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C串联电路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765547
- 上传时间:2022-12-09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58.74KB
RLC串联电路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
《RLC串联电路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LC串联电路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发现、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和观察、思维能力。
2、通过公式推导和例题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际问题的提出与讨论,强调尊重科学和精确细心的科学态度,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巩固专业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R-L-C串联电路的性质特点及计算公式
难点:
R-L-C串联电路的相位关系
课前
反思
本节课容主要是重点学习R-L-C串联电路的基本性质特点,本课教学容是本章也是全书的一个重点,它既是前面三节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学习后面相关电路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更是以后要学习的交流电动机、变压器和电子技术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学习我准备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注重诱导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并且借助于多媒体演示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和理解识记能力,运用已知探求新知,从而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得到有效跟进,那么可以预期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使学生在能动的创造中不断追求与实现自身价值,提高自信心,巩固专业知识。
设想
1.点拨、讨论、讲析相互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点,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2.针对教学中重、难点,拟采用多媒体演示的方式讲解教学容,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点。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仪器
学情
分析
任教班级属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大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但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加之初中基础知识学习不牢固,因此课堂接受能力差。
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
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
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针对重点难点,借助于多媒体演示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和理解识记能力,运用已知探求新知,从而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基本要求,尽量多与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电工学对实际的指导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教学容及课时大致分配:
(一)导课 5分钟
(二)学习容 35分钟
一、端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
二、端电压与电流的大小关系
(三)课堂小结及课后作业 5分钟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
提问
引入
新课
主题
展开
教师
引导
观察
在纯电阻电路中:
在纯电感电路中:
在纯电容电路中:
【板书】R-L-C串联电路
定义:
由电阻、电感和电容相串联所组成的电路,叫做
R-L-C串联电路
【投影】
学生思考
回答
学生观看
投影容
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设问,为引入后
续新课
容铺垫
利用多媒
体营造氛围,创设
情境,激
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启发
思考
师生
讨论
点拨
引出
结论
【分析】
设:
电路过的正弦交流电流为
A
则:
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V
电感两端的电压为
电容两端的电压为
所以,电路两端的电压为:
【板书】
一.端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
【讲析】
由上述分析知,在R-L-C串联电路中,电阻、电感与电容元件的串联交流电路,各元件通过同一电流。
在相位上电阻两端电压与电流同相,电感两端电压超前电流900,电容两端电压滞后电流900,因此,电感上的电压与电容上的电压是反相的。
上面各量的最大值及有效值符合欧姆定律,即:
所以,R-L-C串联电路的性质是由两个分量决定的,由于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UL=XLI,UC=XCI,因此,电路的性质实际上是由XL和XC的大小来决定的。
学生思考配合教师完成电路分析
共同分析,配
合教师完成归纳小结。
学生思考问题,与教师共同解疑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探索知识的乐趣。
为后续教学容做铺垫
共同
设疑
新知
小结
得出
【投影】UL
URI
UC
1、当XL>
XC时,则UL>
UC,端电压应为三个分电压的
相量和,如图:
由图知:
端电压比电流超前一个小于900的角,电路呈感性,叫做电感性电路。
端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为:
>
2、当XL<
XC时,则UL<
UC,则相量关系如图:
投影加深印象
学生观看投影
观察思考
提示学生,
注意重点
通过投影有更加直观的理解
通过提示,引出下一步新的知识点
端电压比电流滞后一个小于900的角,电路呈容性,叫做电容性电路。
<
3、当XL=XC时,则UL=UC,则相量关系如图:
电感两端电压和电容两端电压大小相等,相位相反,所以端电压等于电阻两端电压,U=UR,电路呈阻性,
这种状态又叫做串联谐振。
=0
二.端电压与电流的大小关系
由图知,电路的端电压与各分电压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称为电压三角形。
由几何关系知,斜边为端电压,两个直角边:
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UR,一个是电感与电容
两端电压之差∣UL—UC∣。
【公式推导】
式中:
配合教师完成归纳小结,
同时巩固新知识
提示学生,注意重点
帮助学生
巩固知识
讲解
分析
此式为R-L-C串联电路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Z|也具有对电流起阻碍作用的性质,其单位是欧姆(Ω),称之为电路的阻抗。
感抗和容抗之差叫做电抗,用X表示,
X=XL—XC,单位也是欧姆(Ω)
【讲析】
将电压三角形各边除以电流I可得到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称为阻抗三角形。
电压三角形与阻抗三角形是相似形,|Z|与R的夹角也叫做阻抗角,它是端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例题分析】
RLC串联电路,已知R=30,L=127mH,C=40F,电源电压u=220√2(sin314t+20º
)V
求:
(1)电路的感抗、容抗和阻抗;
(2)电流有效值及瞬时值的表达式,
端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3)各部分电压。
配合教师完成公式的推导和归纳
配合教师完成
运用已知
探求新知,从而培养
学生独立
获取知识
的能力。
引导学生
思维向纵
深发展,
使自己的
教学行为
得到有效
跟进
通过实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点的记忆
【分析解题】
(1)感抗
容抗
阻抗
(2)电流有效值
相位差
电流瞬时值
(3)电阻端电压
电感端电压
电容端电压
【课堂小结】
XC时,φ>
0表示u领先i--电路呈感性
当XL<
XC时,φ<
0表示u落后i--电路呈容性
当XL=XC时,φ=0表示u、i同相--电路呈电阻性
2、I=U/∣Z∣X=XL—XC
【课后练习】
书P1454、(3)
学生思考,配合教师完成归纳小结。
通过多媒
体课件展示,让学
生充分体
会到探索
知识的乐趣。
使学
生在能动
的创造中
不断追求
与实现自
身价值,
提高自信心,巩固
专业知识。
通过课外
探究进一
步加深学
生记忆,
便于后续
容的学
习
通过练习掌握学生的认知程度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市级公开课, 就这节课而言,从准备到完成共历时一个多月。
在这段时间里,我或是在电脑前修改课件,或是与同事们共议课程。
我真实地感受到上好一节课的不容易,更加对教师这个行业倍加热爱。
通过这节课我觉得学生在语言表达、协作能力、探究能力、应变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课完成的那刻看着学生们脸上学有所成的笑容,我真的觉得他们好可爱。
我也深深领悟到今后的教学必须从学生发展出发更贴近学生。
那种一味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一定要改变,把学生被动地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交流,最大限度的让课堂“活”起来。
本节课教学中我认为也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1、课堂教学中有一定的师生互动,但是缺乏浓厚的课堂氛围;
2、在教学方法上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还没有较大的创新与突破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问题提出”的意识及能力,我认为要注重做到:
营造适合“问题提出”的环境,留足发展“问题提出”能力的时空,鼓励大胆发问。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深刻、甚至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把学生培养成为驯服的工具。
今后的教学中,我认为在发扬长处之外,不足之处有待于注意改进,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
我想学生的进步才是老师最愿意看到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RLC 串联 电路 教案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