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课时备课包括习作1.docx
- 文档编号:17738290
- 上传时间:2023-04-24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6.16KB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课时备课包括习作1.docx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课时备课包括习作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课时备课包括习作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课时备课包括习作1
1窃读记
一、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啊!
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来表达终于发现书并没有卖出去,又可以接着读的惊喜;"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以"下雨天,留客天"为借口,自我安慰,在书店里开心地看书,有几分童稚,还有几分诡异。
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复杂心情,使人如临其境。
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如"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路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这其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我"对读书的渴望。
二、教学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让学习变成一个读书交流的多种形式的活动。
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
文本成为学习活动的载体,而不是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这样设计始终把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显著的位置。
学生时刻处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会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并且始终伴随着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思路,使用多种学习策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者。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时快乐与惧怕夹杂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4.联系课文内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5.受到作者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
四、重点与难点:
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时快乐与惧怕夹杂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五、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一一一林海音。
2、搜集有关名人(如高玉宝、张海迪等)热爱读书的图文或音像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今天是个快乐而美妙的好日子(圣诞节),你收到礼物了吗?
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礼物,它就在这个袋子里,谁来猜猜是什么?
(书)
2、咱们班有多少同学喜欢读书的?
最喜欢的一本书,用一句话说说理由。
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共同走进一位女作家的童年故事,讲述的就是她与书的故事。
这位女作家的名字叫林海音。
【屏幕出示】:
林海音的照片,师口述林海音的情况。
(林海音出生在1918年,在她小时侯那个年代,读书是有钱人的享受,劳动人民因为生活贫困读不起书,一辈子与知识无缘。
那些只供得起孩子上学的家庭,也没有余钱给孩子们买课外书读。
虽然林海音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但是贫困的经济状况还是无法满足她那颗渴望读书的心。
她是怎样读书的呢?
)请同学们自己去读读课文吧!
(二)合作交流
1、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2、出示几个学生容易读错的词语:
贪婪、饥肠辘辘、腋下、惧怕、踮起脚尖、屋檐、唾沫、皱起眉头
3、读了课文,你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没有出示题目,其实,文章的题目就隐藏在课文中,你能不能从课文里找出这个故事的题目来。
4、出示原先的课题:
窃读记
(1)指导“窃”字的写法,“记”就是指记载描写事或物的文章,就像同学们平时写日记、周记,也会写游记、参观记。
()读课题,请学生写下这个题目。
(2)换个字理解“窃”的意思。
(偷)
“窃”本来是一种让人唾弃的不耻的行为,可是当它和“读”这个字放在一起的时候,就变了,产生了一种让人回味、难以忘怀的滋味!
(三)品读体验
1、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道出了作者窃读时的滋味,你能找出来吗?
请用直线画出来.
【出示】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此时此刻,我们也许无法亲身感受到那种窃读的滋味,但是,作者笔下的文字是鲜活的,会告诉我们作者的心情与感受。
默读课文1——7自然段,你从哪儿能感受到这种窃读的滋味,用波浪线画出相关语句,尤其关注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思考你划出的句子:
作者乐,乐什么,作者怕,怕什么,可在空白处作简要的批注。
3、学生自己学习,师巡视。
4、体会窃读之“乐”
(1)我们先来谈谈作者所说的窃读之“快乐”的这种滋味。
引导学生交流:
找到书的快乐、没人注意时的快乐、下雨天可以读个痛快的乐、读书读到尽兴的乐
【啊!
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
这句话中有一个字最真实表现了作者当时极度的快乐,可以用惊喜来表达:
“啊”,这是作者看到了她心爱的书时的惊喜,是与老朋友重逢般的惊喜。
引导学生读好这个字和这句话。
出示句子:
把这句话放到句段中去:
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
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
啊!
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你感受到了作者窃读的快乐,还感受到了什么?
(急切)练读。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
这句话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扑食。
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与高尔基的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
“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
“大些!
再大些!
”】
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热爱
5、通过大家的阅读,我们品味到了作者窃读时快乐的味道,作者为能找到想读的书而乐、为可以躲在人群中读书而乐、为可以因为下雨更长时间地读而乐,窃读真是其乐无穷啊!
