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置工艺中摇蚊幼虫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750406
- 上传时间:2022-12-09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3.98KB
水处置工艺中摇蚊幼虫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水处置工艺中摇蚊幼虫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处置工艺中摇蚊幼虫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我国南方一些城市,由于气候具有常年温暖潮湿的特征,适于昆虫繁衍,问题加倍突出。
摇蚊幼虫不仅给用户带来了不良的感官影响,引发用户对水质信心的下降与恐慌,更为重要的是摇蚊幼虫仍是人类多种传染疾病的传播媒介,对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带来极大的要挟。
1.摇蚊幼虫的生活习性及散布
摇蚊分属昆虫双翅目摇蚊科[1],由于身体内含有血红蛋白而成红色。
摇蚊的生活史通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有的两年只有一个世代,有的一年却有七个世代,但大多数每一年有两个世代,第一个在春天(5~6月),第二个在夏日(8~9月)。
摇蚊的卵产于水面,卵块内有300~700个卵。
初孵的摇蚊幼虫具趋光性,通过3~6天浮游生活后,转入底栖生活,利用藻类、腐屑、细沙、淤泥、唾液腺所分泌丝状物筑巢,多数种类筑成两头开口的管型巢。
随着幼虫转入底栖,幼虫由趋光性改成背光性。
幼虫经四次蜕皮后进入蛹阶段,每蜕皮1次,体色加深,从淡红色、鲜红色、深红色至变成黑褐色的蛹。
幼虫的食性,除环足摇蚊属Cricotopus中某些专吃植物的种类外,其余种类可分肉食性与杂食性两大类。
肉食性种类以甲壳类、寡毛类和其他摇蚊幼虫为食。
而杂食性则以细菌、藻类、水生植物和小动物为食。
幼虫的摄食方式有:
粘食、滤食、沉食、采食和捕食几种[2]。
摇蚊散布很广,其幼虫几乎在任何水域中都可见到,它们适应性亦强,如在海拔3200余米的青海湖、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阿里班公湖周围均有散布。
在阿塞拜疆,一年积雪达8个月之久的哈里湖,也有羽摇蚊的栖息。
大多数种类幼虫生活在淡水中,但也有在盐份很高的水体中生活的,如盐生摇蚊,它不但在氯离子浓度较高的青海湖中生存,也能在碱性苏打型的水体中生存[2]。
2影响摇蚊生长繁衍的主要环境因素
环境因子对摇蚊生长繁衍的影响作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论题,表现为不仅因子众多,加上在不同的底栖环境中因子有不同的影响作用,因此至今尚未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一般文献中探讨的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温度
在食物和其他环境条件适宜的条件下,升高温度可加速摇蚊的生长发育速度,缩短周转率[3]。
温度与世代时间呈负相关性,摇蚊完成一个世代的时间随温度的转变情况如图1[4]。
溶氧
许多深水湖泊或其他蒙受有机污染的水体中底质环境的溶氧常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这对于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底栖动物来讲,溶氧明显地成为它们的限制因子。
Kitagawa以为,决定摇蚊幼虫散布的主要因素是湖体底部的溶解氧含量[5]。
也有研究发现,含氧量与摇蚊羽化成虫数量呈负相关,即含氧量增高时羽化成虫数量却减少[6]。
有研究以为,摇蚊幼虫的呼吸是通过体壁从水中互换气体的。
体色血红色的幼虫体内含有血红蛋白,它比非红色幼虫耐缺氧,乃至在无氧条件下也能生存30~120天。
这是体内营养物质不经氧化分解成乳酸或脂肪酸,以释放能量维持生命[2]。
pH值
