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704200
- 上传时间:2022-12-08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2.69KB
浅谈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文档格式.docx
《浅谈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赞许的点点头,然后请一位同学去我办公室找来两个玻璃杯,里面放上数量不等的水,再用筷子敲击杯沿,“请大家仔细听好,这两种声音在音高上有区别吗?
”“有,一个音高,一个音低。
”学生异口同声说。
“是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各种各样的音,你们能从刚才的例子中说说音的高低和什么有关系吗?
”“音高和数量。
”一个学生小声嘟哝了一句。
“说得好,音高与数量确实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翻开手中的美术书,这里正好有音高和数量这一课,下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在这里,老师有个要求,请大家回去尽可能的搜集一些音高和书了关系的例子,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讨论。
”
在接下来的“音高与数量”这堂课上,因为有了这次“树叶事件”的铺垫,同学们兴趣盎然,教学效果非常好。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精心预设往往会生成新的动态资源,甚至还会生成一些课堂的“尴尬”。
如果教师细心的体会,艺术的处理,对偏离目标的生成正确的引导,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成为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成的“尴尬”资源,化腐朽为神奇,突破原来设计过程中的限制,使之成为亮丽的教学教育资源。
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挖掘资源,拓展美术课程。
充分利用家庭资源的优势。
即教育资源家庭化。
学生是学校的一员,还是家庭中的一员。
家长们不同的文化知识和职业背景,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教育资源。
学生的艺术学习需要家校的双向互动。
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一份记录艺术成长的档案夹,家长可参与学生的艺术教育活动,共同收集材料,实践记录,帮助孩子在艺术的海洋中更好的成长。
每位学生还可根据家庭条件,结合自己的特长,创设“家庭艺术小天地”,开展“家庭艺术俱乐部”等有意义的艺术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交流,参观,定期评比,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艺术天地,另一方面增进了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和谐关系,把艺术教育延伸至家庭,融于生活。
艺术教育涉及的范围宽广,有些艺术教育技能也不是美术教师能擅长并传授的,有些美术教师在实践中总感觉力不从心,因此艺术教育也可以延伸至学生的生活中,寻求社会的力量饱和艺术教育中的问题,如;
其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日抒情》中要求学生制作风筝,这对师生来说都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当时我得知任教的班级中有位女生的祖父据说是当地扎风筝的能手,心想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于是,我们把这位老人请到了课堂上。
老人带来了许多亲手制作精美的风筝,一下子带动了学生的强烈的学习欲望。
在老人的演绎与指导下,学生通过努力,反复实践基本掌握了扎,糊,绘的基本技能。
在春光明媚的户外,学生放飞着亲手制作的风筝,雀跃之下流露出成功的喜悦。
生活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即教育资源生活化。
生活中美术课程的资源是丰富多彩的,教师缺乏的是对美术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和能力,从而造成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被限制与浪费。
其实,许多不同的艺术材料,如果从艺术课程实施角度来看可能存在天壤之别,而如果从美术课程的要素来看,许多资源的教育价值则是同质的。
农村“鸡鸣犬吠小鸭叫,清泉小树野菊花,冬瓜土豆西红柿,日出月落星闪烁,小调故事打夯歌“就是绝好的艺术课程资源。
作为一名艺术教师,只要树立起课程资源的意识,用敏锐的目光去捕捉生活中的课程要素,哪怕是很扑的一草一木,它的教育价值、对实现课程目标以及发展学生感受和表达美的意义和功能都是同质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运用他们。
例如七年级上《秋天的节日》中,其中一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观察秋天是什么样子,去体会秋天给人的感觉,感受一种全面的秋天情节,从而寻找到秋天的美。
我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寻找秋天的实物,例如:
树叶、果实、杂草等,然后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把这些实物拼贴成一幅《秋景图》,让学生在实践中捕捉秋天的颜色和气味,表达出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利用教师的专业特长整合资源,拓展美术课程。
美术课程的教学活动主要涉及到绘画与实践两大块。
因此,教学活动的合作成为美术课教学的必要保证。
英国作家肖伯纳说过:
“两人各交换一个苹果,仍然只有一个苹果;
