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作文之观念决定命运杜国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677251
- 上传时间:2022-12-0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5.61KB
命运作文之观念决定命运杜国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命运作文之观念决定命运杜国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命运作文之观念决定命运杜国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然而,通过数十年的经历、观察和思考,我却发现,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最根本因素,是观念。
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出路。
二战名将巴顿就曾经说过:
“一个人若无超越环境的观念,就绝对做不出什么大事来。
”
观念决定命运,财富源于思路。
观念具有支配性,决定
着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趋向。
事实证明,观念制约着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换言之,成也观念,败也观念!
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他以什么样的观念作为指导。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从根本上说,首先是观念上的差别。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观念会引起一个人不同的判断结果,导致不同的行为方式。
中国有一句俗语叫“一念之差,失之千里”,说的就是观念上的细小差异所给工作和人生带来的极大影响。
很多人在小时候就被教导这不能做,那不能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观念,这些观念就是人们说的“常理”。
殊不知,正是这些“常理”,往往成为了人们改变命运的绊脚石。
以“不要班门弄斧”这条常理为例,也许我们不在鲁班门前弄斧能避免让自己出丑和被耻笑,但是,我们也随之失去了表现和提升自我的机会。
所以,我们必须从改变观念开始入手,才能使我们的人生际遇乃至整个命运获得彻底改变。
世界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指出:
“当前社会不是一场技术、也不是一种软件、速度的革命,而是一场观念上的革命。
”很多人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而观念更新则是创新行动的前提。
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成功与失败、先进与落后、兴盛与没落,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其观念是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记得有位名人这样说过:
播下一种观念,收获一种心态;
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行为;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这番寓意深刻、富有哲理的话,辩证地解释了“观念决定命运”这样一个道理。
观念是什么?
观念就是你的价值观和信念,它是你走向成功的基础。
而价值观就是每个人对于一生中所欲追求的或逃避事物的一种个人信念。
是人们判断是非黑白的信念体系。
价值观引导我们追求所想要的东西,会主宰我们人生所有的思考及行事方式,影响我们对周围事物的一切反应与决定。
只要有积极的信念,那么即使你遭受挫折失败,也不会轻言放弃。
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因为全力以赴是培养敬业精神的土壤。
成功者当然具有许多条件和特质,但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决心才是驱使他们达成成功的最终因素和特质,而这种特质便是源于他们对于成功的强大信念。
的确,一个人当他改变对事物的看法时,事物和其他人对他来说就会发生改变。
观念是真正的主人,由于观念的不同,造成个人的命运有如天壤之别。
不同的价值观,产生的人生体验和结果是截然不一样的。
因为观念可以影响我们如何看待事物,可以影响我们的认知方法。
你的观念决定了你是坐骑,还是骑师。
可见观念影响我们对人生的态度,改变我们的命运。
观念决定命运,一切从心开始。
一个时代的观念决定一个时代的命运;
一个国家的观念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
一个
家庭的观念决定一个家庭的命运;
一个人的观念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要改变命运,先改变观念。
如果事情无法改变,那就改变自己;
如果无法说服他人,那就想法说服自己。
如果山过不来,那人就过去!
命运不是放弃,而是努力。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投入工作中的量与质,可以决定整个生命的质量。
也许我们尽了力却无法完美,但这并不重要,重要是你所形成及由此表现出来的职业素养与工作精神。
一个人的观念决定你的心态,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业绩与生命质量。
因为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多大不同,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的关键差别,卓越人士与庸常人等的迥异之处,正在于心态。
积极健康的心态是个人和企业成功最重要的资本,也是最核心的竞争力的。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他的人生态度,工作其实就是生命的投影。
假如你对工作感到厌恶,没有热诚之心,仅仅当作一种糊口的手段,那么你的生命决不会得到真正的成功。
每个人都想在人生的各个方面得到好的结果,而结果是由你采取的行为而来,行为又受你的心理状态的影响。
所以,行为是你心境的反映,你的心态决定你的行为。
人的各种不同的行为在时间久了之后,就会形成一种习惯,习惯的建立在于重复。
所以习惯有好坏之分,好的习惯是开启成功之门的一把钥匙,坏习惯是通向失败的一扇门。
好的习惯助人成功,坏的习惯使人受挫。
成功是一种习惯,
【篇二:
观念决定命运】
1、“观念决定命运”
家庭教育什么最重要?