pH值也是影响摇蚊幼虫生长的环境因素之一。
摇蚊的多数种类能生存于pH为6~8的水域,个别种类如Cacerbiphilus能生活在pH为的极酸性水域中[2]。
在实际的水厂生产中,水的pH值一般都控制在~,是摇蚊幼虫生长的最佳pH值范围,为摇蚊幼虫的孳生提供了良好的水质环境。
底质
无论在湖泊仍是河流,底质的特性与组成都是一个影响摇蚊幼虫的重要环境因子。
摇蚊幼虫能够直接利用有机物,可以以为,水体中摇蚊幼虫的散布在很大程度上由底质中的有机物含量所决定,而有机物的含量在必然程度上反映了水体的富营养化状态和污染水平。
Lundbeak的研究功效以为:
湖泊与水库水体中底质中的有机质含量决定了摇蚊幼虫的种类组成和数量[7]。
据刘建康等的资料,武汉东湖腐泥底质中摇蚊幼虫密度和生物量大于沙泥等其他底质[8]。
所以有机物耗氧量的年平均值与底栖动物生物量之间存在超级显著的正相关。
3摇蚊幼虫在水处置流程中的发生与散布规律
天然水体污染程度的加重,直接致使底栖动物多样性明显降低,而适应富营养水体的摇蚊类水生昆虫在水体中却占优势地位,在水体富营养严重时常可发现大量的摇蚊科幼虫。
摇蚊幼虫在水厂中的产生经由两个方面,一方面摇蚊在水源的地表水体水面产卵并在水中繁衍,大量的摇蚊幼虫及虫卵个体随着水流进入水处置系统,通过挂网实验发现进入水厂的原水中含有大量的摇蚊虫卵及低龄的幼虫;
另一方面,摇蚊成虫在水处置流程中的沉淀池等敞开水面产卵并在水中繁衍。
这两个形成因素协同作用,使得摇蚊幼虫污染问题很难通过单一的办法来解决。
摇蚊幼虫孳生要有理想的筑巢场所,观察发此刻水处置工艺中平流沉淀池由于只有四壁可以适合幼虫的筑巢,所以摇蚊幼虫污染现象比较轻微;
而对于斜板(斜管)沉淀池,由于斜板(斜管)表面粗糙,易于沉积矾花淤泥,因此摇蚊幼虫可以在斜板(斜管)上及沉淀池的池底利用絮凝体、泥土等筑巢,以水中的藻类、有机物为食,并羽化为摇蚊成虫;
摇蚊成虫在沉淀池池壁上产卵,卵孵化成幼虫后,一些幼虫沉入池底生长,一些就随水流进入滤池。
由于刚孵化的幼虫直径仅80μm,对常规的滤池有可能穿透并进入清水池,就可能在清水池内进行二次繁衍或直接进入管网(如图2所示)[9]。
图2摇蚊幼虫在水处置工艺中的污染途径
4摇蚊幼虫污染防治技术
国内自1996年起至今,在上海、广州、北京和宁波等地城市供水系统发生了摇蚊幼虫污染事件[10],引发了水处置工作者的关注,一些研究者对摇蚊幼虫污染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利用机械方式,和声、光、电、温度等条件,捕杀、诱杀或驱除害虫。
最近几年来,在这方面研究得较多的是光电诱杀,利用蚊虫的趋光性,用必然波长的灯光,将害虫诱来,再用灯外的高压电去杀,或用机电动力将蚊虫吸入网内。
抑制摇蚊成虫产卵,从而可以达到控制摇蚊幼虫数量的目的。
由于水池池壁是摇蚊栖息、产卵的主要场所。
在沉淀池面上架装喷雾装置来隔间摇蚊成虫交配后到水面上产卵的途径,同时迫使羽化不久的成虫翅被打湿而不能飞起、交配,大体上能达到杜绝摇蚊在水池池壁上产卵的目的[11]。
代田昭彦指出[12],摇蚊产卵大体与成虫形成蚊柱的时间一致,光强在300lx以上摇蚊就再也不产卵。
400W橘黄色探照灯较为适合,该光源光束集中,穿透力强,当光强超过300lx时,光照能从很大程度上抑制摇蚊产卵,但还不能完全肃除[11]。
超声波对大龄摇蚊幼虫杀灭率随着溶解氧浓度的提高和超声波幅射时间的延长而上升;
而且超声波与二氧化氯、液氯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协同增效效应,且余氯的效果要优于二氧化氯,这可能与大龄摇蚊幼虫身体构造有关[13]。
由于水厂的原水中含有大量的摇蚊虫卵及低龄的幼虫,造成了摇蚊幼虫在水处置工艺中富集,使物理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抑制摇蚊幼虫在水厂中的孳生,所以物理方式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腕来利用。
化学防治
化学药剂对生物的灭活作用主如果由于生物接触药剂后其体内的蛋白酶受到破坏,不能参与氧化还原系统的活动,代谢性能发生障碍而引发的[14]。
化学药剂可通过吸附、渗透作用或直接破坏生物体壁的结构而进入到生物体中。
药剂氧化性能的高低致使其在摇蚊幼虫灭活率方面的不同,需要有强氧化能力的化学药剂、而且有足够的作历时间,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灭活。
