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必备十道题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705942
- 上传时间:2022-12-08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6.96KB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必备十道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必备十道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必备十道题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使生产网络化体系逐步形成,有助于推动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使贸易自由化的范围、金融国际化的进程以最快的速度扩大和推进,有助于推动各国加入世界经济大循环;
使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应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它们更多地获得资金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加快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
有利于它们更好地利用自身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
有利于它们更快地得到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跨越。
但经济全球化也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剧了各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尤其是使南北的发展差距、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使市场经济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消极功能扩展到世界范围,造成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周期性波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世界性,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
特别是当发达国家有意利用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干预时,问题就更严重。
发展中国家既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又要趋利避害。
当今世界需要的是各国“共赢”、平等、公平、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⑸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并行不悖的。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是经济全球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活动国际化加深和国际经济竞争加剧的产物。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是矛盾的统一体。
尽管区域集团化多少具有排他性,但有成效的区域组织都努力把地区经济与全球经济衔接起来,又具有开放性的一面,因而从长远和总体上看,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反过来又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国际组织的基本功能是协调各种国际力量的利益关系,促进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间的一个国际性组织,其地位和作用无可替代。
(1)联合国的建立与发展。
1945年4月25日在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宪章》制宪会议,6月26日参加会议的51国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间的一个国际性组织,截止XXXX年7月,联合国已有192个成员国,第三世界国家占78%以上。
(2)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联合国的宗旨是:
“维持国际和平安全”,“制止侵略行为”,“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等。
联合国遵循下列原则:
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国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来侵犯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等等。
(3)联合国的主要机构。
联合国原来有6个主要机构,即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秘书处、国际法院、经济与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
XXXX年底和XXXX年5月联合国分别成立了新机构“建设和平委员会”和“人权理事会”(47国组成)。
在需要时,联合国还可以成立专门机构。
安全理事会是联合国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执行机构,是联合国最重要的机构,现由美、英、法、中、俄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它做出的决议,全体会员国应该接受并履行。
常任理事国对任何非程序问题拥有否决权。
(4)联合国的作用。
在联合国建立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其性质遭到霸权主义的扭曲,宗旨和原则没有得到执行。
它最早被美国所控制,成了美国操纵下的表决机器。
20世纪60年代,又成为美苏争霸的场所。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崛起,大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中逐渐形成了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从而大大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
XXXX年中国在联合同合法席位的恢复,进一步改变了过去少数大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
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有:
第一,积极推进非殖民化运动,支持被压迫民族自决和独立;
第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防止和制止战争的爆发和扩大;
第三,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第四,在解决人类面临的众多问题,如环境、人口、生态、资源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联合国的作用一度得到加强。
20世纪80―90年代,它在维和方面、在核军控和裁军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
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做了大量;
联合国还是大国间调整相互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结交朋友、维护权益、交换、共同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最重要场所。
但是,从20世纪末以来,由于受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各种因素的干扰,联合国应该发挥的作用,尚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一度甚至有所削弱。
世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⑴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
⑵多极化趋势在发展。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
两极格局终结后,并没有出现单极格局,相反,多极化趋势无论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发展。
这是因为:
第一,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单极世界构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科技和经济实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在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已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全方位占据绝对优势,随心所欲地控制世界。
经济多极化是政治多极化的基础,政治多极化是世界经济多中心和区域化趋势在世界政治发展中的体现。
第二,世界政治多极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
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必然导致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格局。
第三,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成为世界多极化重要的社会基础。
第四,多极化趋势必然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大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决不会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屈服于别国利益。
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既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也是除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国家集团所追求的目标。
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但力不从心。
欧盟一体化使欧盟的力量壮大;
日本加速了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
俄罗斯虽丧失了苏联超级大国的地位,但仍不失为世界强国;
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大大增强。
这些国家与地区集团不约而同地主张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世界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以及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有利于多极化的发展⑶世界多极化是在曲折中发展的。
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一,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构建单极世界的图谋,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障碍。
第二,世界上冷战思维的继续、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民族分裂和宗教纠纷等,也会对多极化趋势产生各种干扰和冲击。
第三,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由此将产生多种不因素,世界多极化进程将充满矛盾和斗争。
⑷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的意义。
第一,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二,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
第三,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四,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第五,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第六,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
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⑴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冷战时期,在国际关系中军事因素占有突出地位,而现在,经济技术因素在国际关系中起着显著的作用,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影响日益加大。
这首先是因为人们从冷战中吸取教训,同时,也与当今时代特征密切相连。
⑵文化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增大,并不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
在一定时期,文化因素也会影响国际政治的发展。
当今,各国文化的交流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越了历任何一个时代,各国文化的相互补充和相互吸取无疑是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价值观念差异的消失。
就世界文化因素对国际政治发展的影响而言,我们既不能认为各国文化交流促成的是惟一的世界价值体系,也不能像有些西方学者那样,过分强调不同文化的冲突方面。
当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文化交流中的不平等现象日趋严重。
这是值得高度关注的。
经典练习:
(一)以下是有关文化因素对世界政治及社会发展的影响的材料材料1: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
“不同文明之间的接触在过去常被证明是人类进步的里程碑。
”材料2:
(XXXX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3次全体会议以151票赞成(共有成员191个)审议并通过了保护和发扬各国传统文化的“文化多样性”公约。
公约规定,各国有权制定政策恰当地保护和促进本国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
――日本《每日新闻》晚版XXXX年10月18日报道材料3:
文化多样性有什么不好?
