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态用地的概念和分类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676068
- 上传时间:2022-12-08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108.81KB
区域生态用地的概念和分类文档格式.docx
《区域生态用地的概念和分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生态用地的概念和分类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用地;
分类
人类是自然的改造者,而土地作为一切生命和非生命的载体一直是被人类改造的对象。
从原始的生态文明演化到破土而耕的农业文明,再发展到掘地而取的工业文明,人类社会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而毫不停歇地向大自然索取,改变着它的面貌,甚至不惜侵害它的健康。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集聚,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
市周边原本具有重要生态调节功能的农田、森
一般认为,“生态用地”一词最先由石元春院士于2001年考察宁夏回族自治区时提出,后由石玉林院士在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与生态环境保护》报告中作了进一步的概念阐述(张红旗等,2004)。
目前为止,学术界对生态用地的概念还没有形成较科学、准确、统一的概念,但不少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做了深入而有益的探讨。
多数学者从生态功能或效益的角度对此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探讨。
如周焱(2006)认为生态用地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发展环境下,某些地类的保护对于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有重要作用的地类;
张颖等(2007)认为生态用地就是指对人类生存环境具有生态功能的土地;
韩冬梅(2007)认为生态用地是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自我维持和自我发展能力,能通过维持自身生物多样性、协调生态结构和功能,从而对主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生产力及可持续发展起到支撑和保育作用的土地;
黄秀兰(2008)认为生态保护用地是对保持良好生态环境质量、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直接有益或具有潜在价值的所有土地利用方式;
邓红兵等(2009)认为生态用地指的是区域或城镇土地中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即能够直接或间接改良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区域人地关系(如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减缓干旱和洪涝灾害及调节气候等多种生态功能)的用地类型。
也有学者从法学的角度阐述了生态用地的内涵和外延。
唐双娥(2009)认为:
从法学角度讲,生态用地应该是“国土”范畴,而非“土地”范畴,是指保证人类生态安全、以发挥生态功能为主的土地,或者其生态功能重要或非常脆弱以致需要修复、保护的土地。
她指出:
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林地和生态草地、城市绿化用地是当然的生态用地;
如果从“国土”范畴理解,陆地水域也是生态用地;
耕地的生态条件虽好,但因其侧重于实现粮食安全的目的,不宜纳人生态用地;
生态退耕地因其提出的背景就是为了实现生态安全,且其生态功能亟需修复,是当然的生态用地;
未利用土地则根据其生态区位的重要性判断是否纳入生态用地。
此外,岳健等(2003)从土地利用分类角度分析,认为广义上的生态用地可以理解为地球上全部土地,而如果将我国土地利用重新划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则生态用地是指除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包括为人类所利用但是用于农用和建设用以外的用途,或主要由除人类之外的其它生物所直接利用,或被人类或其它生物间接利用,并主要起着维护生物多样性及区域或全球的生态平衡以及保持地球原生环境作用的土地;
匡耀求(2007)虽然没有对生态用地予以定义,但他从外延上列举了生态用地的类型:
作为地球之“肾”的湿地、作为城市之“肺”的绿地、禁止开发区、自然保护区等。
3生态用地的概念及分类
3.1生态用地的概念
综上所述,关于生态用地的概念虽然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观点,但对于生态用地的内涵和外延,学术界已经基本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即生态用地应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生态用地应该是非生产性的,如岳健(2003)、唐双娥(2006)等;
第二,生态用地应该是非建设性的,如岳健(2003)、唐双娥(2006)、匡耀求(2007)等;
第三,生态用地以发挥生态功能、稳定区域生态平衡为首要功能,如岳健(2003)、张颖等(2007)、黄秀兰(2008)、邓红兵等(2009)。
综合分析学术界关于生态用地的各种观点,并深入分析各种土地类型的生态功能,立足于土地生态利用的优化和人居环境的改善两大研究目标,本研究认为:
生态用地应该是指生产性用地和建设性用地以外,以提供环境调节和生物保育等生态服务功能为主要用途,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土地利用类型。
其中,环境调节功能主要是指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土壤调节与控制、干扰调节等,生物保育功能主要是指为人类之外的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丰富的基因库、生物防治等功能。
那么生态用地包括广泛分布于城市或者郊区的森林、草地、沼泽、水域、湿地等一切生态功能显著的土地利用类型。
3.2生态用地的分类
“生态(Ecology)”一词源于古希腊字,原意是指“住所与环境”,是研究生物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科学,即生态功能或生态效应。
生态用于土地——生态用地,就是用以发挥生态功能或生态效应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
生态功能可以理解为事物所能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Costanza在1997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时,将生态系统服务概念分为17项:
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干扰调节、水调节、水供应、控制侵蚀和保持沉积物、土壤形成、养分循环、废物处理、传粉、生物防治、生物避难所、食物生产、原材料、基因资源、休闲娱乐、文化。
简单地说,具有这些生态系统服务的土地利用类型就应该都属于广义的生态用地范畴,在现在的土地利用分类中应该包括:
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六项一级土地利用类型。
但是在现在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土地资源紧缺,尤其是耕地资源和建设用地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无论是基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还是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考虑,简单地将这六大类土地都定义为生态用地显然是无益于研究的。
