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路程时间与速度》青岛版五四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7783204
- 上传时间:2022-12-10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688.62KB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路程时间与速度》青岛版五四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路程时间与速度》青岛版五四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路程时间与速度》青岛版五四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火车
它是普通列车。
认识他们吗?
生:
动车、高铁
对。
老师还带来了他们的相关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你想说什么?
普通火车最慢,高铁最快。
怎么知道的?
因为普通列车是每小时行驶80千米,动车每小时行驶160千米,而高铁每小时行驶
240千米。
高铁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最多,所以它最快。
你能结合数据说话,非常好。
是啊,都是1小时,高铁跑的最快。
看,这是济宁到天
津的铁路线路图。
如果去除停靠的时间,三种火车需要行驶多少时间呢?
课件逐一出现时间。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
普通列车6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生2:
动车3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生3:
高铁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你们真会提问题。
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把这些信息和问题整理到表格中。
(设计意图:
由学生感兴趣的铁路信息引入,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用数据说话,初步感知“同样是1小时,行驶的远的速度快”)
三、自主探究,构建模型
1.探寻不同量与相同量,初步感知数学模型。
现在请仔细观察这些信息,你有什么发现?
我发现它们用的时间越来越少。
对,也就是它们所用的时间是不同的。
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都不一样。
是啊。
我们看这三种车所用的时间不同,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也不同。
同学们我们看问题不仅要肯表面,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这些不同量的背后会不会藏着相同的量呢?
你觉得可能是什么?
我觉得一共行驶的千米数相同。
一共行驶的千米数到底相不相同?
还需要我们来验证。
请大家拿出探究卡算一算,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独立计算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我发现它们都是一共行驶了480千米。
怎么算的?
生1:
80×
6=480(千米)
我帮你记录下来,那你能说一说为什么用乘法吗?
因为求得的是6小时一共行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6个80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清楚、简洁、严谨,很好。
继续说。
生
同学们,你们很会探究!
通过计算,你们有什么发现?
都是行驶了480千米。
因为求的是6小时一共行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6个80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160×
3=480(千米)
240×
2=480(千米)
这一环节,没有直接让学生解决提出的问题,而是观察、对比信息,直观发现三种火车所用的时间不同,速度也不同,进而思考:
“总千米数会不会相同呢?
”在这一问题的驱动下计算验证,计算的必然性自然生成。
通过计算调动学生借助乘法的意义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感知数学模型的存在。
同学们,你们都会探究!
通过验证,果然都是一共行驶了480千米。
2.深入探究,追根溯源,建立模型“速度×
时间=路程。
”
(1)小棒操作,探究原因
师:
数学学习需要刨根问底,你们有没有想过,都是行驶了480千米,为什么时间却不相同呢?
有同学有想法了。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种不同长度的小棒,分别表示三种火车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用这些小棒在磁板上摆一摆,看能不能把这个问题说得更清楚。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哪个小组上来交流你们的想法?
这一段是火车每小时跑80千米,行驶了6小时。
这一段是动车每小时行驶的160千米,行驶了3小时。
这一段是高铁每小时行驶的240千米,行驶了2小时。
你们说的很清楚!
看,都行驶了480千米,为什么所用的时间却各不相同?
因为它们每一段都不同。
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不一样,所以时间也不一样。
你们小组真善于探索。
为了更清楚,我们再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
学生发现相同数量和不同量后,刨根问底:
“都是行驶了480千米,为什么时间却各不相同呢?
”在这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展开操作思考。
这看似是平静的摆纸条活动,实则是让学生经历一场头脑风暴:
在摆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乘法的意义,充分体验到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即每份的量。
借助纸条图交流,学生整体感知到了变化规律,体验到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2)认识数量,建立模型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这些数量,“你们知道一共行驶了多远的路”在数学上叫什么吗?
路程。
那6小时、3小时、2小时这一栏数量呢?
叫时间。
那你们觉得这一栏数量又叫什么呢?
