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勘察报告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677897
- 上传时间:2022-12-08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3.15KB
垃圾填埋场勘察报告文档格式.docx
《垃圾填埋场勘察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垃圾填埋场勘察报告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阶段施工图设计详勘工作的目的,是根据设计方案,技术要求等资料,有针对性的进行详勘工作,为确定公路路线,工程构造物位置和编制施工设计文件,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本阶段施工图设计详勘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①、查明公路工程建筑场地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并作出评价。
②、在初步设计地质勘察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地质勘察,对路线及桥位处进行工程地质调查或测绘、物探、钻探、原位测试,进一步查明对工程场地的位置起控制作用的不良地质条件、特殊性岩土的类别、范围、性质。
评价对工程的危害程度,提供治理对策和建议的地质依据。
③、进一步查明场地地基的地质条件,为构造物结构和基础类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
④、查明公路工程建筑场的地震基本烈度,并对大型公路工程建筑物场地按设计需要进行场地烈度鉴定或地震安全性评价。
1.3、本次勘察执行的主要规范和规程有: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5)《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7)平顶山平煤设计有限公司下达的鲁山县尧山镇尧山村美丽乡村建设镇区主要道路附属工程总平图。
1.4、勘察方法
本次勘察的主要工作方法,简述如下:
1.4.1、工程地质测绘
本次路线工程地质勘察严格按照院下达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任务表进行,分路线工程地质调查和路基工程地质勘探两部分进行。
路线工程地质调查在路基两侧各100米范围内进行。
采用图上定位的方法确定调查点位,结合地形地物及线路踏勘,利用天然或人工露头、人工挖探沿路线进行地质调查。
记录调查点的土质特性,综合各种地质现象,一般调查点间距不大于150米;
浅层勘探沿中线进行,一般每隔40米施工一个钻孔,勘探深度7-10米,并采取土(岩)样,以便确定浅层土的土壤性质。
1.4.2、钻探与取样
①钻探
在钻进过程中,严格控制回次进尺,保证钻探质量。
为了保证第一手勘察资料的准确性,每个施工机组有一名工程地质技术人员跟班作业,进行地质编录,生产管理。
中心领导和有关负责人员巡回检查各机组的生产技术情况,随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生产技术问题。
②取样与样品试验
本次勘察的钻孔均按控制性钻孔施工,采用重锤少击法,一般每0.5~1米取原状土样一件,碎石土另作原位测试。
上层土使用薄壁取土器,采用压入法或击入法一次完成。
由其它原因达不到原状样要求的样品及部分标贯器中砂土,装取样袋作为扰动样品。
探井取样采用人工挖孔,采取不扰动样,以保持其天然的湿度、密度和结构,样品符合Ⅰ级土样质量的要求。
样品严格按有关要求进行现场密封、保存,及时送院中心实验室或现场就地开土试验。
试验项目:
黏性土为常规项目,砂土为颗粒分析、含水量、容重、相对密度,部分粉细砂样也做了压缩系数和快剪强度。
1.4.3、原位测试
采用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等综合手段在钻孔中进行现场试验。
2、自然地理与地质概况
2.1、地形地貌
路区位于……………..,地形变化不大,地势总的特点是西高东低。
2.2、水文气象
路区气候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暖温带,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据近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5.0℃,年平均降水量745.8毫米,全年无霜期为228天。
一年内各季降水分布为春季占20~23%,夏季占45~50%,秋季占24~29%,冬季占4~5%。
风向以偏南、西北、东北风最多,春夏盛刮偏南风,秋冬盛刮偏北风,常有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入侵。
土层冻结深度220mm,冻结时间一般在12月到来年3月初。
地区蒸发力与降水量表表1.3
月份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蒸发力mm
20.6
26.8
33.0
75.7
122.3
153.0
140.7
125.2
76.8
54.6
27.5
19.0
降水量mm
13.0
15.0
19.8
53.0
53.8
70.4
185.7
156.4
72.2
39.9
37.1
10.7
2.3、地质构造及断裂构造对工程场地的影响与评价
2.3.1、地质构造
依《河南省地质构造图》(1:
100万),路区位于平顶山市南部,中朝地台,………………………………….。
九里山断层呈近西北--东南走向,断裂挽近时期无活动迹象,场地处于相对稳定的地块中。
2.3.2、断裂构造对工程场地的稳定性影响与评价
基于上述各主要断裂全新世无明显错动迹象,依《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1.7条,可不考虑其对工程场地的影响,但应按《公路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有关规定作抗震设计。
2.4、地震
本区内近10年未发现地震大于烈度为5级的地震。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的规定,该区抗震设防烈度为小于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本场地及附近未发现岩溶、危岩等不良地质作用,无埋藏的河道、滨沟、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及不良地质作,经综合分析确定,属抗震一般地段。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条文说明第5.7.11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场地特征周期值为0.35s。
可不考虑震陷影响,场地不存在黄土湿陷、软土震陷。
2.5、区域稳定性评价
基于上述区域,场地附近的断裂挽近时期无活动迹象,场地处于相对稳定的地块中,可不考虑断裂构造对场地稳定的影响,场地稳定。
2.6、区域地层岩性
路区10.0米以内地层主要为:
碎石、花岗岩,自上而下分为3个工程地质单元层。
分述如下:
第①层碎石(Q4al+pl):
浅黄-青灰色,稍密,骨架颗粒约占全层总质量的60-65%,颗粒间充填粘性土和砂。
骨架颗粒主要成分为花岗岩等,一般粒径20-30cm,大者1-2m,磨圆度较好,呈亚圆形。
顶部见少量的人工改良的梯田,含少量的有机质。
层厚1.20-2.80m,平均1.67m。
第②层花岗岩(Pt):
强风化,灰白-浅灰色,显晶质中-粗粒结构,块状状构造,裂隙节理不发育,倾向南东,倾角20°
-25°
。
该层为较硬岩,岩体完整程度分类为较完整,RQD=80%为较好的,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
层厚0.80-1.60m,平均1.22m。
第③层花岗岩(Pt):
中风化,灰白-浅灰色,显晶质中-粗粒结构,块状状构造,裂隙节理不发育,倾向南东,倾角20°
该层分布普遍,本次勘察未揭穿该层,揭露最大厚度10.00m。