两人各交换一个思想就拥有了两个思想。
艺术老师不妨在这样的思想启示下,在教学中通过合作,通过共同的构建,通过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的互补和促进,在相互交流,相互激励中共享“互助”与“成功”的喜悦。
“综合”是美术课程的一个核心。
也正因为它的这种特性,使得每堂美术课涉及的内容相对单科教学要广一些。
相应的,美术教师的教学准备也繁琐了许多。
例如:
课前绘画工具,音乐,范作等教具的准备。
此时,如能发挥音美老师之长,各自分工再加以整合,实现“资源共享”,那么就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在《秋天的叶子》这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运用肢体语言,绘画,粘贴等艺术形式表现秋天的动态与形态,教师在课前要收集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秋叶,制作“树叶画”范作,搜集可以烘托秋天情景的相关音乐等。
在准备过程中,“音乐资料的寻找”这一块可由音乐老师负责,如寻找用于歌伴舞的歌曲《秋姑娘》和作为表演情景剧“树叶宝宝”纷纷落下时背景音乐的钢琴曲《秋日私语》。
树叶的搜集和老师示范的准备则由美术教师负责。
在安排教学进度时,两位教师的教学内容交叉进行;
或当两个平行班的艺术课在同一节次时,教师还可以选择尝试“两人并班同上”的形式。
通过“资源”的共享。
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教师们的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教师互相交流,协作的机会,为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创设了一个良好的伤口作氛围。
四、通过媒体网络共享资源,拓展美术课程。
鲁迅先生说过: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
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然而,兴趣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
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具有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的特殊作用,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生动,进而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能充分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利用电教多媒体手段进行形象化教学,不仅是新课程理念的需要,还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快捷与便利,使得课程淘汰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
“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的课堂教学已成为过去式。
为此美术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同时也积极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运用网络技术贡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使之成为网络资源的一部分,与广大同行交流与分享,如美术教师可采用电子网络备课的形式,使教学的过程设计在实践中不断更新,不断完善;
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从而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
综上所述,作为新世纪的美术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我们应当多元视地拓展美术课程,深度挖掘教育资源,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生活中处处有可以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
让我们的美术课程教学焕发出无限的魅力!
怎样开发与利用美术课程资源
(1)美术课程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最重要也最具有活力的美术课程资源,不仅直接参与了教学,而且是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运用者。
美术教师尽可能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美术教学中得到尽情的发挥,也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保持和扩充自己的“资源”。
另外,美术教师也可以运用其他的人力资源,包括学校领导、教研人员、其他学科的教师、学生、家长和艺术家、民间艺人等。
比如与音乐教师同上欣赏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共同进行教学研究。
(2)美术课程的材料和设备资源
美术教学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基本资源,第一是美术师资,第二是材料和设备资源。
在美术教学中,材料和设备可以分成美术创作与练习材料和教学材料。
美术创作与练习材料包括:
笔、颜料、墨、纸张、刀、剪、泥、电脑、摄影摄像器材、石膏模型(石膏像)、静物、画板、画架、储藏柜、美术教室或工作室等。
教学材料包括:
黑板(或白板)、粉笔或白板笔、投影仪,屏幕、电脑、网络设备等。
当然,这些材料和设备的配备状况,在发达地区和经济状态比较好的学校和欠发达地区和经费拮据的学校的差别是很大的。
在开发材料和设备资源时,在一些发达地区由政府提供目录,美术教师只要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就能获得支持。