在美国看来,“文化多样性”构成了威胁,拟议中的公约不仅赋予各国政府控制文化的权力,而且授权它们采取保护主义措施。
这些措施可能会限制美国的音像制品(尤其是好莱坞电影和电视节目)出口,其价值每年高达数百亿美元。
然而,世界其他国家并不认为如此。
有25个成员国的欧盟认为,公约不会对艺术自由或言论自由构成威胁。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XXXX年10月12日巴黎报道请回答:
1.指出美国对“文化多样性”公约所持态度及其实质。
2.结合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认识和处理不同文明的关系。
3.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说明为什么必须正识和处理不同文明的关系。
【答案要点】1.美国从在全球推行其文化和价值观的目标出发,同时为了商业利益,违背多数国家的意愿,反对“文化多样性”公约,其实质是文化霸权主义。
2.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各种文明有历史长短之分,无高低优劣之别。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时代,各种文明之间应该相互和借鉴,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3、世界文明发展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作用过程。
一方面,文明是多样性的,各种文明形态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都应该得到普遍的尊重和保护。
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各种文明之间又内在地具有统一性。
正是这种又多样又统一的内在矛盾推动着文明的进步。
(二)如何认识“文明冲突论”?
【答案要点】1.文明冲突论认为文明冲突是21世纪冲突的主要形式,并以此来当今世界的某些冲突,包括某些恐怖主义事件。
这种理论认为各种不同的文明有着不可调和的对立性,西方文明是世界文明体系中秀的,解决文明冲突的出路在于西方文明的全球化。
显然,这种观点的实质是西方文明中心论。
2.世界文明是多样的,由于各种经济、文化、生活和政治背景的不同,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文明。
不同文明之间会有种种差异。
但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立总是包含着统一性的对立。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相互差异甚至有时发生某种冲突的文明之间也不可能仅仅是对抗和矛盾,必定会有许多共通性,它们可以通过差异产生互补,从而相互促进,互相借鉴对方有利的因素发展自己。
3.世界文明发展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作用过程。
4.以“文明冲突”解释恐怖主义,本质上是唯心史观,不恰当地夸大了文明的作用,其实际效果是以“文明冲突”掩盖了恐怖主义产生的真正根源,如造成恐怖主义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和贫困问题等。
“文明冲突”也是“中国威胁论”的理论依据之一。
享廷顿认为“穆斯林文明与儒家文明结盟”,将构成对西方文明的主要挑战,鼓吹文明问题上的“中国威胁论”。
和平与发展关系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道路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1.世界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基本前提。
只有维护世界和平,才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才能保证世界各国集中精力加快发展;
才能保证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上面。
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与繁荣,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发展是战后乃至更长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因素;
发展有助于阻止和消除一个国家和地区,乃至世界的不稳定因素,减少军事冲突的诱发因素。
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即世界范围内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
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条件。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途径⑴和平与发展两大课题一个都没有解决。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是说当今世界已经是完全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了。
实际上,至今,和平与发展这两大课题一个都没有解决。
第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恐怖主义、贫困、环境恶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趋突出。
第二,世界一些地区还存在战争和动乱。
第三,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更加严重,南北发展差距越来越大。