与本工程有关的岩土介质全新世沉积层(见《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2.7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
对本场地第①层进行动力触探试验,试验成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规范第10.4.3条分层进行统计,结果见表2.3。
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表2.7.1-1
孔号
样本数
类别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Zk3
未经杆长修正
9.0
6.0
7.2
经杆长修正
8.6
5.7
6.8
Zk4
8.0
5.0
6.2
7.6
4.8
5.9
Zk5
7.4
5.5
6.7
Zk7
10.0
9.5
K1+360
7.5
7.1
K1+440
K1+480
K1+560
K1+640
7.7
7.3
K1+680
7.0
8.2
K1+760
K1+800
K1+880
8.5
K1+960
11.0
9.9
①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表2.7.1-2
层号
项目
标准差
变异系数
标准值
①
实测值
14
7.8
1.4
0.18
修正值
0.7
0.09
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表2.7.1-3
K0
14.0
16.2
18.1
13.3
15.3
K0+80
16.0
14.5
15.2
12.4
13.8
K0+120
12.0
14.3
11.4
13.1
K0+200
12.7
K0+240
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表2.7.1-3(续)
K0+320
K0+360
K0+440
17.0
14.2
K0+480
14.7
13.9
K0+600
14.4
13.7
K0+640
13.6
K0+720
K0+760
K0+840
K0+920
13.5
K1
15.7
11.8
K1+80
10.5
12.9
K1+160
K1+240
K1+280
K1+400
18.0
15.8
14.9
10.9
13.2
13.4
12.2
K1+520
20.0
17.5
17.2
15.1
15.5
10.1
K1+600
12.6
K1+720
16.7
16.3
K1+840
K1+920
16.8
15.4
②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表2.7.1-4
②
31
1.9
0.12
0.05
2.8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试验成果统计
为评价场地内下伏岩石的承载能力,对所取岩样进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结果见下表:
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试验成果统计表表2.8
岩性描述
③
花岗岩
69.6
60.5
64.8
2.73
0.04
63.88
2.9各层土承载力特征值及压缩性评价
2.9.1各层土承载力特征值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2条规定,依据室内土工试验、原位测试成果及波速试验成果等资料,结合附近场地的建筑经验,综合分析后提供各层土的承载力特征值,见表2.9.1。
各层土承载力特征值一览表表2.9.1
层号
土层名称
碎石
承载力特征值fak(kPa)
300
500
1000
2.9.2各层土压缩性评价
经对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成果综合分析后,确定各层土100-200kPa压力段的压缩系数及压缩模量值,据此判定各层土的压缩性。
结果见表2.9.2。
压缩模量Es1-2(MPa)
(20)
-
压缩系数α1-2(MPa-1)
压缩性评价
低
压缩模量及压缩性评价一览表表2.9.2
2.10、水文地质条件
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地下水,路区广大范围内水文地质条件受地质构造条件所控制,并和地形、地貌、水文等条件密切相关。
3、路区土层岩性及工程性质
路区广大范围内为地层主要为:
拟建的路主要为为强风化花岗岩和中风化花岗岩。
为坚硬地层,工程地质较稳定。
路基排水建议采用集中排水,不宜用分散排水(除路堑外),注意深沟排水,高路堑可采用多级排泄水措施。
并注意采用拦截、防冲、防渗等措施。
涵洞设计要“远迎远送”。
地下排水构造物和地面排水沟必须采取防渗措施,防止地表水下渗。
深挖路基路堑应确立适当边坡,并对路堑坡角进行防护(可考虑2米高左右护墙),并注意上部边坡的防护。
防排水可采用多级排泄水措施。
4、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
本场地及附近未发现岩溶、危岩等不良地质作用,无埋藏的河道、滨沟、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及不良地质作,经综合分析确定,属抗震一般地段。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条文说明第5.7.11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可不考虑震陷影响,场地不存在黄土湿陷、软土震陷等特殊性岩土。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场地特征周期值为0.35s。
5、地基土工程性质评价方法
5.1、地基土名称确定及其划分原则
本次勘察遵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按照公路工程岩土的工程分类原则,确定路基地基土及特殊土的类别及其名称。
5.2、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方法
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按构造物场地进行统计分析,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统计逐层进行,土层试验样本数小于5时,采用最大平均值或最小平均值作为建议值;
土层试验样本数大于5时,采用95%保证率法所得值作为建议值。
当该层土少于3个样品时,仅进行平均值统计。
5.3、岩土工程设计参数的取值原则
依照现行《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和有关经验综合分析后提出工程设计参数建议值。
见路基土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
6、结论及建议
6.1、路区地貌局部复杂,区域地形起伏较大,地貌单元均为河流冲积平原。
不存在特殊性土及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6.2、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项目区属抗震一般地段。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条文说明第5.7.11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可不考虑震陷影响,场地不存在黄土湿陷、软土震陷等特殊性岩土。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的规定,该区抗震设防烈度为小于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场地特征周期值为0.35s。
公路工程设计应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有关规定进行相应设防。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垃圾 填埋场 勘察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