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7676962
- 上传时间:2023-04-24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0.72KB
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题含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语文2019.4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在中国电影史上,《流浪地球》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作品,它选择用中国智慧改造世界、拯救世界,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作深刻思考,通过表现生命与死亡、希望与绝望来反映科技与使命、道德与伦理。
很多观众看完《流浪地球》最直观的感受是:
太空何其广袤,人类如此渺小。
恰恰是生命的速朽与有限,为人类追求不朽提供了永恒的意义。
唯其如此,科技从物质层面、哲学从精神层面为人类预期了更加具有现实可能性的未来。
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科幻电影也不例外。
《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厚积薄发。
诞生在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大背景下的这部电影,还“恰巧”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
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到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再到2011年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2017年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进入太空,中国不断向宇宙深处探索。
2019年年初,“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被世界称为“了不起的科技壮举”。
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沃土。
科技与科幻相结合,《流浪地球》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航天领域,也将无边的想象力放飞于广袤无垠的宇宙中。
《纽约时报》就发现了《流浪地球》与“嫦娥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巧合”,联系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指出“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和科幻片领域都是后来者,但现在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了”。
《流浪地球》的核心特质是将极致的想象力与厚重的现实相结合,对人类发展和未来命运始终饱含着深沉的关切。
影片虽然最终拯救地球的仍然是科技和理性,但理性背后推动主人公行动的是强烈的情感和意志。
父辈的牺牲,家园的情愫,普遍的人性与中国式情感,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拓展到更广阔的天地,与全人类甚至整个宇宙严密契合,成就了真正诞生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式科幻”。
很多国外影评人都注意到这部电影的“与众不同”,尤其是“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样的理念,是对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破,它将中国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融入对人类未来的畅想与探讨,拓展了人类憧憬美好未来的视野。
《流浪地球》的原著作者刘慈欣曾说,如果生在别的时代,自己可能不会成为科幻作家,翻天覆地的变化让现在的中国充满未来感,也促进了科幻小说的繁荣。
显然,这是充满现实感的未来感,它从现实中来——源自中国经济日益繁荣的现实,源自中国科技实力、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的现实——源自中国国力日益增强的现实。
沐浴着时代的春风,中国科幻正在走近世界科幻舞台的中央,不断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惊喜和美好。
(取材于钟声、李舫等人的文章)
1.下列成语用来形容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有赖于中国科技迅速发展,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
A.异军突起B.厚积薄发C.与众不同D.翻天覆地
2.下列词语在文中不是比喻文学艺术创作基础的一项是(2分)
A.土壤B.沃土C.广阔的天地D.时代的春风
3.下列对“里程碑”式的电影作品《流浪地球》产生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
B.中国太空探索实现跨越式发展。
C.中国当代科幻电影后来居上。
D.中国当代科幻小说日益繁荣。
4.下列对电影《流浪地球》所体现的“中国智慧”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人类的想象力拓展到宇宙空间。
B.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与全人类、宇宙契合。
C.传达了“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的理念。
D.中国独特的理念突破了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叙事套路。
材料二
现代科幻小说作家罗伯特·A·海因莱因指出:
“几乎从所有科幻小说的简单定义中,都可以读到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现实主义推测,它建立在充分的知识基础之上。
”如果说基于时间的历史,所形成的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认同;那么,对于未来的科学幻想,则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智慧、勇气和希望。
