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的养生之道周卓民的博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790803
- 上传时间:2022-12-10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42.13KB
齐白石的养生之道周卓民的博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齐白石的养生之道周卓民的博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白石的养生之道周卓民的博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通养生之道的国画大师齐白石(1864--1957年)93岁
业绩:
集诗、画、印于一身的艺术奇才,在中国绘画史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擅长画花、鸟、鱼、虫,他终生作画,是一个丰产画家,直到93岁临终前还手握画笔,留给后人最后一幅牡丹花。
他还是一个爱国主义者,爱好人类和平,憎恶战争,以画为武器抨击日本侵略者,晚年被授予国际和平奖金和奖章。
生活情趣:
游山玩水、饱尝大自然的风光美景;
喜欢农家式的田园生活;
擅种花草,饲养鱼、虾,从生活中获取艺术感受。
益寿格言:
养生之道有三。
谨言语、节饮食、省睡眠。
养生食物:
喜食清淡食品、喝茶只喝清淡的茶水,平时喝白开水。
平日不饮酒,只在吃过寒性大的食物后才饮一小杯,以解寒凉。
举步艰难的青少年时代
1864年1月1日,湖南省湘潭县杏子坞的星斗塘的一个农家小院一个小生命诞生了,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画坛巨匠的齐白石。
齐白石的父亲是家中独子,无疑齐白石的到来给这个贫苦的家庭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他的祖父齐十爷为他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
纯芝"
。
齐百石的父亲终生务农,敦厚憨直,少言寡语,是个胆小怕事的老实人。
母亲周氏出身于知书达理的世家,其外祖父秉性耿直,不趋炎附势,因对科场的黑暗深恶痛绝,所以绝念仕途,隐居乡间,虽然满腹经伦,依然过着清贫、淡泊的生活。
母亲周氏与祖父齐十爷对幼年的齐白石影响很深。
祖父齐十爷是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农民,他认为读书是件很光彩的事情,只有识文断字才能受人尊敬,所以齐白石3岁的时候,齐十爷就开始教他识字。
齐白石认的第一个字就是"
芝"
字,他记得祖父边用通火的铁钳子在松柴灰堆堆写着,边对他说:
"
这是你阿芝的芝字,你记准了笔画,别把它忘了。
(《白石老人自述》)齐白石聪明好学,悟性好,所以很快便将祖父腹中的字全学去了。
齐十爷为孙子的聪明而高兴,高兴之余又是一阵叹息,眼看孙儿到了入学堂的年龄,可家里连饭都吃不饱,去哪弄钱供孙儿上学呢母亲周氏看透了齐十爷的心事,其实她与公公一样很早就开始为儿子入学堂做准备。
她从每日的口粮中为儿子积赞了上学所需的费用。
她提议让齐白石去父亲的蒙馆学习,这样又可以省去学费。
齐十爷听说后惊喜万分,一个劲地夸媳妇有远见。
就这样,齐白石7岁那年便去他外祖父的蒙馆中学习。
上学那天,齐白石穿着母亲为他缝制的蓝布新大褂,来到外祖父的蒙馆,行拜师礼,先拜至圣先师孔子,再拜受业先生外祖父,从此,齐白石就正式读书了。
