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比尾巴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718659
- 上传时间:2022-12-08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1.56KB
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比尾巴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比尾巴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比尾巴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用时:
5分钟)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2.多媒体出示小动物图片。
请学生猜一猜它们在干什么。
3.引出课题,指导读课题。
4.随机指导识记“尾、巴”二字。
5.课件演示“比”字的字理。
1.自由发言,简单交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2.观看图片,说出动物的名字:
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
3.齐读课题。
注意“巴”读轻声。
4.识记“尾、巴”两个生字。
尾:
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巴:
数笔画的方法识记。
独体字。
5.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比”字的意思。
在识记了课题中的生字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还见过哪些动物的尾巴。
在说话训练中巩固对“尾、巴”的识记。
二、快乐识字,游戏巩固(用时:
13分钟)
1.创设情境:
这些小动物都说自己的尾巴最好,于是它们举办了一场比尾巴的大赛,现在就请你来当这场比赛的裁判。
(出示动物图片。
)
2.课件出示动物的名称,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1)指导学生读好轻声。
(2)去掉拼音指名读。
3.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动物的尾巴的样子。
相机指导学生认读生字。
4.组织学生小组内自学生字,识记字形。
5.创设游戏情境,指导识字。
(1)摘果子:
把认识的果子摘下来,说一说识记的方法,并组词。
①指导认识新偏旁“八”“扌”。
指导学生做动作体会提手旁表示的意思。
②用不同的识记方法识记生字:
“公”“把”“谁”“最”。
(2)听音找卡:
指导学生根据提示,思考生字的特点,快速地找到符合要求的生字卡片。
(3)组织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1.借助画面认读“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这六种小动物。
2.仔细观察画面,认读词语。
(1)读读拼音,把参赛选手的名字读正确。
注意“猴子、鸭子、兔子”中的“子”读轻声。
“松鼠”的前一个字是平舌音,后一个字是翘舌音。
(2)去掉拼音再相机识记生字“兔”。
3.仔细观察画面,说出动物尾巴的特点。
借助画面认读“长、短、伞”。
4.小组内合作识记生字。
(1)先自己识记,再和小伙伴说一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2)和小伙伴赛读。
5.参加游戏向大家汇报学习成果。
(1)做摘果子游戏,识记新偏旁和带有新偏旁的生字。
①说一说自己认识的偏旁,读准偏旁的名称,观察新偏旁的特点,认真识记。
做动作体会提手旁表示的意思。
②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公”“把”“谁”“最”。
(2)做听音找卡游戏。
①找出左右结构的字。
②找出反义词。
(3)开火车读生字。
1.“长、短”是一组反义词,可以将它们放在一起识记。
2.新学的偏旁八字头和“伞”字的人字头易混淆,让学生注意区分。
3.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巩固生字。
4.本课表示事物名称的字,教师可以出示事物图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记忆。
三、巩固识字,读中感悟(用时:
10分钟)
1.课件出示课文,回文识字。
2.组织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
(1)指导读通顺课文。
(2)指名分节读课文,教师注意听学生发音,适时指点。
3.(单击“?
”闪烁变红,“。
”闪烁变蓝)指导学生观察标点,发现问句和答句的不同。
4.指导学生扫读课文,把问句和答句找出来读给小伙伴听,并互相评一评。
5.多媒体课件出示第1小节和第3小节,请学生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6.组织学生以做对口令游戏的形式练读问句和答句。
7.引导学生自由读文。
一边读一边想想课文共有几个小节,都写了什么。
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引导说话。
1.自由读课文,一节一节地朗读,读准每个字音。
2.自由读、个人汇报读、各小组自选方式读。
3.一名学生读课文,大家看屏幕,边听边观察课件中标点的变化,简单了解问句用“?
”。
4.打开书分别找找带有“?
