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759699
- 上传时间:2022-12-09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30.09KB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每则故事的内容。
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请同学上黑板板书三个成语。
二、精读《自相矛盾》。
1、“矛”和“盾”,你们能分得清吗?
请同学看图指一指。
2、
(1)“矛”很“锐利”,锐利就是锋利的意思,矛“锐不可当”。
(2)“盾”很“坚固”,坚固是牢固的意思,盾“坚不可摧”、“牢不可破”。
3、讨论:
“夸口”“张口结舌”的意思。
文中是谁在说大话?
他说的是什么大话?
刚刚还“夸夸其谈”的楚国人,为何“张口结舌”说不出话了呢?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
在你周围见过有人犯这样的错误吗?
5、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三、精读《滥竽充数》。
1、滥竽充数,“滥竽”的意思是吹不成调的竽。
真是“竽”的错吗?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1)南郭先生知道了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起吹竽的消息,他想:
(2)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当他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他想:
(3)当他得知齐湣王喜欢听别人一个一个地吹,他又想:
(4)看到不吹竽拿到同样俸禄的南郭先生,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5)看到了流浪街头的南郭先生,你又想对他说些什么?
(6)对于今天的那些“滥竽充数”“以次充好”的厂家,你会对他们说写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1)张僧繇画的龙点睛前是什么样子的?
(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美中不足)
(2)“点睛”的结果怎样?
“点睛”的作用?
(腾空飞去——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
(3)“点睛”在现实中的运用(包装,好的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画龙点睛”的作用;
劣质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滥竽充数”)
2、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9、推敲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
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课时分配:
两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图画。
师述:
夜深人静,月光皎洁。
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
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课件出示: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
唐朝 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出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
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
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
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推敲 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2、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3、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推敲
皎 斟 尚 愈
理解课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用“即使……也……”造句。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
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 )有个诗人叫( ),早年因( ),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
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
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
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出示:
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示重点词语:
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可见图片,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
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
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出示图画,说说图意:
图上画了谁?
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
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
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
(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
(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
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
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
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
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
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
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
贾岛不知不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
故事进入了高潮。
高潮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
主要写了什么?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
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出示:
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
为什么?
6、出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出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
(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
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
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
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
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指导讲故事。
1、师:
要想讲好这个故事,先得把课文读熟了。
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把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2、结合板书提示讲述顺序。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四、指导造句。
1、出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妥帖( )推敲( )或许( )吟哦( )
4、用“即使……也……”造句。
9 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10、嫦娥奔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3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
(是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
(l)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拼读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想一想:
嫦娥是谁?
她为什么要奔月?
这个“奔”是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l)认读生字词。
奸诈 贪婪 宝剑 时值 中秋 迫不及待
威逼 焦急 敬重 翻箱 倒柜 洒满银辉
(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嫦娥奔月:
嫦娥,后羿的妻子,中国神话中的月中女神。
奔,奔向。
敬重:
恭敬尊重。
(文中指谁敬重谁?
奸诈贪婪:
奸诈,虚伪诡诈;
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文中指谁奸诈贪婪?
接济:
在物质上援助。
威逼:
用威力强迫或紧逼。
(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
时值中秋:
“值”是遇到、碰上的意思。
迫不及待:
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周旋:
字典中有三种解释:
①回旋,盘旋;
②交际应酬,打交道;
③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
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
三、理清课文脉络
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请大家想一想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就归纳为一段,试着给课文分段。
3.讨论交流后总结。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6自然段):
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自然段):
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奸 诈 贪 婪 值 剑 逼 辉 焦
2.指导要点。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一、听写词语:
敬重 宝剑 贪婪 迫不及待奸诈 接济 假装 翻箱倒柜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同学们,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
“苦难”是什么意思?
(痛苦和灾难的意思)文中的“苦难”指的是什么?
读第l自然段,注意突出“直”、“实在”、“无法”等词语,体会老百姓遭受的苦难。
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
请画出有关的动词。
(登上、运足、拉满、射下等)同学们,这些词写出了后羿的力大神勇,读书时要注意突出这些词。
3.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
逢蒙是个怎样的人?
嫦娥是个怎样的人?
画出文中有关语句。
逢蒙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
(“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假装生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威逼嫦娥”、“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词语写出了逢蒙的奸诈贪婪)
嫦娥的善良机智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
”、“与逢蒙周旋”、“疾步向前”、“一口吞了下去”等词句反映了嫦娥的善良机智。
3.教师引读第5自然段。
4.嫦娥吃了仙药后,怎样了呢?
请同学们先看图,再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
“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
(在空中轻缓地浮动)怎样才能把嫦娥这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呢?
(读的时候要放慢语速)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
(写得很美)美在哪儿?
(“飘飘悠悠”、“洒满银辉”、“碧蓝碧蓝”、“一轮明月”等词写得很美)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三段。
请同学们圈画出后羿找妻的词语。
(“焦急地冲出门外”、“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追去”等词语)
2.读了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出后羿当时的心情吗?
(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谁能把后羿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3.乡亲们对嫦娥的思念之情又体现在哪儿呢?