在蒙馆,齐白石首先读的便是当时的启蒙教材《四言杂字》、《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
齐白石读书非常用功,从蒙馆回到家中,仍然手不离书,口不离书,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齐白石一直保持到老,直到逝世。
幼年的齐白石兴趣广泛,善于观察周围的人和事。
湘潭地方有这样的旧风俗,产妇家的房门上,挂一幅镇压妖魔鬼怪的雷公神像,齐白石觉得挺好玩。
一天,齐白石在邻居家又看到雷公神像,越看越觉得有趣。
晚上放学后,齐白石来到雷公像下,取出笔墨砚台,便在描红纸上画起来。
可是雷公生得怪模怪样的,怎么也画不像。
突然,他灵机一动,搬了一只高脚木凳蹬了上去,又将薄竹纸覆在画像上,用笔勾描,画好之后,竟与原来的雷公像别无两样,齐白石体验到了莫大的满足和快乐。
从此他每天除读书外,就是画画,他画自己熟悉的牛、马、猪、羊、鸡、鸭、鱼虾、螃蟹、青蛙、麻雀等等,他把他的画拿给伙伴们看,小伙伴们对他佩服极了,在他们的眼中,齐白石简直是无人能比的"
画家"
可惜好景不长,齐白石终于因家境贫寒,不得不辍学,留在家中帮母亲做事。
尽管如此,有着强烈求知欲的齐白石牢记外祖父的话:
读书是不分时间、地点的。
每天上山放牛、砍柴、拾粪的时候,他都带着书本,他先把书挂在牛角上,干完活便读《论语》,他边读边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积累一些就向外祖父请教。
这样竟渐渐地把《论语》读完了。
除读书外,齐白石每天还坚持练字,祖父见孙儿如此酷爱学习,乐得合不拢嘴,他省下钱给孙儿买纸买笔,齐白石更是兴奋,他每天总要写几页,剩下的纸他便偷偷画画,他暗下决心,长大一定要做一个受人尊敬的画家,学习环境虽然艰苦,但他却快乐充实,自得其乐。
1874年3月9日,在齐白石10岁那年,父母为他娶了11岁的陈春君为妻。
按家乡的风俗,春君只是齐家的"
童养媳"
,虽已"
拜堂"
还不算夫妻,等俩人长大后,再选一个吉利日子"
圆房"
,之后,才算齐白石的正式妻子。
春君比齐白石大一岁,聪明能干,11岁小小年纪却是料理家务的一把好手。
齐白石见春君端庄秀丽的模样更是欢喜,虽是父母包办,两人却也情投意合,只等"
那一天的到来。
谁知正当全家人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时,齐白石敬爱的祖父去世了。
齐白石痛哭三天三夜,他忘不了祖父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自己身上,忘不了祖父教他识字的样子。
祖父去世后,家里的劳动力,除了父亲就算齐白石了,他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许多,尽力帮助父亲承担家庭的重负。
他开始下田跟随父亲耕种,由于他从小身体弱小,一天干下来,累得连饭都懒得吃。
尽管如此齐白石对田间有趣的事情依然回味无穷。
他以天真的目光,稚气的童趣观察自然,一天,干完活的齐白石坐在塘边洗脚,忽觉一阵疼痛,忙从水里将脚拔出,只见一只草虾钳住他的脚趾。
这引起他对虾极大的兴趣,回到家后,他画出了平生第一只虾,齐白石画的虾,闻名于世,却始于此时。
看着齐白石日渐消瘦,每日疲惫不堪的样子,母亲周氏暗自落泪,她与丈夫商量,想让儿子学点手艺。
父亲托人找到了齐家的远房亲戚木匠师傅齐长龄,齐师傅为人忠厚,对齐白石非常照顾,尽心尽力教他技术。
齐白石悟性很高,而且又聪明好学,很快他便学会了木工手艺,随师傅走村串户为人盖房。