刘慈欣的文学著作《流浪地球》为同名电影的叙事提供了扎实的文本基础,原著超凡的文本创意及其所具有的民族性的人文精神,也为影片叙事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流浪地球》作为一部蕴含冒险与灾难元素的科幻电影,将地球作为一个巨大的“太空飞船”,带它逃离即将毁灭的太阳系,这一故事创意本身就在视点与想象层面,超越了一般好莱坞灾难科幻电影“人类文明终结论”的创作范式。
同时,以人的主体能动性与创造力,以及个体的自我牺牲精神,构成影片最核心的拯救视点。
携带地球寻找新的家园,本身反映的就是植根于中国民族精神信仰的土地情结与家园情怀,是对好菜坞科幻电影最具影-向的“文化与政治主题”“人类文明终结论”的超越。
正如美国文学研究家詹姆逊所言,“文化其实是讲故事”。
叙事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文化在发生作用。
因此,如何叙事反映出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信仰与文化内涵。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呼唤英雄。
英雄与拯救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中,已然构成一种“绑定”的关系。
当“拯救”成为一种话语,甚至是一种文化权力之时,如何“拯救”,以及为何而“拯救”,就在精神指向层面成为一种文化的感召力量。
《流浪地球》的“中国式科幻”拯救策略,所表达的不是英雄对故土、家园的抛弃,更不是“人类文明终结论”的悲观主义情绪,而是希望与自我牺牲精神。
.它有别于好莱坞电影的拯救视点,亲情构成了人物戏剧性行动的内驱力,智慧和勇气在戏剧性进程中互为转化。
科学的智慧赋予勇气以理性和意志,而勇气则借助科学的智慧彰显出极具创造性的力量。
这其中,面对木星所释放出的灾难性强大引力,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化”的智慧与科学的智慧融为一体,超越了西方二元论中主体对客体的征服与构造,化不利为有利,化灾难性引力为拯救地球命运的反作用力,显然是构成拯救行动的重要因素。
如果说当代科幻电影的发展,体现出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那么其中既包括了一定的科技实力,更包括蕴含着一个民族精神信仰的文化软实力。
它需要利用语言的社会化功能,有效地建构一个故事世界,更需要塑造饱满的人物,呈现出个体人物的厚重感及其人性的光辉。
因为,民族的精神信仰与文化内涵,直接反映在对叙事命题的意图表达与解释层面。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曾经指出,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
(取材于孙承健等人的文章)
5.下列对好莱坞灾难科幻电影叙事特点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人类文明终结论”为创作范式。
B.以超级英雄拯救人类文明为拯救策略。
C.以主体对客体的征服与构造为文化内涵。
D.以塑造饱满的人物彰显人类的乐观与希望。
6.材料一和材料二均以电影《流浪地球》为例,阐述了中国科幻作品的特点,且各有侧重。
材料一侧重写____,材料二侧重写,____。
(4分)
7.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后,假如你观看科幻影片,请解说你将从哪些角度进行观赏。
(6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日:
教学相长也。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①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②朋逆其师;燕辟③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
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
当其为尸④,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呜,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
(取材于《礼记·学记》)
【注释】①扞(hàn)格:
互相抵触。
②燕:
通“宴”,娱乐。
③辟:
邪僻,不正派。
④尸:
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豫:
预防
B.故君子之教喻也喻:
开导
C.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长:
长处
D.凡学之道,严师为难严:
尊敬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百姓,以教与学为首要事务
B.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杂乱施教不循序渐进,就会破坏扰乱教学而不可收拾
C.虽诏于天子,无北面
老师即使被天子召见,也不必面北称臣
D.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对善于学习的人而言,老师安闲而他自己加倍努力,老师会因此显得平庸
10.判断下列句中加点“道”字所属的义项,将其所在句子的序号分别填入下表对应的空格中。
(3分)
①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②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③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
义项
(1)道理、学说
(2)途径、方法
(3)谈论
(4)引导
序号
11.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并分别写出它们在文中的喻意o(4分)
①玉不琢,不成器
②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12.请根据文中“学之道”与“教之道”的内容,按要求回答问题。
(11分)
(1)学者有“四失”,即多、寡、易、止。
请根据文意及你的学习体验,用四字词语概括
“寡”“止”所导致的后果,并填写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上。
(2分)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多则囫囵吞枣;或失则寡,寡则①;或失则易,易则浅尝辄止;或失则止,止则②。
(2)善教者有诸多好的教学方法,请概括出其中四种值得借鉴的方法o(4分)
(3)链接材料中的子路是否是个“善问者”?
请根据上文最后一段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5分)
链接材料:
子路问君子。
子曰:
“修己以敬。
”曰:
“如斯而已乎?
”曰:
“修己以安人。
”曰:
“如斯而已乎?
