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城镇村庄环境整治行动实施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702576
- 上传时间:2022-12-08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1.42KB
黎城镇村庄环境整治行动实施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
《黎城镇村庄环境整治行动实施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黎城镇村庄环境整治行动实施计划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强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村庄的分类指导,科学有序实施环境整治。
——健全机制、协调推进。
坚持以快为主,建立镇、村、组三级联动机制,形成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合力。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努力巩固整治成果,持续改善村庄环境。
二、目标任务
用3—5年时间对全镇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推进村庄净化、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普遍改善环境面貌。
规划布点村庄要突出抓好“六整治”、“六提升”:
重点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乱堆乱放、工业污染源、农业废弃物、河道沟塘,着力提升公共设施配套、绿化美化、饮用水安全保障、道路通达、建装筑风貌特色化、村庄环境管理水平。
突出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河道沟塘等环境卫生整治,保障农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有效改善村庄环境。
主要目标是:
——村容村貌更加整洁。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得到有效治理,乱堆乱放得到全面清理,村容村貌得到普遍整治,环卫保洁机制基本建立。
——生态环境更加优良。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各类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自然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和集约利用,绿化美化水平显著提高,河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提高。
——乡村特色更加鲜明。
乡村的水田林自然风貌得到保护,建筑特色得到彰显。
——公共服务更加配套。
推进乡村道路、给水排水、绿化环卫、清洁能源、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达村到户,村庄公共管理、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服务等设施配套齐全、功能完善。
三、实施计划
(一)宣传部署、启动实施阶段(2011.11—2011.12)
1、11月28日前,各村要按照要求上报主要交通干道沿线、主要出入口和周边村庄环境整治点。
2、12月初,镇党委、政府成立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工作组织机构,组织制定村庄环境整治实施计划、分解目标任务、协调指导和督查考核等工作。
完成全镇村庄数量、分布调查汇总,举办村庄环境整治业务培训。
3、12月10日前,召开全镇村庄环境整治行动推进会,贯彻落实省、市、县村庄环境整治行动推进会会议精神,部署全镇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任务,启动全镇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
村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村党(委、总)支书记对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按要求制定实施方案,细化职责分工,落实整治措施。
(二)初见成效阶段(2011.12—2012.12)
1、12月1日前,从全镇的九个村中选择九里和黎东两个作为示范整治村,组织人员进行摸底调查。
2、12月5日前,完成示范整治村设计方案并实施,按照市制定的考评办法,开展技术指导,按照村庄规模、整治难度等确定整治计划。
3、12月30日前,完成九里和黎东村(金宝南线出入口附近)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按照市制定的考评办法开展考评,迎接市、县有关领导和部门进行观摩。
4、2012年3月,打造好九里和黎东两个示范点,迎接市村庄环境整治观摩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
5、2012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大兴村(二中—城东干道北庄台)、大兴工业集中区、徐梁村、工农村农民创业点附近共16个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
6、2012年底,全面完成金宝南线沿线两侧所有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
(三)全面实施阶段(2013—2015年)
1、2013年,全镇完成30%的村庄环境整治:
黎城村的3、4组、徐梁村的3、5组、工农村的4、5、6组、任庄村的5、6组、上湾村的2组、大兴村的3、4组、九里村的7、8组、黎东村的5、6组共16个组。
2、2014年,全镇完成30%的村庄环境整治:
黎城村的5、6组、徐梁村的6组、工农村的1、2、3组、任庄村的1、7组、大兴村的1、2组、九里村的3、4组、黎东村的7、8组共14个组。
3、2015年,全镇完成20%的村庄环境整治:
黎城村的7组、徐梁村的4组、工农村的7、8、9、10组、任庄村的4、5组、大兴村的5、6、7组、九里村的1组、黎东村的9组共13个组。
四、整治要求
(一)整治生活垃圾。
建立完善“组保洁、村收集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加快村庄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制度建设,集中清理积存垃圾,配置必备的环卫设施,实现村庄保洁常态化。
积极推动村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源头减量、资源利用。
到2015年,全镇建立比较完善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镇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达100%。
(二)整治生活污水。
村庄居民生活污水,能接入县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的可协调直接接入、不能接入的可就地建设小型设施,采取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等治理方法。
