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7703900
- 上传时间:2022-12-08
- 格式:DOCX
- 页数:45
- 大小:53.82KB
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练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惩罚是通过消除厌恶刺激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频率。
5.教育法律救济是为弱势群体实施的一种专业性的法律帮助。
6.知识的理解主要是通过直观和概括两个环节来实现的。
7.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蔡元培。
8.“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整地、有系统地教授儿童。
9.在下位学习中,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会导致原有认知结构的实质性变化。
10.根据布鲁纳的观点,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是接受学习。
三、简答题
1.班主任如何培养班集体?
2.运用说服法的要求有哪些?
3.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有哪些?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四、案例分析题
1.某中学一名物理教师在怀孕期间,所在学校为了照顾她,将其调整到政教处工作。
这名女教师休满三个月产假后来校上班,校长找其谈话说:
“你现在的工作已安排了人,你看你想做什么工作?
”这位教师说:
“我想教课。
”校长说:
“好吧,我们研究研究。
”
学校研究的结果是:
由于该教师在政教处的工作岗位已安排了人,又因学校不缺物理教师,故无法为其安排工作,学校决定将其解聘,让该教师自己找单位。
该教师不得已向教育局提出申诉。
经区教育局有关部门与学校多次协调后,学校留下了这名教师。
工作虽然安排了,但这名教师觉得己经得罪了学校领导,最后还是离开了这所学校。
请运用相关教育法律知识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2.在日常教学中,王老师不仅像别的老师那样经常关注那些能说会道、反应灵敏的学生,她还经常关注那些比较胆小,很少回答问题的学生。
有的时候这些学生可能过于紧张答不出来,王老师就会让他坐下来放松一下,语气温和地对学生说:
“没关系,以后经常练习就好了。
”在课下,王老师主动与学生交往,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还经常主动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
请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知识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解析】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发展的最高形态。
2..B【解析】量力性原则,也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题干的描述体现了量力性原则的内涵。
3.D【解析】题干体现的是对于时间的管理,时间管理属于资源管理策略。
4.A【解析】题干体现的是派生类属学习,即新观念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特例或例证,新知识只是旧知识的派生物。
这种学习比较简单,只需要经过具体化过程即可完成。
派生类属学习属于下位学习。
5.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典型表现。
6.A【解析】略。
7.C【解析】由题干可知,该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8.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的观点。
9.C【解析】变式,就是变换使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属性,使本质属性保持不变而非本质属性或有或无,以便突出本质属性。
10.B【解析】趋避冲突是指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
1.√【解析】略。
2.×
【解析】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3.√【解析】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
4.×
【解析】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反应的过程。
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5.×
【解析】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获得恢复和补救的法律制度。
题干的范围缩小了。
6.√【解析】知识的获得是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来自长时记忆系统的原有知识建立一定的联系,并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从而获得对新信息意义的理解。
而要理解新信息的意义,通过直观和概括两个环节来实现的。
7.×
【解析】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8.√【解析】略。
9.×
【解析】下位学习分为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前者指新观念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特例或例证,新知识只是旧知识的派生物;
当新知识扩展、修饰或限定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并使其精确化时,便产生了相关类属学习。
相关类属学习会使原有观念发生本质属性的变化。
10.×
【解析】接受学习是奥苏贝尔所倡导的,布鲁纳提倡的是发现学习。
1.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2.
(1)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
(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3.
(1)信息技术教育;
(2)研究性学习;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4)劳动技术教育。
4.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和心理辅导的活动课;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4)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5)小组辅导。
1.
(1)根据我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①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②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③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教师有前款第②项、第③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中的女教师没有出现上述三种情形,而学校以各种“非正当”理由将其解聘的行为,是不正确的,侵犯了该教师的合法权益。
(2)根据我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做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做出处理。
案例中女教师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向教育局提出申诉,经区教育局有关部门与学校多次协调后,学校留下了这名教师。
这说明了教育申诉提供了救济,可以更切实地保障教育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3)工作虽然被安排了,但这名教师觉得己经得罪了学校领导,最后还是离开了这所学校。
这说明该教师的法律意识还不够,不能很好地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2.