”曰:
“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论语·宪问》)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5题。
(共13分)
望庐山瀑布水(其一)
李白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①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潨②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注释】①欻(xū):
忽然。
②潨(còng):
急流。
13.下列李白诗歌中,与《望庐山瀑布水(其一)》题材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B.三门横峻滩,六刺走波澜。
、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
C.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D.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14.诗话,常用三言五语对诗歌进行简练而中肯的点评。
请为“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或“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写一则诗话。
(4分)
15.盛唐山水诗风格多样,异彩纷呈。
同是歌咏山水,李白与王维的诗风格迥异。
请以《望庐山瀑布水(其一)》与王维《山居秋暝》为例,任选一个角度,比较赏析两人山水诗的风格。
(6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o(共7分)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笔下的绿水青山,固然少不了“木欣欣以向荣,①”的佳
木清泉,更寄寓着诗人的万般情思。
王羲之与友雅集兰亭,于“②,③”“清
流激湍”间畅叙幽情;杜甫独登高台,望“④,不尽长江滚滚来”,悲情汹涌;苏
轼纵一苇于赤壁,赏东山月,观“白露横江,⑤”,超然洒脱;毛泽东立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⑥,⑦”,激荡似火豪情。
青山绿水,不仅是自
然山水的画卷,更是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地。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1题。
瓦浪如海
①老北京四合院的房顸铺的都是鱼鳞瓦。
灰色,一片灰色的瓦,紧挨着一片灰色的瓦,连接着一片浩瀚的灰色,铺铺展展,犹如云雾天里翻涌的海浪一样,一波又一波,直涌到天边。
②这种由鱼鳞瓦组成的灰色,和故宫里那一片碧瓦琉璃,做着色彩鲜明的对比。
虽不如碧瓦琉璃那般炫目,那般高高在上,但满城沉沉的灰色,低矮着,沉默着,无语沧桑,力量沉稳。
它似秤砣一般压住了北京城,铁锚一样将整座城市稳定在蓝天白云之下。
在北京胡同长大的建筑师张永和先生,对这样的鱼鳞瓦太熟悉不过,他说:
“我成长于一个拥有低矮地平线的城市中。
从空中俯瞰,你只能看到单层砖屋顶上灰色的瓦浪向天际展开,打破这波浪的是院中洋溢着绿色的树木以及城中辉煌的金色。
”而只有向天际展开的灰色瓦浪,才会让那些绿色的树木和城中辉煌的金色拥有力量;只有在这样一片灰色的瓦浪中,那些绿色的树木和城中辉煌的金色才会显示出自己的力量。
③上个世纪50年代,北京的天际线很低,不用站在景山上面,就是站在我家的房顶上,从脚下到天边,一览无余,基本上是被这些起伏的鱼鳞瓦顶所勾勒。
那时候成片成片的四合院【甲】(占有/占据)了北京城的空间。
这一片如海的瓦浪,它所显示出的色彩和力量,是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都没有的。
④那时候,四合院平房没有如今楼房的阳台或露台,鱼鳞状的灰瓦顶,就是各家的阳台和露台,晒的萝卜干、茄子干或白薯干,都会扔在那上面;五月端午节,艾蒿和蒲剑插在门上之后,也要扔到房顶,图个吉利;谁家刚生小孩子,老人讲究要用葱打小孩子的屁股,取“葱”的谐音,说是打打聪明,打完之后,还要把葱扔到房顶,这到底是什么讲究,我就弄不明白了。
⑤那时候对于我们许多孩子而言,鱼鳞瓦的灰色房顶,就是我们的乐园。
老北京有句俗话,叫做“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说的就是我们这样的小孩子,淘得要命,动不动就跑到房顶上揭瓦玩儿,那是司空见惯的儿童游戏。
鱼鳞瓦,真的很结实,任我们成天踩在上面那么疯跑,就是一点儿也不坏。
单个儿看,每片瓦都不厚,一踩会裂,甚至碎,但一片片的瓦铺在一起,铺成一面坡的房顶,就那么结实。
它们是一片瓦压在一片瓦的上面,中间并没有什么泥粘连,像一只小手和另一只小手握在一起,可以有那么大的力量,也真是怪事,常让那时的我好奇而百思不解。
⑥十几年前,听说老院要拆,我特意回去看看,路过长巷上头条,看见那里已经拆光大半条胡同了。
一辆外地来的汽车车厢里,装满从房顶上卸下来的鱼鳞瓦。
那些鱼鳞瓦,一层层,整整齐齐地码在车上,和铺铺展展在屋顶上的景象完全不一样了,尽管也呈鱼鳞状,却像是案板上待宰的一条条鱼,没有了生气,更没有瓦浪如海,翻涌向天际展开的气势了。
⑦我望着这满满一车的鱼鳞瓦,它们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雨雪风霜,还是那样的结实,那样的好看。
又有谁知道,那些鱼鳞瓦上,曾经上演过童年那么多的游戏,带给我们那么多的欢乐呢?
