内容。
〝澳〞字的本意,指海边弯曲能够停船的地点,在古代,又指对外通商的地点〝澳门〞这一称呼的由来,一种讲法是,因为那个被用做〝澳〞的港口有两座山相持,看起来一座门,因此就叫做〝澳门〞了。
也有人认为,珠江口外许多水道的出口都叫〝门〞,如虎门、横门、磨刀门等,澳门的得名只是是适应罢了。
答:
2、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把下面文段中加线的主动句改为被动句,被动句改为主动句。
连长带领战士冲上制高点,①敌人的阵地被炸毁了,②敌营长被打死了,③俘虏了20个敌兵,④占据了高地。
改写句式
①
②
③
④
3、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活中,我们需要崇高。
有了它,我们就会摆脱无能和空虚,甚至麻木。
而且,一旦你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发觉崇高就在你的周围:
它可能是一座山,让你感受宏伟,
,
它可能是一首交响乐,让你领会激越,
,它甚至可能确实是一个人,让你明白得伟大和纯粹。
4、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电视机里传来了雄壮的国歌,屏幕上显现出那样鲜红的五星红旗。
啊,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大国终于站起来了。
它不再是那任人践踏的小草,而是一株苍翠挺立的大树,它不再是
,而是
它不再是
5、注意下面语句中的关系,从增强感染力的目的动身,可增加词语,把它变成于整齐中略有变化的排比句式。
我们喜爱自然风光,喜爱摄影、绘画;
喜爱生活中的故事,喜爱小讲、戏剧;
喜爱大自然的音响,喜爱音乐艺术……
五、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咨询题。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看起来得胜之后,便能够动手行窃了。
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如何干,现在对圆明园也如何干只是更完全,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得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
收成庞大!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这确实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只是,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如此一个抗议的机会。
1、对〝洗劫〞、〝行窃〞、〝劫掠〞这三个词语的含义,讲明不正确的—项是
a、洗劫:
像用水洗净一样,把一个地点或一户人家的财物抢光。
b、行窃:
一边走一边偷。
c、劫掠:
大规模抢劫。
d、这三个词语差不多上指非法占有。
2、〝洗劫〞是和文中的〝
〞一词相呼应的,充分揭露了入侵者的野蛮和贪欲。
3、文中运用多个反语,冷嘲热讽,表达了对两个强盗的愤慨和声讨。
请找出两个反语。
①
4、〝东方这座了不得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确实是指
,紧接着下文中有个指代词
也是指它。
5、〝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这句话活化了两个强盗(
a、凯旋而归的丑态
b、狼狈为奸的丑态
c、中意忘形的丑态
d、尴尬的丑态
6、本段文字的中心是(
a、揭露额尔金火烧圆明园的罪行。
b、批判欧洲人把中国人当做野蛮人认识。
c、声讨入侵者掠夺中国,毁灭文明的强盗行径。
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给巴特勒的信 16 巴特勒 同步 练习 语文版 初三 doc 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