第四,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
第五,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还未得到根本改变。
⑵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途径第一,最重要的是顺应时代潮流和各国人民的意愿,因势利导,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第二,积极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尊重各国和各国人民的意愿与利益。
这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凝聚各国人民的力量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
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人民作主,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各国平等协商。
在事关世界和地区和平的重大问题上,应该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
第四,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保证各国和睦相处、相互尊重。
各国人民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明。
各种文明相互交流和借鉴,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该而且可以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可能也不应该只有一种模式。
一个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世界,只能是一个各种文明相互交汇、相互借鉴,所有国家平等相待、彼此尊重,充满活力而又绚丽多彩的世界。
第五,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实现共同发展。
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趋利避害,实现共赢共存,使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世界经济平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以缩小南北差距,防止“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现象继续发展。
这不仅是实现各国共同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要求。
第六,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伊拉克战争以来的事实表明,“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战略不仅不能解决传统安全问题,也不能有效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
美国对外政策特别是“布什主义”和“新布什主义”XXXX年1月,小布什上台,他奉行单边主义政策,追求单极世界,宣布退出《反导条约》,进行国家导弹防御体系的研究和试验。
“9"
11”事件后,把打击恐怖主义作为主要战略任务,把防止美国本土遭受重大袭击作为首要目标,并以各国对此的态度作为判断敌友的标准,被称为“布什主义”。
XXXX年9月20日,布什正式向国会提交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正式确立了“先发制人”战略,并在全世界推行西方民主观。
XXXX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同意即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引起包括法国、德国、俄罗斯、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的反对。
XXXX年1月,布什开始了第二任期,提出了“全球民主化”战略,声称“获得和平的途径就是把自由扩散到全世界每个角落”,在一些国家鼓吹、支持“颜色革命”,被称为“新布什主义”。
分析题下面是有关布什两个任期对外政策的材料材料1“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布什很快就表示美国将把重点放在反恐上。
其后对国会的讲话中,布什发表了反恐战争中“非友即敌”的讲话,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媒体把它认定为“布什主义”。
布什宣布,其政府所关注的焦点将是摧毁恐怖分子的网络,这场战争“不仅是美国之战,也是世界之战”,任何国家都必须做出选择:
或者站在美国一边,或者与恐怖分子站在一起。
“从现在起,任何继续庇护或者支持恐怖分子的国家都将被美国认定为敌对的政权。
”
摘自《环球时报》XXXX年3月11日第六版材料2“我们从事件和常识中得出一个结论:
自由能否在我们国家继续存在下去,越来越多地取决于自由能否在其它国家取得成功。
在全世界传播自由是我们的世界实现和平的希望所在。
”“寻求和支持民主运动和民主制度在各个国家和各种文化下的发展成为美国的政策,其最终目标是结束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暴政”
摘自布什XXXX年1月20日的就职演说材料3一条最为明确的历史经验是,当自由取得胜利的时候,美国就更加安全,世界就更加安全。
摘自赖斯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的讲话请回答:
1.材料1说明了什么?
2.材料2、3又说明了什么?
3.如何认识材料1与材料2、3所说明问题的异同?