先进的观念最重要。
先进的观念浓缩了时代精华的思想,是现代每一个家庭最需要、也是最重要的财富。
观念不一定是“新词”,也可以是“老话”,但它一定包含了新道理。
观念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和方法,它是高一个层次的东西;
知识和方法仅仅能够解决一招一式的具体问题,而观念却能够从根本改变一个人,把人从人云亦云的盲从状态提升到豁然开朗的自觉境界。
当代社会快速变化,但我们的许多家长,还是用几十年前的老观念教育孩子,而孩子并不接受他们的教条。
家长与孩子不是处在同一个思维的世界里。
这是一个巨大的矛盾。
要解决这个矛盾,更需要做、更值得做的是转变观念。
一个孩子与另一个孩子的竞争,其实在这两个孩子父母的教育观念的差异中就开始了。
在很大程度上,是“观念决定命运”!
2、“好家教没问题时抓家教,差家教出了问题抓家教”
在陈博士办的家教讲座上,有的家长发言时很有心得,侃侃而谈,别的家长奇怪了:
“你的孩子发展那么好,为什么还来听课?
”这就是第一个家教观念问题。
许多家长是等到孩子出了问题,才想起要进行家教,但往往错已铸成。
家教应该是渗透于孩子生命成长每时每刻的事情,是孩子终身发展不可须臾缺少的阳光和水分。
“补救型”的家教一般效果都比较差。
3、“两条腿走路更稳更快”
有的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职责完全推给学校,一旦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他们就毫无办法,怨天尤人。
陈博士认为,传统学校有自己的教育优势,但不能完全依赖它;
在信息时代,所有人的学习都要终生化、个性化、即时化和短周期化,并且要不断学习课本以外的新知识。
传统学校不可能解决这所有问题。
)结合起来。
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稳、走得快!
所有的家长都必须成为自己孩子的教育专家,这是无法回避的责任。
4、“把食指换成拇指”
家教是做什么的?
有的家长概括为“管孩子”。
所谓“管”,就是批评、责备、督促。
这是误解了教育的使命。
教育与医生治病有根本的不同,它是要盯住孩子身上的“亮点”、“优点”,使之发扬光大。
教育更需要鼓励、表扬;
哪怕孩子身上的“亮点”、“优点”还很小、很微弱、只有针尖那么大,也要大张声势,让它成为明天的现实。
所以,与其每天向孩子伸食指,对他们戳戳点点,横加斥责,不如伸出拇指,来鼓励孩子支持孩子,给孩子更多积极的、正面的能量。
5、“没有播种哪来收获?
有不少孩子学习上有问题,根源在于孩子在0—6岁的学前阶段没有得到较多的信号刺激和适时的训练,当他们进入学龄阶段后,各种能力都会出现问题。
这就是“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的简单道理。
家长这时候着急是没有用的,应该更耐心一些,同时要想办法尽快播种、播良种,以待来年的收成。
另外,播种不能太急功近利。
好的家教,不仅及时播种,而且随时播种。
播种经常是渗透式的、随机的,甚至有时候看起来是没有明确目的的,但从长期看,总会有意外收获。
6、“学习状态决定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决定学习结果”
不少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只是关心孩子拿回来的成绩单。
但是,孩子的学习,应该包括三个值得关心的部分:
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学习结果。
如果说,结果是看得见的发亮的电灯泡,那么过程就是输电线,而状态才是发电厂!
它们的关系是:
状态决定过程,过程决定结果。
现在的情况是,家长只看结果(下策),老师负责过程(中策),而激发和调整学习状态的上策却没有人管!
这是一个大问题。
7、“好方法不如好心情!
忙着为孩子找方法,是现在的家长乐此不疲的事。
找过来,找过去,也还是找不到什么真正顶用的东西,还是一样的着急上火。
家长的“火”一般都要转嫁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惶惶不可终日。
其实,家长与其到处找方法,不如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给孩子一副好脸色、一个好心情。
家长的好脸色、好心情,意味着信任、理解、宽容、支持,会转化为孩子学习的好状态、好成绩。
8、“磨刀不误砍柴功”
一般孩子学习出了明显问题,背后都有比较复杂的原因。
这时候,最好的解决之道就是系统调理、改变状态。
系统调理就要“中医”“西医”一起上、治本治标同时来。
其中,中医疗法、治本,是更重要的。
为了治本,有的时候要“绕道”解决问题。
有一些家长急功近利,不愿意在改变状态上花时间、下工夫,所以孩子的问题总是得不到解决,以至经久不愈,越拖越重。
这是一个重要的教训。
9、“汽车不拉高速就磨合不好”
常看到一些孩子学习很“肉”,效率低下。
这通常是没有经过“强化”训练的结果。
在信息社会,知识的增长是爆炸式的,特别需要学习者有“爆发力”。
我们在学校安排的学习,一般是匀速的、循序渐进的,不但没有爆发力,而且缺少节奏和起伏,这就容易产生“平原现象”,造成学习疲劳和厌倦。
就像新车上路后要有一定时间去“拉高速”以免磨合不好一样,孩子的学习在不同阶段,也需要“拉高速”——进行强化学习。
否则,他们巨大的学习潜力就无法被激发起来,很容易导致一生的惰性和失败!
