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西强东弱的原因分析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723149
- 上传时间:2022-12-08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85.73KB
近代以来西强东弱的原因分析文档格式.docx
《近代以来西强东弱的原因分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以来西强东弱的原因分析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保守儒家思想
地理环境
(产生两西欧(海洋文明)个人主义
种文明)特点:
扩张基督教(侵略性)欧洲封建统治出现危机
城邦政治
·
思想解放文艺复兴
解除禁锢,踩神于脚下宗教改革
促进民族国家的产生新航路开辟
增强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
八股取士
海禁政策
从经济、政治、文化重农抑商
思想各方面打击了萌芽闭关锁国
期的资本主义中央集权
维护传统思想
引言
本文认为近代以来西强东弱的根本原因是西方的资本主义萌芽在一次次的历史机遇中扫清障碍,得到了快速发展,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而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确一直处于萌芽阶段,在夹缝中求生存,导致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无法把中国带向资本主义的发展轨道上。
为什么西方的资本主义萌芽能够得到发展而中国的却停滞不前呢?
原因如下:
关键词:
海洋文明大河文明历史机遇
第一:
地理环境、历史原因。
造成近代西强东弱有很深的历史原因,其中,地理环境所造成的文化差异已经为西欧与中国今后不同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
欧洲地图东亚地图
大河文明和地中海文明由于发祥地的自然环境不同,造成两种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的多样性,产生了各种不同地区不同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的不同,造成了不同地域的人产生了不同的世界观。
大河文明
大河文明稳定保守,因长期处于适合人类生存,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地区,因此农业发达,人们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对自然的依赖性较强,很多人安土重迁,不愿意做开疆拓土的决定,因此中国自古很少有侵略他国的行径,民族心理属于防守型。
以农耕经济为主的大河文明的特点是:
“稳定持重,但不思变革,注重防卫手段,但缺乏出击精神,推崇道德,但轻视效率;
安贫乐道,但不具有冒险精神。
例如中国崇尚‘人之初,性本善’,‘和为贵’,将基本战略定位于‘守国土、求统一、保和平。
’”大河文明创造了灿烂而持久的封建文化,维持了长期的政治稳定。
海洋文明
在看欧洲人所居住的地中海地区。
地中海,处于欧、亚、非之间的内海,簇拥地中海的陆地,丘陵遍布,土地贫瘠,加之温带海洋性气候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十四世纪欧洲粮食的单产与中国战国时期单产差不多”。
但是其海湾纵横,海面平静,虽陆路交通不便,但天然良港遍布地中海海岸线,“便自然的选择了海洋文明为主要的发展方向。
”滨海地区有鱼盐之利和交通之便,工商业便应运而生,地中海文明以外向发展和商品经济为基本特征,开拓海外市场,抢占殖民地,实施海外扩张是其天然使命。
大河文明的发展
东方的大河文明和西方的海洋文明从一开始就产生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东方以中国为例,为了维护农耕文明,中国便产生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传统的儒家思想,随着封建农耕经济的发展,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统治者对人民的人身管理日益加强,思想上,儒家思想成了解释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字典”,变得日益僵化,日益失去了应有的活力。
海洋文明的发展
西方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丘陵纵横,土地贫瘠,气候凉爽湿润,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因此西欧的农业落后由来已久,没有发达农业的支持,西欧的封建制度一直不够稳固,农业区分散,国王将土地分封给大大小小的领主,城堡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层核心,但在最高王权与最底层的农奴之间,不止是有一层领主,而是有好几个层次,每个领主都可将自己的领地划成数块封给自己的属下,从而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形的阶梯网络。
一个大领主相对于国王或皇帝来说是附庸,国王和皇帝是他的领主,但相对于这个大领主自己分封的中小贵族来说他就是领主,由他分封的人则是他的附庸;
依次类推,直至最低一等的普通骑士。
各级领主与附庸相互按契约承担责任和义务。
在欧洲大陆,通常情况下附庸只对他的直接领主负责,形成了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原则。
这正是西欧封建主义之“非系统性”的一个方面,恰如著名史家威尔斯强调的那样:
“处在其鼎盛时期的封建主义什么都是,就是没有系统性。
它是粗略组织起来的混乱状态。
”
封建主义政治机制便是这样建立在各级领主与附庸个人之间很不稳固的行为规范基础之上。