后来,他又想学小器作,回家后,齐白石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他们都很赞成,其实他们一直为白石学大器担心,经常爬高上房,还要出大力气,于是,父亲又四处打听,为儿子寻找学小器的师傅。
齐师傅十分开明,为徒弟能有好的前程而高兴,自然同意徒弟的请求,并为徒儿留心学小器的师傅。
白石铺的周家洞有位以凭刀法雕刻人物而闻名四乡的雕花木匠周之美。
齐白石的父亲听说后便请人牵线。
周之美为人正直,此时正想收徒,见齐白石聪明好学,悟性很高,欣然同意收他为徒。
自此,齐白石就一心一意跟随周师傅学艺。
他对木雕手艺十分痴迷,从画雕花图案,到选刀、进刀,十分细心,周师傅从心里喜欢这个聪明、好学、刻苦用心的徒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雕花技艺传给徒弟。
齐白石不但学会了周师傅的平刀法,还据此琢磨了圆刀法,可以说,这是他艺术生涯的开始。
1881年,17岁的齐白石出师了,这对于生活拮据的齐家意味着又增添一条挣钱的出路。
齐白石的父母商量后,决定在庆贺齐白石出师的同时,让他和春君"
这天,齐家热闹非凡,亲朋好友都来庆贺,门上贴着齐白石亲手写的对联。
婚后不久,他便随师傅走乡串村做活。
每次拿到工钱,他都全部交给母亲养家。
但这些钱,仍不足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妻子春君每天辛苦劳作,有时饥饿难忍,便喝水充饥,可她毫无埋怨之意,免除了齐白石后顾之忧。
齐白石为人雕花,总是按照流传下来的风俗去雕,时间久了,便感到厌烦,于是,他便琢磨改进,他雕的家具图案新颖、形象丰富、深得雇主的喜爱,从此,他雕刻的作品更具有创造性了。
1882年,18岁的齐白石与师傅出外做工,在一个雇主家中无意发现了一部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
齐白石如获至宝,立即向雇主借阅,从此,他"
每晚收工回家的时候,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地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十六本。
(《白石老人自述》)齐白石对这部画谱如痴如迷,只要有空便伏在桌前临摹,直到不用画谱,准确画出画谱上的花鸟鱼虫树石为止。
齐白石在为顾主做工时,有意将画谱中的知识运用其中,这样雕出来的东西更具有特点,于是,他在四乡里名气也越来越大,人们请他雕花外,还请他画画。
随之他的绘画技艺增长很快。
在齐白石的老家,湘潭地区乡下吸烟的人很多,为了补贴家用,善于动脑筋的齐白石用牛角做成一种能装旱烟也能装水烟的盒子去卖。
生活的艰辛,磨练了齐白石的意志,恶劣的生活环境养成了他自强不息,执著追求的奋斗精神。
正因为他心胸宽阔,积极乐观地追求美好未来的精神,激励着他勇往直前,在挫折面前不气馁,不消沉,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为他日后的长寿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他在竭力挣钱养家的同时,也不忘记陶冶自身的性情,追求美好的生活。
闲暇之时,他常与儿时的好友左仁荡在一起聊天,弹唱。
左仁荡"
喜欢吹吹弹弹,能拉胡琴,能吹笛子,能弹琵琶,能打板鼓。
还会唱几句花鼓戏,几段小曲。
(《白石老人自述》)在右仁荡的感染下,齐白石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跟左仁荡学拉胡琴,时间不长,他便学会了,拉胡琴的习惯齐白石一直保持到老,每当作画疲倦之时,他便沉浸在优美的曲调之中,好不快活。