还曾经上演过比我们的游戏和欢乐更多更沧桑的故事呢?
⑧要说带给我们最大快乐的,一是秋天摘枣,一是国庆节看礼花。
那时,院子里是三棵清朝就有的枣树,我们可以轻松地从房顶攀上枣树的树梢,摘到顶端最红的枣儿吃,也可以站在树梢儿上,拼命地摇树枝,让那枣纷纷如红雨落下,噼噼啪啪砸在房顶的瓦上,【乙】(溅落/掉落)在院子里。
比我们小的小不点儿,爬不上树,就在地上头碰头地捡枣,大呼小叫,可真的成了我们孩子的节日。
⑨打完了枣,下一个节目就是迎接国庆。
国庆节的傍晚,扒拉完两口饭,我们会溜出家门,早早地爬上房顶,占领有利地形,等待礼花腾空。
由于那时没有那么多的高楼,一眼就能看到晚霞中的西山脚下。
前门楼子和天安门广场都是看得真真的,仿佛就在眼前,连放礼花的大炮都看得很清楚。
我们坐在鱼鳞瓦上,心里充满期待,也有些焦急。
随着礼花腾空会有好多白色的小降落伞。
降落伞飘来的那一刻,我们会立刻大叫着,一下子都跳了起来,伸出早已经准备好的妈妈晾衣服的竹竿,争先恐后去够那些小小的降落伞。
有一次,就让我够着了一个,还挺大的个儿,成为我拿到学校【丙】(炫耀/显摆)的战利品。
⑩一直到十几年前,重返我们的老院,又看到童年时爬过的房顶、踩过的鱼鳞瓦,才忽然发现和它们这么久没有相见了,也才发现瓦间长着一簇簇的狗尾巴草,稀疏零落,枯黄枯黄的,像是年纪衰老的鱼鳞瓦长出苍老的胡须,心里不禁一动,有些感喟。
其实,这种狗尾巴草一直都是这样长在瓦缝之间,一年又一年,它们的生命力和鱼鳞瓦一样的顽强而持久。
⑥去年的秋天,我路过草厂胡同一带,那里的几条胡同已经被打理一新,地面重新铺设青砖,四合院重新改造。
有老房子的房顶被改造成露台。
顺着山墙新搭建的梯子,爬到房顶,楼房遮挡得远处看不到了,但附近胡同四合院房顶的鱼鳞瓦,还能看得很清楚,尽管已经没有了张永和先生说的“灰色的瓦浪向天际展开”的景象,却还是让我感到亲切,仿佛又见到童年时候的伙伴。
真的,这和看惯各式各样的楼顶,哪怕是青岛那样漂亮的红色楼顶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为这种灰色的鱼鳞瓦,才能带给我老北京实实在在的感觉,是一种家的感觉。
⑩我还看见眼前不远处屋顶上鱼鳞瓦之间长出的狗尾巴草,迎着瑟瑟秋风,摇曳着枯黄的颜色,和鱼鳞瓦的灰色,吟唱着二重唱。
,
(取材于肖复兴的同名散文)
17.依次填人文中甲、乙、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占据掉落炫耀B.占有溅落炫耀
C.占据溅落显摆D.占有掉落显摆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开篇将四合院鱼鳞瓦与故宫琉璃瓦的色彩进行对比,目的在于突出灰色瓦浪的力量。
B.作者重返老院,面对四合院和人们生活的种种变化触景伤怀,悲痛凄凉之情油然而生。
C.文中鱼鳞瓦上的狗尾巴草生命力顽强而持久,其枯黄稀疏的姿态表现出四合院的沧桑。
D.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又不乏生动形象,细腻的文笔蕴含浓郁的生活气息,令人回味无穷。
19.文章题目“瓦浪如海”,意丰而情深。
综观全文,请解说其丰富的寓意o(6分)
20.一本文以质朴的语言讲述平常而隽永的生活,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赏析这一艺术特色。
(6分)
21.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许多事物与文中的老四合院同样面临着“被拆掉”或“被重新改造”的命运,请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类现象的认识o(6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2.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人们常用“百科全书”“里程碑”等,形象地评价经典文学作品。
请从《论语》《边城》《老人与海》中任选一部,对其进行形象的评价(“百科全书”“里程碑”除外),并阐释理由。
要求:
评价恰当,阐释合理0180字左右。
②学校举办戏剧节,拟将经典名著《红楼梦》《呐喊》搬上舞台。
作为戏剧社成员,请就你最想饰演的某一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说明你的表演设想及理由。
要求:
选例典型,说明具体,理由充分。
180字左右。
③在你阅读的文学名著中,总会有一个鼓舞你成长的“引路人”。
请从《红岩》《平凡的世界》中选取一个这样的人物,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表达你对他(她)的崇敬之情。
要求:
感情真挚,富有文采0150字左右。