6、下面咱们再来品一品窃读时的另外一种滋味——惧怕。
你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这种怕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
(1)出示内容
(2)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你认为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假设1:
书店的人少了,她容易被发现;假设2:
书店的店员或老板已经发现了她,盯着她看以示警告;假设3:
书店的店员或老板用语言呵斥,轰赶她出去……)
(3)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话,这段话选自林海音《窃读记》原文中的一段,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指名一位同学读这段话。
【但在这次屈辱之后,我的小心灵却受了创伤,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发,而且产生了对大人的仇恨。
】
(4)是怎样的屈辱让这颗小小的心灵受到了创伤,甚至产生了对大人仇恨。
你能猜到这段话背后隐藏的一个故事情节吗
(5)也许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止一次地发生,所以,她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伪装和保护自己。
7、正因为没钱买书而又极度渴望度读书,所以作者不得不窃读。
以作者提心吊胆地读,担惊受怕地读,阅读的快乐与心灵的惧怕交融在了一起,幻化为一种复杂而又难忘的滋味,所以作者这样写,读——【出示】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8、品读8-10,体会“苦”“乐”
(1)快乐和惧怕本是一对相矛盾的词,因为窃读却交融在了一起,你再去读读课文的8—10自然段,还能不能体会到像这样的虽矛盾而又交融在一起的感受。
(2)交流:
身体是饥饿的,精神是富足的。
双腿是麻木的,心灵是轻松的。
(3)你有没有发现,这些词写的都是窃读的“乐”,而这都是写的窃读的“苦”。
在林海音的童年记忆里,窃读是有苦有乐、苦乐相伴的滋味。
如果让你来做一道算数题,要在苦和乐之间划上一个什么符号:
等于?
大于?
小于?
(40小结:
正因为有读书的乐,所以才会克服那么多的苦怕,即使提心吊胆,即使遭遇冷眼斥责,即使双腿酸麻,即使饥肠辘辘,林海音也对窃读乐此不疲,坚持不懈。
(四)巩固延伸
1、她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他们的话,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是怎么理解的:
【出示】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莎士比亚说: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余秋雨说:
阅读最大的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
2、林海音就是在读书中成长起来的一位著名作家,因为从小就有这样的丰厚的阅读积淀,长大了的林海音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
30岁时回到故乡台湾,她主编、创办好几份颇具影响力的报刊杂志,并兼任世界新闻学校教员,业余还进行孜孜不倦的个人创作。
她的创作是丰厚的,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
今天老师带来的礼物就是林海音写的一本自传体小说集《城南旧事》。
全书透过英子(林海音的小名)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而且这本书是儿童绘本版,水彩画家将图画完全融入于故事的情节之中,是既耐读又好看的经典读本,送给同学们,让书香伴我们成长,让我们成为快乐的读书人!
一、板书设计:
1、窃读记
“窃” 林海音
“窃读”
因窃读被赶出书店——孤独无助
详写两件事
人物描写 得到帮助,读完好书——感动、感激
二、教学反思:
课时编号:
03
课型:
略读课文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一、教材分析:
本文为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
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
他们俩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逐步深入的交流。
季老指出:
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这些不仅使苗苗受益,也使读者受到启发。
在两者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能感受到季老的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还有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二教学理念:
本文作为略读课文,且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所以更应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
三、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四、重点与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
五、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和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六、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齐读课题: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
小苗是谁?
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
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指名读导语,明确学习要求。
(二)合作交流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站起来逐节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汇报:
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品读体验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
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
那么到底闲书知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
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
我想这样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
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3)教师小结:
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3、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四)巩固延伸
1、小小年纪、刚刚12岁的苗苗不仅采访过 季羡林 教授,她还采访过当今中国文学艺术界的大家臧克家、史铁生、黄宗江和王蒙,还有油画大师、美协主席靳尚谊和国宝级人物、笑星之首马季等,可真谓是茁壮的小苗苗和参天大树们的对话。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全书,读一读苗苗和15位名人面对面的交流。
2、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综合性学习。
⑴ 调查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
⑵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⑶ 辩论:
看闲书是否影响学习?