与Edwin对大肠杆菌和病原体的灭活实验研究表明,几种氧化剂的氧化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
O3&
gt;
ClO2&
Cl2&
NH2Cl,可见二氧化氯和臭氧的氧化能力高于氯气。
可是由于臭氧在水体中的分解速度较快很难保证较长时间的持续灭活能力[15],所以虽然它的氧化能力比二氧化氯强,但由于有效灭活作用的接触时间短使得它达到100%灭活率时的投药量高于二氧化氯。
无论是二氧化氯、液氯仍是过氧化氢、臭氧,只要保证在必然的投加量(表1)以上,都能在较短时间内将摇蚊幼虫杀灭。
在几种药剂的对比中,现场发生二氧化氯的杀虫能力最强,适宜的投加量很低[11]。
表1各类氧化剂对摇蚊幼虫的杀灭能力
氧化剂名称
稳定性液态二氧化氯
现场发生二氧化氯
液氯
过氧化氢
臭氧
致死量(mg/L)
10
5
50
300
Michael曾采用美国卡尔岗公司生产的絮凝剂和浓度为35%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针对摇蚊幼虫的短时间和长期杀灭实验,得出了短时间半致死浓度均为112mg/L,长期半致死浓度别离为13mg/L和51mg/L[16]。
叶劲[10]进行了过氧化氢、次氯酸钠、高锰酸钾、石灰水等化学药剂喷洒和浸泡杀灭实验。
结果表明:
喷洒5%浓度的过氧化氢效果最佳,能在短时间内杀死摇蚊幼虫,而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的浸泡杀灭效果较佳。
在成都市某水厂快滤池的生产实验表明,过氧化氢实际浓度为%(有效浓度),浸泡时间2h,杀灭摇蚊幼虫效果显著。
液氯是水处置工艺中最常常利用的化学氧化剂,可是摇蚊幼虫的生物体对不良环境会产生必然的抗性,若持续提高投氯量会使摇蚊幼虫对氯产生较强的抗性,所以可以采用间歇提高前加氯量的方式,使摇蚊幼虫未来得及产生抗性前毒杀它们,这样效果较显著,且节约了氯耗。
但摇蚊的虫卵对水中余氯有较强的抵抗力,2mg/L的余氯量对之并无影响,在自来水中虫卵孵化率可达95%以上[17]。
深圳水司的实践表明,采用必然浓度的液氯浸泡沉淀池,可以长时间抑制摇蚊幼虫的发生与孳生。
可是由于液氯浸池的时间长达24h,影响了水厂的正常供水,所以这种方式可以在摇蚊幼虫大规模暴发时采用。
在不影响水厂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在沉淀池中投加化学氧化剂,可以利用摇蚊幼虫在凝絮体中筑巢的生理特点,往往使灭活率较高。
可是该方式既增加了生产本钱,又由于加大氧化剂的投量而加重了副产物的生成,给出厂水的水质安全造成新的问题。
微生物防治
微生物防治害虫是生物防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特定微生物能直接杀死害虫,不污染环境。
目前国内外尚无微生物杀虫剂用于饮用水的报导。
1987年后期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洛厄尔城发生了城市供水系统摇蚊幼虫污染。
洛厄尔城实施了清洗消毒等处置办法,可是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
他们曾尝试利用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以下简称Bti)来治理,但提案被印第安那州政府否决,首先是因为Bti尚未被批准应用在饮用水中,其次是因为在相关法规上,不允许在饮用水中投加杀虫剂。
最后他们采用Cat-flocLs食物级聚合物来治理,其作用是作为水絮凝剂去除摇蚊幼虫所需的食物—硫化细菌和铁细菌[16]。
环境防治
环境防治是通过环境改造以避免或减少害虫的孳生繁衍。
环境防治是对昆虫生态学的实际应用,它是按照害虫生物学的特点,对害虫生活环境治理,使之无益于害虫的生长、繁衍,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摇蚊幼虫以水中的有机物碎屑、细菌及藻类为食[10]。
强化混凝,通过投加聚丙烯酰胺助凝,控制待滤水浊度小于3NTU,可以提高原水中有机物和藻类等的去除率,减少幼虫的食物来源,使其生活环境质量下降,降低幼虫的生存机率;
