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科学备课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735177
- 上传时间:2022-12-09
- 格式:DOCX
- 页数:84
- 大小:66.25KB
三下科学备课文档格式.docx
《三下科学备课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下科学备课文档格式.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求
科学概念:
(1)、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都有相应的器官,每个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并具有自己的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人和动物都是不断生长变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3)、什么是温度,温度是可以测量的;
温度与物体的热量变化有关;
水有三种状态,三态之间的变化与热量有关;
三态变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环运动。
(4)、认识磁铁的性质;
磁铁的两极及其相互作用;
磁力大小的变化;
磁铁的用途;
用途与性质是相联系的。
科学探究
(1)、种植培养动植物,对动植物进行观察和测量,根据观察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或新的变化,用适当的方式对观察的现象进行记录,并用适当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描述所发生的变化,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认识人和动物的生命周期。
(2)、观察温度计的结构,会使用温度计,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及其温度的变化,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解释)--------分析、检验假设-----寻找新的证据-----做出新的假设……”的过程,完成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对水是否可以在气态和固态之间的转化进行验证,对水的各种状态之间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进行整理和概括。
(3)、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和倾听、贡献和分享方法,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用记录表记录实验,用实验获得的证据思维加工得出结论,想办法解决简单的磁铁问题,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制作磁针,合理设计制作指南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
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
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
(2)、认识到较长时间坚持不懈进行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认识到动物和人的生长变化,生命周期是有规律的,是不可违的;
生命周期与环境因素及其疾病有关,养蚕缫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值得我们自豪。
教
材
体
系
和
内
容
简
分
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
相对于整个的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
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主要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认识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主要是认识温度,学习使用温度计,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研究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
磁铁单元主要是整理对磁铁的认识;
实验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
学习制作指南针,加深对磁现象的认识。
时
配
方
案
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1课时
2、种植我们的植物1课时
3、我们先看到了根1课时
4、种子变成了幼苗1课时
5、茎越长越高1课时
6、开花了,结果了1课时
7、我们的大丰收1课时
第二单元:
动物的生命周期
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1课时
2、蚕的生长变化1课时
3、蚕变了新模样1课时
4、蛹变成了什么1课时
5、蚕的生命周期1课时
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1课时
7、我们的生命周期1课时
第三单元:
温度与水的变化
1、温度和温度计1课时
2、测量水的温度1课时
3、水结冰了1课时
4、冰融化了1课时
5、水珠从哪里来1课时
6、水和水蒸气1课时
7、水的三态变化1课时
第四单元:
磁铁
1、我们知道的磁铁1课时
2、磁铁有磁性1课时
3、磁铁的两极1课时
4、磁极的相互作用1课时
5、磁力大小会变化吗1课时
6、指南针1课时
7、做一个指南针1课时
课题
1、温度和温度计
课型
实验课
学习内容
简析
1、比较水的温度
观察温度计
学情分析
1、加强学法指导。
2、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3、加强自主学习、师友合作。
三维目标: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难点
摄氏温度的读与写。
策略、方法
师友结对合作学习、讨论、探究。
课前预习
了解温度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及课堂展示单
批注
知识回顾
引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
有什么感觉?
师友都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其他师友
交流探究
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回答后指导:
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板书:
温度
讲述:
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我们可以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情况。
3、师:
我们再来感知一下,每个小组的桌上有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
大家一起安静的来完成下列活动:
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4、汇报。
(预设:
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
3号杯的水比2号杯的水冷。
)
5、师:
我们再来一次,这次的要求是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他们的冷热。
2号和3号杯的水温度差不多,1号杯的水冷,4号杯的水热)
6、师:
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温度计
师友汇报展示后,其他师友适时补充。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按方案进行实验研究
总结归纳
1、出示温度计,我们要正确使用温度计,首先必须要认识这个温度计,了解它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2、分发温度计,提示:
先想一想你准备怎么观察温度计,然后仔细观察。
观察时注意温度计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
如果温度计的管子劈裂,请立即告诉老师。
3、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等内容,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
出示:
“使用温度计前需要看清楚的问题(教材上P43的3个)”,这三个问题你们都解决了吗?