建立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保障已建设施正常运行。
加快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步伐,完善村庄排水体系,实现污水合理排放,有条件的村庄实行雨污分流。
根据村庄人口规模、卫生设施条件和公共设施布局,配建水冲式公共厕所,原则上每个村庄至少配建1座。
到2015年,基本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80%的规划布点村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三)整治乱堆乱放。
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全面清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
整治露天粪坑、畜禽散养、杂物乱堆,拆除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整治破败空心房、废弃住宅、闲置宅基地及闲置用地,做到宅院物料有序堆放、房前屋后整齐干净、无残垣断壁。
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线路敷设以架空方式为主,杆线排列整齐,尽量沿道路一侧架设。
(四)整治工业污染源。
加强村庄工业污染源治理,建立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监督机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三同时”制度。
开展小化工、小制革、小漂染等“十五小”企业专项清理整治,对已审批的落后、淘汰工艺,报请有关部门责令企业限期进行技术改造。
对未经审批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以及未取得资质认可的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加工点,要上报有关部门,坚决依法取缔、关闭。
(五)整治农业废弃物。
推广畜禽养殖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
禁止随处堆放和就地焚烧秸秆,推进秸秆工业原料化、能源化、饲料化等多形式综合利用,加快农村沼气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建设。
积极引导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推进生态健康养殖。
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对污染物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限期治理或关闭不符合养殖条件、造成环境污染的养殖场。
到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95%。
(六)整治疏浚河道沟塘。
按照畅通水系、改善环境、修复生态、方便群众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村庄河道沟塘整治疏浚力度,努力打造“水清、流畅、岸绿、影美”的村庄水环境。
全面清理河道沟塘有害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疏浚淤积河道沟塘,突出整治污水塘、臭水沟,拆除障碍物、疏通水系,提高引排和自净能力。
加快河网生态化改造,加强农区自然湿地保护,提高水系自净能力。
到2013年,全镇村庄河道沟塘基本疏浚一遍;
到2015年,全面建立农村河道轮浚机制。
(七)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
推进村庄公共活动场地、邻里休闲场地和健身运动场的建设,满足村民日常需求。
在完成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目标任务基础上,按照村级“四有一责”(有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有功能齐全的活动阵地、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有群众拥护的双强带头人、强化村党组织领导责任)建设行动计划要求,实施面积较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改扩建。
结合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优化配置教育、卫生等资源,强化便民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服务、就业创业服务、平安服务、文体活动、群众议事等功能,形成功能完善、覆盖面广、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基本满足城乡居民需要的公共服务体系。
到2015年,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功能更加完善,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八)提升绿化美化水平。
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突出自然、经济、乡土、多样,大力推进村旁、宅旁、水旁、路旁以及村口、庭院、公共活动空间等绿化美化。
村庄绿化应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少用草坪;
注重与村庄风貌相协调,通过植被、水体、建筑的组合搭配,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
积极推进村庄公共绿地建设,方便群众休闲健身。
到2015年,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
(九)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
积极推进城乡区域供水,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使用自备水源的村庄要配套建设净化、消毒设施,满足村庄用水水量和水质要求。
靠近城镇和基本具备区域供水条件的村庄,优先选择城镇配水管网廷伸供水。
大力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集中开展水源地整治,有效改善水源地水质。
(十)提升道路通达水平。
提高农村公路通行服务水平,改善村庄内部交通及出行条件,构建城乡一体的客运网络。
结合村庄规模形态、地形地貌、河流走向和交通布局,合理确定村庄内部道路密度、等级和宽度。
村内道路铺装形式根据道路功能确定,主要道路实现硬质化,并合理配套照明设施。
到2015年,规划布点村庄道路和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100%。
(十一)提升建筑风貌特色化水平。
引导村民对既有建筑物全面出新,使建筑风格与村庄整体风格相协调。
依法处置违法违章建筑。
结合村庄环境整治和救灾救济工作,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十二)提升村庄环境管理水平。