”和“。
”的句子,自己先读读,再和小伙伴交流交流。
5.在读书、评价中感悟文中带问号的句子。
(1)问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2)结尾处语调上扬。
6.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体会问句和答句的特点。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总结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1.在朗读指导中,要着重指导学生读好问句。
可先引导学生读准句子中易错的字,如“谁”,再提醒学生“尾巴”的“巴”是轻声,要读好。
2.教学中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直观、形象的作用。
让学生看图读课文,加深对动物尾巴的认识,一边读一边想象,或一边读一边做动作,读出活泼的语气。
四、指导书写,仿写演练(用时:
10分钟
1.课件出示“比、长”,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课件演示“比、长”的书写动漫,强调“比”的第三笔是撇,“长”的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横。
认识笔画竖提。
3.课件演示“巴、把”的书写动漫,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指名说笔顺。
注意:
“巴”第三笔是横。
4.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把”,复习“竖弯钩”的写法,指导“提手旁”的写法。
提示左右结构的字的写法。
5.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
6.组织学生评议书写情况。
1.观察生字的占格情况,跟同桌说一说书写要注意的地方。
2.说自己的发现,并根据老师的指导书写。
“竖提”这个笔画一笔写成,提要向右写,与竖钩要区分开。
3.认真观察,边书写边说一说“巴”的笔顺。
4.认真观察后书写,写后对照。
明确书写“把”的时候左部的提手旁写得要高于右面的“巴”字,注意左右两部分要协调。
5.生描红,注意写字的姿势。
6.在小组内展示自己书写的字,互相评议并改进书写。
1.教师要对比强调“竖提”和“竖钩”的区别:
二者“钩”的方向是相反的。
2.指导书写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强调“比、长”二字的笔顺。
3.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巴、把”里面都有“巴”,但是书写时大小是不一样的。
五、拓展交流,课外延伸(用时:
2分钟)
收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文字、图片、玩具或模型等资料,注意观察它们尾巴的特点。
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查找有关它们尾巴的资料。
把语文学习的视角引向课外,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第二课时
一、情境引入,复习生字(用时:
1.多媒体出示游戏“找尾巴”。
2.根据小动物尾巴的特点连线,并用“________的尾巴______”的句式说一说。
相机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3.导入新课。
1.了解游戏内容,认读小动物的名称。
2.练习说话,复习生字。
此环节是针对生字的复习,对掌握不好的个别生字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二、图文对照,研读课文(用时:
15分钟
(一)把小动物们分成两组进行比尾巴,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担任评委。
1.讲明小组学习要求。
科学分工,做好记录。
2.明确小组学习任务。
3.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二)组织学生学习第1、2小节。
1.出示第一组动物图片,引导学习第1小节。
(1)引导学生交流:
第一组有哪些动物?
(2)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3)指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
(4)出示第1小节,指名读。
(5)评价并指导学生读好问句。
2.指导学生图文结合,读第2小节内容。
(1)指导学生观察这三种动物的尾巴是什么样的。
(2)组织汇报,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2小节的内容。
(3)指导学生说一说比赛的结果,进行说话训练。
3.指导学生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读第1、2小节
(三)学习第3、4小节。
1.组织学生学习交流,相机点拨。
哪些动物参赛了?
比赛的项目是什么?
(2)出示公鸡、鸭子、孔雀的图片。
指导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尾巴的特点。
(3)指导学生说一说比赛的结果和自己的体会。
2.同桌之间读读第3、4小节。
3.指导朗读“孔雀的尾巴最好看”,着重指导读好“最”字。
4.用同桌互读、师生合作读等方式读好第3、4小节。
(一)学生分组讨论,选择感兴趣的小组。
1.明确学习要求:
选出小组长,做好分工,有负责听读的,有负责记录的。
2.明确学习任务:
这些小动物是怎样比尾巴的?
比的结果怎样?
完成学习卡上的任务,填好表格。
3.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内分工,按学习卡的活动提示,完成学习任务。
(2)组内讨论怎么评,并说出理由。
(二)汇报第1、2小节的学习情况。
1.学习第1小节。
(1)明确动物名称及比赛项目。
(2)进行汇报,互相评议。
(3)练习说问句。
(4)有感情地读第1小节。
(5)学生交流怎样读好问句,并进行评价。
2.学习第2小节。
(1)观察图片,交流这三种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2)汇报:
①用“参加比尾巴的有……和……”或“……和……参加了这次比尾巴大赛”这两种句式说一说参赛成员。
②用“我认为________的尾巴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说三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3)用书上的答句形式说一说比赛的结果。
