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美术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801482
- 上传时间:2022-12-10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8.82KB
七下美术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七下美术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美术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放映《支柱》《艰苦岁月》问艺术家为何会选择这样的场景表现战争,你可体会艺术家的独具匠心的创作么?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构图、情感、题材去分析作品。
4、欣赏评述
通过《母亲》和《血衣》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综合评述的方法。
第二单元《鲁迅与美术》
1)初步了解鲁迅与美术的关系
2)能用多种美术手法表现鲁迅的作品
3)进一步了解鲁迅作品的精神并思考鲁迅与当下社会的关系
了解鲁迅和美术的渊源,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了解鲁迅的装帧艺术以及与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关系。
学会欣赏解读版画的重要表现语言和手段,培养综合探索的能力。
领悟鲁迅精神的真正内核,提高探索与实践的能力。
初步了解鲁迅与美术的关系,欣赏鲁迅的书籍装帧作品并尝试用美术语言去分析理解。
了解鲁迅的装帧艺术/用美术语言去分析理解。
课前准备:
(学生)常规作图工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
1、创设情境,感受印象中的鲁迅
1)放PPT《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文字片段(学生在语文课上已学)提问:
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位怎样的人?
2)教师简介鲁迅(文学中的鲁迅)并为引出一个“艺术家的鲁迅”形象做铺垫
2、深入了解,发现另一个鲁迅
1)介绍鲁迅与美术的渊源,并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鲁迅设计的图像标记(如“火鸟”“猫头鹰”等)
2)以北大校徽为例,让学生分析其特征和意义,从而引出鲁迅和美术的关系。
注:
“北大”代表天圆地方和北大学子的思想自由,兼收并蓄
象形之意:
代表三人(人民,人本,人文,实则为之所以为人民大学)上面两人坐于下面第三人肩上,各代表文科,理科,下面为广大人民群众,代表人民群众依附性,同时也代表老师,学生,人民大众团结一心,共同建设中国,突显了学校办学理念:
即以人为本。
3)欣赏并解读鲁迅装帧设计的书籍作品
A:
以字为主的“素封面”:
取《呐喊》为例,引导学生欣赏理解(结合课本找出相同设计形式的素封面)
B:
以汉代石刻图案的古雅形式:
以《国学季刊》为例,引导学生欣赏解读
C:
采用插图做封面的装帧设计,以“铁烈”为例,引导学生欣赏解读。
D:
喜欢在版式上留出很宽的天地头/并喜用毛边装“自称毛边党”,也喜用线装外国画集“旧瓶装新酒”
4)课堂延伸,深入理解
1)请学生分析一下鲁迅的装帧设计特点
2)教师总结
鲁迅创作艺术特点:
*以“汉字”为中心,小隶,金石篆刻为主
*画面的留白——简练,洗练
*东方民族和西方现代应用相结合
5)教师布置课堂作业
1)以鲁迅作品为主题进行书籍封面设计。
第二课时
(学生)版画制作常规工具,木板或替代物
(教师)《木刻技法》等视频资料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放鲁迅各种艺术形式的作品,让学生辨认哪种为版画?
(中有油画、摄影、国画、雕塑)
2)放映鲁迅肖像版画提问“版画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
3)导入新课《鲁迅与美术——版画篇》
二、讲授新知
1)简要简述中国版画的发展
2)教师介绍鲁迅不仅是文学家,而且是最先承担介绍欧洲版画的重担,成为我国新兴木刻运动祭奠者和指导者,在众多版画作品中,鲁迅选择德国版画家珂勒惠支的作品进行大力推广。
3)出示鲁迅参与木刻见习班的图片,说明鲁迅和新兴木刻的关系。
背景:
内忧外患【内:
国民党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政变外:
日本“九一八”事变】
鲁迅自阐:
【*“当革命之时,版画用途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力”*他认为木刻“是正合乎现代中国的一种艺术”】
木刻使青年获得学习机会,并可激发鼓舞中国人民的革命热情和斗志,并且木刻简单经济,易于流传。
4)欣赏艺术家创作的以鲁迅作品为主题的版画并作评价
5)教师展示与鲁迅作品主题相关的图片资料(如电影剧照,鲁迅不同时期的肖像照片等)
三、动手制作,版画体验
1)介绍木刻的过程和知识
2)教师指导,请学生上台感受版画木刻
四、课内延伸,作品制作
1)选择喜欢的“鲁迅像”进行版画木刻
2)学生作品展示:
第三单元《标志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标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了解和掌握标志的种类特征以及设计方法。
3、欣赏作品,体会现代标志的美感。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现代生活中的标志的作用和特点。
难点:
标志象征意义的表现,色彩在标志设计中所表达的特殊情感。
三: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铅笔,画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
1、情景导入,引发兴趣
1)教师”春季万物复苏之际,你们愿意丢卸掉沉重的书包,换上自由随性的衣物,去看看外面的美妙世界么?