轻松的乐曲使他心旷神怡,《乐书·
第二》曰:
音乐者,动荡血脉,流通精气,而正如和心也"
也就是说,好的音乐可以通达人之血脉,振奋精神。
也许,齐白石终生不患高血压、心脏病与此有关。
1883年,19岁的齐白石喜得千斤,夫妻俩商量后为女儿取名菊如,妻子春君帮助婆婆忙着家务,养鸡养鸭,种瓜种菜,纺纱织布,齐白石见妻子十分辛苦,很是心疼,得空便帮妻子照顾女儿,生活虽然艰苦,但茅草屋中时常飘出一家人欢乐的笑声。
当时,人们还不知道照相,大都是找画师画像,所以若能画像一定能挣很多钱,善于动脑筋的齐白石又萌生了求师学画的念头。
距星斗塘不远的朱亭花钢有一个画人物肖像画能手--萧芗陔。
齐白石久闻其名,便托人求情拜师。
萧芗陔看了齐白石画的八仙之一铁拐李后,十分欣赏,便同意收他为徒。
齐白石从这学到了许多人物画的题材和画法,对中国人物画发展的脉络,名家绘画的手法,有了系统的了解,从中摸索到了人物画的途径,为其今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卖画养家度日
齐白石拜师学画的同时,仍然为人雕花,挣钱养家。
这天,齐白石来到赖家垅雕花,白天做工,晚上,借着油灯,他便练画,一次,他画的花鸟被主顾看见,他们被齐白石生动鲜活的花鸟画折服。
赖家垅住着一位寿三爷,叫胡沁园,性情慷慨,好结交朋友,而且很有才气,诗、书、画无所不精。
他对齐白石早有耳闻,所以,这次白石来赖家垅做工,便想见识一下。
没有想到,胡沁园对齐白石的赏识,使他迈出了艺术生涯中关键的一步。
见面后,胡沁园对齐白石很有好感,决定收齐白石为徒,并让自己的好友陈少蕃同时收齐白石为徒。
就这样,按规矩齐白石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二位师傅商量后,为齐白石取别号"
白石山人"
,预备题画时用。
中国画追求诗情画意,达到"
诗中有画"
,"
画中有诗"
的境界,才是被人公认的好作品。
中国画上的题词,大多为诗歌,所以,陈少蕃决定让齐白石先读《唐诗三百首》,他把每一首诗的意境讲给齐白石,然后再让他读、背。
齐白石幼年对《千家诗》就有浓厚的兴趣,现在读《唐诗三百首》更觉得有滋有味,两个多月,他便把《唐诗三百首》背得滚瓜烂熟,接着,他又读《孟子》、《聊斋志异》等等,在老师的点拨下,也能赏花吟诗了,齐白石学业上的突飞猛进,使陈少蕃,胡沁园从心底感到欣慰。
齐白石读书的同时,跟胡沁园学画,胡沁园把自己珍藏的古画分析给他听,教他临摹。
齐白石顿觉视野开阔,他如饥似渴地读书、绘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作了一幅《琴书至乐图》的山水画,胡沁园兴奋不已,当即在画面上题诗一首。
1889年7月11日,妻子春君为齐白石生了一个儿子,齐白石一蹦喊着"
我有儿子了!
这是白石的长子,取名良元,兴奋之余,又是一阵难过,这日子怎么过呢靠雕花实在难以养家,又慢又费功费,于是齐白石开始走胡沁园提出的"
卖画养家"
的路。
从此,齐白石告别了木工家什,拿起画笔,专门从事画画的行当了。
齐白石一边跟两位师傅学习诗画,一边卖画养家,他的足迹遍及家乡方圆百里,找他画像的人越来越多,家里的生活有了转机,母亲和妻子的脸渐渐有了笑容。
齐白石的家乡杏子坞是个僻静的村庄,群山环抱,风景秀丽,到处是翠郁葱茏的景色,塘中长满荷花,鱼虾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玩,这些自然景观,对善于观察的齐白石有独到的作用,这恐怕也是他善画花鸟鱼虫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他画的虾活灵活现;
