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变色龙》课堂观察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776734
- 上传时间:2022-12-1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00.70KB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变色龙》课堂观察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变色龙》课堂观察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变色龙》课堂观察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课堂结构与时间分配观察量表
学校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
班级
初三(5)
人数
48
科目
执教人
课题
观察人
覃婧
时间
11.23
观察点
课堂结构与时间分配
教学环节
活动形式
比例
分析与建议
实物导入
出示实物,用直观的实物扣文题
进行对话交流。
大约1’44”。
4.5%
创设了交流的话题和情境,能吸引学生的学习的兴致。
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阅读文本,抓住中心事件理解课文内容。
8‘56”
20.5%
问题设计和提示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品读课文
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借助人物的语言描写,从语态、语调、关键字词的运用解读人物
21’43”
50%
这个环节设计的强化了阅读中朗读的作用,可以看到老师研读较深,但实际操作时教师处理得节奏稍有点快,同时由于缺乏驾驭课堂的能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得到很好的调动和发挥。
再读形象
借助环境、细节描写挖掘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9’17”
设计由浅入深,但由于前半段时间把控没有处理好,造成了前紧后松,这部分内容的分析显得单薄,且背景资料的呈现,未能为老师的讲解做好铺垫。
应预留更多的时间进行研读和反馈。
小结
借助鲁迅的话进行课堂小结
2’07
时间把握很紧凑,名家所言总结本节课的,设计巧妙。
(二)学生活动组一:
学生活动与实效
蒋春瑜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时长
效果(主动性、参与度、合作、深度)
1.学生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
4’36
全部参与,效果不错
2.学生跳读课文,找出主人翁的“变”
1’24
全班参与,效果良好
3.自由朗读主人公“变”的句子
56”
个别学生不参与
4.分男女读句子
50”
5.全班齐读
52”
6.师生分角色朗读第21-27段
1’24”
7.找出课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
1’35”
全班参与,
8.找出文章描写法律的句子
9.个别回答23次
不够主动,参与度不高,思考不深入,老师启发有点吃力。
(三)学生活动组:
语言交流图、巡回路线图
观察人:
【观察结果】
(1)谢老师整节课与学生交流共36次,学生与老师的交流29次,生生交流2次,学生主动提问0次,老师正面回应19次,负面回应0次,回答错误或无关0次,教师无应答0次。
(2)跳读课文,划出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变”的句子,大,共花时间1’24”,要求全班参与,但个别同学不够主动,没有积极参与。
(3)自由朗读主人公的“变”的句子,共花56”,要求全班参与,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认真揣摩语气。
(4)分男女读句子,50秒,全班齐读52”,效果较好。
但两次活动中,大部分孩子能积极参与朗读,还有个别学生不积极参与。
(5)师生分角色朗读27-41段的人物对话,共花时间1分24秒;
全班参与,效果好,老师朗读很出彩。
(6)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共花时间1分35秒,均有学生消极被动等待老师公布答案。
(7)划出文中写法律的句子,共花时间56秒,仅有少数学生能找到相关句子。
(8)个别学生答问23次,共花21分钟左右,所有学生不是积极主动举手答问,由老师点名作答,且有几位学生不愿作深入思考,导致耗时过长,抽个别学生答问的路线是靠近老师位置的第一、二、三组的学生较多,而坐后面的学生及第四组的学生没怎么顾及到。
总之,从观察来看,这一堂课突出了学生的读,在多种方式的读书中,品味了人物语言,分析了人物性格,从而突出教学重点,只是因为学生的能力有限,所以在参与方面有所欠缺。
(四)呈现方式组:
表3—1.阅读指导方式及效果
优
良
中
差
未看到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
2.引导学生用概括事件的方法,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朗读揣摩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4.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人物形象。
5.运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找出表现时代背景的语句,理解人物的典型意义。
6.借助鲁迅先生的话,引导学生深入领会文章的文意。
【关键事件分析】
呈现方式组:
关键教学事件分析
事件
观察记录
评析
引导学生从语言描写中把握人物对小狗的态度的变化,以此把握人物形象。
观察记录:
(1)学生找到文本中相应句子速度较快,能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的把握明确人物性格特征。
(2)学生的角色朗读把握得较为到位,教师的指导稍显生硬。
(3)师生互动不错,气氛较为活跃。
能引导学生从重音、语速等方面进行朗读,但教师的分析还不够深入,到位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指导与学生实际能力之间调控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1)学生通过再读课文,找环境描写的语段和透露出时代背景的细节。
(2)教师给出学生所找的语句,明确人物形象的时代特征。
(3)师生合作交流,得出人物的典型意义。
教师提问指向性还不够明确,学生的阅读目的也不太明确。