”边说边放映相应的吉普车,跑鞋和背包客,并放映相应的标志。
2)情景导入,以设置“印度之行”的情景模式导入新课《标志设计》,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揭示主题,深入课题
1)放映印度国情PPT,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教师顺带介绍印度的风土人情,并引导“印度是一个文化深厚,非常富有神秘气息的国家,并有非常多有趣的标志。
2)介绍标志的起源(源于上古时期的图腾)
3)放映印度两个商业标志(印巴文化/天堂眼)图片,让学生欣赏理解并指出标志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符号,其作用是信息传达,并让人通过特定的符号记住其含义。
4)讲解标志的形式【文字标志、图形标志、图文组合标志】,通过具体图形PPT放映,让学生加深理解。
5)讲解英联邦运动会(在新德里)图示的设计说明,指出优秀标志的标准。
6)结合优秀标志的标准,指导学生来讨论2008北京奥运会的标志的意义。
7)放映不同奥运会标志,感受各个城市不同的文化背景。
8)介绍标志的主要类别【商业性和非商业性】
3、教授设计过程,点明注意事项
1)标志设计是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
2)标志设计是一个多元吸收整理的过程。
3)标志设计要突出重点吸引眼球。
4)标志设计方法(选题构思——选择形式——设计草图——配色——确定图形)
5)标志和色彩【A:
提问:
同学们平时生活中发现标志用的最多师哪几种颜色?
用三原色较多(红黄蓝)最能吸引眼球】
4、拓展延伸
为自己喜欢的国家或地方设计一个标志
作业要求:
设计简明,富有创意,注意颜色搭配和造型变化。
5、学生作品展
第四单元《校园环境标识设计》
1、了解环境标识设计的基本知识
2、初步学习以合作方式进行整体设计
3、培养爱护环境,美化生活的意识
环境标识设计的基本原则,环境标识设计与环境的协调关系
校园环境标识设计及其制作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常规用具
1、复习导入
1)放标识和标志的PPT图片,提问:
你们可以认出哪个是标志?
哪个为标识?
2)设问“当你身处陌生环境时,最能帮助你快速感受方位的是?
引出课题《校园环境标识》
2:
展开教学
1)通过实例,分析环境标识的概念和作用
环境标识是一个范围较广的视觉识别系统,突出识别功能的标志形式,在表现形式上更为丰富,可以由标志和简洁生动的文字构成。
2)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标识的种类及表现形式
标识的种类:
指示导向标识,识别标识,警示规则标识,装饰标识
表现形式:
平面标识,立体标识
3)欣赏赏析日本设计大师广村正彰的标识设计作品
4)标识设计的要素:
清晰的文字、简洁的图像符号、和谐色彩
5)标识的材料多种多样:
金属,木材,石材,塑料,。
纸材等。
6)课间小练习:
画画洗手间的标识,欣赏偶特色的洗手间标识
3、深入教学,我们学校的标识
1)放映美丽校园PPT图片,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2)想一想
校园里哪些地方已有环境标识?
它们属于哪类标识?
校园里还有哪些地方缺少环境标识?
标识上的文字怎么设计才能最佳地传达意图?
