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层天详解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779549
- 上传时间:2022-12-10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44.81KB
二十八层天详解文档格式.docx
《二十八层天详解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八层天详解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玉皇大帝所在;
佛陀在此天为母讲地藏经。
人间一百年,为忉利天一昼夜,忉利天人寿为千岁,100*365*1000=36500000年;
身长一里;
天衣六铢;
形交成淫,与人无别,然风气泄,热恼便除,非如人间有余不净。
3、欲界-须焰摩天
逢欲暂交,去无思忆。
于人间世,动少静多。
命终之后,于虚空中朗然安住。
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诸人等,自有光明。
如是一类,名须焰摩天。
若在夫妻相会时,只是逢场作兴,事过之后,毫无回忆怀念。
于人世间,动少静多。
于独居时,内心已得全清。
这个人命终之后,就生在虚空之中,安住在一片光明云中。
那是日月光明所照不到之处。
这些人自身能放光明,互相照耀,故常在光明中,没有黑暗,只以莲花开合来分昼夜,这叫做须焰摩天。
也就是空居天(彭措:
相对于地居天),因为离开须弥山,距离人间有一千二百八十万里,身长二百廿五尺,寿命一万万四千四百万岁,此天一昼夜,等于人间三百年。
男女相爱,只是执手以示爱,而不行淫。
逢欲暂交,事前全无预念,事后也不复追想。
夜摩天也叫做须焰摩天,这个地区的名称应当是须焰摩天。
称夜摩天,须焰摩天的天主叫夜摩。
人间二百年,为夜摩天一昼夜;
夜摩天人寿为二千岁;
200*365*2000=146000000年
身长一里半;
天衣三铢;
才抱成淫,俱起染心,暂时相抱,热恼便息,唯一起染,虽受抱乐,而不成淫,若俱无染心,虽相执抱,如亲相敬爱,而无过失。
4、欲界-兜率陀天
一切时静,有应触来,未能违戾。
命终之后,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诸人天境,乃至劫坏,三灾不及。
如是一类,名兜率陀天。
若人时常都在清净中,已完全无淫念,有时遇有应行之欲触,还未能违拒,犹有顺从之念。
这等人命终之后,即上升最精微处,不和下界人天相接触,乃至世界坏灭的时候,火、水、风三大灾难不能波及,这一类叫做兜率天。
这天分内外二院,外院有小摩尼殿,是凡夫天人所居,内院有大摩尼殿,是弥勒菩萨所住。
弥勒菩萨常在内外两院说法,教化众生。
该天距离人间有二千五百六十万里,身长三百丈,寿命五万万七千六百万岁。
此天一昼夜,等于人间四百年。
男女相爱,只是一笑。
三灾是:
火烧初禅天,水淹二禅天,风刮三禅天。
要做天人就要少欲知足,但天人终非究竟处,天福享尽,还要堕落。
如果天天谈情说爱,那就往死路走!
我们为何业障这样重?
就是因为情欲心重,如不觉悟,再跟情跑,不仅死路,还要趋向畜生地狱路上呢!
