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气养生箴言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726294
- 上传时间:2022-12-0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9.45KB
调气养生箴言Word下载.docx
《调气养生箴言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气养生箴言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专立了调气法一篇,记载和转述了调气、导气的方法。
并谓,如果能坚持行气和调摄真气,多可强身固本,益寿延年。
万物壮老,由气盛衰……人之有是形也,因气而荣,因气而病……修真之士,以导引为先。
(宋·
《圣济总录·
导引》)。
世界上万物的健壮和衰老死亡,都由其真气的荣盛或衰弱而决定……人的有其体形和生命,也是因真气之盛而健壮,因真气之弱而生病……善于调摄真元之气的人,都是以摇肢节、动筋骨的导引术为首要方法的。
人受天地之气,以化生性命也。
是以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神者生之制也。
形以气充,气耗形病,神依气立,气纳神存。
(金元·
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原道论》)。
人禀受天地的先后天之气,乃有体形性命的诞生。
所以,人的体形只不过是其生命的寄托,而真气才是生命的源泉,精神意识则是生命的制约。
人的体形是有赖于真气充实的,真气损耗则体形发病;
精神意识是有赖真气创立的,故真气充盛、精神意识才得以保存对形体有效的调控。
人由气生,气由神住,养气全神,可得真道,凡在万形之中,所保者莫先于元气。
(邹铉《寿亲养老新书·
保养》)。
人是由真气化生的,真气亦由于神气的支持而发挥其主导作用,故调养真气、固护神气者,才是真正掌握了养生延寿的人。
即使是在不同的人体生命中,所需优先保养的首推元气的调摄。
本节虽提出了“气由神住”,然又明确阐述了“人由气生”,“凡在万形中,所保者莫先于元气”等注重元真之气的主张。
只不过,新增了气与神的关系是“生与住”的关系,间接指出了物质与精神的辨证哲学思维,此点也表明古人在认识“三宝”的过程中也是不断深化和全面的。
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李东垣《脾胃论·
脾胃虚实传变篇》)。
当人诞生后,元气的充足,都由于脾胃后天所给的谷气(营养成分)功能没有伤害,因之能使元气得到不断的滋润和供养。
但若人生后其脾胃的功能本就不健强,则尽管每日饮食量加倍增加,因脾胃的功能本来就弱且因增食而更伤其消化功能,故人的元气也无法得到充实,因而各种病痛就常会发生了。
真元之气由先天精气与后天谷气合并而成,人生后,先天之气已定,其形体的供养,均赖后天经脾胃所生的谷气来补充。
脾胃气弱则易伤,谷气难增,而真气自难充实而多病。
故李呆强调脾胃气盛则真气盛,真气盛则病少而延寿,此论是有其可据的道理的。
夫神气者,元气也。
元气完固则神气昌盛,无待言也。
若元气微虚,则神气微去;
元气太虚,则神气全去;
神去则机息①。
可不畏哉!
(明·
张景岳《景岳全书·
传忠录·
虚实篇》)。
注释:
①机息:
指人的生命之机熄灭。
神气是什么?
神气由元气生发,故神气即元气。
故元气完美充实则神气自能昌盛,这是不言而喻的。
但如元气衰减或虚弱,则神气也就随之而虚衰;
如元气虚衰过度,则神气自无由得生而丧失。
如神气全消失,那人的生机也就熄灭了,这一现象是多么可怕呵。
前文已指明,神由气生,气为神住,对生命而言,此二者互生相长,缺一不可。
本节则进一步表明,元气是生命的根本,神气虽重要,但无元气之本时,神气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了,生命也因而告终。
人生以气为本,以息①为元,以心为根,以肾为蒂,……人呼吸常在心肾之间,则血气自顺,元气自固,七情②不炽,百骸③之病自消矣。
龚廷贤《寿世保元·
呼吸静功妙诀》)。
①息:
呼吸,一呼一吸为一息。
②七情:
喜、怒、悲、忧、思、恐、惊为七情。
③骸:
音hai读海。
骨的总称。
百骸即指手足首身人之整体而言。
人的生命以真元之气为根本,以呼吸气息为首要,以心神的活动为根基,以肾气的先天为纽蒂,……人的呼吸贯通心肾,则气血自然顺畅,元气自然充实,七情不会反常而亢进,形体身心的病也就可防止和消除了。
故人之所生,神依于形,形依于气,气存则荣,气败则灭,形气相须,全在摄养。
高濂《遵生八笺·
延年却病笺》)。
故人的生命,精神依托于形体,形体依赖于真气,真气存在则生命荣盛,真气衰败则生命殒灭,而形体与真气是互根互须的,此关系的维持全在摄养适宜。
本节明确指出了,生命在于形气相须,而此相须的维护,端在于摄养恰当。
此认识是唯物辨证的整体观反映。
胎息①为大道根源,导引乃宣畅要求。
(高濂《遵生八笺》)。
①胎息:
为古代道家的一种养生法。
习闭气而吞之为胎息;
习漱舌下泉(注:
指舌下的津液)而咽之为胎食。
故道家认为,“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养生之道有成”。
胎息是修养长寿的根源,而用导引操作则是宣通畅达气血的要求所需。
此节明确提出了,用吐纳、导引调气养生延寿的方法措施。
‘
终生无病者,待元气之自尽而死,此所谓终其天年者也。
至于疾病之人,若元气不伤,虽病甚不死。
元气或伤,虽病轻亦死。
徐大椿《医学源流论》)。
终生没有病痛的人,直待人体自然衰老了真元之气耗尽后才会死去,这种死就是享受了自然长寿而老死。
如果元气有伤损,则有的人虽患病不重也可死亡。
这节体现了古代名医徐大椿所提出的独重元气的观点,他认为元气对人是亟为重要的,人寿命的长短、疾病的轻重都直接与元气的盛衰密切相关,故他还主张对元气“无处不宜谨护,而药不可轻试也”。
这一忠告,对善于养生者而言是不可忽视的。
二、理论特色
1.气是生命之本
……生化之道,以气为本,天地万物,莫不由之。
……人之有生,全赖此气。
(张介宾《类经,卷一》)。
宇宙间生生化化的万象杂呈,都是以气为根本,天地间的万物纷纭都是由于气所使然。
……人之所以有生命,也完全是有赖于气的转化。
……气者,形之主,神之母,三方①”之本,万物之元,道之变也。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
火类》)。
①三方:
三方指天、地、人。
立天之道为阴阳,立地之道为柔刚,立人之道为礼义。
形体是以气为主的,气还是心神的母,也是天地人三方的根本、世间万物的原始,天地间的规律也是气的变化。
大道无形,非气不足以长养万物。
由是气化则物生,气变则物易,气甚则物壮,气弱则物衰,气正即物和,气乱即物病,气绝即物死。
(元阳子解《清静经》)。
天地间各种变化规律是无形的,但如果没有气就不能使万物生长摄养和变化。
由此可看出,有了气的变化才有物的生成,有了气的转变才有物的变易,气强盛可致物硕壮,气虚弱可致物衰败,气正常可使物平和,气紊乱则物将发病,气耗竭则意谓着物的死亡。
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大矣哉!
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必清必静,御之以道,可以为天人矣。
省言箴》)。
气是心神意识产生的始祖,精是气所产生的儿子,故气是精与神生发的根基,故气的作用甚为巨大。
精是气的积聚而成,精的积聚就可使心神健全。
能这样,人就清静安乐而无病痛,运用这种积气以养生的稳妥方法,就可使人健康长寿。
人生天地间,虽可见者形,所以能长久者气。
(《养生肤语》)。
人生活在世界上,虽然可见到的只是他们的形体,但这形体之所以能长久可见,其主要原因还在于气的生发。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内经·
素问遗篇·
刺法论》)。
人如果有健常的真元之气充实于体内,则病邪是无法来干扰人体的。
善养生者,保守真气,外邪客气不得而干之。
(《寿亲养老新书·
善于养生的人,都会时刻保护和守卫着真气的健康,这样就可使外来的病邪之气无法侵入人体而为病。
以上本节诸文均强调了真元之气对人体健康的首要防卫效用。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①,司开合者也。
本脏》)。
①腠理:
腠音cou读纣,指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
腠理指皮下肌肉间空隙和皮肤的纹理。
人的卫气有何作用呢?
它是气的一种主要防御外邪入侵作用的元气。
它可温煦肌肉、充实皮肤、填满肌隙和皮肤纹理,管理体表毛孔汗腺的关闭和张开而致外邪难以侵人人体为患。
此节已由前述的真元之气,进而谈到人体卫气的功用和分布生理。
如卫气完善,则人的腠理致密、肌肤充实、外邪无从进入,因而可防病延年。
《经》谓:
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是卫气者保护营气之金汤①也;
谓审察卫气为百病母,是卫气者出纳病邪之喉舌也。
(喻嘉言《医门法律·
营卫论》)。
①金汤:
为金城汤池的省称。
金以喻坚,汤以喻沸热不可近,犹言被保护得至为严密,万无一失。
如果人体的卫阳之气遭致破损散失,则营阴之气必被削弱甚至耗尽。
所以说,卫气是保护营气的铜墙铁壁。
所以说,能先观察到百病的发生首由于卫气的强弱使然,这是因卫气确实是能否挡住病邪入侵的重要关卡。
所谓卫气者,实质上指的是保卫人体免于生病的正气,它外拒邪气,内守阴营,故能调和营卫,防病患于未然,有利人体的健康长寿。
2.元气定寿夭
帝曰:
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歧伯曰:
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注:
实指元气)有余也。
上古天真论》)。
黄帝问道:
有的人已活至老年却仍能生育子女,这是何缘故呢?