另外,考虑到经济问题或者特殊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也可以自行设计和制作相关的教具和设备。
这样,既可以解决经费上的问题,又体现了教师对美术教学的特殊理解,给教具和设备抹上了个性色彩。
此外,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需要重新运用废旧材料,也是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途径,这些材料包括旧报纸、杂志、包装盒、电线、泡塑、织物……开发与利用物品和资源时,需要注意卫生和安全。
(3)地方美术课程资源
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两个部分。
自然资源指当地的自然景观、泥土矿物、树木花草、粮食果蔬(因其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姑且算作自然资源)。
这些来自于自然的物质化的资源,由于其形状、色彩、材质的丰富性,可以用来弥补广大农村和贫困地区工业产品美术资源(如颜料、纸张)匮乏的情况,改善美术教学条件,让更多的孩子拥有接受美术教学的权力。
目前许多农村地区的学校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开展美术教学的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开拓了农村地区开发和利用地方自然资源的思路。
地方的文化资源则更为丰富,包括当地建筑、工具器皿、人造景观、博物院(馆)、文化遗迹、艺术作坊、传统艺术、生活习俗、民间传说、当地艺人,等等。
这些资源都可以被用于美术教学,只是需要地方的美术教育研究部门、学校和教师个人加以整理和研究。
开发和利用地方资源的意义非常重要,首先,可以提高美术教育的民主性,让所有的学生尤其是贫困和边远地区的学生获得享受优质美术教育的权力;
其次,扩大美术课程的资源,丰富美术课程的内容,从而促进美术课程自身的发展;
第三,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乡土情怀,认同自己的文化,进而达到自觉传承本地区的优秀文化的目的。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在各民族和地区的文化遗产越来越罟到雷视的今天,这一做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4)网络美术课程资源
网络具有资源丰富、搜索方便、传输快捷的特点,使其构成了另一个巨大的美术课程资源库,利用网络获取和传播美术课程资源应该是美术教师的一个基本能力。
就大多数美术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学会利用浏览器、搜索引擎获取资源。
网络美术课程资源的来源主要有:
①专业网站,如美术馆、博物馆、专业院校、教研部门、出版部门的网站;
②门户网站的相关内容,如新浪、网易、搜狐等典型门户网站的相关内容;
③教学单位的网络平台;
④热心的美术教师自建的网页;
⑤教师个人博客。
利用一些网络平台进行美术教学不仅能够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研究能力
比如布艺画的教学设计
就是利用了地方资源
布艺装饰画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本模块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布艺装饰画技巧,学会运用剪、贴、绣等基本技法制作布艺装饰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
重点理解和掌握布艺装饰画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作品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生个人创意的表达
教学准备:
教学用幻灯片、kt板、壁纸刀或手术刀、木板、各种色彩和面料的布、白乳胶、剪刀、针、线、圆珠笔、废报纸等。
作业要求:
能够在课堂上独立设计完成一幅布艺装饰画,做到创意独特,个性鲜明、造型生动、色彩丰富、富有情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出示制成的作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欣赏作品。
引导学生欣赏幼灯片展示的优秀作品,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欣赏并讨论作品的特色,以期使学生对布艺装饰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讲解作品的制作过程。
由老师做简单的示范,因为作品的制作过程耗时较长,主要以幻灯片展示为,老师讲解为主
农村中学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上传:
尹辉
更新时间:
2012-5-1323:
09:
45
我们在使用的美术新课程教材,较之以前的教材有很大的改观,在体现新课程理念上下了功夫,但无可否认,新教材仍存在着某些缺憾,作为农村中学的美术老师,在上美术课的时候往往受到条件的限制,比如学生没有颜料和画纸等,教学资源的匮乏常常令人灰心。
经常也想到要是在城里,肯定不会有这种现象。
然而仔细想想,其实上好美术课的方法有很多很多方式,只要认真去探讨去研究,在农村的美术课其实是很丰富多彩的,因为农村里有着自己独特的课程资源--农村广阔的田野、一片片的树林,漫天飞舞的蝴蝶、蜻蜓、小鸟、家禽牲畜等等。
那是城市里没有的或很难见到的东西。
所以美术老师要善于利用周围的环境为美术课提供更为广阔的教学资源。
与城里的学校相比,农村初中在上美术课时往往受条件限制,这是不容质疑的现象,大致的现象为学生的学具材料很缺乏,这很令教师犯难。
表现在几乎没有学生能按要求买到颜料和纸张、材料工具等。
学生上美术课时有的就是一本0.5元的图画簿和一只0.3元铅笔,很多内容因没有工具材料而忽略了,许多课程上起课来师生都没劲,难怪很多乡下初中不开或虚设美术课这就不足为奇了,这种现象一直困扰着农村初中的美术教育。
针对这种现象,如何解决这种所谓的资源匮乏呢?