进行说话练习。
3.分小组或者男、女生合作,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读第1、2小节。
1.汇报第二场的参赛成员及比赛的项目。
(1)汇报成果:
参赛的是公鸡、鸭子、孔雀;
比赛项目:
比尾巴的弯、扁、最好看。
(2)说一说公鸡、鸭子、孔雀的尾巴的特点。
画一画公鸡、鸭子、孔雀的尾巴的形状。
(3)用“我认为______的尾巴__________,因为________”的句式说话。
2.同桌互读,一人读问句,一人读答句。
3.读好“最”字,并用“最”字练习说话。
4.看课件,合作读,注意问句和答句语气的不同。
1.此环节中,要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评委的角色。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一边观察图片,一边引用课文中描写尾巴的词语进行说话训练,可以尝试着练习背诵。
3.指导学生读问句的语气时,强调尾音要上扬。
学生读不好时,教师可加强示范。
有能力的同学,可以仿照着课文内容说几组一问一答的内容。
4.在理解“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时,教师可以将松鼠的图片和一把伞的图片放在一起,让学生自己去观察。
5.教师可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一问一答的形式做问答游戏,进行表达训练。
三、公布结果,诵读全文(用时:
12分钟)
1.将“长、短、好像一把伞、扁、弯、最好看”6个比赛项目及词卡贴在黑板上,请学生再次认读。
2.指名在黑板上的比赛项目下贴上写有动物名称的词卡。
3.公布比赛结果,给动物颁奖。
4.指导学生采用各种形式朗读全文,尝试背诵全文。
1.自由读词卡,认准字形,读准字音。
2.找到写有动物名称的卡片,领全班同学读一读,并贴到相对应的比赛项目下面。
(1)边贴边用“________
的尾巴__________”这个句式说话。
(2)其他同学评议,贴得对不对,说得对不对。
3.完成颁奖活动。
4.朗读全文,尝试背诵。
(1)看课件再次朗读课文:
自由读、师生读、同桌拍手读、男女生对读、配上动作读、齐读等。
(2)根据提示尝试背诵课文。
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时要有方法,不能死记硬背。
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先问后答的表达形式,记住小动物出现的顺序,把握表示尾巴特点的词语,然后进行背诵。
也可以回忆课文插图,想想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以降低背诵难度。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用时:
8分钟)
1.课件出示“展示台”,组织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尾巴的资料。
2.学编儿歌。
(1)利用情境图示范编儿歌:
谁的尾巴________?
________。
(2)课件出示相关的提示
3.布置作业:
(1)上网探秘。
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2)模仿课文,编一首儿歌
1.自由交流展示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汉字、图片资料等。
2.学习创编儿歌。
(1)观察课件,学习句式。
(2)根据提示创编:
①燕子、鱼、蜥蜴比尾巴。
②兔子、老鼠、大象比耳朵。
谁的耳朵________?
3.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实际水平,自由选择作业。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应的动物图片,直观、形象地展示动物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从而引导学生创编“比尾巴”“比耳朵”“比鼻子”等儿歌。
读读画画,认识动物尾巴
1.师: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动物呢?
吉吉国王可说了,比尾巴大赛可不是白看的。
看比赛虽不要门票,但是小朋友们必须每人画一张画,把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的尾巴画下来。
你们可以做到吗?
2.让学生自由画画,鼓励学生涂颜色。
[教学板书]
6比尾巴
猴子——长公鸡——弯
兔子——短鸭子——扁
松鼠——像一把伞孔雀——最好看
板书设计
6比尾巴
猴子图片 长 弯公鸡图片
兔子图片 短 扁鸭子图片
松鼠图片 好象一把伞 最好看孔雀图片
各有的用处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同学们非常喜欢的动物小熊为引,组织“找尾巴——比尾巴——画尾巴”的游戏。
游戏贯穿整个课堂,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十分高。
本课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
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
动物尾巴的作用
世界上生活着许多动物。
大部分动物的身上都长有一条尾巴,动物的尾巴形状各异,功能也各不相同。
鸟把尾巴当作飞行器。
鸟的尾巴上,长着又长又宽的羽毛,这些羽毛展开时好像扇子,能够灵活转动,便于掌握飞行方向。
在飞行时,鸟尾巴起着舵的作用。
鱼把尾巴当作游泳器。
鱼在水里靠尾巴的左右摆动,促使身体前进。
鱼的尾巴还能控制方向,并随不同的摆动而转向游泳。
鳄鱼把尾巴当作武器。
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非洲鳄,见到牛、羚羊、鹿等动物在河边饮水时,便突然将尾巴一扫,把这些动物打入河里,然后张开大嘴,饱餐一顿。
狐猴把尾巴当作仓库。
在食物丰富的雨季,狐猴就在尾巴里储存起大量营养;
在食源缺乏的旱季,狐猴靠消耗尾巴里储备的营养度日。
松鼠把尾巴当作交际工具。
美洲松鼠在合力对付蛇时,用尾巴来传递信息。
尾巴猛挥三下,表示总攻开始;
挥两下,表示继续进攻;
挥一下,表示停止进攻。
此外,它们还用尾巴的不同摆动状态,来表示威胁它们生存的蛇的种类、大小、距离和运动方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一年级 上册 语文 尾巴 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