画的蜜蜂,翅膀好像能发出嗡嗡的声音;
画的知了、蜻蜓的翅膀似纱一样的薄,真可谓栩栩如生,情趣盎然。
齐白石的聪慧和刻苦,深深触动了胡沁园,他想这孩子日后一定是个人才,肯定会成为不简单的人物,于是,胡沁园又请老师教齐白石裱画的手艺。
裱画看似简单,其实是相当复杂的,从托心到装裱成功大致要六道工序。
齐白石兴趣很大,学得又用心,很快便把这一道道的工序运用得十分娴熟,胡沁园见他教啥会啥,很是高兴。
1894年的春天,胡沁园介绍齐白石为黎松安的亡父画张遗像。
这幅像画出后,得到黎家上下的称赞,黎松安的祖父更是喜欢至极。
竞将珍藏多年,时人难见的珍品,拿出来让齐白石临摹。
齐白石卖画结交了许多朋友,大家知道齐白石在黎松安家做画,便常来此聚会,他们在一起谈论诗文、字画篆刻、弹琴唱歌,很有雅兴,后来有人提议,组成一个诗社,大家一致赞同。
于是以齐白石、王仲言、罗真吾、罗醒吾、陈茯根、谭子荃、胡立三7人为骨干的"
龙山诗社"
便成立了,齐白石被推为社长,他们7人在当地文坛被称为"
龙山七子"
齐白石的诗与他的画一样朴实,自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细看齐白石的诗集,直抒胸臆的句子比比皆是。
且看这首回忆故乡的诗:
宅边枫树坳,
独坐无邻里;
忽闻落叶声,
知是秋风起。
杏子坞外山,
闲行日将夕;
不愁忘归路,
且有牛蹄迹。
齐白石十分喜欢诗社的活动,与诗友们在一起,使他开阔了眼界,他无偿地为诗友们做诗笺。
诗友们十分喜欢齐白石画的明丽雅致的书笺,同时,也非常喜爱齐白石充满生活气息,乡土气味浓重的诗句,他们除了吟诗作赋外,还在一起商讨书艺,尤其是擅刻印章的诗友,对齐白石影响很深。
诗、书、画、印合一是中国画的显着特点,掌握这四门艺术是一个国画艺术家必备的素质。
为了刻好印章,齐白石每天除做画、读书外,又学写钟鼎篆隶各体。
齐白石为了学习刻印,从来都是不耻下问,可以说诗友黎松安、黎鲸安、王仲言是齐白石篆刻的启蒙老师。
黎松安不但教他刻印,还为他提供宽大的客房,甚至还将自己珍藏的丁龙泓,黄小松的刻印拓片,送给齐白石。
1897年,35岁的齐白石经人介绍,第一次离开家乡,往湘潭县城为人画像。
画像过程中,又结交了湘南地区的文人墨客。
后经人介绍认识了当时中国文坛上出色的文人王湘绮。
王湘绮在诗、文、画等方面对齐白石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王湘绮帮助齐白石跻身于上层文人和官宦阶层的。
但是当时齐白石生活仍不富裕,齐白石没料到,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湘潭县城的盐商改变了他的生活境况。
1900年,一位盐商从衡山回来,深深为南岳的美景所陶醉,他愿出高价请人画衡山全景,留作纪念。
经朋友介绍,齐白石满足了盐商的心愿,将衡山七十二峰,画成六尺中堂12幅,仅石绿一色就用了足足2斤。
齐白石画的衡山气势磅礴,苍山叠翠,形态逼真,盐商观后大为惊叹,连连称赞,当即送给齐白石320两银子做润资。
这笔钱改变了齐白石读书,作画的生活环境。
此时的齐白石虽已是两儿两女的父亲,但因经济据拮,一直与妻儿住在星斗塘的老屋,房子很窄,况且又是四代同堂,显得拥挤不堪,屋中放个画案,几乎连转身的余地都没有,根本谈不上安静了。
齐白石一直想找一处居所,但又矛盾重重,一来没钱买房,二来他是长子应该照顾祖母和父母。
现在终于有320两银子了,齐白石决定用这笔钱找一处住房。
几经周折,齐白石终于在离馀霞岭20多里的莲花寨租得一处房子。
这里景色别致,路旁的梅花散发着沁人的香气,齐白石便将居所,取名"
百梅书屋"
并为此做诗:
最关情是旧移家,