积极探索农民参与和自主管理村庄环境的有效途径,引导制定农民群众普遍接受和遵守的村规民约,落实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垃圾收运、公厕保洁队伍。
建立专项规章制度、固定管护队伍以及村民参与的监督制度,做到运行有效、管护到位、群众满意,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轨道,确保环境整治有成效、不反弹。
(十三)优化完善村庄规划。
结合县、镇总体规划修编,科学确定村庄布点和数量。
根据实际需求充实完善村庄规划,统筹安排村庄各项建设以及自然资源、防灾减灾等工作,强化对村庄环境整治的引导作用;
注重保护村庄地形地貌,营造优美环境和鲜明特色,引导适宜产业加快发展。
(十四)推进康居乡村建设。
以“布局合理、道路通畅、设施配套、环境宜居、特色鲜明”为目标,组织开展省级康居乡村建设试点示范,有序推进康居乡村建设。
到2015年,全镇建成1个省级“康居示范村”,2个市级“康居示范村”。
(十五)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
加强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注重通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改善规划农民集中居住点的人居环境,积极稳妥引导农民向农民集中居住点集中,农民集中居住点的总体规划要有亮点,新建居住点要布局合理,户型设计美观,要体现乡村风貌和地方特色。
加强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确保新建农房符合节能、节地、节材、节水、抗震等要求,切实提高农房建筑质量。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镇党委、镇政府成立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工作组织机构,下设综合组、督查组和宣传组,负责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实施计划的制定、目标任务分解、协调指导和督查考核等工作。
各村“两委会”对本镇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人要将这项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并制定实施方案,细化职责分工,落实政策措施。
镇、村、组要形成三级组织联动机制,强力、科学、有序地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
(二)设立奖补资金。
省、市、县政府将对村庄环境整治进行资金奖补。
镇政府设立相应的配套奖补资金,具体奖补标准按县有关规定执行。
(三)突出工作指导。
根据全镇的村庄基本条件,分类型指导推进村庄环境整治。
突出规划布点村庄的环境整治,城中村要按照城市社区标准进行整治,具有自然和人文特色的要注重特色保护和培育,经济条件较好的要加快配套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经济薄弱的要优先建设和改善农民群众需求最迫切的道路、供水、排水、垃圾收运、河塘疏浚整治等基础设施,提升村庄环境面貌。
对非规划布点村庄,要根据各镇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环境卫生整治的具体要求。
加强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结合,整合资源,集中力量,促进村庄环境整治各项任务和措施的落实。
(四)强化政策扶持。
落实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政策,跨村宅基地置换,保障村庄规划建设整治用地需求。
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理工作,土地增值收益全部用于农村建设和集体经济发展。
加快农村土地和农民住宅确权登记发证,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鼓励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农村住房抵押贷款试点。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严格执行各项惠农政策。
加大对村庄环境整治和康居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并按照村庄环境整治实施计划,有效整合和利用现有各类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
通过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
、村集体经济收入、县镇财政补助等,筹措河道管护、道路维护、污水处理、垃圾收运、绿化养护等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经费。
鼓励社会力量以捐资捐建的方式,支持村庄环境整治。
(五)提供技术保障。
组织开展村庄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技术培训,提高科学组织实施村庄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的能力。
在全镇选择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村庄开展示范,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探索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资源环境条件下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的有效途径。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村庄实地进行技术指导,大力开展科技、规划、技术下乡活动。
(六)深入宣传发动。
广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宣传教育,强化环境卫生意识,引导农民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和党委、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动员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村庄环境整治、维护和长效管理。
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村庄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七)严格督查考核。
把村庄环境整治作为更高水平小康、科学发展、各村“两委会”主要负责人实绩等考核的重要内容,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制定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采取年初签订目标责任状、年底考核评价的办法,加强对各村村庄环境整治进展情况的目标管理考核。
建立定期督促检查和情况通报制度,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黎城 村庄 环境 整治 行动 实施 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