10、“湿柴禾引不着火种”
现代教育理念是:
要让学生的头脑成为熊熊燃烧的火把,而不是简单的容器。
但是,许多家长不仅希望多往孩子的头脑“灌”些知识,而且经常向孩子心里“泼冷水”。
孩子费了不少构思,写了一篇很得意的作文,满心欢喜地交给父母看。
父母看完以后,第一句话就是:
“这里怎么有一个错别字?
”孩子听了,无异迎面一盆冷水!
经常被泼冷水的孩子,心里也是冷冰冰的,他们激情的火焰很难燃烧起来。
一个错别字重要,还是一种热切的鼓励重要?
改了一个错别字,却可能失去整个写作的兴趣。
孰大孰小,家长应当能够判断。
11、“面揉得太多会成死疙瘩”
有一类孩子,听话但没有主见,学习努力但缺乏灵气。
这类孩子大都有一个共同点:
有一个过分细致的妈妈导致“家教过度”。
过度的管教,会堵死孩子智慧的“巧眼”,就像面揉得太多会成死疙瘩一样!
一团筋斗的好面,一定要有“醒面”的时间。
醒面就是自发性。
教育要留有“空白”,要给孩子空间,让他们自发性得到张扬。
12、“看得太近反而容易走样”
要说家长应该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
但是,有时候因为他们看孩子看得太近,反而看走样了、看失真了。
很多时候他们对孩子的缺点如数家珍,而明显的优点却视而不见。
教育需要大眼光。
大眼光应该拉长一点距离。
13、“左脑人,右脑人,何时成为平等人?
大多数人都认为,大人与孩子的差别,在于成熟与不成熟的差别;
孩子只是不成熟的人,需要成人带着往前走。
其实,就思维方式来看,不是这样!
儿童与成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
两种思维方式都是成熟的!
成人的思维是所谓的“左脑型”,即比较依靠程序化、固定化的有限思维类型;
孩子的思维则是“右脑型”,就是比较依靠整体直觉的无限思维类型。
两种思维类型各有千秋,但就创造性而言,右脑型是能量更大、更优越的。
一个是程序化思维的左脑人,一个是直觉性思维的右脑人,所以对话容易“错位”,互相不理解。
在这方面,尤其需要我们家长觉悟。
家长如果没有自觉的认识,两代人的错位、冲突、对抗,就难以避免,而且很可能打的是一笔谁也说不清因果、谁都喊怨的糊涂官司。
14、“可怜天下孩子心”
世上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父爱母慈,的确令人慨叹。
但是,在两代人的交流与矛盾中,比起具有天然优势的家长,孩子是更弱小,受到误解、委屈、冤枉和压制更多的一方。
绝大多数孩子是凭借自然造化赋予他们的“大道理”来判断事物的,他们虽然说不出所以然,但不能说其行为是“没道理”的;
他们仅仅是不擅长“讲道理”而已。
“讲道理”是大人的长项,尽管他们经常是“没道理”,或者只是“小道理”,甚至有时是“蛮不讲理”和“强词夺理”的!
家长很容易自自然然地把他们对孩子讲的话当作了“理”。
比起“满嘴是理”的家长,“有理说不出”的孩子是最可怜的!
让我们多从他们的角度想想问题,多理解他们,也多为他们讲讲“理”吧!
[智者哲思]:
流水宜流不宜堵
孩子成长中的许多问题,大部分是“流水问题”,即可以随着孩子年岁的增长自然解决、自然流逝的问题。
比如,有的幼儿爱动手“打人”,有的不爱与生人说话,有的有“秽语抽动症”,有的学习粗心大意……流水宜流不宜堵,就是要让它往前走,不要停滞下来。
“流水问题”也是问题,当然也要认真对待。
但是,所有大惊小怪、批评过度、伤害孩子自尊的处理,都无异于把这股水堵住,停滞下来。
本来,水遇到了暗礁,也许打一个旋就过去了。
但如果过度处理,这水就被阻塞,不能往前走。
成长的问题要靠成长来解决。
最认真的态度、最合适的办法,就是点到为止,同时静观其变,耐心等待着这股“水”快速流过去。
15、适当的“转身”
有一则“脑筋急转弯”:
战争时期某地有一座桥被军队占领,军人在桥中间设岗,叱退所有试图过桥的行人。
经过此桥正常时间须6分钟,从桥一端到达中间岗哨时间约3分钟,而哨兵也是每3分钟探头检查一次。
现在问:
如何穿过这座桥?