他的臣子歧伯回答说:
这是因为他(她)天然的寿命较长,气血通畅,而先后天之气(也即是真元之气)充盛有余的关系。
此说明,元气既决定人寿命的长短,元气盛者寿长,衰则寿夭;
且元气盛还可使老年人仍具生育的功能。
禀气渥”则其体强,体强则命长。
气薄则其体弱,体弱则命短,命短则多病寿短。
①渥:
音wo读屋。
浓厚、盈盛。
如果一个人的真元之气禀赋充盛则身体强壮,体强则寿命长久。
若禀气薄弱则身体亦弱,体弱则寿命短夭,寿命短则病痛多寿命短。
元气固藏,富贵寿考。
(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素问元气五行稽考》)。
一个人如果真元之气固盛内蓄,则多富贵、长寿命。
人之寿命……当其受生之时,已有定分焉。
所谓定分者,元气也。
(清·
人的寿命长短……当他有生命之时,即已因为其元气的定分盛衰而决定了。
本节徐大椿承王充崇元气决定寿命长短之说,进一步认为,人之寿命是由元气限定的:
善于保养元气的可使寿命符合其长久之数,不善于摄养元气的则其寿命减短。
3.气贵运行不息
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
脉度篇》)。
人体诸气的运行是周流不息的,好似水流不断,日月巡空不止。
营卫之行,无失厥常,六腑化谷,津液布扬;
故能长久而不敝。
(《子华子·
北宫意问》)。
人体营卫两气的运行,总是不会丧失它的流动本性,因为它能协助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六腑以消化吸收五谷营养、津液的正常输布,故能使生命长久而不致减弱。
元气流行者寿,元气滞者天。
(《医学入门·
保养说》)。
包括营卫三气在内的人的真元之气如能周流不息运行者,则寿命长;
但元气如运行阻滞或减弱者,则常多夭寿。
上二节明确指出,包括营卫诸气在内的真气如运行通畅则人寿,如受郁阻则因病而多夭。
故元气在人体内应是升降、上下流动有致的。
出入废则神机①化灭,升降息则气立②孤危。
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是以升降出人无器不有。
六微旨大论》)。
①神机:
中医指心神或神妙的机关脏腑。
②气立:
指气势、气机。
如废掉了真气的出入运动,则人的身心活动也会尽灭;
如气的升降运动止息了,则人生命的气机也就衰弱濒危了。
故没有气的出入运动就没有人的生长壮老死的生命过程;
没有气的升降活动也就没有人生命中的生长、转化和新陈代谢等生化阶段。
所以,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在活着的人体是决不能没有的。
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识能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
有所闭塞者,不能为用也。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
人的眼、耳、鼻、舌、身体、意识、精神感知等之所以能发挥作用的,全都是由于真气通畅健利的升降出人运动所导致。
如果真气的升降出入运动闭塞不畅,则上述的有关人体生命活动都不能表现出来。
饮食人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
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转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为地者也。
……常欲四时匀平而无偏胜则安;
不然损伤脾,真气下溜,或下泄而久不能升,是有秋冬而无春夏,乃生长之用,陷于殒杀之气,而百病皆起,或久生不降亦病焉。
李杲《脾胃论·
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浮沉之间论》)。
当所进的饮食人于胃后,其消化吸收所形成的营养精华之气先输至脾再转入肺,经脉上行而如春夏提供生长、生化的时令一样,将营养成分滋润全身,这就类似清气的上升于天。
此精华清气转输周身后,由先升而继下降致浊气下输到膀胱,这就如同秋冬提供收割与储藏的时令一样,将新陈代谢后转化的糟粕浊气下降至前、后二阴而排出体外,此一过程颇类似浊气的下降于地一般。
……这亦如春夏秋冬四季清气升于天、浊气降于地一样须均匀平调而无偏颇胜衰则天地与人生得以平安;
不然,就会损伤脾胃,使真气衰减。