(1)王老师的做法践行了关爱学生这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案例中“王老师不仅像别的老师那样经常关注那些能说会道、反应灵敏的学生,她还经常关注那些比较胆小,很少回答问题的学生”即体现了王老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把关爱给每一位学生。
(2)王老师的做法践行了教书育人这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案例中“在课下,王老师主动与学生交往,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体现了王老师是循循善诱的引导教育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王老师的做法践行了为人师表这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团结协作,尊重家长。
案例中的“她还经常主动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体现了王老师尊重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1.师德修养的时代性特点需要教师()
A.随时代变化,彻底变革师德内涵
B.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重新确立师德规范
C.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
D.以不变应万变,守护祖国的师德传统
2.《学记》提出: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这句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B.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C.疏导原则
D.导向性原则
3.试图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形式结合起来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道尔顿制B.设计教学法
C.特朗普制D.导生制
4.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的欧洲近代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卢梭
C.福禄贝尔D.裴斯泰洛齐
5.下列属于建构教学模式的是()
A.范例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模式
C.支架式教学模式
D.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6.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是()
A.校长B.学生
C.社区人员D.教师
7.规定学科知识范围、深度及其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的教学指导性文件称之为()
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
C.教科书D.课程目标
8.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校园物质文化B.校园组织文化
C.校园精神文化D.校园制度文化
9.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团队活动B.课外活动
C.学科教学D.校外活动
10.人的语言、思维、记忆等发展都存在不同的关键期,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B.不平衡性
C.顺序性D.差异性
1.C【解析】略。
2.A【解析】略。
3.C【解析】特朗普制是美国教育家劳伊德·
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4.A【解析】夸美纽斯从他的民主主义的“泛智”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
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
5.C【解析】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包括:
(1)抛锚式教学模式;
(2)认知学徒教学模式;
(3)随机进入教学;
(4)支架式教学。
6.D【解析】教师是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校本课程的开发带给教师的不仅是挑战,更为其自身专业发展提供了契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7.B【解析】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教师应将课程标准作为检查自己教学质量的依据。
8.C【解析】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主要包括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等。
9.C【解析】略。
10.B【解析】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注意的品质有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等。
考生需要注意区分注意的不同品质,并理解其各自的影响因素。
另外,考生要注意区分注意的起伏、注意的分散和注意的分配这几个概念,不要混淆。
这部分多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
【例题1】在感觉事物时,人们即使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也会发生感觉强度出现周期性变化。
这一现象被称为()
A.注意的起伏B.注意的分散
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
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的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它是由于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间歇性地加强或减弱造成的。
因此,本答案为A。
【例题2】课堂上,学生边听老师讲课边看小说,这属于()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动摇D.注意的转移
注意不稳定表现为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
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学生的注意离开了听课活动而集中到了小说上,因此,本题答案为A项。
【例题3】上课时,学生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
这体现了注意品质中的()
A.注意的范围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而根据题干表述可知,本题答案为B项。
1.某小学为了创建学校特色,组织本校教师开设了一门动漫课程。
该课程属于()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D.隐性课程
2.以预先规定的目标为中心来设计、组织和实施评价,从而确定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所取得的进步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CIPP评价模式
D.结果评价模式
3.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发展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
A.自觉性B.独立性
C.创造性D.主动性
4.新课程提倡师生新关系,新课程中具有现代师生关系的模式是()
A.合作模式B.平等模式
C.管理模式D.授受模式
5.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A.研讨式教学法B.发现教学
C.学导式教学法D.掌握学习法
6.()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D.教学过程
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实验演示使学生得到感性知识。
这是()
A.实物直观B.模像直观
C.言语直观D.感知直观
8.王老师对学生说:
“我觉得你在了解动物方面很了不起,可以当我的老师。
”这是师生沟通中利用语言沟通方法中的()
A.委以责任法B.肯定语教法
C.前车之鉴法D.比较鉴别法
9.《学记》中的“长善救失”体现了()
A.循序渐进原则
B.教学相长原则
C.及时而教原则
D.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10.“随机访问教学”是另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在()上发展起来的。
A.最近发展区理论B.发生认识论
C.有意义学习理论D.认知弹性理论
1.C【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校本课程的内涵。
2.A【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目标评价模式的内涵。
3.C【解析】学生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学生的创造性。
4.A【解析】新课程提倡的师生关系是合作伙伴关系。
5.C【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学导式教学法的内涵。
6.B【解析】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传递信息的物质工具。
7.A【解析】实物直观指在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教学方式。
例如,观察标本、演示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
8.B【解析】略。
9.D【解析】D项亦称长善救失原则。
10.D【解析】“随机访问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新兴分支“认知弹性理论”而发展起来的。
国时期,孙膑初到魏国,魏王要考查一下他的本事。
一天,魏王召集众臣,当面考查孙膑的智谋。
魏王对孙膑说:
“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从座位上下来吗?
