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完全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695860
- 上传时间:2022-12-08
- 格式:DOCX
- 页数:70
- 大小:838.25KB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完全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完全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完全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苦与最乐》,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短文两篇》除了了解内容,把握主旨外,还要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最好通过《陋室铭》和《爱莲说》的比较阅读,找出两篇短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从而突出特点,加深印象。
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2课时
第14课 驿路梨花
第15课 最苦与最乐
1课时
第16课 短文两篇
写作怎样选材
综合性学习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1.易错字
丁卯年(mǎo) 躬行(gōng) 商酌(zhuó
) 草率(shuà
i) 生疏(shū) 恳切(kěn) 譬如(pì
) 朦胧(mé
ngló
ng) 累赘(zhui) 别扭(biè
) 拖沓(tà
) 妥帖(tuǒ) 诲人不倦(huì
) 不耻下问(chǐ) 颠沛流离(diānpè
i) 修润(rù
n)
2.多音字
累
别
强
3.形近字
4.近义词辨析
词语
词义
不同点
巧辨
诲人不倦
乐于教诲人而不知疲倦。
侧重于不厌其烦地再三教导。
用于教育别人。
用于规劝他人。
苦口婆心
劝说不辞烦劳、用心像老太太那样慈爱,形容怀着好心再三恳切劝告。
侧重于反复规劝。
5.词语释义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不耻下问:
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诲人不倦:
妥帖:
稳当;
合适。
拖沓:
形容做事拖拉,不爽利。
修润:
修改润色。
颠沛流离:
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商酌:
商量斟酌。
以身作则:
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
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创作背景】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本文作者20世纪50年代曾在叶先生领导下从事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与叶先生有着长期的交往,情同师友,关系密切。
这篇文章,是作者在叶先生去世三个月后的悼念追怀之作。
文中通过生活和工作中几件小事的记述,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做人品质和力求完美、一丝不苟的作文态度,赞颂了叶先生“确是人之师表”的高尚情操。
作者张中行和他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
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从文中能深深地感受到张中行先生对叶圣陶先生的尊敬。
作者通过对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阐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写作特点上一是在感情表达方面。
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
但在写作时,他是把这种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了。
二是在人物刻画方面。
本文的主旨是记人。
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
三是其文风。
本文堪称实践叶先生语文主张的一个范例。
其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挚。
但因作者并非空泛地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本课为2课时。
1.识记并积累“不耻下问、恳切、譬如、诲人不倦、拖沓、妥帖”等词语。
2.理解本文行文平易,表面不动声色,而实际情感真挚、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3.掌握本文对人物的刻画方法:
因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人物全貌。
4.体会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项重要主张“写话”和“简洁”及其具体内涵。
1.归纳阅读法、讨论交流法、问答法。
2.通过略读和精读,掌握人物的过人品性。
学习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重点】
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
【难点】
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第
课时
2.掌握略读技巧。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4.学习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掌握生字词,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体会并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导入⇒自主学习⇒文段探究
导入:
悬念型
[设计意图] 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更迫切地走进文本,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当前大多教育者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
同学们,你们对这句话也很熟悉吧,那么你们知道这一观点是谁提出来的吗?
对,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儿童教育学家叶圣陶老先生,他影响了无数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
你想更多地了解他的处事、生活、工作的点滴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板书课题)
一、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 通过明确自主学习的任务,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课堂、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任务一:
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自己不会的字词,给课后“读读,写写”里面的字词注音,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1.易错字
丁卯年(mǎo) 躬行(gōng) 商酌(zhuó
2.解释下列词语。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不耻下问:
诲人不倦:
妥帖:
拖沓:
修润:
颠沛流离:
商酌:
以身作则:
任务二:
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组内交流,自主了解相关内容。
】
1.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散文家。
2.创作背景: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任务三:
自主阅读,认真思考。
【快速略读课文,自主解决如下问题。
独立思考与组内互助相结合。
略读的作用在于用极短的时间迅速浏览全篇,掌握其梗概。
略读的要领很简单,只要在书中找寻出“路标”即可。
一般教科书或技术性书籍,“路标”由章节大小标题所构成。
读者只需要把它们过目一遍,全书的大意就能略知一二了;
无标题的书,可读每章中的第一段和每段的第一句。
此外,也可一页页地扫描,注意力集中于重要字眼如斜体字或粗体字等。
如此就能很快地看完全篇,获得完整印象。
略读的程序是:
首先以普通速度阅读开头的一二段,应做到一字不漏。
阅读开头几段是为了解一下全文的大意、背景、文体风格、口吻语气等。
中间段落只需要阅读关键句子,当然要抓住段落大意。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有时只需要用眼睛粗略地扫一下全段,挑出一两个重要的词、词组就可以了。
结尾的几段因为经常含有总结性的内容,恐怕要读得更充分些。
略读的重要性在于要以最快的速度获得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观念,而不应对故事情节发生兴趣。
1.文章层次清晰,标注好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
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
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
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7~9自然段):
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2.本文记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品德?
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明确〕 待人宽:
修改文章、送客、复信、会上发言。
律己严:
作文、做人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3.叶先生“写话”主张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4.本文是记人散文,为什么用很多篇幅记述叶圣陶先生语文方面的主张?
〔明确〕 表现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5.作者写叶先生语文方面的主张,对刻画叶先生的形象有何好处?
〔明确〕 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优秀品格。
二、精读文段,探究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主动阅读发现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了解文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联系思维和主动思考的能力。
阅读本文第五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自然段反映了叶先生什么品德?