速度。
你说的很准确!
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在数学上叫速度。
(指小棒图)这一段是普通列车的速度——每小时行驶了80千米,谁来说说这一段表示什么?
动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0千米。
高铁的速度是每小时240千米。
对每段也就是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就是速度。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路程、时间与速度有怎样的关系呢?
(出示课题)现在请大家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么求出路程的?
速度X时间=路程(板贴)
这可是解决问题的一把金钥匙。
那要求路程,我们要知道哪些量?
速度和时间。
对,要求路程就要知道时间和速度。
接下来,我们看看谁的速度快呢?
在学生经历了充分的操作体验后介绍各种量的名称,学生一下子就把各种量和乘法中的量建立了联系,发现速度其实就是原来乘法中的每份量,时间即份数,路程即总量,乘法的基本模型“速度X时间=路程”便自然生成。
在这一过程中初步渗透了模型思想,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解决问题,理解“速度”
1.比较速度,建立模型“路程÷
时间=速度”,再次感知速度。
看大屏幕,要求哪只猎豹跑的快?
就是求什么?
要求哪只猎豹跑得快?
就是求猎豹每秒跑的米数。
是的。
也就是求猎豹的速度。
男生负责算猎豹的,女生负责算乌龟的,请大家拿出题卡,完成第1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男生,哪只猎豹快?
说说理由。
猎豹欢欢快。
因为猎豹贝贝128÷
4=32(米),(师:
为什么用除法呢?
)生:
4秒跑了128米,也就是把128平均分成4份,求每小时爬多少米也就是求一份是多少。
猎豹欢欢350÷
10=35(米),35大于32,所以猎豹欢欢快。
你们同意吗?
我怎么有点糊涂了,你看,猎豹欢欢用了10秒,猎豹贝贝只用了4秒,不应该是猎豹贝贝快吗?
但它跑的多。
“虽然”这个词用的好!
那就是说路程的长短不一样,直接比时间行不行?
不行。
那你们比的是什么?
速度,就是猎豹欢欢和猎豹贝贝每秒跑的米数。
每秒跑的米数是猎豹的速度,那猎豹贝贝的速度是多少?
猎豹欢欢的速度是多少?
指名学生回答。
原来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时,求出速度就容易比较它们的快慢了。
女生,哪只乌龟爬的快?
说一说你们的理由。
表达清楚又简洁!
你们比的什么?
乌龟京京和乌龟悠悠每小时爬的米数。
乌龟每小时爬的米数就是乌龟的速度。
那乌龟京京的是多少?
路程不同,时间不同,算出速度,就可以比出它们的快慢了。
现在观察这些算式,想一想,我们怎么求速度的?
路程÷
时间=速度
结合算式说一说。
像128÷
4=32(米),128是猎豹欢欢跑到路程,4小时是时间,32米是每小时跑的米数,也就是猎豹欢欢的速度。
你能用数据说话,真严谨。
一共的米数是——路程,几秒,几小时是——时间,每秒跑的米数、每小时跑的米数是它们的——速度。
那怎么求速度呢?
时间=速度(板贴)
你们真会思考!
我们又找到了一把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2.创造认知矛盾,明确速度单位。
我们再来看这些结果,这两个速度都是35米,难道猎豹和乌龟的速度都是一样,或者乌龟踩上了风火轮?
不是。
猎豹是1秒跑了35米,而乌龟用了1小时才爬了35米。
哦,尽管都是35米,这个是每秒35米,而乌龟是用了1小时才爬了35米。
有没有好办法区分这两个速度呢?
一个在后面写上秒,一个在后面写上小时。
你的想法和数学上的规定很接近。
数学上规定:
在路程单位米的后面画个小斜线,在后面写上时间单位,就表示速度单位。
读作:
35米每秒,35米每时。
一起读一下。
有了速度单位我们就能明确它们的具体意义了。
下面请同学们把题卡上猎豹、乌龟的速度单位补充完整,老师把黑板上的补充完整。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运用乘法基本模型进行变式,因此,巧妙地设计了比快慢的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
3.联系生活,深入理解“速度”概念。
刚才我们说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叫速度,每秒跑的米数也叫速度。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与速度有关的信息。
课件出示。
认识了这么多速度,你还在哪里听说过速度?