3)同龄人作品欣赏
4、布置作业
为我们的校园设计一件环境标识作品【要求构图简洁、明快、设计思路清晰】
5、学生作品(部分)展示
第五单元《手绘校园风景》
教学目标
1)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的美感。
2)运用透视和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
3)培养热爱校园的情感,提高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对校园环境进行仔细和深入理解,能利用所理解的透视知识,进行大胆地构图和创造性的表现。
手绘校园景物的选择与构思,透视知识的掌握,运用和创新。
掌握透视知识(成角和平行)
运用透视知识,创造性运用绘画
(学生):
绘画常规工具
(教师):
多媒体课件
1、教学导入
1)提问“你知道什么为透视?
”“谁来说说生活中有哪些透视现象?
”“这种现象有何规律?
2)出示PPT图片,总结透视现象规律:
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引导:
我们在绘画时,画出的物体想要有立体感,就必须了解透视,运用透视规律来画,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焦点透视的方法。
2、教学展开
1)放霍贝玛《林间小路》,教师讲解焦点透视的含义:
指绘画中运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中表现物象的空间感一种方法。
讲解分析画中的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
为只有一个消失点,且视点与画面平行。
2)让学生对PPT图片中找出其的视平线和消失点
3)思维拓展,任选两个正方形,画与所发表格中
4)教师讲解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
是描绘的对象物体的视平线上存在两个消失点
5)让学生找出图片视平线和消失点。
6)放PPT图片,让学生判断着两幅图片分别是哪一种透视现象。
3、教学拓展
思维创新:
将平行透视的方块和成角透视的方块组合在一张表格之内。
第六单元《诗情画意》
一、
1、通过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了解山水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基本特点。
2、初步理解对意境的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3、培养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能力,增强热爱大自然与生活的思想情感。
二、
教材分析
1、
山水画是中国独到的艺术,其亦如风景画,却胜于风景画。
山水画讲究意境,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山水画不仅仅是体现画家的画技,亦是画家对天地自然的内心感悟,是现实和精神的完美契合,是艺术、文学、哲学相融的整合体现。
本堂课将设置成两个部分,一为画意:
分别从中国山水画的构图位置,笔墨用意,气韵意境去引导学生欣赏山水画;
二位诗情:
通过让学生参与课堂练习,进一步明白山水画的艺、文、哲相溶的美学思想。
在授课的过程中,运用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师生互论,来逐步了解画家通过笔墨运用、构图安排和虚实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
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和特点有一个整体的理解。
从而为以后的中国画学习和习作奠定良好的兴趣基础。
2、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留白、笔墨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山水画是怎么表现意境的。
中国山水画“似与不似”的意蕴体现;
中国画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不同表现特点。
三、
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1)大家平时喜欢出去旅游么?
2)教师:
大家去过我们家乡南雁荡山么?
那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
放映PPT图片,浏览雁荡山风光,教师讲解。
3)教师:
你们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游山玩水的心情呢?
古人又是用什么方式记录的呢?
引出课题:
诗情画意——中国山水画初析
(二)讲解新知
1)中国画的种类:
花鸟,山水,人物
教师提问:
为何古人如此爱表现山水?
2)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古人游山玩水,寄情山水,表现了对人生理想和生活品味的追求,成为中国山水画的常见主题。
3)外师造化,终得心源:
结合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分析南宋画家马远的作品《寒江独钓图》,
点明画家以大自然为师,再结合内心的感悟,天人合一,创作出好的作品。
4)中国画与西方画在思想、技法与形式上的不同之处。
教师小结:
西方风景油画师再现自然(为画家眼中的风景),国画山水为表现意境(为画家心中的风景)
西方绘画注重写实,他们的目标是客观表现自然,而中国画在描绘自然的同时,更注重展现画家的内心世界。
那么中国画家是如何展现他们“心中的风景”的呢?