三、亮点分析
(一)绝妙结构,登高望远
这是节课务实的教学生学语言的语文课,是一堂一步步引导学生步步登高的语文课。
登高望远,才能轻松地到达山顶,才能欣赏到一路风景。
这节课用四个主问题——“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怎样写奥楚蔑洛夫的变,从变中看出他是怎样的人,他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贯穿其中,每一个问题都引导学生登上一个新高度。
1.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故事。
这一步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学生自由诵读后很快得出文章基本内容:
奥楚蔑鲁夫处理狗咬人事件。
然后自然引出第二个问题。
2.请继续阅读全文,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他的变。
讨论这个问题,是为了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带领学生细品诗歌。
这一环节,学生在谢老师的带领下,沉浸醲郁,含英咀华。
这“英”“华”不是老师喂给学生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获得的。
所以,学生咀嚼得也特别有味。
师生一道,从刚开始不知道狗主人是谁的“疯狗”“野畜生”的咂摸,到后来,听到狗主人是将军哥哥家的狗时的称呼改变为“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从语气语调细品,辩词析字,比较分析。
这个环节结束后教师总结顺利地解决了第三个问题:
从奥楚蔑洛夫随着狗主人不断的变来变去,我们看到了他是一个善变的,见风使舵的、趋炎附势的,媚上欺下的人。
对人物的分析和解读到此为止,似乎课应该结束了,但是谢老师又抛出第四个问题。
奥楚蔑洛夫变来变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第四个问题把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引向对人物形象社会意义的挖掘。
我们说好的语文课是这样的,重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而且要避免浅层的训练,应做深层的训练引导。
如果这篇文章在对人物的认识上,只定位在“奥楚蔑洛夫是怎么变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的教学上的话,这篇课文就教浅了,很多渗透在文章中的文字的内涵,比如:
”为什么第一段写到了广场的气氛,为什么多次的说到法律,为什么再次强调围观的群众,甚至提到赫留金的手指头等等,学生是不理解的,对人物的分析也只能停留在这个人是什么的浅层的认识上,这个人“为什么”是这样的呢?
学生找不到深层的原因,但是谢老师的问题设计中加入了“他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设计,就是刚才我们说的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这个问题的设计得到了解决,人物的认识也得到了深入。
因此这节课是站在了高处来审视文本,这四个问题一步步把学生生在品味中不知不觉地向纵深发展,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听着课,不由得想起刘鹗描写的“小玉说书”: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及聘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
”
一个问题,一个小结,一次诵读,就仿佛盘旋,回望,再眺望,继续攀登。
(二)有味诵读,提升意境
有味诵读,提升意境是这节课最大的亮点。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为了读出奥楚蔑洛夫随着狗主人的不同的不同的变化,谢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做了这样的设计。
有味朗读:
v读出语气的变化
v读出讨好的味道
v读出复杂的情绪
三个要求是由梯度的,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由读变化到身心读出味道,最终通过朗读实现理解人物的复杂的感情,一步步深入,由文面走入文心。
前两个环节,老师通过同学示范朗读或通过直接点拨进行指导。
每一次朗读都结合具体的字词做得很到位。
第三个环节的朗读,“读出复杂的情绪”,谢老师是这样处理的:
作者写奥楚蔑洛夫变来变去,其实就是为了讨好和巴结,请认真听老师朗读,注意这部分中省略号的运用,语音的拖延中有奥楚蔑洛夫因为变来变去,想掩饰内心的心虚,在老师提示下亲自示范读,给学生营造了奥楚蔑洛夫一个入情入境的善变的氛围中,再一次强化学生了对人物的认识。
在朗读环节中,老师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朗读层次和角度,通过精细的训练将朗读的技术指导和艺术指导融为一体,让学生真正会朗读,朗读文本与理解文本两项任务自然而巧妙地融合。
实现立体地朗读和立体的解读。
(三)背景铺垫,表达感受
阅读教学应该说不仅是读懂文本,读懂作者,不仅要走进去,还要走出来,读自己,读生活。
为了认识人物变化的根源,谢颖凤老师引入了助读资料,这个资料:
我们看得出谢老师对文本的独特的设计,为学生理解课文,理解作者做了合适的铺垫,都能让学生走进生活,表达自己的感受,做到了学以致用。
四、存在问题
1.教师对教材做了大胆的处理和定位,挖掘了作品深层的意蕴,延伸了教材的宽度,但是因缺乏驾驭课堂的应变的能力,没能在预设的基础上,利用好课堂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处理好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如朗读三个环节指导的指向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
2.语言表达偶有些慌乱。
也许开课时的紧张,老师的习惯语言带到了课堂,如把“契诃夫”说成了“我们的契诃夫”等。
3.本课人物绝佳语言精妙,从课堂回答可以看出学生的理解朗读的水平应该不低,不乏精彩之论,但遗憾的是,缺乏学生集体诵读精彩片段的安排。
语文教学我们永远在路上,理念与创新,过程和方法、教与学,如何达到我们的追求更高的境界,相信谢颖凤老师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和大家的帮助,能走得更远,更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变色龙 南宁 民族 中学 课堂 观察 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