屋角寒风香经斜;
二十里中三尺雪,
余霞双屐到莲花。
夏天,"
清凉舒适,遍地绿茵,齐白石十分喜欢这儿的环境,读书,作画之余,他在屋前房后种了芭蕉,而且在水塘里,种上荷花,很有情致。
晚年,移居北京的齐白石对"
仍怀有深厚的感情,曾题诗:
廿年不到莲花洞,
草木余情有梦通;
晨露替人垂别泪,
百梅祠外木芙蓉。
他认为当年他在这里读书、作画、作诗,收获很大。
齐白石虽在"
潜心用功,但他仍十分怀念住在星斗塘的祖母、父母亲。
闲暇之余,他便和妻子、儿女一起去老屋看望他们。
梅公祠离星斗塘只有5里多路,沿路有很多池塘,池塘中的荷花清新、纯洁,塘中的鱼虾活灵活现,十分招人喜爱,齐白石对它们更是独有几份情感,每次回老屋,他都被塘中的荷花、鱼虾等吸引,他仔细观察它们的动态,回去之后,他便将脑中的记忆画在纸上。
他喜爱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精神,所以在"
前的塘内,种了许多荷花。
齐白石喜欢画荷花,尤其喜画残荷。
夏末秋初,塘中的荷花结的莲蓬非常多,莲蓬结子时,怕人偷摘,齐白石便在塘边用稻草搭了一个小棚,让大儿子元良和小儿良黼轮流看守,两个儿子年纪虽小,但非常懂事。
一天,齐白石在塘边散步,看见六岁的儿子良黼在草棚下酣睡,此时正是正午,火辣辣的太阳挂在天上,烤得人难受。
儿子良黼身上破旧的小短衣已被汗水浸透。
齐白石心中一阵难过,连忙将孩子叫醒,良黼胆怯地望着父亲,他怕父亲责备他贪睡,齐白石望着泪汪汪的孩子心像被猫抓了一般:
孩子,爸爸怎么能责备你呢都怨父亲无能,若是生活富裕,爸爸怎么能让你们受这份苦呢"
1901年,37岁的齐白石在湘潭地区的画界、文坛已很有名气,请他作画的人很多,他在外作画卖的钱,便拿回家,奉养双亲,抚育儿女。
他惟一的目标就是能让全家人过上舒适的日子。
第二年,妻子春君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良琨。
良琨的出生又给齐白石增添了生活的重压。
他暗下决心,发愤读书、作画,让更多的人来买他的画。
生活虽然艰苦,但齐白石一直乐观地对待生活,他一直无止境地追求新的生活。
无论是读书、作画,还是与诗社的诗友们吟诗,他都专心致志,全身心地投入,遇到生活中烦心之事,他一方面积极地解决,一方面作画,赋诗转移自己的情绪,使自己融于书画之中,从而忘却烦恼。
可以说,齐白石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对待人生,是他保持精神愉快,健康长寿的奥秘所在。
五次出游名山大山
1902年秋天,齐白石收到了昔日旧友夏午诒的信,信中邀请齐白石教他的夫人姚无双作画,同时寄来了旅费。
此时齐白石虽在湘潭地区小有名气,但他从未离开过湘潭,况且又要远离妻儿,所以接到信后,他犹豫不决。
正在他举棋不定的时候,旧友郭葆生又从西安来信劝说齐白石。
信中说:
常作远游,眼界既开阔,心境亦舒展,辅以颖敏之天资,深邃之学力,其所造就,将无涯矣,较之株守家园,故步自封者,诚不可以道里计也。
关中风号天险,山川雄奇,收之笔底,定多杰作。
(《白石老人自述》)此信情真意切,句句在理。
齐白石和妻子春君商量后,便告别亲人,踏上赴西安的旅途。
沿途齐白石游览了名胜景物,看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杰作,他是一阵兴奋,面对眼前的美景,齐白石不停地挥笔作画,握笔题诗。
经过两个多月的旅行,齐白石终于到达西安,开始教夏午诒的夫人姚无双作画。
此时,旧日的好友郭葆生、张仲飏等都在西安,他们常聚一起赋诗作画。
经夏午诒引见,齐白石见到陕西臬台樊樊山。
樊樊山非常欣赏齐白石的才气。