庞涓出谋说:
“可在大王座位下边生起火来。
魏王说:
“不可取。
孙膑捻捻胡须说:
“大王坐在上边嘛,我是没有办法让大王下来的。
魏王问:
“那你怎么办?
孙膑道:
“如果大王在下边,我却有办法让大王坐上去。
魏王得意洋洋地说:
“那好。
”就从座位上走了下来,“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办法让我坐上去。
周围的群臣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也嘲笑孙膑无能。
忽然,孙膑却哈哈大笑起来,说:
“我虽然无法让大王坐上去,却已经让大王从座位上下来了。
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对孙膑的才华连连称赞。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或分散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故事中的孙膑很好地运用了发散思维,较容易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在解决问题时,人们往往较多地按常规去思考,使得问题难以解决。
如果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去扩展,那么可能就会求得多种答案。
这种思维就是发散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以发散思维为核心。
孙膑之所以聪明,这与他善于“变通”的思维品质是分不开的。
一般人都从“如何使魏王下来”这一方面去思考,而孙膑则能从“让魏王坐上去”来逆向思维,从而巧妙地解决了问题。
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即从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流畅性入手,逐渐养成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创造性。
1.“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
”这一做法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法B.榜样法
C.陶冶法D.修养法
2.“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示范性B.复杂性
C.专业性D.创造性
3.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主要说明了在教育过程中应()
A.尊重儿童的个性B.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体验
C.重视儿童学习的自律性D.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
4.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社会生产力B.文化传统
C.政治制度D.科学技术
5.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传递价值观念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演示法
C.谈话法D.疏导法
二、多项选择题
1.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是()
A.学生是学习的客体B.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C.学生是独特的人D.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以下各项中,能够正确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的是()
A.准确掌握合作学习的规则B.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C.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D.合理分工,明确责任
3.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自主B.合作
C.独立D.创新
4.使用谈话法进行教学时,应注意()
A.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提一些经过学生想一想能够回答的问题
B.提问后要注意听取学生的回答,并做出相应的评价,对回答有困难的学生,可提供一些辅助性的问题启发诱导他
C.尽可能地提些暗示性的问题,多提些能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去思考的问题
D.对提的问题,提问的对象,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应如何进一步做好启发引导,谈话所需的时间,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5.以下有关教学评价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A.教学评价是检查教学目标和课堂学习达成度的重要手段
B.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
C.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D.从评价的主体来看,形成性评价的常用方式可分为学生自评、家长点评和教师点评
1.C【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的是陶冶教育法中的环境陶冶。
2.A【解析】“效”是效仿、模仿,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3.D【解析】略。
4.C【解析】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就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能控制精神产品的生产,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
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总是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
5.A【解析】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
1.BCD【解析】新课程提倡的学生观的主要观点有: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主体。
2.ABCD【解析】略。
3.ABD【解析】高度概括地说,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就是自主、合作、创新。
4.ABD【解析】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包括:
(1)要做好计划,教师要对谈话的中心、提问的内容做充分准备,并拟定谈话提纲;
(2)要善问,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难易适宜、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经验,还要有启发性、形式要多样化;
(3)要善于启发诱导,谈话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因势利导,让学生一步步地去获得新知;
(4)谈话结束后,应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归纳和小结,给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指出谈话过程中的优缺点。
提问时应尽量少用暗示,C项说法错误。
5.ABC【解析】从评价的主体来看,评价可以分为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
分科课程是指:
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
综合课程是指:
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使学校教学系统中,分化的各种要素及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
在综合课程中一个高频考点是,综合课程的形式分为:
“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和“核心课程”。
不少考生记不住这些内容,我们不妨先把它们的顺序给调整一下:
“相关课程”、“核心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然后在每种课程中提取一个字,分别为:
“关、心、融、域”,这四个字的发音和“关心荣誉”发音是完全相同的。
我们不妨用“关心荣誉”这四个字来记忆这四种课程。
综合课程的四种形式,通常以多选题的形式出现,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要记住“关心荣誉”就可以了。
这个知识点掌握住了,我们不妨把这个知识点和新课程结构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记忆。
新课程结构内容中表明: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刚才我们已经记忆了综合课程的四种形式,我们可以简单记忆为“关心荣誉”,再来想一下,高中生、大学生对于得奖状、受表扬这些荣誉并不那么重视了。
而小学生却非常“关心荣誉”。
小学阶段学习的是综合性课程,到了高中就出现了文理分科,一个大的知识领域越划越细,到了大学,学科就划分的更细了。
由此可见,高中以后都是分科课程为主。
总结一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综合课程的四种形式是“关心融域”。
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一、单项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