答案:
1.材料1说明布什在第一任期,由于“911”事件,其外交是以反恐为旗帜,以防止美国本土遭受恐怖袭击为主要目标,并以此作为区分敌友的标准,被称为“布什主义”。
2.材料2说明布什在第二任期,其外交重返老路,以民主、自由为旗帜,在全球推行美国的制度和价值观,即“全球民主化计划”,如在中东实行“中东民主化”,在“独联体”国家推行“颜色革命”,被称为“新布什主义”。
3.“布什主义”和“新布什主义”的不同点在于外交的旗帜不同(反恐、民主),共同点在于都是为了巩固和扩大美国在全球的利益。
造成不同的原因在于形势的变化,共同点是由美国称霸世界的目标的为“新布什主义”。
战后日本的外交政策。
战后日本外交大体分4个阶段:
战后初期日本没有外交权(当时日本被美国占领)。
XXXX年9月,签订片面和约,恢复了主权国家地位。
此后,奉行“追随外交”。
XXXX年12月,加入联合国,此前,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实行“经济外交”,即在美国庇护下以经济力量为手段向外发展,达到发展经济、培育国力的目的。
经济外交的重点是东南亚。
日本通过战争赔偿、贸易、投资等向东南亚实行经济渗透。
同时还不断加强与美欧的经济交流。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经济实力增长,推行“多边自主外交”。
当时,面对中美关系的改善,石油和美元危机的冲击,美国战略收缩及调整亚洲政策,日本田中内阁改变了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走“多边自主外交”路线。
具体内容是:
以日美同盟为基轴;
借助中国,抗衡苏联,XXXX年9月,中日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XXXX年8月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联系,如制定了“新中东政策”,多方开展对中东、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的经贸联系与合作。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开始“政治大国外交”。
XXXX年5月,铃木首相访美“第三次远航”的谈话是个标志,紧接着XXXX年中曾根内阁公开举起“要做政治大国”的旗帜。
此后,历届政府都把“政治大国”当作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
为此,日本作了一系列的努力:
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实行“科技立国”代替原来的“贸易立国”;
增强日元的国际货币职能;
扩充军费,由“专守防卫”转向“攻势防卫”;
坚持“西方一员”的基本立场;
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稳定、发展中日关系,继续与苏联对抗,同时不放弃对话。
冷战结束后开始全力推进“积极进取”外交,加快向政治大国迈进,“政治大国外交”有新发展。
主要表现在:
提出以美日欧三极为主导形成世界新秩序;
利用日美政治军事同盟与国际维和行动这两个框架实现军事大国化,加强军事力量,日本军队装备是亚洲最先进的,而军事开支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在法律上制定国际和平合作法,积极突破向海外派兵的禁区,并且还与美国签订《防卫合作指针》,把“日本有事”改为“日本周边有事”,为日本今后介入地区争端埋下伏笔;
积极开展联合国外交,为争取跻身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做;
调整和改善与中国、俄罗斯的关系,在发展中日关系的同时,防范中国的倾向在加强,日俄关系有所突破,双方达成暂时搁置北方领土问题,加强经贸合作的协议,但进展缓慢。
日本实现政治大国目标,既有许多有利因素(如经济、科技实力,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国际影响力都比较强),又有许多不利因素,根本问题在于它实行什么样的政策,能否正确处理大国关系,能否正确对待世界人民维护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愿望,能否正确对待曾经发动过侵略战争的历史。
近年来,日本国内屡屡出现否定侵略历史的言行,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南北矛盾加剧的原因、表现及解决南北矛盾的根本途径
(1)南北关系与南北矛盾。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即南北关系,两者之间的矛盾即南北矛盾。
南北关系的实质在于打破和消除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和剥削。
南北关系既充满着对立和斗争,又存在着依存与合作关系。
发展中国家只有经过斗争,才能获得与发达国家的合作。
因此南北关系是在矛盾与合作中发展的。
南北矛盾由来已久。
冷战时期,南北之间虽然开展了对话,并达成了一些协议(如四个《洛美协定》),但由于发达国家为了保护自己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坚持维护旧的经济格局,使南北矛盾迟迟得不到解决。
两极格局解体以后,南北矛盾加剧。
(2)冷战后南北关系的新变化。
冷战后南北关系出现了不同以往的变化,表现在:
第一,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
冷战时期,东西关系威胁着世界和平,和平问题成为世界政治的头等大事,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处于次要地位。
冷战后,发达国家将意识形态和安全、军控的重点由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从而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政治领域的矛盾突出出来。
第二,南北经济矛盾依然存在,但出现了与冷战时期不同的特点。
南方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已经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国际经济、政治领域。
债务问题已成为南北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北方国家和一些国际金融机构纷纷采取措施以缓解债务危机。
国际资金流向出现了从南方国家向北方国家回流的变化,使南方国家更加缺少发展资金,并承受着来自北方债权国的沉重压力。
南北贸易摩擦增加,环保问题成为南北关系中的一个突出的新问题。
第三.南北对话与合作关系加强。
北方国家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开始重视加强南北合作。
美国总统克林顿任内两次访问非洲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代世界 政治 经济 必备 十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