七、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 多看书
偏科 三贯通
学习外语 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
八教学反思:
课时编号:
04
课型:
精读课文
3走遍天下书为侣
一、教材分析: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九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它介绍了作者环绕世界旅行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读书方法。
告诉我们要与书为友,以书为侣;善于读书,常读常新,其乐无穷,充满了人文情怀。
文章紧密围绕教材本单元的专题“我爱阅读”编排,短小精致,角度新颖,比喻、假设、反问等独特灵活的表达方式,能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二、设计理念:
崔峦老师强调:
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感悟、积累与运用的实践中学习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
语文教学应重视读中感悟,读中积累,以读促写。
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强教学内容的整个与课内外的融合,努力让学生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感受作者“爱书、爱读书”的热情,体悟读书的方法,享受读的乐趣,让学生对读书充满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2、理解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五、教学准备: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六、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自主学习:
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并且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是否正确。
(3)你发现了哪个生字容易写错,给大家提个醒。
(二)合作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评议。
(2)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
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
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做上记号。
(三)品读体验
(1)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
(2)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欢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是早已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
“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
“我怎么没注意过,光线怎么那么美!
”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让大家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
(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3)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4)有表情地朗读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四)巩固延伸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2)向大家介绍你是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七、板书设计:
3、走遍天下书为侣
首先
然后
一遍又一遍地读 最后
七、教学反思:
课时编号:
06
课型:
略读课文
课题:
我的“长生果”
一、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全篇情感真挚,层次分明。
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他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
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扩展想像力,锻炼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能力。
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二、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特别是阅读课文的教学应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勇于阅读时间,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自己的学习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和才能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发现、质疑、创新。
在这种师生互动的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价值,把课堂学习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向学、乐学、爱学,让课堂大放异彩。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习作中受益的语句,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2、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体会“长生果”的寓意。
五、课前准备:
让学生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六、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我们都知道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都是离不开书的。
你们知道哪些关于书的名言?
——学生交流(莎士比亚说过: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高尔基说过: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皮罗果夫也说过: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
”)书又好比是源泉,好比是船只,好比是顾问……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
(板书课题)
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问题
(1)我的“长生果”指的是什么?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运用平时的学习方法自己读懂课文,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合作交流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记一记不认识的生字。
2、和同桌交流自己记生字的办法,并互相读一读课文。
3、带着自己提的问题默读课文,看自己能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问题:
(1)我的“长生果”指的是什么?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4、汇报交流读书的收获。
[默读有助于思考,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
(三)品读体验
1、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童年是怎样读书的?
作者在作文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把自己感受深地方多读几遍,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做批注。
2、小组交流读书的体会。
3、全班汇报交流读书体会。
(1)作者在童年是怎样读书的?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
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如醉如痴。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读书的体会和方法学习作者写读书笔记:
记书中优美的词句,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并在自己的作文中借鉴运用。
(2)作者在作文中悟到了怎样的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3)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作者说书是“我的“长生果”。
(4)引导学生读出自己感受深的句子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四)巩固延伸
写一写自己在读这篇过程中的收获。
七、板书设计:
4、我的“长生果”
津津有味→废寝忘食→不求甚解→如醉如痴
阅读:
博览群书如情入境写读书笔记
作文:
构思别出心裁写真情实感借鉴模仿
八、教学反思:
习作园地一
习作内容:
记一次辩论会。
在读书的过程中,可能发生过许多故事;当你采访了爱读书的人之后,你可能会有不同的感悟;当你与同学辩论了什么样的书该读,什么样的书不该读后,你可能会将印象深刻的写下来。
习作要求: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习作准备:
准备相关文字资料。
习作过程:
1.积累
(1)定向观察收集素材
习作前,指导学生根据习作要求进行定向观察,广泛阅读,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素材,为习作做好充分准备。
2.尝试
(2)合作交流拓展思路
(1)简单交流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2)全班交流,并进行评比。
(3)放胆试写自主修改
题目自拟。
想象奇特合理,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顺序。
多读几遍自己的习作,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3.评改
(4)回扣要求交流习作
依据习作要求,同学之间互评互改。
发现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
(5)佳作欣赏借鉴提高
小组内交流推荐优秀习作,通过欣赏佳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验习作的乐趣,同时引导学生从佳作中受到启发,找出自己的不足,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第一 单元 课时 备课 包括 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