我认为其实教师只要肯动脑筋,充分利用好身边的环境资源,就可以指导和带领学生根据季节和地域特征,就地取材来拓宽美术课的课程。
农村环境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课程资源。
我认为在新课改大的指导思想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美术课的内容。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本次美术课程改革的最主要的突破点在于:
“第一,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美术学习;
第二,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
第三,制定导向性内容标准,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
”其中,“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说明要强调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努力开发当地的美术课程资源,并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习的教师所擅长或有特殊兴趣的内容。
在农村初中,教师要开放课堂活动的空间,把田野、村庄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去感受生活的色彩。
玩泥巴做雕塑,拿树皮树叶作成工艺品等等,这样生动有趣的美术课是城里的孩子体验不到的,这不就是农村美术课的资源优势吗?
那么农村初中美术课的课程资源有哪些呢?
大致有以下个内容:
一、巧用校内美术资源
1、利用校园内的自然景观
现在的农村中学大多绿化面积较广,花草树木郁郁葱葱。
以我校为例,虽然学校规模不大,但校园环境非常漂亮。
高树低树俯仰生姿,冬夏常青。
这些都是美术教学的绝好资源,如若闲置,实在可惜。
我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一课《苍松翠柏》时,就让校园里的几棵松树、柏树“有了用武之地”。
我先带领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不同形状,枝叶的生长方向以及色彩的变化,并要求他们说说对松柏的印象。
接着,出示松柏的国画作品,让学生比较画作与实体两者的区别。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一致觉得现实中的松柏色彩更鲜艳,形象更生动,但国画中的松柏显得更有精神,意境更美。
由此,教师就可以明确,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画树追求一种象征意义和意境的表达。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对中国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整个过程,学生都是兴趣盎然,热情参与的。
这就为接下来的临摹绘画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2、开发学生的资源
农村中学的学生,很少有机会接受像城市学生一般的绘画课外培训,但是,农村中学中也不乏藏龙卧虎者,受上一辈的影响,农村中学的学生也有一些淳朴的艺术技能,比如农民画。
例如,有一学生的奶奶比较喜欢画农民画,受其影响,该学生的农民画也颇有味道。
于是,我就让这位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画农民画,虽然,“老师”不是专业的,画技也不是一流,但是对于“学生自己教自己”的形式学生特感兴趣,积极性十分高涨,再穿插优秀作品展示,整个过程轻松、活泼,学生也感到获益匪浅。
二、开发校园周边环境资源
城市有城市的繁华热闹,农村有农村的幽雅恬静,农村的自然风景远比城市来得灵动丰富。
农村有色彩斑斓的小山,有散发着芬芳的土地,也有波澜壮阔的大海;
农村还有古老的石桥,沧桑的老宅,幽静的小庙。
它们都是学生“熟悉的陌生人”,合理利用,都能成为美术教学的绝好资源。
1、景物建筑的利用
八年级上《多彩的风景》一课,教学目标是:
要求学生感受大自然丰富的色彩之美,
初步了解自然色彩形成的原因和规律;
学习写真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和技巧;
在临摹或写生色彩练习中体现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
这一节课的首要任务就是观察自然色彩,尤其是色彩的变化,而学校前面的一座小山就是最佳的观察对象。
我带领学生爬上小山,在小山上开设写生课。
我先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自然色彩,并有感情地描述色彩景物及自己的感受。
在描述过程中启发学生讨论诸如光源、物体和环境之间的色彩关系。
因为是身临其境,所以学生的体验是直观的,这就为理解绘画色彩,学习景物写生作了很好的铺垫。
在学校周围的村庄里,有古朴的老宅院,有精致的小庙宇,也有历经沧桑的古桥,这些也是可以利用的美术教学资源。
带领学生走进去,慢慢地观察,细细的品味,把这些富有乡土特色的建筑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兴趣浓郁,同时也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家乡的无穷魅力。
这不正体现了美术新课程的理念吗?