针对摇蚊幼虫可在沉淀池底泥中越冬生活的特点,增加冬季和秋季的大强度清洗工作,可以除去底泥中存在的摇蚊幼虫,抑制其再度生长繁衍;
增强滤池管理,保证滤池的正常运行,滤池池壁要勤洗刷,对气水反冲洗滤池的池底水区要常常排空,以维持池体的清洁,一样可以减少摇蚊幼虫的滋长机率[9]。
生物操纵技术
“生物操纵”技术其内容就是利用生态系统食物链摄取原理和生物的相生相克关系,通过改变水体的生物群落结构来达到改善水质恢复活态平衡的目的[18]。
摇蚊幼虫是多数经济鱼类的优良天然饵料,在浮游阶段时,可被很多幼鱼摄取;
当转入底栖时,则是底层鱼类鲤、鲫、青鱼等的良好铒料。
鱼类属于水生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顶级消费者,放养大型不同食性的鱼类,必将影响鱼类的群落结构,并对其他生物群落,特别对饵料生物群落产生极大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9]。
所以利用生物种群间的捕食关系,从生态学的角度入手,可以通过生物操纵技术来抑制摇蚊幼虫的滋长。
周令等人[11]对原水前加氯的情况下沉淀池养鱼的可行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鱼种采用鲫鱼鱼苗。
(1)沉淀水余氯<L,鱼苗在沉淀水中生长良好,没有出现不适应症状;
(2)鱼喜食摇蚊幼虫特别是老龄红虫,有利于灭蚊和控制红虫数量;
(3)几种鱼类配合放养,使鱼在沉淀池中呈立体散布,有利于消灭不同生活习性的各发育阶段的摇蚊幼虫;
(4)放养鱼苗的沉淀池出水浊度及氨氮含量与未放养鱼沉淀池出水相差不大,说明鱼的正常活动及其排泄物不会影响沉淀效果。
沉淀池养鱼由于可操作性差,有必然的局限性,但此方式可在水源中利用以控制原水中的摇蚊幼虫及虫卵。
在水体中实施以生态治理为目的的鱼类放养,其放养的生物量应远低于以提高鱼产量为目标的水体渔业养殖中的高密度放养量。
在微型生态系统中鱼类放养实验表明,在放养生物量为30g/m3的条件下,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取得了必然程度的去除,有机物的指标下降、溶解氧的浓度有所提高,浮游植物藻类尤其是蓝、绿藻的生物量也被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有效地控制和减缓了水体富营养化的进程。
“生物操纵”技术可以在水体生态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也是解决水处置工艺中摇蚊幼虫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总之,单凭某一种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式还不能对城市给水处置进程中摇蚊幼虫的孳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控制,必需各类方式兼用,彼此渗透,多级设防,多层屏障,贯穿于整个净水厂净水工艺系统中。
5研究展望
水处置进程中摇蚊幼虫污染问题的研究,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此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切研究,以期早日实现摇蚊幼虫污染防治的系统化,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进行传统制水工艺的各净水单元对摇蚊幼虫去除的特性研究,了解摇蚊幼虫在工艺中的孳生规律及机理,以指导水厂在其暴发期间采取强化工艺或应急办法。
进行摇蚊幼虫在饮用水深度处置工艺(如紫外—臭氧氧化、膜滤、臭氧—生物活性炭等)中的去除规律及机理研究,为水厂采用深度处置工艺去除摇蚊幼虫污染提供理论指导。
从生态学角度动身,研究摇蚊幼虫、鱼类、营养物质水平之间的关系,成立有效的生物控制方式。
水处置工艺中摇蚊幼虫污染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结合污染的实际状况采取适当的办法,把水源水富营养化控制与净水处置工艺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久远来看,强化水源水体的保护与管理,对已被污染的水源采取有效方式治理,是解决饮用水摇蚊幼虫污染乃至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办法。
