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760726
- 上传时间:2022-12-09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9.40KB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Word格式.docx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理解竖式的含义。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我将教材略作变动,例1和例2合在一起。
在学生自主摆小圆片的过程中,必然会得到两种结果:
一是正好摆完没有多余,一是摆了若干堆后有多余。
通过两种结果的对比,学生理解了余数的产生是生活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感悟了余数产生的意义。
除法竖式的意义也是较难理解的知识之一。
我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作为例题进行讲解,在小圆片的帮助下,学生很好地理解了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
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借助于媒体,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学法:
1、观察、比较、发现的方法:
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摆法得到的不同结果,然后进行比较进而发现余数,从而建立余数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
2、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
如今的课改相当重视学生建的合作与交流。
我在引导学生进行新知探索时适当采用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
合作与交流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协作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学会除法的笔算。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除法的笔算
教学难点:
有余数除法及除法竖式的意义
教学准备:
小圆片,简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
同学们喜欢吃鸭肉吗?
(喜欢)你们吃的鸭子是从那来的,(是妈妈从菜市场买回来的)。
有一个买鸭的老板,他把32只鸭子排成5排,但他不知道每排可以排多少?
我们来帮帮他好吗?
二、探究新知。
师接着问:
你打算怎样摆这些鸭子呢?
拿出小圆片,摆摆看。
(生自由动手摆)
给学生自由摆设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摆,每堆几个,摆怎么样的图案。
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并需要教师善于观察和发现,但这样就赋予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权利,产生思维的碰撞。
在摆设过程中,肯定会出现正好分完和出现多余两种情况。
学生就深切地感悟到了原来在生活中分东西时,并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啊!
如果规定了每堆的数量,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沿着老师铺好的路走下去了。
这样一来,课堂的调控权就掌握在教师手中。
三、
知识应用。
老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练习题。
在下列方框填写适当的数
13÷
3=□·
·
□
47÷
6=□·
四、总结评价。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这样让学生参与本节课的总结,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能够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对问题的理解也会更丰富、更全面,让学生学得轻松活泼、积极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
而教师教得轻松自如,适时点拨,比较好地起到了一个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
今天我上的这堂数学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的《有余数的除法》例2和例3。
教材内容是在整除计算和学生会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基础上编排的。
这节课学习教材第51页的例2以及“做一做”,完成练习十二的第4题和知识拓展。
一、说教材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惊醒教学的,是对除法竖式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
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中求商,学生较难理解。
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掌握这样一个知识跨度较大的内容,是有些困难的。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理解“余数”这一基本概念。
2、能力目标:
体会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很多把一些物品平均分以后还有余数的情况。
会读,会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情感目标: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性的应用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及逻辑推理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确定了以下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探究法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想、操作、比较等活动中、探究知识,建构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从实际出发,设计了四个环节的教学内容。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提问同学们,双休日就到了,你准备到什么地方去,准备干些什么?
让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接着教师通过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这样,将学生的兴趣及学习欲望调到最高点。
接着,老师说:
大家想要为他们解决什么问题呢?
生:
怎样把这些东西平均分给小朋友呢?
师说:
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到今天的这节课。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交流提高”。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我根据这一理念,并遵照低年级学生的直观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思维规律。
在这一环节教学中,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1、引发问题,感知新知
“分面包”这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动手操作,并把分的情况填在事先发好的表格里。
让学生体验分的过程,通过小组汇报,使学生明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平均分物品时不是每次都正好分完,这时教师点拨,并用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把9块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的几块这一问题。
学生用学具操作,这一环节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操作、思考,边巡视边引导。
让学生通过分面包,交流各自不同的分法,总之让学生讨论、交流,明白是因为不够分,所以这些不能正好分完,这个剩下的“数”就叫余数。
如此建立余数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
2、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出示课件,师问:
如何用算式来表示把9块面包分给四个人的过程呢?
放手让学生试着用横式写一写分的结果,试着尝试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笔算。
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我边听边在黑板上展示笔算的列示,然后让学生选择哪个算式更能代表把9平均分,最后统一算式。
我追问怎样思考把9平均分给4个人?
每人几个?
怎样想得?
引导学生总结出方法:
就9里面有几个4,想4和几相乘的积要比9小,不然的话不够分。
如果相乘时的积太小了,说明没分完,还可以分,一直到不够分为止。
所以4和几相乘的积不仅要小于9,还应最接近9。
这样,把摆和算统一起来,实现操作过程数学化,达到了操作和计算的有机统一,学生的思维也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抽象化过程。
还为下节课学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最后再针对横式、竖式中的“商”和“余数”进行针对性的提问,强化认识,并且注意一下“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这样,除了巩固对笔算除法的理解和掌握之外,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3、知识迁移,即时练习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中我接着让学生解决“方便面、矿泉水、火腿肠、苹果等如何平均分?
”巩固练习所学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第三环节“练习巩固,体验收获”
1、自主练习1、2、3(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如:
如何算出11÷
3?
生:
就是想11里面有几个3,想3和几相乘的积要比11小,不然的话不够分。
所以3和几相乘的积不仅要小于11,还应最接近11。
2、我会做
一个星期有7天,22天有()个星期零()天。
6条金鱼放一个缸,23条金鱼最多可放()个缸,还剩()条。
第四环节“说说收获,梳理知识”
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说收获”的过程也就是对知识的梳理、总结,教师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收获,“我会做”这一环节检验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实现了知识的迁移这一目标。
)
六、说板书
有余数的除法
9÷
4=2(个)……1(个)
(此板书简洁明了,突出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注意了为学生找寻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从表内除法竖式的引入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算理,都安排了符合逻辑的活动和思考空间,力求通过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合作交流,达到理解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形成计算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
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的地位,要让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余 除法 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