这正是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了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审美情趣。
2、泥土的利用
八年级下册《清晨》一课,需要学生创作小型泥塑。
城市里的学生会用一大堆五颜六
色的橡皮泥来创作。
美则美矣,只是缺少了一种泥塑作品应该有的淳朴自然的味道。
而在农村,泥土是最容易得到的资源。
所以,巧妙利用泥土,也能让美术课堂精彩活泼。
我先带领学生去挖泥巴,学生的参与热情极其高涨,在挖泥巴过程中,我提醒学生要选择那些有粘性的容易塑型的泥土。
不一会儿,每个学生手里就有了一大团的泥土。
我让学生把泥土一分为二,一部分泥土通过揉、拍的方式形成一个扁圆形,(人的脸形)把鼻子、眼睛用浮雕形式塑造好,然后晾在一边,为下次做泥脸谱做准备;
另一部分泥土则用来塑造人物。
结合铅丝、竹片等有关材料,学生通过搓、捏、接、贴等方式大胆地表现人物的造型。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他们手中的人物或者在张嘴高呼,或者在手舞足蹈,或者在奔跑跳跃,无不夸张而有情趣。
在接下来的一堂课中,我又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晾干的泥土来做脸谱,学生在泥巴上染色,挑线,那神情决不亚于雕塑大师在完成自己心爱的作品。
当原本灰扑扑的泥土在学生手中变成了奸曹操、勇张飞、义关羽时,学生们的脸上分明写满了骄傲。
美术课再一次呈现出美丽生动的景象。
三、利用地域特点开发美术教学资源
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要求美术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
所以,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学校实际的地域特点,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地域资源进行挖掘、整理、组织成教学内容。
教学中教师可以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域素材,从地域素材中挖掘出丰富的教学内容。
九年级上册《过大年》一课,以过年为题材,设置了民间美术的学习内容,选择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剪纸”艺术展开教学。
本课对于我们地处阳曲县东部的东黄水村的孩子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每当过年过节,农村的孩子依然会沉浸在传统民间艺术的海洋中。
民间的娱乐活动对他们而言,那是样样都能说个不完。
我们农村过年,舞龙、划旱船、扭秧歌、贴对联、放鞭炮、吃饺子……窗户上面贴上红红绿绿的窗花,门顶、窗前,贴上门笺,元宵节夜晚的灯笼上贴上灯花,把新年的气氛造得浓浓的。
喜花是结婚时作为对新房的布置,张贴在室内,家具和器物上。
墙花和顶棚花是布置房间时分别贴在墙上和屋顶上的。
在教学中,我特意结合本地的地域特色,在美术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了民间文化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使用教材方面,充分利用其在民间美术中挖掘的题材,利用农村学校的地域和资源优势(过年家家户户都贴窗花),结合本校以剪纸为特色校本教研(有专门的剪纸展板),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通过欣赏、引导学生研究设计和剪刻的方法,学生能够以对折、剪刻等技法,完成几件剪纸作品,迎接新年的到来,用自己的作品来装扮自己的教室,送给自己的老师和同学。
从而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继承、发扬民族艺术的情感。
综上所述,农村中学美术课的课程资源是很丰富的,其实农村的生活本身也就是一种美术资源,教育家杜威说:
“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美术就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生活处处有美术,关键是怎么去发现和挖掘它,美术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美术老师应该不断的去研究探讨如何使用这些资源,开放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让美术丰富学生生活,让农村的美术课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美的真义,才能真正热爱美术,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常见类型及应对策略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教研室
李能国
213001
摘
要
动态生成资源可使师生获得非预期的发展,也可能使课堂教学陷入混乱。
熟悉常见动态生成资源的类型,掌握应对策略,才能及时捕捉并独具匠心地利用动态生成资源,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关键词
动态生成资源
类型
策略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师生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预设的教学方案来活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差异、不同意见的碰撞、师生的一个失误或错误等,这些无法预知的事件,都可能成为我们的课程资源,从而使预设的教学目标、内容、过程与评价等发生改变,老师和学生获得非预期的发展。
动态生成资源稍纵即逝,合理开发和利用动态生成资源,需要教师具有开放的课程资源理念、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积淀等作为基础。
熟悉常见的动态生成资源类型与应对策略,才能做到处变而不惊,把握瞬间,生成精彩。
1
动态生成资源的常见类型
1.1
差异型动态生成资源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树叶一样,教育的对象是有血有肉、充满个性差异的生命体,差异不仅体现在生活经历、家庭环境、兴趣爱好,还体现在学生的认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美术 课程 资源 开发 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