参考文献
[1]王俊才,鞠复华.摇蚊幼虫的水生态研究进展[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1998,18(3):
83-84.
[2]何志辉.淡水生物学[M].北京:
农业出版社..
[3]ArmitageP,CranstonPS,PinderLCChironomidae:
Thebiologyandecologyofnon-bitingmidges[J].London:
Chapman&Hall,.
[4]朱利斌.花翅摇蚊生物学及实验种群生态学的研究[D].中山大学硕士论文..
[5]孙刚,盛连喜,李明全.长春南湖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01,12
(2):
319-320.
[6]薛瑞德,ArshadAli,赵彤言.用于杀虫剂评价的水池中无脊椎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种群动态[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1996,3
(1):
50-57.
[7]吴洁,王国龙.西湖与青山水库底栖动物群落的研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0,12(增刊):
17-19.|
[8]刘建康.武汉东湖生态学研究[M].北京:
农业出版社.1990,415-421.
[9]章诗芳,刘韦宏.有关摇蚊幼虫的习性及其防治问题的探讨[C].第二届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学术研讨会.2001.
[10]叶劲,李彬,刘恒,唐雪惠,李朝晖.摇蚊幼虫杀灭实验及相关问题的初步探讨[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给水委员会第八次年会.成都,2001.
[11]周令,张金松,雷萍,梁明.净水工艺中红虫污染治理的研究动态[J].给水排水.2003,29
(1):
25-28.
[12]代田昭彦著,鲁守范等译.摇蚊幼虫的研究—养鱼饵料的饲育培育法[M].北京:
农业出版社,1998.
[13]卢靖华,周广宇.超声波对自来水中大龄摇蚊幼虫的杀灭作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3,19
(1):
91.
[14]HuangJL,WangL,RenNEffectofChlorineDioxideonViruses,AlgaeandAnimalPlanktoninWater[J].WaterResearch,1997,31(3):
455-460.
[15]王晓昌.臭氧用于给水处置的几个理论和技术问题[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1998,30(4):
307-311.
[16]MichaelK,StrategiesfortheControloftheParthenogeneticChironomid[J].JournaloftheAmericanMosquitoControlAssociation1997,13
(2):
189-192.
[17]卢靖华.自来水中塞氏摇蚊幼虫的生长规律及防治对策[J].中国给水排水.2001,17(6):
53-54.
[18]崔福义,林涛,马放,冯琦,张立秋.水源中水蚤类浮游动物的孳生与生态控制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2,34(3):
399-403.
[19]谢建春.水体污染与水生动物[J].生物学通报.2001,36(6):
11-1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处置 工艺 中摇蚊 幼虫 污染 防治 技术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