这套规范,本质上是属于私法范畴内的东西,它们不能与现代国家的那种公共法律混为一谈,现代意义上的公法在中世纪的欧洲几乎完全不存在。
故有学者称“在封建国家里,私法取代了公法的地位”。
对此威尔斯作了这样的补充:
“更确切地说是公法沦丧并消失了,而私法则来填补了这个真空;
公共责任变成了私下的义务。
西欧封建主义起源于日耳曼部落的军事组织,随法兰克王国的兴盛扩展到了西欧大部分地区,并在查理曼帝国崩溃后通过封建领地的世袭化成熟起来。
西欧封建主义结构依靠领主与附庸个人之间不稳定的契约规范来组织欧洲社会;
由于封建主领地的世袭化,最初的阶梯型臣属网络逐渐被损毁,各级封建主所坚持的私人权利往往凌驾于公共权力之上,这使中世纪的西欧呈现出一种混乱不堪的无序状态;
在这种凌乱的政治结构中,封建“国家”缺乏确定的地域界线,也不具备近代民族国家赖以存在的中央集权机制和主权基础。
到了1300年左右,欧洲几世纪以来的繁荣与成长告一段落。
欧洲遭受一连串的饥荒和瘟疫的打击,例如1315-1317年的大饥荒和14世纪中期的黑死病大流行。
这段时期还伴随着人口下降、社会动乱和各个地区性的战争。
英国和法国都发生了严重的农民起事:
札克雷起事和百年战争。
雪上加霜的是,天主教教会还发生了大分裂。
这些事件有时被合称为“中世纪晚期的危机。
因此,套用高中历史书上的一句话“西欧的封建主义是封建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而在中国,中央集权制度一步步的被强化。
中国和西欧在不同的政治环境下,经济都有所发展,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中国的封建制度太过强大,资本主义萌芽就像洒在水泥地上的种子一样,没有成长的沃土,而在西欧,资本主义却慢慢的生根发芽了。
第二:
历史机会的把握
西方
中国(东方)
政策上
支持地理大发现
郑和下西洋炫耀国威
思想上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八股取士
维护封建正统思想
政治上
实行有利于资本主义
发展的政策
重农抑商
明朝海禁政策
清朝闭关锁国
技术条件相当的情况下,东西方对于航海的不同政策
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在“废墟”上发展的,由于中世纪晚期西欧战乱、饥荒、再加上黑死病的肆虐,西欧的军事封建制度出现了结构性危机,“秩序紊乱和结构上出现自我崩溃”,“资源逐渐积累使过渡从可能性转为必然性”,人民渴望和平发展,商人渴望财富,教会渴望传教于寰宇,西欧沿海各国的统治者抓住了历史机遇,锐意改革,举全国之力支持地理大发现。
航海冒险活动往往能带来几倍乃至几十倍的高额利润,从而激起了欧洲各国举国上下的航海热,开始了欧洲向海外已知的和未知的世界进行资本主义殖民征服的大进军的时代,为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准备了条件。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
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起来,开阔了人类的眼界,使科学和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地理大发现”推动了全球范围的对海洋和陆地的考察研究,地质、地理资料迅速积累,地球的奥秘不断被揭示出来,有力地推动了地球科学的进步。
“地理大发现”也促进了天文学、航海学、造船技术、气象学等学科的近代化进程,同时,随着西欧工商业的空前发展,又促进了日益腐朽的封建社会内部革命因素的增长。
因此地理大发现敲响了欧洲封建制度的丧钟。
而在中国,早在地理大发现前近一百年,明朝初期,郑和奉命七下西洋,但目的仅在于宣扬国威,并没有发动民间的商业贸易,全部的开支都依赖明朝强大的国力来支撑,没有对中国带来什么经济实惠,于是,明朝全盛时期过后,再也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支持这项庞大的工程了,下西洋随之停止。
郑和下西洋并没有使明朝政治制度发生改变。
地理大发现促进了欧洲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更多的开始探求真理
开始渴望摆脱宗教的束缚。
思想的差异
文艺复兴:
资产阶级希望冲破教会神学的束缚。
资产阶级掀起了一次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由于资产阶级还没有发展到能够公然反抗封建主义的阶段,因此这次运动打着宗教的旗号,弘扬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新的,有开放性的文化诞生,人的理性和美德得到了认可,人文主义哲学产生,出现了振兴欧洲的纲领。
文艺复兴猛烈的冲击了封建神学。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
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文艺复兴既是一场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同时又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恩格斯曾高度评价“文艺复兴”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
他写道: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宗教改革:
十六世纪的西欧,到处呈现出许多新旧社会更替时期的明显表征,资本主义萌芽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已经由简单的手工协作进入到手工工场的新阶段,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就必然要求挣脱为封建经济服务的封建制度。
宗教改革则正是这个时代所特有的一场以宗教为形式的社会变革,它给欧洲政治格局变迁带来的首要影响就是瓦解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第一,思想上与天主教三大理论支柱的斗争。
第二,在经济上的斗争。
第三,政治上,首先否定了教权至上。