此天逢欲亦无交心,故一切时常在静中,如有相应之触来相逼迫,也不能拒绝。
兜率陀天分为内外二院,外院对下杂染说来就是精,内院对外说来就是微。
兜率陀天一翻“知足”,言此天于五欲境,知止足故。
又翻“喜足”,言此天得少意欲为喜,更不求余为足。
弥勒菩萨现居此天,将来下生人间成佛。
人间四百年,为兜率天一昼夜,兜率天人寿为四千岁。
400*365*4000=584000000年。
身长二里;
天衣一铢半。
执手热恼便息。
5、欲界-化乐天
我无欲心,应汝行事。
于玉体横陈时,味如嚼蜡。
命终之后,生越化地。
如是一类,名乐变化天。
本来已完全没有欲心,但为继承家业,只得勉强从事。
但于玉体横陈时,味同嚼蜡,全无乐趣。
这些人命终后,就生在乐变化天。
距离人间有五千一百廿万里,身长三百七十五丈,寿命廿三万万零四百岁,此天一昼夜,等于人间八百年。
所有一切五欲乐具,都能随愿变化满足自己受用。
男女相爱,只是熟视而已。
我并无欲心,只是为了应付你而行欲事。
(兜率陀天有相应之触来,犹不能违拒,可见其犹觉有味。
此天则觉味同嚼腊,已完全无味)
“化乐”就是说:
乐其自变化之五欲境。
人间八百年,为化乐天一昼夜;
化乐天人寿为八千岁;
800*365*8000=2336000000年
身长二里半;
天衣一铢;
唯相向笑,便除热恼。
6、欲界-他化自在天
无世间心,同世行事。
于行事交,了然超越。
命终之后,遍能出超化无化境。
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天。
没有世俗的男女心念,厌恶淫欲不净,故虽有夫妻名分,但于行事时,不只索然无味,而且心不在焉,神游境外,了然超脱。
这些人命终之后,就能超越一切化无化境,凡五欲乐具,不需要自己变化,都由其他天界所变现,而自己得以自在受用。
这天界叫做他化自在天,距离人间有一万万零二百四十万里,身长四百五十丈,寿命九十二万万一千六百万岁。
此天一昼夜,等于人间一千六百年,男女相爱,只用眼一看便满足。
厌弃世间淫欲,只是暂行男女婚配之事(统前五因而论,初则有交而正,次则有交而微,三则有交而暂,四则行事有味,五则行事无味。
)
虽随顺世间,有男女婚配,而于行欲之事,相交之情,一并决绝,故说了然超越。
《瑜伽师地论》说“第六天上,别有魔罗所居天宫,即他化自在天所摄。
”可知魔天别是一类,只能说是为他化自在天所摄,而不能说即他化自在天。
阿难。
如是六天。
形虽出动。
心迹尚交。
自此已还。
名为欲界。
阿难,如上面所说六欲天,在身方面似乎离开了爱欲,但在心方面,还有少许爱念,尚未完全清净,所以就叫做欲界众生。
楞严经对于淫欲果报,分析得十分详细透彻,欲心重而兼犯禁戒,当然即堕阿鼻地狱,轻者逐渐高升。
这六欲天亦因静多动少,清心寡欲,欲心渐渐轻,生天层层高。
要完全绝欲才能证无漏四禅天。
淫欲为生死根本,不断淫欲,想升天界犹不可能,况欲证无上菩提耶!
所以想修三摩地,想出生死苦海,必须先过此关。
(译文)阿难!
如此六天,形虽然出动,然而心迹还在相交〈注一〉,从此以上〈注二〉,名为欲界〈注三〉。
注一:
如此六天,初则离于邪动,次则正动而微,三则动少静多,四则出动,〈以一切时静故。
〉形虽出动,未免心交,〈从他应触来时,不能违拒,即是有味。
即可见其心尚交。
〉至第五味同嚼腊,第六了然超出,才心交都无,还未能无迹,故第五犹有欲境,到第六权同世间行事,宛然有欲迹,故犹有相交之迹存在。
注三:
依天台宗的说法“六天果报,十善为本。
兼护法,生四王天;
兼慈化,生忉利;
兼不恼众生,善巧纯熟,生夜摩;
兼修禅定,粗细而住,生兜率;
兼欲界定,生化乐;
兼未到定,生他化。
是知六天通以十善为因,前三天各兼功行,后三天各兼禅定。
今以功行禅定为缘,通修十善为因,但十善之中,断欲为要,若不断欲,十善何成?
如来为人从要,故惟约欲轻欲重,而分胜劣。
”
解:
《楞严正脉引偈》说‘四王忉利共相抱,夜摩执手兜率笑,化乐熟视他暂视,此是六天真快乐。
’盍相抱执手,俱属形动,而分轻重之异。
至于兜率之笑,虽形出乎动,而未能无心,若后二天,但惟目视,虽无交心,而犹似有迹,故合云:
‘形虽出动,心迹尚交。
’足知此上绝无女人,心迹俱离,无所交接,兼无食睡。
三欲俱忘,稍涉饥倦,即入禅定,出定则饱满精明,是但以禅悦为食,为息,已离粗重身心矣。
’
魔王居此天。
人间一千六百年,为他化自在天一昼夜;
他化自在天人寿为一万六千岁;
身长三里;
天衣半铢;
相视成淫。
1600*365*16000=9344000000年
7、色界-梵众天(初禅三天1)
世间一切所修心人。
不假禅那。
无有智慧。
但能执身不行淫欲。
若行若坐。
想念俱无。
爱染不生。
无留欲界。
是人应念身为梵侣。
如是一类。
名梵众天。
前边所讲六欲天虽是离欲,但还未能完全离尽,故叫做欲界。
现在讲色界,居于欲界之上,共二十八天。
虽已完全离欲染,但尚有色质,故叫色界。
生到色界的天人,纯是化生,貌如童子,身白银色,衣黄金色,全是男相,没有女人。
阿难!