如果清气下降而长时间内不能上升,这就好似四季中有秋冬而无春夏一样,只有收杀而无生长之气,势必百病丛生。
相反,只升不降,有进无出,则亦可因浊气过甚而常致病。
上二节着重表明人体真气的升降上下、出入进退相似于一年四季中春夏秋冬四时之气各主生、长、收、藏一样,必须出入有序、升降平调,决不能有升无降、有人无出,反之亦然。
观此,故古今养生家提出,调节气机,关键在气的升降出入必须平调均衡,这样才能维持人体的生命之正常功能,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三、调气诸法
1.习吐纳,行导引
非但老人须知服食将息节度,极须知调身按摩,摇动肢节,导引行气。
(孙思邈《千金翼方·
养老食疗》)。
非仅是老年人须知道饮食、生活起居呼吸和生活节制均衡的养生方法,更须首要知悉调节身心、按摩、肢节运动等导引行气的养生法。
导引和吐纳都属于古代的调气养生法。
吐纳法是以吐故纳新、调整呼吸为主要形式,导引法则是以摇肢节,动筋骨为主的方法。
吐纳和导引,在后世统称为导引法。
二者均有调理气息、畅通气机的效用。
故视为调气养生的必备方法。
且适用于老、中、青多层次年龄组的人养生行气。
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导引按(“跻”去齐改乔),所以调其气也;
平气定息,握固凝思,神宫①内视、五脏昭彻,所以守其气也;
法则天地,顺理阴阳,交媾坎离②,济用水火,所以交其气也。
(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①神宫:
心神之宫府,心眼视物。
②坎离:
坎中满,离中虚,道家用指水火、肾心、女男性器官。
吹嘘呼吸体内外之气、吐旧气纳新气,如熊之随步鸟之伸翅,行导引按摩推拿等,这些都是用来调节正气的;
平调安定气息,把握固守、凝聚思念,调心内观脏腑、使五脏洞彻明视等,这些都是用以固守真气的养生法;
此法依天地四时的气变而应,随阴阳的盛衰而调理,使心肾水火交合互济,这些都是使内外气相交济的养气方法。
这节指明了调气、守气、交气的三种养气延命的有关吐纳、导引的具体调气方法。
读者可参阅《养性延命录》中的“服气疗病”、“导引按摩”、“呼气六法(吹呼嘻呵嘘呬)”及《导引经》的“导引法”等书篇有关内容。
2.谐七情,少言语
人有五脏化五气①,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
阴阳应象大论》)。
①五气:
此指五脏所生的情志,中医认为:
心生喜,过喜伤心气;
肝生怒,过怒伤肝气;
脾生悲、思,过悲过思伤脾;
肺生忧,过忧伤肺气;
肾生恐、惊,过恐、过惊伤肾气。
故实际上五脏可化七情。
人有五脏可化生七情(喜、怒、悲、忧、思、恐、惊),如喜、怒等七情太过则可伤元气。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举痛论》)。
过怒则气逆而上升,喜则气行迟缓,悲则使气消减,恐则气多下坠,过惊则气行紊乱,思则多有气郁结。
七情过甚,多影响气升降出入失常和数量多寡的逆乱而致病。
故七情宜正时适行,反差时令行乖乱而常罹病。
戒暴怒。
夫气贵顺而不贵逆,顷则百脉畅利,逆则四体”违和。
《红炉点雪·
痰火禁忌》)。
①四体:
一谓人之首身手足为四体(即人的全部身体);
一谓人之双手双足为四体(即四肢)。
应以前说为是。
善养生的人应戒免过甚的发怒。
因为人的真气运动宜顺气而切忌逆气,气顺行则各条脉络畅利通顺,气如逆行时则人体常感欠安和伤病。
此因暴怒则气逆而上行,使真气不顺之故,且常暴怒气逆而伤肝。
气欲柔不欲强,欲顺不欲逆,欲定不欲乱,欲聚不欲散,故道家最忌嗔心①。
嗔心一发,则气强而不柔,逆而不顺,乱而不定,散而不聚矣。
袁黄《摄生三要·
养气》)。
①嗔心:
嗔音tian读滇。
大怒、生气。
人的真气应是柔而不强,顺而不逆,安定而不乱失,积聚而不离散的。
故道家养生最忌怕的是暴怒动心,因为暴怒之心一起,则气变得强而不柔,逆行而不顺序,散乱而不安定,离散而不聚结,这样就会引起疾病。
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
所忌最是怒。
怒心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
老年人虽身值可怒,当思事与身孰重,一转念间,可以焕然冰释。
(曹庭栋《老老恒言·
戒怒》)。
人是依靠元气来充实他的身体的,故平时应善于养气。
而养气最忌怕是发怒。
只要怒从心上起,则气逆行而不顺序,滞涩而不舒通,如伤了我身的元气,就足以伤损我的身形。
年老人当遇某事当要发怒时,应当先衡量下身体与事究哪样重要些呵!