如果没有,再观察一次。
5、学生对照问题,检查自己是否都解决了。
再观察。
(根据学生汇报时的情况,教师适当补充讲完整:
温度计主要有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组成;
量程;
刻度)
6、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
放开手等一会儿再观察。
汇报交流。
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液面上升,放开后一会,液面下降。
尽量多地让学生提出疑点,让学生真正透彻地理解实验。
巩固提高
1、师:
出个题目考考你:
“25℃”,你会读吗?
学生试读
2、师:
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员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例:
“28摄氏度”怎么写?
“零下8摄氏度”怎么写?
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师:
我们再来试一下,出示:
0℃37℃—5℃—10℃
(此部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
3、出示自制模型温度计,然后教师设置温度,请同学读或者写,巩固。
同时强调:
零下温度自0℃往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
1、现在请每个同学观察自己温度计上的液面,并记录。
2、交流:
结果是否一样?
如果不一样,那什么会不同呢?
(参考P44图)
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这样几种:
俯视、仰视;
从嘴里呼出的热气。
师生讨论,并明白:
观测温度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
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
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28摄氏度写成28℃,28℃读者28摄氏度
课后自评
课堂实验中,1号杯是凉水,2号、3号杯是温水,4号杯是热水,学生把手指放入1号、4号杯中,再放入2号、3号杯中,前几个学生都说感觉较热,实际不准确,应是感觉一杯热一些,一杯凉一些。
可能与学生预先知道2、3号杯都是温水,温度一样有关。
再上课时,不让学生先知道2、3号杯一样温度,应该教学效果更好。
2、测量水的温度
1、测量水温的方法
测量水的温度
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
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
温度计使用方法
说一说温度计的构造
1、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温度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
书P45展示了一些温度计(气温计、数字温度计、体温计等),你还知道哪些温度计呢?
要测量水的温度,我们必须要有合适的温度计,该选择怎么样的呢?
4、学生讨论交流后师小结:
一般来说,液体水的温度会在0℃——100℃之间,所以,要测量水的温度,需要选择测量值在0℃——100℃范围的温度计。
有了合适的温度计之后,我们可以直接测了吗?
我们要如何来测量水温呢?
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下P45的插图和方法。
(学生阅读)
6、师生共同明确方法。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介绍完了之后,请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操作,会出现什么情况?
(归纳:
(1)——上端比较好操作,拿中间会挡住刻度,拿玻璃泡会造成所测的不是水的温度。
(2)(5)——如果碰到容器或读数时离开液面,测量的就不是水的温度了。
(3)——俯视或仰视会造成读数偏大或偏小。
(4)——没有稳定时测出的温度不准。
清楚了测量的方法之后,我们就要来实际操作一下,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最快。
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自来水,2号杯内装的是温水、3号杯内装的是烫手的热水,4号杯内装的是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
我们来比一下哪个小组测量的温度既快又方法准确,及时记录在P46的表格中,同时要小心热水烫手。
开始吧。
水温的测量记录
自来水的温度
温水的温度
烫手的热水的温度
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
2、学生测量后汇报。
(预设:
通过交流能发现个小组测量同一种水的温度有差异。
讨论:
这些差异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如果是由于测量方法错误引起的,教师再做适当讲解。
3、师:
我们再来测量一下,现在要求每隔2分钟测量一次,把测量结果记录在P47,在等的过程中思考:
这些水的温度会有变化吗?
估计会怎样变化?