世间一切修行的人,不知本有寂然常住的真性,以致错乱修习,不修禅那,不得首楞严大定,缺乏出世的真正智慧,但以世间的静虑为因心,不犯淫行。
无论行住坐卧,心中皆不会起淫念。
因此,心身清净,爱染不生,不再留住欲界。
这些人临命终时,就会应念生于天界,身为梵侣。
梵即清净,离欲清净。
这一类叫做梵众天(王治平居士:
已超出欲界,身为梵世庶民。
),身长四十里,寿命二十小劫。
世间一切所有修心的人,不借禅那〈注一〉之力,无有智慧,但能依事相修行,严持禁戒。
因为依执持之力,不行淫欲,还不能无心。
〈注一〉禅那意为静虑,即由静而虑之义。
8、色界-梵辅天(初禅三天2)
欲习既除。
离欲心现。
于诸律仪。
爱乐随顺。
是人应时能行梵德。
名梵辅天。
欲界的淫习既然除尽,离欲的清净心就能显现,对于梵生的仪式戒律,都能乐于遵守,随顺不犯,身心轻安,具梵天之德。
这一类人就可以生到梵辅天上(王治平居士:
为梵天之辅臣。
),身长八十里,寿四十小劫。
(译文)欲界淫习既得伏除,离欲净心,已得现前,不假执持之力,自合梵世律仪,无须勉强,自能随顺爱乐,此人应时成就梵行〈注一〉
清净之行。
即是梵行,成就此行,即合梵德。
9、色界-大梵天(初禅三天3)
身心妙圆。
威仪不缺。
清净禁戒。
加以明悟。
是人应时能统梵众。
为大梵王。
名大梵天。
由于修身而能摄心,身心如一,妙德圆满,威仪不缺。
不但禁戒清净,还得明悟。
既然福德圆满,有威可畏,有仪可敬,这个人就能统领梵众,为大梵王。
这一类叫大梵天,身长一百二十里,寿命六十小劫。
(译文)身心都得到妙圆〈注一〉,无论行住坐卧,威仪都具足无缺,不但禁戒清净,且能明悟了知〈注二〉,故此人应时即能统率梵众〈注三〉,为大梵天王。
如此一类,即名为大梵天。
爱乐随顺,身心无所拘限,故称妙圆。
注二知持,知犯,知开,知遮,故为明悟了知。
注三因为明悟了知,自能处断重轻,昭示赏罚,故能统天众而为大梵天王。
【佛学常见辞汇】梵是清净的意思,为离淫欲之色界诸天的通名。
今叫其中之初禅天主为大梵天。
【藏传佛教辞典】初禅天之上层。
体态美好,所有善根、威德等皆大于其下二重梵天,故名大梵。
此三胜流。
一切苦恼所不能逼。
虽非正修真三摩地。
清净心中。
诸漏不动。
名为初禅。
阿难!