23.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①电影《流浪地球》中,人类化险为夷的策略,尽显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化”的智慧。
“化”,是化干戈为玉帛,是化惊涛为细流,是化腐朽为神奇…
请根据上面的文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
②一百多年前,外国记者曾拍下国人呆滞木讷的影像;迈入新时代的当今中国,到处可见幸福开心的笑脸。
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我发言人就维护中国公民合法权益问题作出的回应,义正辞严,斩钉截铁;联合国休息室内,中东某国外交官在抗议侵略无效后,沉默不语,神情沮丧……正像歌中所唱: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浪的依托。
”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联系现实,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语文
2019.4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1.(2分)B
2.(2分)C
3.(3分)C
4.(3分)A
5.(3分)D
6.(4分)
材料一侧重写中国科幻作品的发展与现实发展(科技发展)的关系。
(2分)
材料二侧重写中国科幻作品的叙事特点(中国科幻作品叙事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2分)(意思对即可)
7.(6分)评分要点:
(1)角度明确(如:
关注影片反映的科技发展状况,关注影片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念,关注影片的叙事艺术特点),3分;
(2)解说合理,3分(意思对即可)。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8.(3分)C
9.(3分)D
10.(3分)
义项
(1)道理、学说
(2)途径、方法
(3)谈论
(4)引导
序号
②
③
④
①
填对2个得1分,填对3个得2分,填对4个得3分。
11.(4分)
①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成为美器(1分);人不通过反复学习,就不能明白道理(1分)。
②即使有可口的菜肴,如果不吃,就不会知道它的美味(1分);即使有至善之道,如果不学,就不会懂得它的精妙(1分)。
12.(11分)
(1)(2分)①见识浅陋(1分)②半途而废(1分)(意思对即可)
(2)(4分)预见学生的错误,防患于未然;把握教育契机,适时而教;循序施教;组织学生互相切磋;善于启发诱导;长善救失;善于答问。
(答出1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3)(5分)评分要点:
观点明确(1分),有理有据(2分),分析合理(2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3.(3分)C
14.(4分)评分要点:
点评中肯3分,评析简练1分。
15.(6分)评分要点:
比较风格准确2分,结合诗句恰当2分,分析合理2分。
16.(7分)
①泉涓涓而始流②崇山峻岭③茂林修竹④无边落木萧萧下
⑤水光接天⑥漫江碧透⑦百舸争流
(7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多字、少字,该句不得分)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17.(2分)C
18.(3分)B
19.(6分)评分要点:
老北京四合院屋顶的鱼鳞瓦连片成海,气势磅礴(1分);灰色的鱼鳞瓦朴素低调,显示出沉稳的力量,富有历史沧桑感(1分)。
鱼鳞瓦下四合院里普通人的生活简单质朴,自在随意,快乐自足(2分)。
作者对四合院的生活无限眷恋(1分),对“瓦浪如海”的消逝,伤感无奈(1分)。
20.(6分)评分要点:
语言特色1分,举例典型1分,赏析4分(赏析合理2分;情感韵味2分)。
21.(6分)评分要点:
观点明确1分,举例恰当1分,分析合理3分,语言表达1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2.微写作(10分)
一类卷(8—10分),符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海淀区 三年级 第二 学期 期中 练习 语文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