〔明确〕 待人宽厚,为人正直。
2.本自然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刻画人物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明确〕 复信。
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叙述,以小见大,体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
通过网络或其他方式了解叶圣陶先生和张中行先生的作品。
1.理解本文行文平易,表面不动声色,而实际情感真挚、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掌握本文对人物的刻画方法:
3.体会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项重要主张“写话”和“简洁”及其具体内涵。
2.领会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找出文中的评价性语句,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课前准备⇒思考探究⇒语句品析⇒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回顾,引出本堂课要探究的内容,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叶圣陶先生生活和工作中的几件小事,知道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做人品质和力求完美、一丝不苟的作文态度。
我们除了学习叶老先生的优秀品质外,对于他的写文章的主张我们必须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文章的写作特点和叶老先生的语文观。
一、思考探究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采用“发现式”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文章的“美”之所在,并主动发表见解或观点,以提高其鉴赏语言,发现文章美的能力。
1.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
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 示例:
《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这些语句从品德、待人、律己方面概括了叶圣陶的过人之处,有些句子在结构上总领全段,使文章层次清晰。
2.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这种风格具体讲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明确〕 “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3.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文学主张应该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明确〕
(1)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是不成问题”。
(2)从现实看,叶先生的主张是切中时症的。
二、语句品析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问题的引领,帮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帮学生在不断的梳理中探究内容与中心的关系。
【指导学生细致研读课文,或研读课文的某一部分,回答下面问题。
1.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末尾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 旧年将去,叶老去世。
2.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有何作用?
〔明确〕 抒情和议论。
一方面表达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哀痛,另一方面表现叶圣陶先生语文主张的深远影响。
三、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梳理、探究、归纳文章的主要写作特点,以培养其归纳概括能力。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概括本文的写作特点,可以从语言、结构、修辞、内容等角度进行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
一是在感情表达方面。
二是在人物刻画方面。
本文主旨是记人,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
三是其文风。
同学们,“写话”与“简洁”是我们每一个学习和使用语文的人都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牢记叶老先生的主张,把它们落实到写作中。
学习了本文后,叶老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
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一、叶圣陶先生名言
1.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2.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
3.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4.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5.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
6.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
8.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
9.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10.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
11.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
12.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13.理想是事业之母。
14.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二、叶圣陶先生论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节选)
●从前教人作文,别的不讲,只教把若干篇文章读得烂熟。
我们且不问其他,这读得烂熟的办法并不能算坏。
读书就是要把一些成例化为习惯。
——《“通”与“不通”》,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现在一说到学生国文程度,其意等于说学生写作程度。
至于与写作程度同等重要的阅读程度往往是忽视了的。
因此,学生阅读程度提高了或是降低了的话也是没有听人提起过。
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写作程度有迹象可寻,而阅读程度比较难捉摸,有迹象可寻的被注意了,比较难捉摸的被忽视了,原是很自然的事情。
然而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
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
——《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点》,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有些人把阅读和写作看作不甚相干的两回事,而且特别着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像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
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
常常有人要求出版社出版“怎样作文”之类的书,好像有了这类书,依据这类书指导作文,写作教学就好办了。
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
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
这样,老师临时指导和批改作文既可以少辛苦些,学生又可以多得到些实益。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阅读习惯不良,一定会影响到表达,就是说,写作能力不容易提高。
因此,必须好好教阅读课。
譬如讲文章须有中心思想。
学生听了,知道文章须有中心思想,但是他说:
“我作文就是抓不住中心思想。
”如果教好阅读课,引导学生逐课逐课地体会,作者怎样用心思,怎样有条有理地表达出中心思想,他们就仿佛跟作者一块儿想过考虑过,到他们自己作文的时候,所谓熟门熟路,也比较容易抓住中心思想了。
总而言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多方面地讲求阅读方法也就是多方面地养成写作习惯。
技术拙劣与思路不清的毛病自然渐渐减少,一直减到没有。
所以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
——《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一、〔参考答案〕 例: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二、〔参考答案〕 “双层的悲哀”指的是“旧年将去,叶老去世”。
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还有:
“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中第一个“朦胧的”是指“朦胧诗派”,“顺势朦胧的”指表意不明确,含糊其词的败笔文章。
三、〔参考答案〕 “写话”是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即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本文具有“写话”的风格,例如:
“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
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
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
”此用语平易自然,鲜明简洁,似“写话”。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躬行(gōng) 别扭(biè
)
妥帖(tuǒ) 诲人不倦(huǐ)
B.商酌(zhuó
) 草率(shuà
i)
生疏(shū) 不耻下问(chǐ)
C.恳切(kěn) 譬如(bì
累赘(zhui) 热泪盈眶(kuà
ng)
D.拖沓(tà
) 修润(rù
天坛(tān) 颠沛流离(pè
2.下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朦胧 眩目 寒暄 仓皇失措
B.累赘 伶俐 辩论 不计其数
C.蹒跚 躬行 抱歉 唉声叹气
D.咀嚼 生蔬 执拗 颠沛流离
3.下面语段中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吸烟有害健康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吸烟的人数却是有增无减。
B.《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5月1日起,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C.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的标志。
D.公共场所吸烟害人害己,如今成立新规并全国实施,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长当前国民身体素质。
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着重写了叶先生的语文主张,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简洁 B.幽默
C.严谨 D.平和
5.填空题。
(1)叶圣陶,又名 ,二十世纪著名作家、 、 。
(2)张中行是当代知名 、 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七 年级 下册 语文 第四 单元 完全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