答案:
到达中间岗哨处,来个转身,然后被“叱退”回去,正好走向目标。
这个故事蕴涵的道理,就是必要的时候要“转身”。
转身就是转变观念,转变态度,转变“活法”。
家庭教育中最需要这样的“转身”!
很多家长有这样共同的经历:
孩子到8、9岁的时候,突然变了,变得不认识了,变得管不了了。
为什么呢?
在此之前,我们是把孩子当作完全不能自理、没有生活知识、不具备独立人格的婴幼儿来“养”的。
我们像养小猫、小狗一样养孩子、疼孩子、宠孩子,把孩子看作是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块肉,跟孩子不分“你”、“我”。
但是,孩子突然长大了,上学了,他开始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人格了,而我们的家长还没有适应过来。
我们开始困惑和抱怨:
孩子怎么不听话了?
孩子怎么不可爱了?
孩子总是要长大的,我们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也要变化。
当孩子独立意识逐渐形成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把他当作一个“人”(而不是宠物)、一个朋友甚至一个同事来对待。
我们跟孩子的交流,就必须是认真的、平等的、商量式的、很当回事的,否则,冲突在所难免。
有许多家长与孩子的冲突,就是由此开始的,一直延续到两代人之间无休无止的战争。
这种战争,很像是一种说不清、道不白的宿命,一种“不是冤家不聚头”的宿命。
大家都稀里糊涂成了战争的牺牲品。
其实,最初的原因,就在于家长没有在适当的时候“转身”。
有的家长信奉这样的道理:
“给好心,不给好脸”,或者“给好心,不给好话。
”他们对待孩子就是如此:
一年四季难得看见他们笑一笑,难得听到他们说几句“中听”的好话!
所以我们有那么多“苦大仇深”的孩子,因为他们每天都要面对苦脸和坏话。
我们中国的家长很实在。
他们在心里都爱着孩子,但脸上不露、嘴里不说。
为什么脸上不露、嘴里不说?
因为他们觉得那样不实在、轻浮。
这是大错特错!
一年到头没有“好脸”、“好话”,却还说自己是“好心”,这样的事,不值得怀疑吗?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没有那么深沉、世故;
他们很难透过“苦脸和坏话”的现象,去理解这背后“好心”的本质。
好心、好脸、好话,这应该是统一的“三位一体”。
给孩子“好脸、好话”,这害不了孩子,反而是他们成长的阳光和雨露!
17、放风筝与教育
放风筝如同倒着钓鱼,向无边的天穹钓鱼,目光极舒,胸廓极展;
钓到是时空的变幻,是生命的更新,是想象的超越。
利用着一种力,在收放之间,看着手中的风筝达到一定的高度,自由自在地漂浮、升华、飞舞。
说到底,教育的艺术就是这一收一放。
现在的教育是收的过多,放的过少,根本就没有让孩子到达可能飞的高度。
这是为什么?
一个字——怕。
怕孩子出事,怕孩子越轨,怕孩子像失控的风筝一样一头扎下来。
扎下来是不行的,所以该收的时候需要收。
问题是,大多数时候,是我们放得不够,很不够。
孩子们觉得憋屈得慌,他们的潜力根本没有发挥出来。
亚圣孟子说过:
“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
”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
“教育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
”放风筝不肯放线,是因为不放心;
一旦放心,就敢放线了。
天是无边的,人的心也是无边的,我们手中的“线”,其实可以放得很远很远。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18、不按常规出牌
电视剧《亮剑》的主角李云龙是一个“不按常规出牌、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人。
每次打仗,他总要“越轨”,破坏纪律,所以尽管立功不少,却屡屡“功过相抵”,还几次被革职、降级。
但是,我们很多人还是喜欢李云龙,因为他充满激情,富有创造性,而且打仗“鬼点子”特别多,在瞬息万变、云诡波谲的战场上上演了一出出令人称奇叫绝的好戏。
“战争是一个充满偶然性的领域。
”(剧中军事学院院长语)。
战争充满偶然性,所以需要激情、变化、不拘一格、临时发挥,不能刻舟求剑、画地为牢。
战争是这样,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的许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过于刻板,规矩太多,观念太死,总是愿意按照一个固定的标准、固定的路数去培养孩子,结果经常南辕北辙。
孩子是最善变的,每天都在变,个体生命充满了不确定性、偶然性。
教育不能只有一定之轨,没有应变之策,所以,适当的时候,也可以“不按常规出牌”。
19、比大和比小
我注意过这样一个现象:
有的孩子在爸爸跟前显得比较大,在妈妈跟前显得比较小。
我11岁的孩子就是这样。
我跟他在一起的时候,真觉得他就是个挺大的小伙子,说话做事有条不紊,落落大方,很有主见。
有些地方我都不得不征求、采纳他的意见,因为他的感觉经常是对的。
可是一跟他妈在一起,怎么转眼就变了一个人,一下又像小了好几岁,成了腻腻歪歪、需要大人随时照顾随时提醒的幼儿?