4、小组测量,教师指导。
连续测量10分钟内水温变化的记录表
0分钟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0分钟
……
5、汇报交流。
师:
从这些数据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随着时间的变化,2、3、4号杯里的温度都在下降,4号杯里的下降的最快,1号杯里的温度变化不大。
)也就是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是:
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
水温越高,温度下降得越快。
自来水的温度与周围空气的温度相同,所以,水温在短时间内几乎不发生变化。
6、带领学生阅读P47:
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
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在测量水温的过程中,近多数小组得出了一些准确的数据,学生在课堂数据分析环节中所收获的东西也最多,堪称一节非常成功的课。
学生们只要仔细观察、肯懂脑筋,会发现这些数据中蕴含着许多有趣的结论,如水温变化的特点等。
3、水结冰了
1、冰的观察
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1、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初次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测水温的方法
说一说测量水温的方法
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
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老师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中,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成冰了。
水结冰了
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P48的维恩图中,同时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冻坏。
4、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
冰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比较硬、很光滑、温度低、易融化、冰块会浮在水上面、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
5、水是我们上学期所探究过的,它的特点肯定还记得,我们把水和冰做一个比较,及时把结果记录在维恩图中。
6、学生比较后汇报。
水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等;
水和冰的共同点:
都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
7、师:
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维恩图,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展现在这里,水是液体,那么冰呢?
(学生发表意见,并请他们阐述原因。
通过争论得出结论:
(1)冰是固体,因为冰具有固体的特点。
(2)水结成冰以后,形态发生了改变,从液体变成固体。
1、师:
我们知道了把冰放在冰箱冷冻槽内里水会结冰,但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呢?
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2、指导学生阅读书P49,然后请学生讲讲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
(1)在细而短的试管里加入大约8毫升左右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
(2)拿一只塑料杯(在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
用温度计观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4)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清楚怎么做了吗?
请组长来领器材,同时主意轻声交流,仔细观察。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现在你能回答水在什么温度时会结冰了吗?
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水在0℃时会结冰。
温度的变化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能解释冰箱里的水为什么会结冰了吗?
冰箱中的低温使水向周围放热,温度降低,降到0℃时,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结成了固态的冰。
水(液态)冰(固态)
分析各小组实验记录单的时候发现,部分同学结冰的温度测量出来并非0℃,对于科学概念和实验现象不吻合时,应让学生先分析不吻合的原因,坚持实事求是,同时教师在课前应要做过实验、查阅相关资料,深钻教材,做足功课,这样才能打造一堂围绕核心内容展开的过程清晰的课。
4、冰融化了
1、观察冰的融化
加快冰的融化
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
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2、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3、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成冰块的方法。
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
什么条件下冰融化
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那么固态的冰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
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
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做出预测。
你们亲眼看到过冰的这个融化过程吗?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自来看一看。
冰融化了
我们要怎么来观察呢?
请大家一起看书P50
4、学生介绍观察方法,师生共同补充。
(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2)让冰块自行融化。
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方法知道了之后,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吧,同时记录冰块融化时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每隔1分钟测一次,把数据记录在P50的表格中(可增加一个测量空气温度的表格)。
6、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然后根据这些现象总结。
我们刚才观察了冰的融化过程,你有办法让冰融化的更快一点吗?
2、学生预测方法。
把冰块放到温度更高的地方;
把冰块放在太阳、灯光等下面;
用手把冰块焐热。
……允许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个融化冰的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融化冰的水平最高,每个小组先讨论下你们打算用哪种方法。
4、师:
方法都讨论好了吧,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块大小一样的冰,放在同一种透明的塑料袋中,要求塑料袋的袋口一定要保持密封。
一般只能改变一个变量,记录下冰完全融化的时间。
在比赛的过程中各小组也可以相互观察和监督。
5、学生实验后汇报交流。
在冰融化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塑料袋的外壁上有很多小水珠。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说说是什么使冰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冰(固态)水(液态)
冰融化的过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经验,冰融化时温度有些什么变化,融化时出现的一些现象现象学生并不了解。
冰在什么温度时开始融化的问题让学生猜测,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猜测。
实验中,由于天气较冷,冰融化的速度较慢,且温度计始终是零摄氏度,很长时间不变化
5、水珠从哪里来
1、水珠是从冰化成的水吗
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
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1、观察到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2、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判断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来源。
3、通过实验和分析,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4、根据经验和获得的新证据,对小水珠的成因做出更多新的解释。
初步认识到证据对验证假设的意义和价值。
经历水珠从哪里来的假设——分析——再假设的探究过程
水珠形成过程
说说是什么使冰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发现在玻璃杯和塑料袋的外壁都出现了水珠。
(出示一个装好冰的玻璃杯,再现上节课的情景。
)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
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 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