现在随着我们深入的了解,你觉得速度指的是什么?
速度就是每小时跑到米数。
速度就是每分钟跑的米数。
速度就是每秒跑的米数。
像这样,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每秒跑的米数、每分钟形式的千米数都叫速度。
刚才有同学提到了光的速度,确实,自然现象中也存在着速度。
课件逐一出示:
谁来读一读。
一秒钟,也就是一眨眼,声音能传播340米,很快。
继续。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亿米每秒。
想象一下,还是一秒钟,一眨眼,光跑到哪儿去了?
没影了。
对,一眨眼光就“嗖”地传出了这个教室,传出了地球,都快到了月球了!
快不快?
所以我们在雷雨天气,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所以有个词语叫电闪雷鸣,而不是雷鸣电闪,。
你看,今天学习了速度的知识不仅帮助我们解释了自然现象,还帮我们深入理解了古人造词的科学道理。
精心选取多组素材,引导学生逐步体会、理解速度,在对比声音和光的传播速度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体会、感受数据背后的真实感受,从而深刻理解速度的意义。
感受速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速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五、应用模型,深化提升
1.解决问题,拓展“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
看来,同学们对路程、时间与速度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接下来,咱们就大显身手吧!
认识它吗?
课件出示复兴号。
复兴号的速度可是惊艳了整个世界。
问题来了,请看。
请拿出题卡,独立解决。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解答的?
生说列式答案。
这里的1600指什么?
400呢?
4呢?
那要求时间可以怎么算?
路程除以速度等于时间。
你们真会概况,我们又找到了一把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关于路程、时间与速度的三班金钥匙,如果只给你这一把,根据乘除法的关系,你能推出另外两把金钥匙吗?
真会变通。
看来,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这就是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掌握了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就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呢!
想试试吗?
2.综合运用,深化理解模型
刚才我们一直在感受动车、高铁、复兴号的速度,你知道吗?
我国建国初期的火车是这样的。
请大家拿出探究卡独立完成。
谁来说说自己的方法?
1600÷
40=40(小时),40大于24,所以一天不能到北京。
你用的是那把金钥匙?
速度=时间
你真会灵活运用。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40×
24=960(千米),960小于1600,所以一天不能到达。
你又用的哪把金钥匙?
速度×
时间=路程
同一个问题,你们却想到了不同的方法。
其实,不管用哪种方法,都是“速度、时间、路程”这三个量之间数量关系的灵活运用。
在解决“复兴号”的问题时,学生自主发展概括出“路程÷
速度=时间”的数学模型。
而综合练习是一道开放性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周密严谨思维品质。
六、拓展知识,回顾总结
1.知识拓展。
刚才我们算过复兴号从宜春到北京用了4小时。
而蒸汽机却需要多长时间?
40小时
此时你想说什么?
生1:
复兴号的速度太快了。
是啊,随着课件发展,我国铁路也在发展。
从每小时40千米到每小时400千米,这是我国火车发展的一次飞跃。
那更快的火车呢?
课件出示高速飞行列车视频。
未来的高速飞行列车的速度是3000-4000千米每时,飞机的速度是500-1000千米每时,它比飞机的速度还快,如果高速飞行列车研制成功,从济宁到天津只需要40分钟左右,也就是一节课的时间到了。
2.回顾总结
这节课马上结束了,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内容。
课件演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指名学生谈收获。
带着我们满满的收获,继续我们的数学之旅吧。
回顾总结环节引领学生梳理本节课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回顾反思的能力,也为后续迁移学习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路程时间与速度 三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 路程 时间 速度 青岛 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