好友及在西安的同乡劝齐白石利用樊樊山的关系,谋个一官半职,但齐白石对官场之事毫无兴趣,况且,他认为"
一个人要是利欲熏心,见缝就钻,就算钻出了名堂,这个人的人品,也就可想而知了。
(《白石老人自述》)在西安呆了三个多月后,夏午诒要进京谋求差事,让齐白石与他同行,临行前,樊樊山出于对齐白石才能的喜爱,告诉齐白石随后他也进京,并愿在慈禧太后面前推荐齐白石,齐白石对此一笑了之。
1903年3月,齐白石同夏午诒一家离开西安,踏上进京的旅途。
到达距西安不远的华阴县,奇技峻秀的华山令齐白石折服,挥笔而画《华山图》,并题诗一首。
之后,他们又渡黄河,到达河南境内,只见五岳之一的嵩山山峦起伏峻峰奇异。
齐白石在嵩山涧山,临水画出了具有雄峻苍郁之气的《嵩山图》。
经过长时间的长途跋涉,他们终于到达京城,齐白石照旧住在夏午诒在北京的家,教姚无双作画。
除此之外,齐白石还卖画刻印章。
期间,齐白石又结交了一些新朋友,闲暇之时,他与朋友们逛琉璃厂看古玩字画,去大栅栏听戏,转眼便到了5月,齐白石马上就可去宫廷当差。
齐白石对此并不感到兴奋,相反,他作出了离开京城回乡的决定。
夏午诒一再挽留,可他执意要走,夏午诒无奈只好与齐白石结账,这样再加上他在西安、北京卖画刻印的润资,此行白石得银2000余两。
樊樊山赶到京城,得知齐白石已返乡,非常遗憾,感叹道"
齐山志行很高,性情却有点孤僻啊!
(《白石老人自述》)殊不知,像荷花一样朴实、纯洁,出污泥而不染,正是齐白石做人的基本原则。
回乡后,夫妻相见又惊又喜,虽然仅仅是半年多的分别,可对夫妻俩来说,却像半个世纪,齐白石望着春君因过度操劳而过早衰老的脸,不禁一阵难过:
自己在外作画、游览,妻子在家替自己尽孝,侍奉双亲,抚养儿女真不易啊!
白石从袋中掏出卖画刻印挣得的2000多两银子,夫妻俩盘算着该怎样支配这笔钱,不久,他们就结清了梅公祠的租金。
回来后,齐白石又恢复了以往的生活,和诗友们在一起作画、吟诗,讨论艺术,好不快活。
1904年,师傅王湘绮约齐白石和张仲飏同游江西南昌。
齐白石又一次告别亲人,离开了家乡。
他们游过庐山,到了南昌,住在王湘绮家中。
在南昌,齐白石常去石花洲等名胜游览,回来后便吟诗作画、刻印。
经过几年的积累,齐白石将自己所刻印章的拓本装订成册,王湘倚为其拓本做了序文。
在南昌有一件事,对齐白石触动很大,一日,王湘绮请齐白石,张仲飏和另一个门生聚在一起饮酒赋诗。
席间,王湘绮提议联句,他兴致很高,先唱两句:
地灵胜江汇,星聚及秋期"
(《白石老人自述》)可他们三人互相看看,谁也联不上,一阵尴尬。
齐白石以前自以为吟诗还成,现在看来相差很远,从南昌回后,他便把借山吟馆的"
吟"
去掉,改为"
借山馆"
1905年,7月,翰林出身的广西提学使汪颂年邀齐白石游桂林。
经过两次出游,齐白石收益颇大,他认定游名山大川,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有助作画,吟诗。
所以桂林之行,他欣然前往。
一进广西境内,奇峰峻岭,令人目不暇接。
桂林的景致与华山、嵩山、庐山不同,令齐白石大开眼界,给齐白石留下终生难以忘怀的印象。
齐白石在《白石老人自述》中说:
我生平喜画桂林一带风景,奇峰高耸,平滩捕鱼,即或画些山居图等,也都是在漓江边所见到的。
齐白石在桂林仍以卖画刻印谋生,转眼就到了1906年的春节,春节过后齐白石临回家乡前,收到父亲的来信,让他去广州看望从军的四弟纯培和长子良元。
于是齐白石又到广州,多方打听才知四弟和儿子是瞒着家人跟郭葆生去广州从军的。
齐白石与郭葆生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齐白石 养生之道 周卓民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