只要有此一个念头,那再值得发气的事也就如同溶冰一样的可放下心来了。
此二句箴言都指出了发怒、特别是暴怒伤身形伤元气的明显危害性。
曹庭栋在本句中更强调老年人息怒的必要性和止怒的诀窍,确为经验之谈,值得重视。
常见古今不少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常于暴怒、大怒时突然昏厥、甚或骤死,这都是气逆伤心之例。
按现代医学来说,患高血压、冠心病、高心病、心力不足或衰竭的人不少是死于暴怒而突发脑心血管意外(如脑溢血、脑血管痉挛或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等)而死亡或昏迷的。
故养生者当以此为戒鉴。
忌忧郁,夫气贵舒而不贵郁,舒则周身畅利,郁则百脉违和。
故曰喜则气缓。
然缓者,固有徐和畅利之义,但不及太过,皆能致息愆期,而况忧思郁结,宁不滞其气乎?
(《红炉点雪·
善养生的人应尽可能不发忧郁,因真气贵舒畅而不贵郁结,真气运行舒畅则人身心感舒畅,如气郁结则血脉经络均不平和安适。
故《内经》说,人多喜悦则气行平缓徐和,有利于身心健康。
不过,虽然气缓有徐和畅利的含义,但也不能相对太过和不足,因为这种太过和不及也能导致气行延迟变慢,更何况忧思郁结常使真气凝滞迟行,那就更易损身而病了。
本文虽只提出怒与郁可伤身伤心,此只不过是述其首要为病的二情,但其他五情(如喜、悲、思、恐、惊)也不可太过和不及,不然,也可伤身心、夭寿命。
少语……多语则气乏。
道林养性》)。
养生要求尽可能少说话……因多说话可引起真气减弱和疲乏。
省语以养气。
李呆《脾胃论·
远欲论》)。
尽量减省言语可对养气有益。
3.防过逸,戒过劳
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宣明五气篇》)。
过多的睡卧可伤元气,过多的坐着不动可伤肌力。
明代张景岳对此句曾诠释说:
“久卧则阳气不伸,故伤气;
久坐则血脉滞于四体,故伤肉。
此证久卧、久坐的过逸行为都能逸伤气血造成身心痿废不能胜任艰辛。
养性之道,不欲饱食便卧及终日久坐,皆损寿也。
(《养性延命录·
食诫篇》)。
养生长寿的方法,不要吃饱食后就睡,也不要整天坐着不动,这些久逸的行为和习惯常可造成气血肌肉痿废而伤损寿命。
人至中年,肾气日衰,加之逸欲,便成虚损。
李梃《医学入门·
人活至中年后,肾及命门之气日益衰微,加之年岁大了好逸恶劳和多淫欲,则易造成虚损而伤元气。
劳则气耗。
劳则阳气衰。
(李呆·
《脾胃论·
脾胃将理法》)。
过劳可耗伤真元之气。
过度劳累可因损耗脾、肺等脏气而使阳气日衰。
思则气结。
心有妄动,气随心散。
(张景岳《类经·
卷一第三》)。
思虑过度则气血郁结。
心本思虑之官,但心思过度,亦可使人元气因心思妄动而气耗散致病。
以上几句说明,养生则人须劳动,但过劳因耗脏腑之气而伤身;
心之官则思,但过思则气随神住而留止不行,甚易导致气机郁滞而成病伤身。
故劳与思对养生虽很重要,但太过或不及也都能伤身天寿,养生中的这类辨证法颇多,不可忽视。
4.顺四时,慎起居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
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失之则内闭九窍①,外壅肌肉,卫气散解②,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素问·
生气通天论》)。
①九窍:
中医称人身的双眼、双耳孔、双鼻孔、口、前阴(生殖泌尿孔)、后阴(肛门孔)合称九窍(或曰九孔)。
②解:
此字在此同懈,耗伤也。
天地间的外气,如四时清净无邪,寒热适度,且人能随四季的变化而顺应之则阳气固密。
虽有外邪伤害,也不会成病,这是因人顺应四时交变的气候之故。
如人对外界气候不能顺应时,则外气可导致人的九窍不通,肌肉壅滞无力,卫阳之气耗散。
这就称之为自伤,是元气已自被削弱了的原因。
此节阐明了,人生活在自然界,天地之气常影响着人体,故人体应适应外界时序寒热的变化,才可使卫外的阳气坚固,病邪无法入侵。
若违背了四时的变化,则阳气耗损、卫外无能,常易感病。
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
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人的阳气,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养生 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