这三种天都称作胜流,因其身胜、乐胜、能胜下界的各趣的众生,又不受欲界八苦的煎逼,虽然不是修真正的三摩地,但因持戒的定力,心中常能清净,已不为欲界诸烦恼所摇动,这叫做初禅天。
于九地中,是离生喜乐地,即离开欲界诸恶趣,而得清净喜乐。
但是因为仍有觉观之火,故到劫尽时,仍不免为劫火所烧。
这三类胜流〈注一〉,一切苦恼所不能逼〈注二〉,虽然不算正修的真三摩地,然而于持戒的清净心中,欲界的诸漏,不能牵动,这就名为初禅〈注三〉。
注一这三类天人,同具身胜,乐胜,超于下界,故名为胜流。
注二下界的粗重极苦,都已远离,故一切苦恼都不能逼。
注三初禅定具五支功德:
一,觉;
二,观;
三,喜;
四,乐;
五,一心。
在九次第定中,名离生喜乐地。
因为他离下界等种种不善之法,生初禅等诸善法故。
10、色界-少光天(二禅三天1)
其次梵天。
统摄梵人。
圆满梵行。
澄心不动。
寂湛生光。
名少光天。
其次是梵天(这里指大梵天),因统理梵天天人,化他功深,自行更加纯净,具足戒定慧,故能圆满梵生,心如止水,湛寂则生光,不过心光尚弱,还未能遍照,故叫少光天。
身长一百六十里,寿命二大劫。
其次梵天统摄梵人,久久化他之功愈深,自己的梵行也更纯,净心的力量更为坚固,禅定之力也更强。
寂然不动,而湛然澄清。
声心内外皎洁而光耀。
这样一类天人,名为少光天。
【藏传佛教辞典】二禅天之下层。
生于此中诸天,威光小于自地上二天处,故名少光。
11、色界-无量光天(二禅三天2)
光光相然。
照耀无尽。
映十方界。
遍成琉璃。
名无量光天。
定功渐深,身光与心光,光光相照,照耀无尽,映到小千十方世界,遍地变成琉璃之色,这一类叫无量光天。
身长三百二十里,寿命四大劫。
(译文)定力更为增长,身光与心光,展转相然,映十方界〈注一〉,遍成琉璃,身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
这样一类天人,名为无量光天〈注二〉。
此处所说十方界,是指一小千世界而言,因二禅上覆一小千世界故。
注二:
此为对前天而言,前天光明,此天能量;
而此天光明,前天不能量故。
【佛学大辞典】
(界名)色界第二静虑三天中之一。
俱舍颂疏世间品一曰:
“光明转增量难限,故名无量光天。
12、色界-光音天(二禅三天3)
吸持圆光。
成就教体。
发化清净。
应用无尽。
名光音天。
吸取执持前天之无量光明,继续进修,到定力更深,光更圆满,就以光明为教体,以光音作佛事,教化众生,令心清净,所有光明,都能应用无有穷尽,如是一类叫光音天。
身长六百四十里,寿命八大劫。
(译文)吸持〈注一〉圆满光明,以成就教体〈注二〉,依于圆光,发宣化理,自然成教,无作无为,所以应用无尽。
这样一类,就名为光音天。
受教者,吸取法义;
施教者,执持音声。
如维摩诘经说‘或有佛国,以光明而作佛事。
’可以例此。
又古德引经论多说二禅以上,无语言法。
然法华经也说‘光音及遍净,乃至有顶天言语之音声,悉皆得闻。
’可知古德所说无语言法者,但无舌辩之语言,语言由于光发,如后文圆光成音即是。
【佛学常见辞汇】色界二禅的最高天,此天绝音声,众生要说话,便自口中发出净光来作识别,故名光音。
佛经说劫初的人类,就是从光音天来的。
一切忧悬所不能逼。
粗漏已伏。
名为二禅。
这三天又胜于初禅,以初禅乍离欲苦,成恐复堕,故有忧愁挂虑,须时时提高觉观,修持禅定。
现在二禅已离欲渐远,没有恐惧心,亦无一切忧虑,虽不是依不生灭为本修因,而修正定,但于清净梵行,已伏心中粗漏,叫做二禅。
于九地中,叫定生喜乐地。
虽然火灾不能侵,但心有喜水,故仍难免要受水灾。
这三类胜流〈注一〉,一切忧悬〈注二〉所不能逼,虽然不是正修的真三摩地〈注三〉,然而在清净心中,粗漏已伏〈注四〉,名为二禅〈注五〉。