一、画意:
通过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来向学生讲解中国画的构图位置、笔墨用意及气韵意境。
1)散点透视:
平远、深远、高远。
2)笔墨意境:
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
3)诗书画印: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山水画亦如风景画,却胜于风景画。
它是画家对天地自然的内心感悟,是现实和精神的完美契合,是艺术、文学、哲学相融的整合体现。
似与不似,妙与不妙,点横撇捺皆在水墨韵律之间,造就了中国山水“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空灵绝妙之感。
诗情
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体会到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学特点。
1)吟诗作画:
出示《早发白帝城》和马麟的诗词,让学生从下面三幅作品中选择一副与诗词最为相符的作品。
2)随画赋诗:
出示绘画作品,让学生从下面三句诗词中选择最为合适的。
3)画师选考:
A:
教师介绍《竹锁桥边卖酒家》的故事
B:
教师出题《乱山藏古寺》让学生根据诗词作画。
(画与教师发下的山水画纸中)
C:
教师对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
家乡画家作品欣赏:
放映尚文光和潘昌德的作品。
教师总结归纳:
人生三大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学了今天这堂课,不知道同学们再望及湖川山河,不知是怎么的山怎样的水?
第七单元《树石画法》
1、了解树与石的基本规律及形态特征,理解“石分三面,树分四歧”的基本概念。
2、初步掌握树与石的写意技法,体验并感受笔墨技法与自然物象造型之间的关系。
3、培养细致观察,大胆创作的态度能力,增强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学习树与石的写意画法,体会山水画笔墨造型与意境营造的关系
如何运用笔墨技法来表现树石的形态。
第一课时《中国画之树的画法》
(学生)国画常规用具
(教师)国画常规用具和多媒体用具
教学过程:
1、以四季树木导入,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树木的形态特征
自然状态中的树:
1)树分根、木、枝、梢、叶
2)树的生长有四季变化
3)树的外形各具特点
对照生活中的树,观察“鹿角枝”与“蟹爪枝”的不同特点
借“画树如人,枝分四歧”来分析说明主干与枝叶生长之间的关系。
2、教师介绍倪瓒和其画作《六君子图》
3、教师从用笔、用墨、勾线、画枝、添叶等步骤来示范解说
1)演示树叶的画法,夹叶和点叶的画法,分别适合表现生活中的不同树形状
4、布置课堂作业
临摹一组树,注意树枝和树叶的前后对比关系。
第二课时:
《石头的画法》
1、以南北方山石图片导入,引导学生观察与比较山石的形态,纹理特征
2、理解皴法的概念以及皴法的主要种类
1)古人用笔墨线条来标示山石的不同纹理的画法成为皴法
2)皴法大体分为三大类:
线形皴法、面形皴法、点形皴法
3、分析各种皴法在中国山水画中的运用及其特点
1)列举五代董源《潇湘图》,元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南宋马远《踏歌图》等历代名家之作来说明皴法的表现力
2)教师示范披麻皴和斧披皴
3)归纳皴法为表现各种石质纹理的主要手段,是中国画特有的绘画技巧和符号的形式语言
4、一般山石步骤有“勾,皴,擦。
染,点”
5、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临摹披麻皴和斧披皴的画法
三、学生作品(部分)
第八单元《山水画小品》
1、了解山水画小品的创作题材,表达过程与笔墨技法、尝试临摹或创造一幅山水画小品
2、通过赏析,示范,临摹,创作学习山水画小品的构思立意,章法布局与起笔落墨
3、体验山水画的诗情画意和笔墨情趣,技法对自然地赞美对生活的热情
理解山水画小品的构思之意,笔墨之趣
运用笔墨技法,表现具有一定意境和情趣的山水画小品
临摹课:
4个课时
学生(常规国画用具)
教师(常规教学工具)
1、作品欣赏
1)放映图片《千里江山图》和顾的画,问“同样为表达山水的章法布局有什么不同?