(“摆上”、“祝福”等词表明乡亲们想念好心的嫦娥)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二、总结课文,研究写法
这篇神话故事主要写的是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吃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的事。
找出文中描写嫦娥的有关语句,想想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
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指导复述课文
1.指名说说课文三个部分的段落大意,编段落提纲。
第一段:
后羿为民除害,射下太阳。
第二段:
嫦娥吞下仙药,飞上月亮。
第三段:
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2.按“自由练习一同桌互述一小组尝试复述一指名复述”的程序进行复述练习。
四、作业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飘飘悠悠
碧蓝碧蓝
2.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后羿射日为民除害,
嫦娥吃药飞上月亮为老百姓不受苦心地善良、为民造福
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11.读书莫放“拦路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己体会课文所要阐述的含义。
3、初步学习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
养成读书的正确习惯及查字典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己体会课文所要阐述的含义。
通过反复诵读,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学准备:
1、字典、词典
2、查字典的知识。
一、导入新课。
1、
看课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课题中有个三角形,这是阅读课文的标志。
2、阅读课文就是根据自己学习课文的经验自己读懂课文。
二、回忆学习课文的方法,总结学法。
1、回忆我们以前学习课文,都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总结学法:
(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3)三读课文,你从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4)四读课文,看看自己从课文中收获到了什么?
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写法上的。
三、学生自学。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学,教师要参与进去,给与必要的指导)
1、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
1)什么叫“拦路虎”?
2)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3)你是如何消灭读书时的拦路虎的?
4)如何查字典?
2、学生分小组采取多种形式学习。
3、讨论、交流,读课文。
四、汇报自学情况。
五、熟读积累:
1、采用多种形式练读全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反复朗读。
3、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受。
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鼓励学生个性读书,读出自己的感受。
六、总结:
今天大家学会了自己读书,这是了不起的本领,希望大家记住读书的方法,在今后的课内外阅读中经常使用这样的方法,用心阅读,相信大家的阅读能力一定能够有长足的进步。
12.伊索寓言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掌握“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好三则寓言的寓意。
2、通过故事与寓意之间的比较回读、仔细品味,体味寓言中蕴含的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梳理归纳
1、屏幕阅读《伊索寓言》相关背景资料,汇报交流:
得到了哪些信息?
及时总结。
2、引入课题。
3、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要求:
读准、读通三则寓言故事。
4、汇报读书后的感受,随机归纳梳理。
过渡语:
读了这测寓言,大家已经基本了解了故事内容,但这还不够,学寓言,不仅要读懂内容,还要理解寓意。
(二)找准寓意,初步理解
1、快速默读寓言故事,把寓言中表明寓意的相关语句划出来。
2、交流汇总投影出示三句寓意:
都在文末,点睛之笔(精练、概括)。
3、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提提问题。
(提醒:
抓关键词)
过渡:
这些语句都表达了几则寓言的寓意,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放回文中,用心默读思考:
寓意是怎么从故事中得出来的?
试着找找故事与寓意的联系。
(三)抓住联系,深入体悟
1、默读第一则《狐狸和葡萄》,自主找故事与寓意之间的联系。
2、指名读故事,齐读寓意,反馈交流。
3、教师随机小结点拨。
4、小结方法:
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是怎样与故事联系起来的?
5、齐读寓意,强化感知。
6、自主尝试,运用方法学《牧童与狼》、《蝉和狐狸》。
7、反馈交流,随机点拔,发现、梳理后两则寓言的故事和寓意的有机联系。
8、再次小结方法,读寓意。
(寓意是紧密联系故事,从故事中精心提炼出来的,与故事密不可分、水乳交融)
9.教师出示从另一个角度提炼的《蝉和狐狸》的寓意:
“一个居心不良的人,不管用多少花言巧语来掩饰自己的阴谋,总有一天会被人识破的。
”
请学生运用方法评议。
过渡:
《伊索寓言》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得出道理的,在语言的最后用依据精练的话点名寓意。
这是伊索寓言的特点。
(四)迁移方法,尝试概括寓意
1、为《蚂蚁与屎壳郎》写寓意。
2、交流、评比优化
3、教师出示下文,师生评议。
(五)作业
运用抓联系的方法,拓展读《伊索寓言》
敢于挑战,尝试个性化理解寓言故事
附件:
蚂蚁与屎壳郎
夏天,别的动物都悠闲地生活,只有蚂蚁在田里跑来跑去,搜集小麦和大麦,给自己贮存冬季吃的食物。
屎壳郎惊奇地问他为何这般勤劳。
蚂蚁当时什么也没说。
冬天来了,大雨冲掉了牛粪,饥饿的屎壳郎,走到蚂蚁那里乞讨食物,蚂蚁对他说:
“喂,伙计,如果当时在我劳动时,你不是批评我,而是也去做工,现在就不会忍饥挨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这个故事说明,凡事要事先做好打算,做到有备无患。
B 这个故事说明,目光短浅,只贪图眼前享受,没有长远打算的人,早晚要吃亏的。
习作3秋天的树叶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 教案 苏教版五 年级 语文 第三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