不惟胜于欲界,兼复胜于初禅。
初禅初离欲界之苦,恐其复坠,故忧愁悬挂,时时以觉观拒之。
至二禅离欲渐远,恐坠之心已息,故一切忧悬所不能逼。
虽至无觉无观之境,依然属于有漏,故仍不是正修的真三摩地。
注四:
初禅中爱,虽不能断,而于二禅清净心中,无所由起,故说已伏。
注五:
此时虽已超初禅,但未及三禅,故名为二禅,二禅具四支功德:
一、内净,二、喜,三、乐,四、一心。
在九次第定中,名定生喜乐。
此定胜于初禅,因初禅有觉有观,带忧悬之喜乐,而二禅无觉无观,纯内净之喜乐。
13、色界--少净天(三禅三天1)
如是天人。
圆光成音。
披音露妙。
发成精行。
通寂灭乐。
名少净天。
二禅之光音天,光明圆满,以光明成就音声,来做教体,发出音声,显出妙理。
现在三禅天是依妙理,发出成为更精进妙行,亦已舍去喜心,得到净乐,恬然安静,似乎得到寂灭乐之境界,但这只是初伏第六意识,非真正寂灭,这一类叫做少净天。
身长一千二百八十里,寿命十六大劫。
这样的天人,圆满光明,成就音声,披发音声显露化理(网络:
事物变化之理。
)而成妙用。
发成精行〈注一〉,通于寂灭〈注二〉之乐,如此一类,名为少净天〈注三〉。
注一:
初禅离动现静,二禅依静现动,虽依静现动,未免违静,故发行犹粗,至此天定力转深,动不违静,故说发成精行。
注二:
至此动静双亡,是为寂灭,寂灭之乐,妙胜于前,因初入此境,故说为通。
注三:
寂灭名净,以境纯故,境量初通名少,又对前而言名静,对后而言名少。
【佛学常见辞汇】色界第三禅天之第一天名,因意识享受净妙之乐,故名净,因这种净妙之乐在第三禅天中,此天所得最少,故名少净。
14、色界--无量净天(三禅三天2)
净空现前。
引发无际。
身心轻安。
成寂灭乐。
名无量净天。
少净天虽近于寂灭乐,但未忘净境,我执犹存,再进一步,定力转深,净境亦空,以空来引净,净同于虚空,虚空无边,故净境亦无边,这时身心轻安如太虚空无挂无碍,成寂灭乐,这一类就叫无量净天。
身长二千五百六十里,寿命三十二大劫。
(译文)前天虽通寂灭,但以静境未亡,尚为静之所限,现在到了此天,定力转深,并净亦空,故此时净空现前,以空引净,净与空发,等太虚而为量,故引发无际,自觉现前身心,如太虚之一尘,无累无拘,自觉无限轻安,成寂灭乐,如此一类,名无量净天〈注〉。
注:
无量净即以净境无际言之。
又前天净境,此天能量,此天净境,前天无能量故。
(界名)色界第三静虑三天中之第二。
“此净转胜,是难限故,名无量净天。
15、色界--遍净天(三禅三天3)
世界身心。
一切圆净。
净德成就。
胜托现前。
归寂灭乐。
名遍净天。
无量净天之净境只遍及于身心,再进一步,定力更深,这时正报之身心,和依报之世界,混成一体,打成一片,皆得虚寂圆满清净,纯净之德成就,有漏之乐无穷,就以为是清净家乡,真实归托之地,而不知道只是有漏,如是一类,叫做遍净天。
身长五千零二十里,寿命六十四大劫。
(译文)前天虽净德无际,而依报和正报犹未尽亡,既有身心世界,净虽无量,而未极圆遍,至此定力转深,身心世界,泯同一体,荡然无杂,故一切圆净。
纯净之德,既已圆遍,故说成就。
至此有漏之乐已极,自觉殊胜可托,趣住不拾故归寂灭乐〈注一〉。
这样一类天人,名为遍净〈注二〉天。
虽殊胜之乐已极,然仍属有漏。
初则始通得路(彭措:
通),次则入门(彭措:
成),至此净德圆遍,如升堂入室(彭措:
归),故名遍净。
解:
按《楞严经指掌说》‘问:
欲界六天,按三摩文中,颇似道场严戒。
按禅那文中,颇似二渐刳性。
自入色界以来,历谈至此,按三摩中,颇似道场定慧。
按禅那中,颇似历位深修,况涅槃亦翻寂灭,而结尽亦曰寂灭现前,何此之寂灭,与彼胜劣天渊?