引出小品画的特质:
为中国画中的自由抒发之作,随性之作,在艺术上课达到较高水平,无多拘束
2)教师讲解欣赏,宋人小品在美术史上较有名并放映图片
3)导入新课《山水画小品》
2、技法学习
1)章法布局通过实物图片让学生辨认学习
构图(S形,O形,二段式,居中取势,以少取势)
布局:
辅助的景物在一幅画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形单和留空来达到意境深远
2)笔墨线条:
教师讲解墨分五色,运笔方法,用墨技法
师生共同探讨,得出小结笔墨线条,为中国画造型的基本特征
3)虚实相间
教师就画论画讲解,中国画的虚实变化
4)追求意境
师生共同赏析马麟《山含秋色图》【通过色彩,线条,构图,虚实来讲解】
第九单元暑假生活记录册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本课在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以艺术审美为核心。
审美能力的培养既是美术课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它贯穿于本课的始终,是本课设计的主导脉络。
课文中首先编排的是生活记录册的形式、色彩及内容,通过形式的美感,培养学生学习书籍装帧设计的兴趣;
接着是赏析封面设计的艺术美感;
最后介绍封面与版面协调统一的关系。
(2)以技能训练为手段。
课文以大量篇幅介绍书籍装订的知识,用不同形式装订的书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通过书籍装订技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书籍装订也是书籍装帧设计必不可少的步骤。
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重要的是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3)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协调发展。
本课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书籍装帧设计知识的学习和设计、制作活动放在重要位置,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都得到开发。
在教学上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配合小组协作,互相帮助。
如在书籍制作过程中,封面设计、内页编排、装订成册等各项工序都可通过分工合作、协作来完成。
(4)内容安排首尾呼应,体现了知识学习的科学性。
本课以介绍书籍装帧设计为主,但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篇首先以“暑假生活记录册”导入该课主题,使学生产生兴趣。
通过学习书籍装帧设计的一系列知识后,在最后的“学习建议”中,又回到“暑假生活记录册”,即以“兴趣”开头,以“兴趣”结尾,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重点、难点。
重点:
封面设计、版面设计和整体设计方案。
难点:
书籍整体设计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知识,初步学习封面设计、版式设计。
2.通过制作记录册,培养一定的动手能力和事先规划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对日常生活的点滴进行记录和感悟,进而懂得珍惜光阴的道理。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几本不同装订形式的书籍、纸张
(教师)几本开本不同、装订各异的书籍、教学录像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以录像或幻灯演示书籍发展史,内容重点在于比较古代书籍与现代书籍在形式、装订方面的区别。
(2)提示学生思考:
现代书籍与古代书籍相比,有哪些优点?
(3)演示“暑假生活记录册”资料图片,请学生回答:
生活记录册与书籍有何区别?
(4)教师说明:
生活记录册实质上就是书籍,引导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2.深入教学。
(1)请学生观察自己的书本,了解书的基本结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书的了解作简要介绍。
(2)教师示范一本标准书籍,详细介绍书籍的基本结构及其名称。
(3)请学生将准备好的整开纸对折,再对折……折六次,体会书籍开本大小的变化。
组织学生讨论:
哪些书适合用大开本,哪些书则适合用小开本?
教师说明:
根据特殊需要,还有异形开本的书籍。
(4)用实物或录像展示装订风格各异的书籍,让学生分析哪种装订方式更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
(5)教师讲解装订知识及其技巧,并操作演示其中一种装订方法。
3.布置作业。
设计一本16开本空白的暑假生活记录册,并装订成册。
4.课堂延伸。
组织学生到印刷厂参观,观摩书籍的制作程序。
第二课时
(学生)收集各种形式及内容的图书
(教师)中外优秀封面设计图片、不同风格的内页设计的课件
(1)课件演示中外优秀封面设计作品。
(2)请学生思考:
封面设计包含哪些内容?
这些内容应该如何编排才能使形式美观?
(3)教师提问:
封面设计与书籍内容应是一种什么关系?
(1)讲解构成封面设计的基本要素,展示封面设计常见的四种结构,提问学生:
哪种结构在视觉上更易于接受?
(2)教师讲解一本书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思考:
根据内容应采取什么形式的封面结构?
(3)组织学生讨论:
不同的色彩可以表现不同的思想感情,根据内容需要,应采取何种色彩来表现?
(4)展示一本标准书籍,请学生观察书籍内页设计的版式构成,教师讲解版式设计的构成及其名称。
提示:
内页设计应不拘形式,一切为内容服务。
(5)请学生思考:
暑假生活记录册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应当采取何种版式?
怎样才能更大程度地吸引读者的兴趣?
(6)教师可演示一本简易生活记录册的制作。
在制作好的空白生活记录册上添加封面设计和内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术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