因此,应该特别强调:
生态用地是以发挥生态服务功能为第一要务,对生态环境没有负作用的土地利用类型。
基于上述分析,耕地、园地不属于生态用地。
在耕作生产过程中,为了使作物更好的生长,必须不断的施肥、施药,大量的化肥、农药致使土壤板结,地力下降,流入水体后对水资源产生严重污染,另外,众多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益虫及害虫的天敌也遭受灭顶之灾,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正常的食物链,引起生态紊乱,产生严重的生态负作用。
未利用地中沙地、裸地、盐碱地等不具有生态服务功能或者生态服务功能极弱,因此也不列入生态用地范畴。
在现行土地利用分类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可以将生态用地类型归结为三大类:
林地、草地、水域及湿地。
具体地:
林地,含义同过渡期分类的林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和苗圃。
林地具有重要的气体、气候调节功能,是鸟类栖息的天堂,无论是分布于远离城市中心的郊区,还是位于城市中心的园林、森林,都对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必不可少的生态用地类型。
草地,包括土地利用分类中的牧草地和未利用地中的荒草地部分,即天然草地、改良草地、人工草地和荒草地。
草地具有多种多样的生态功能,如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大气和气候、美化和休憩等功能,是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区域生态平衡的重要生态用地类型。
水域及湿地,即过渡期土地利用分类中除水工建筑物后的水域部分及未利用地中的沼泽地,包括坑塘水面、水库水面、河流水面、湖泊水面、苇地、滩涂、沟渠、沼泽地。
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其生态服务功能种类之繁多,价值之巨大难以历数,是当之无愧的生态用地;
各种河流、湖泊、水库和坑塘水面在调节区域气温、稳定局部气候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列为生态用地范畴。
生态用地包含地类见表1。
现行土地利用分类未能体现出生态用地的重要性,本研究认为生态用地应作为土地利用分类的一级类被列出,这样将有助于突出生态用地的重要性,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更有助于生态用地的利用和管理。
相应的将生态用地之外的土地利用类型可以依据生产性和生活性将其划分为耕园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二级类中除变更为生态用地的部分之外,土地利用分类保持不变。
4对生态用地的利用和管理的建议
生态用地的利用和管理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居质量的关键所在。
为提高生态用地的利用效率,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积极开展生态理念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
土地资源遭到过度利用和破坏,接着生态问题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不是某个人所为,而是所有人类共同作为,所以要开展生态用地的保护工作,首要就要让人们认识到不当利用土地的危害和后果,使人们形成保护生态用地的生态意识,每个人都从我做起,那么生态用地的保护也就指日可待。
作为政府,为了维护生态用地这一公共产品的生态功能,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大力宣传生态理念。
(2)加强生态用地资源的保护和监管工作。
生态用地资源的保护虽然没有必要像保护耕地那样划定红线,但是生态用地仍然需要强效有力的保护机制。
加强生态用地资源的立法,尤其是湿地资源的立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力度,禁止滥伐乱采、过度放牧、围湖造田等破坏生态环境的利用行为,以遏制生态用地的生态功能退化,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平衡,提高生态用地利用效率。
(3)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中对生态用地的安排,科学实施生态功能区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是生态用地能否得到充分利用和高效利用的基本规划,增加规划中对生态用地的安排,提高生态用地比例;
按土地生态功能的敏感性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进行科学的生态用地功能区划,加强脆弱区的保护和恢复,提高生态建设区的生态服务能力,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使生态用地的生态服务功能最大化。
(4)建立生态用地生态服务价值的度量体系,以指导生态用地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尽快建立生态用地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等评价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跟踪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生态用地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优化的现实依据,以及进行生态用地规划控制和协调的理论依据。
(5)继续探索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和对策,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用地。
节约集约利用是解决土地资源紧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积极探索生态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对策和途径,能够有效地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生态用地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红旗,王立新,贾宝全.西北干旱区生态用地概念及其功能分类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
(2):
5-8.
[2]周焱,蔡学成,谢元贵等.典型岩溶地区生态用地研究-以清镇市为例.中国土地科学,2006,20(5):
38-41,62.
[3]张颖,王群,李边疆等.应用碳氧平衡法测算生态用地需求量实证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7,21(6):
23-28.
[4]韩冬梅,临沂市生态用地规划布局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2007.
[5]黄秀兰.基于多智能体与元胞自动机的城市生态用地演变研究[D].中南大学图书馆,2008.
[6]邓红兵,陈春娣,刘昕.区域生态用地的概念及分类[J].生态学报,2009,29(3):
1519-1524.
[7]唐双娥.法学视角下生态用地的内涵与外延[J].生态经济,2009,7:
189-193.
[8]岳健,张雪梅.关于我国土地利用分类问题的讨论[J].干旱区地理,2003,26
(1):
80-87.
[9]匡耀求.政协委员建议:
应增补生态用地为土地利用一级类别[N].人民政协报,2007-11-12.
[10]CostanzaR,DargeR,GrootR,etal.1997.Thevalueoftheworld’secosystemservicesandnaturalcapital[J].Nature,387:
253~26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区域 生态 用地 概念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