请示深故,以防错修。
答:
善哉问也,愚正欲言,按前佛示三摩文云:
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是知正修之人,必先发菩提心,依真三昧,用不生灭心。
如巧金师,欲祀上帝,依善好炉锤,用金作器,初作即贵,作成更为尊器,结尽所谓寂灭现前,涅槃所以翻为寂灭是也,今前云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是不发菩提心也。
又云:
不假禅那,无有智慧,是不依真三昧也。
况生天之因,始于纯想,是不以不生灭心,而用生灭心也。
如拙庖人,欲饱田夫,以破漏釜竈,用砂作饭,初作原非饭本,尘劫只名热砂。
初禅所谓明悟,三禅中所谓寂灭是也,识此深故,自无错修。
问:
前途既错,如何改修?
福爱天中,有二岐路:
若从广果,上历不还,超空穷空,二皆不失正果,则向修不无少益。
若无想穷空不归,迷漏便入轮转,则以往俱系徒劳。
此改修善不善之辨也,问,此之世界身心,一切圆净,与我空法空何别?
答,二空因悟而证,二净因想而伏,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不可不辨。
【佛学常见辞汇】色界第三禅天之第三天名,因此天净光周遍,故名。
【佛学大辞典】长阿含云:
“遍净天王名净智,四臂捉贝,持轮御金翅鸟。
具大随顺。
身心安隐。
得无量乐。
虽非正得真三摩地。
安隐心中。
欢喜毕具。
名为三禅。
此三天又胜二禅之流,初禅只是苦恼不逼,不得随顺。
二禅忧虑不逼,五识已伏,只得随顺。
至此三禅已得寂灭,六识已伏,不起现行作用,故得大随顺,身心安然,自在不动,受无量乐。
虽非真得正修实证之三摩地,但清净心中,已安乐无苦,欢喜毕具,于九地中属第四离喜妙乐地。
离开初、二禅之喜,而得三禅之妙乐,但出入息尚存,故劫坏时虽水灾不能侵,但还难免风灾。
这三类胜流〈注一〉,具大随顺〈注二〉,身心都得至安隐〈注三〉,得无量乐〈注四〉,在安隐心中〈注五〉,欢喜毕具〈注六〉,名为三禅〈注七〉。
注一又胜于前三天。
注二始通净境为随顺,如得路无乖违。
次则安隐,如入门无险难。
三则已圆得乐,,如升堂入室,常受用。
又光音天发行未精,为小随顺,至此天始为大随顺。
注三少净天初通寂灭,身虽已安,心犹未隐,得乐名为无量,并不是真无量,因为乐犹可量。
注四至此天名遍净,乐始不能量。
注五安隐心即三禅心,初禅二禅,离忆增胜,故为清净心。
三禅得乐增胜,故为安隐心。
又初禅离欲界苦恼故喜,二禅离初禅忧悬故喜,至于三禅于前二喜俱无,惟见其乐,故为安隐。
注六安隐心中,亦有其自谕之欢,莫状之喜,非人所能知,故称为欢喜毕具。
注七三禅具五支功德:
一、舍,二、念,三、智,四、乐,五、一心。
在九次第定中名离喜妙乐地,以离前二禅对苦,对忧粗相易见之浮喜,得第三禅自安自隐细相难知之妙乐。
16、色界—福生天(四禅九天1)
复次天人。
不逼身心。
苦因已尽。
乐非常住。
久必坏生。
苦乐二心。
俱时顿舍。
粗重相灭。
净福性生。
名福生天。
这三禅的天人,既离初禅苦恼,二禅忧虑,故苦因已尽,身心皆不再受任何逼迫。
再进一步定力更深,进入四禅天时,体会乐亦非长久,苦和乐是相对。
待福乐享尽,乐极生悲,终归于坏灭。
因此能顿时舍离苦乐二心,粗重的烦恼就无从发生,这时便生起清净之福德,叫福生天。
身长一万里,寿命一百二十五大劫。
彭措:
证得空性后,尽是缘起性空,没有好坏、苦乐的分别。
但是外道不明真相,生搬硬套,以致误解圣境,盲修瞎练,而生此天。
译文阿难!
再说天人,不逼身心〈注一〉,苦因已尽〈注二〉,此时定力转深,觉三禅之乐,不能常住,福业尽时,久必坏生,由此离苦,住乐二心,俱时顿舍,于是粗重相灭,净福性〈注三〉生,此定暂发,故名福生天。
注一初禅已离苦恼,二禅又离忧悬,故身心不为所逼。
注二初禅诸漏不动,二禅粗漏已伏,是为苦因已尽。
【佛学常见辞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八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