这大概跟父性与母性的亲子角色有关。
父性比较阳刚,像火一样让孩子升腾,而母性比较阴柔,像水一样让孩子滋润;
父性代表社会,引领着一种责任感,而母性代表自然,滋养着天赋秉性。
孩子在爸爸面前要挺直腰杆,而在妈妈面前则可以率性一点、任性一点,撒撒娇。
不过,这也要看是男孩,还是女孩。
深层的原因更可能是这样的:
大人怎样看孩子,孩子就怎样表现!
在你的眼中,孩子是自信的小伙子,那么,他就真是小伙子;
在你的眼中,孩子是能力低下的幼儿,他就真成了幼儿。
要知道:
孩子,总是在不同的人面前表现出不同的样子。
20、延滞效应
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我们做家长的一直是比较重视的。
平时少不了的督促,提供尽可能多的教材和资料,还有学习网络和软件的利用等等,甚至一句一句地教、手把手地练,总之是想了不少办法,采取了不少措施。
但是,大人着急,孩子似乎并不急。
他并没有如我们所愿去加倍地练习英语,而是依然痴迷他的电脑足球游戏。
对英语学习,只是一般性地学学,过得去而已。
我们的付出,好象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在等待。
等待孩子的觉悟,等待他反应过来。
【篇三:
观念决定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同学们,我今天站在这里,就是比你们多吃几年饭,多走过好多路,比你们多经历一些事情而已,另一个就是从2000年至今领导过13届实习生。
这些所带给我的经验和感受让我今天走上这个讲台。
从自己的经历我逐渐总结出观念的重要性、也深知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和学习,并在管理实习生的过程中,总结了一套人生金字塔理论(见上图),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主题是“观念决定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希望通过这个学习,每个人都能有所收获,可以改变以往的陈旧观念,帮助我们改变自己的命运。
同学们都知道,干任何事情,都起始于我们自己的观念,观念就决定了你怎样去做事,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观念正确,我们的行为才可能正确;
观念错误,我们的行为肯定不正确。
所以说我们要想正确的做事,首先必须注意自己的观念,保证观念正确,这样你成功的几率才会大大增加。
希望我们今天的学习,对你来说不要毫无结果,即使你不能全部认同,可只要有一句能够影响你,让你改变一些,那我今天就不是白劳动,也就感到心满意足了。
当然了,我不敢保证我的观念一定是正确的,但最起码对你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肯定不会有坏处;
我也不能保证我今天讲的一定是对的,因为每个人观念不同,他做事的出发点就不同,做事的方式方法就不同,所以被他人认可的程度就不同。
那么,如果你想有正确的观念,该怎么办呢?
我的回答是:
通过学习,观察他人做事的方式方法,并且不断总结,感悟。
古语有云:
读千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识人无数,识人无数不如大师点悟,大师点悟不如自悟。
我们首先从观念开始学习。
时代观念的不同,导致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同。
现在都21世纪了,可有些人的观念还停留在20世纪。
这势必会给我们在工作、生活带来不便。
后面我会分析20世纪和21世纪对人才的不同看法,告诉你21世纪需要哪些人才,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
教你如何成为21世纪需要的人才,让你不断从平凡走向卓越。
20世纪最所需人才21世纪最所需人才
勤奋好学
专注于创新
专才
iq融会贯通创新与实践的结合跨领域的综合性人才iq+eq+aq
个人能力
纪律谨慎
选择热门的专业
沟通与合作能力积极乐观从事热爱的专业
第一个观念: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备无患。
为什么会先讲有备无患呢?
今天我来这里做报告,有一个不定因素,就是事前我不知道来听报告的是几年级的同学。
因为你们的年级不同,那么你们的需要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我要讲的侧重点也会不同,内容就会不太一样。
面对大一大二的同学我可能主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命运 作文 观念 决定 杜国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