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摘自近十年中考题含答案图文稿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783069
- 上传时间:2022-12-10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0.50KB
原创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摘自近十年中考题含答案图文稿Word下载.docx
《原创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摘自近十年中考题含答案图文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创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摘自近十年中考题含答案图文稿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雪下了几天不放晴。
景公披着用狐狸腿下白色的皮毛缝制的皮衣,坐在朝堂一侧台阶上。
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
“奇怪啊!
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
”晏子回答说:
“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
“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
现在君王不知道了。
”景公说:
“好!
我明白你的教育了。
”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
命令:
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
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
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
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孔子听到后说:
“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3)公被狐白之裘被:
(4)乃令出裘发粟裘: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之谓失其本心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11.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
(2分)
12.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答案:
9.何加:
有什么好处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被:
同“披”,披着,穿着裘:
皮衣,御寒的衣物
10.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
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
11.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
12.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
--------------------------------------------------------------
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
“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
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
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
注释:
1公孙仪:
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
假如3下人:
迁就他人
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蹴尔而与之()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4)其弟子谏曰()
22.翻译句子(4分)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2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
2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
2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
26.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
(四)阅读两个文言语段
21.
(1)用脚踢
(2)通“辨”,分辨(3)特别喜欢(很爱好)
(4)他,指公孙仪
22.
(1)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
(2)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
2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或: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
24.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25.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
26.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
译文:
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
他弟弟劝他说:
“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
他回答说:
“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
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
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
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
虽然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
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
”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如自己为自己。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
“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其沫有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弘范笑而置之。
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
弘范曰:
“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泫然③出涕,曰:
“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
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
元军元帅。
②扞(hà
n):
保卫。
③泫(xuà
n)然:
水滴下的样子。
④捄:
同“救”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2)天祥泫然出涕涕: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文:
(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3、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
答:
①富贵不能淫:
②威武不能屈:
4、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1分)
5、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4分)
文天祥押到潮阳,见到张弘范(降将)张弘范的手下让文天祥下跪。
文天祥不跪!
张弘范就像招待客人一样对待文天祥!
张弘范押文天祥到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
“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那样行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
文天祥就写了《过零丁洋》一诗给张弘范。
张弘范读到诗最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
崖山被攻陷后,弘范在军中置酒大摆庆功会,弘范说:
“你的国家已经来亡,你作为宰相忠孝已经两全了,若能以事宋之心事我大元皇帝,仍不失你的荣华富贵,仍然是你做宰相。
”文天祥潸然泪下。
张弘范派人押送文天祥到京城,文天祥在路上,八天不吃饭,但是没有饿死,于是就停止了绝食,到了燕京,招待文天祥的人招待的很周到,文天祥不睡觉,整夜就坐在那里。
于是把文天祥转交到兵马司,派士兵看守起来,.....文天祥临刑的时候很从容,对看守他的士兵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
”,朝南方跪拜而死!
[乙]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贼③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
“吾今死矣!
子可去。
巨伯曰: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
“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⑤而敢独止⑥”巨伯曰: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
“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
郡并获全⑦。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荀巨伯:
汉桓帝时人。
②值:
遇到。
③胡贼:
胡人入侵的军队。
④败:
毁坏,舍弃。
⑤男子:
这里表示轻蔑的称呼。
⑥止:
停留。
⑦全:
保全。
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
(1)故不为苟得也
(2)故患有所不辟也
(3)不忍委之(4)遂班军而还
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友人语巨伯曰:
3.请概括出[乙]文所写的故事。
4.[甲][乙]两文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的思想。
五、1.
(1)苟且(注:
使用语文版教材的学生还可以答为“苟且。
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
(2)祸患,灾难?
(3)丢下,抛弃?
(4)于是,就?
每词1分。
2.
(1)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或得到)正义
(2)朋友对荀巨伯说:
“我现在就要死了!
你可以离开了。
”每句1分,大意正确即可。
3.荀巨伯在危难关头不抛弃生病的朋友。
大意正确即可。
4.舍生取义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朋友的病情,恰逢的人攻城。
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
“我快要死了,你赶快离开吧!
”荀巨伯说:
“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败坏道义而求得生存,难道是我荀巨伯会做的事吗”胡国的侵略军已经到了,对荀巨伯说:
“大军到了,整个城的人都空了,你是什么男人,竟敢一个人留下”荀巨伯说:
“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命来代替朋友的生命。
”胡贼互相讨论说:
“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了一个讲道义的国家。
”于是就把军队撤回去,整个城都得到了保全。
----------------------------------------------------------------------------------------------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曾子②之妻之市,其子随妻而泣。
其母曰:
“母还,顾反为汝杀彘③。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节选自《韩非子·
曾子杀彘》)
[注]①辩,有的版本作“辨”。
②曾子:
曾参,孔子的学生。
③彘:
zhì
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与: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
③曾子之妻之市?
之:
④妻止之曰:
止:
2.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3.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很多,请举出两个人物,并简要概括其事例。
4.从“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3分)
六、1.①给,给予?
②同“德”,动词,感激恩德?
③到,去,往?
④制止(或阻止,劝阻,劝止)(共4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2.①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共2分,其中“则”和“加”没有翻译正确的,每个扣1分)②现在你欺骗他(儿子),这是教他欺骗啊。
(共2分,其中“子”和“欺”译错的,每个扣1分)
3.示例:
文天祥宁可为民族利益而死,也决不投降元朝做官;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共4分,写出人名得1分,写出其事迹,且能体现“舍生取义”得1分)
4.言行一致;
或言而有信;
或父母对孩子要起到表率、示范作用(3分,意对即可)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
他的母亲对他说:
“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
她就劝止说:
“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
“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
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
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
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实现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墨子说:
“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如果对某人说:
‘给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这人一定不愿意。
为什么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贵。
又说:
‘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一定不愿意。
为什么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
(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
所以说:
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原创 比较 阅读 摘自 十年 考题 答案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