宗教改革运动不仅瓦解了欧洲封建制度,而且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发展与资产阶级的产生,从而加速了欧洲政治格局的变迁,即从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
八股取士:
而在中国,当朝者维护封建传统的教化,禁锢非正统思想,中国明清两朝都崇奉程朱理学,明末王阳明“心学”一度流行,但其实质与前者一样,都是以维护封建统治为宗旨,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科举考试之法又大大变更,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八股取士的危害是钳制思想、摧残创造性.从内容到形式都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把知识分子思想限制在程朱理学之内,使培养出来的人特别是选拔出来的官吏,成为顺从皇帝的奴仆。
八股取士说明了科举制到明朝时已趋于僵化,这是明朝在思想文化方面加强君权的重要表现。
东方和西方政策上的差异
海禁政策:
地理大发现以后,西欧逐渐建立起中央集权,不过西欧的中央集权制度和中国不同,西欧统治者出台可很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而在中国,为了避免倭寇的来袭,明朝统治着实行海禁政策在海禁时期,海洋贸易体系主要通过朝贡和官办的方式进行。
洪武二十七年(1394),为彻底取缔海外贸易,又一律禁止民间使用及买卖舶来的番香、番货等。
在这一错误政策的指引下,明政府于洪武十九年(1386)废昌国县,二十年将舟山岛城区和镇外鼓吹两里以外的居民和其他46山(岛)的居民徙迁内陆。
本来,明太祖期望海禁政策对海防的巩固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然而,由于海禁政策所实施的直接对象是臣民而不是海上反明势力,他不仅不能成为海防的有效手段,甚至在沿海地区激化了一些矛盾。
海禁政策不仅没有遏制反明势力,反而使中国的海外贸易举步维艰,不利于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的发展。
不仅是明朝,清朝我国又出台闭关锁国的政策清朝政府又制定了很多限制外商的禁例,如外商不得在广东省城过冬,外商需听中国行商的管束,外商不得随意奴役中国人,外商不得在广州自由出入等等.同时也加强了对内地商人的限制,设立了保商制度.保商受政府委派,拥有对外贸易的特权,凡外来的一切人员,船只,货物及纳税等事皆由保商担保,加税也是限制与西洋各国通商的办法之一.清朝政府的关税分船钞,货税两种.除康熙时曾一度减轻税额外,以后各种名目的附加税日益增多.乾隆时,清朝即以加重浙江等地海关税以抵制外商北上.同时,清朝政府还先后颁行了禁止五谷,金银,铜觔,丝斤出洋的种种禁令.清朝政府对外贸易的限制政策对于殖民主义者在中国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在另一方面,却使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性,使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经滋长起来的进步的手工业生产,得不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统治者轻视科技和闭关锁国,导致中国的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极大落后西方。
重农抑商:
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历朝历代统治着都以“重农抑商”为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到了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推行一系列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
这些做法,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了国家落后,也使其失去了最初的积极作用。
商品经济受到周期性破坏,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生产中的技术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因此,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一直处于萌芽状态,封建制度“超常存在”。
中国只能在腐朽的封建制度下走向沉沦。
结语
西欧和东方近代强弱关系的形成,不是因为某一件事或某几年经济突然发展造成的,而是有很深历史渊源的,历史一次次的转折,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机会,西欧只是在这一次次转折中抓住了历史机遇,就如同蝴蝶效应,一次简单的振翅,再恰当的时间抓住时机被一次次放大,最后能造成一次飓风,西欧的变革正是从一次简单的“振翅”开始,一次次的抓住历史机遇,放大能量,形成了“飓风”似得变革,造成了西强东弱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欧洲涅槃·
过渡时期欧洲的发展概念》朱孝远学林出版社2003年2月第二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版
3.《威尔斯·
世界简史》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4.《世界史·
世界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2月第十九版
5.《中国历史·
元明清卷》张岂之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近代 以来 西强东弱 原因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