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流程图与ER图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674204
- 上传时间:2022-12-08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619.83KB
数据流程图与ER图Word格式.docx
《数据流程图与ER图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流程图与ER图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把画ER图所需的所有图形(矩形,椭圆,菱形,直线)添加完毕。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上述图形都能在“基本框图”下找到.比如直线可以在数据库的ORM图下找到,菱形则在流程图的基本流程图中
NO2.开始绘制ER图
1.点击菜单栏的“文件”,依次选择“形状”,“我的形状"
,“ER图”
2.这时候Visio2003就进入了画图状态,可以看到我们自定义的ER图模型下,已经有绘制ER图必须的一些图形了。
看到界面的左边,选中“矩形”这个画图模型,按住鼠标左键不放,直接拖动到中间的带有标尺的画图区域,双击图形可以在里面输入文字
3.根据ER图的规则开始我们想要的绘图,矩形表示实体,椭圆表示实体的属性,菱形表示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图形之间用线段连接,直到绘图基本完成
4.最后一个步骤,保存好绘制出来的图形。
点击菜单栏的“文件"
选择“另存为”,填好文件的名字,文件类型可以选择普通的“jpeg"
,但这样保存以后就不可编辑了。
建议再保存一份vsd格式的绘图工程文件以便日后修改
一、业务流程的描述工具
1、业务流程图简介
业务流程图(transactionflowdiagram,简称TFD),就是用一些规定的符号及连线来表示某个具体业务处理过程。
业务流程图的绘制基本上按照业务的实际处理步骤和过程绘制.换句话说,就是“文本”用图形方式来反映实际业务处理过程的“流水账”。
2、业务流程图图例及画法
业务流程图图例没有统一标准,但在同一系统开发过程中所使用的理应一致。
示例画法如下:
二、数据流程的描述工具、画法及其特点
1、数据流程
数据流程指数据在系统中产生、传输、加工处理、使用、存储的过程。
2、数据、数据流程调查的内容:
收集原系统全部输入单据(如入库单、收据、凭证)、输出报表和数据存储介质(如账本、清单)的典型格式。
在上述各种单据、报表、账本的典型样品上或用附页注明制作单位、报送单位、存放地点、发生频度(如每月制作几张)、发生的高峰时间及发生量等。
在上述各种单据、报表、账册的典型样品上注明各项数据的类型(数字、字符)、长度、取值范围(指最大值和最小值)。
3、数据流程图的概念(DataFlowDiagram,DFD)
它是用箭线连接图形符号,对某一业务流程中数据的流动、传递、存储和处理过程的描述。
数据流程图具有抽象性和综合性两个特点,其抽象性表现在已经完全舍去了具体的物质,如组织机构,工作场所、物质流、货币流等,只保留了数据的流动、存贮、使用及加工的情况.综合性表现在它可以把系统中的各种业务处理过程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4、数据流程图图例
(1)数据流程图的基本图例符号:
①外部实体指系统以外的人或事物。
它表达该系统数据的外部来源和去处,例如学生,职工,车间等。
外部实体也可以是另外一个系统。
②数据处理指对数据的逻辑处理,也就是数据的变换。
它可以是人工处理,也可以是计算机处理。
③数据流是指处理功能的输入或输出,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
箭头指出数据的流动方向。
数据流可以是信件、票据,也可以是电话等。
④数据存储表示数据保存的地方。
这里“地方”并不是指保存数据的物理地点或物理介质,而是指数据存储的逻辑描述,它可以是一个实际的账簿、文件夹、一叠登记表等手工文件,也可以是某个计算机文件或数据库等。
(2)数据流程图画法:
第一步,确定所开发的系统的外部项(外部实体),即系统的数据来源和去处.第二步,确定整个系统的输出数据流和输入数据流,把系统作为一个加工环节,画出关联图。
第三步,确定系统的主要信息处理功能,按此将整个系统分解成几个加工环节(子系统)确定每个加工的输出与输入数据流以及与这些加工有关的数据存储.第四步,根据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原则,对上层图中全部或部分加工环节进行分解。
第五步,对图进行检查和合理布局,主要检查分解是否恰当、彻底,DFD中各层是否有遗漏、重复、冲突之处,各层DFD及同层DFD之间关系是否争取及命名、编号是否确切、合理等,对错误与不当之处进行修改。
第六步,和用户进行交流,在用户完全理解数据图的内容的基础上征求用户的意见。
例1.奖券兑奖过程是:
接收持券人的奖券(代表的是输入—-属于计算机的外部设备),首先核对日期(代表计算机的CPU处理),再根据奖券种类库(存储)鉴别奖券类型(处理),然后参照中奖号码库(存储)的内容确定中奖(处理)信息,最后将中奖结果交持券人(输出)。
绘制奖券兑奖过程的数据流程图。
答:
例2.商场到货处理过程是:
根据供应商送来的发货单及货物,对照订货合同文件审核发货单,如果与合同不符,则将发货单和货物退回供应商;
对相符的发货单及货物,进行收货处理:
首先,将发货单存档,然后开出入库单,并将入库单及货物送交仓库,再向财务科发出付款通知。
请画出处理过程的数据流程图.
例3。
教务处学生成绩管理的处理过程如下:
教务处接收教师交来的班级学生成绩单,对照教学计划和学生名册进行核对。
核对正确后登录学生成绩表。
再根据学生成绩表对成绩进行分类,将补考和留级学生名单通知学生所在院系办公室,并将留级学生名单报学生处。
作出数据流程图。
例4.工资核算过程是:
接收业务部门交来的考勤记录,将考勤数据录入到工资变动文件,应用工资变动文件和固定工资文件计算工资,存入工资文件.根据工资文件做费用,分配产生工资分配文件,最后根据这个文件编制转帐凭证送交财务处.画出工资核算过程的数据流程图。
答:
三、数据库设计
把表示客观事物以及客观事物之间联系的数据库的数据结构称为数据模型,它是数据库中数据逻辑结构的全局描述。
是帮助人们将现实世界中的客观事物转换成计算机能处理的数据的有力工具。
数据模型的两个层次:
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
1、概念模型
(1)E—R模型(实体—联系模型)涉及的基本概念
E-R模型的三个组成要素:
①实体:
凡是可以相互区别而可以被人们识别的事、物、概念等统统抽象为实体。
②属性:
实体都具有若干特征,这些特征称为实体的属性.
③联系:
现实世界中客观事物内部及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在信息世界中被描述为实体(型)内部的联系和实体(型)之间的联系。
前者通常是指组成实体的各个属性之间的联系;
后者则是指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
一对一联系(1:
1):
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至多只有一个实体与之联系;
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也至多只有一个实体与之联系。
我们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之间具有一对一联系.记为1:
1。
一对多联系(1:
n):
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n>
=0)与之联系;
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至多只有一个实体与之联系。
我们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之间具有一对多联系。
记为1:
n。
一对一联系是一对多联系的特例.
多对多联系(m:
n):
如果对于实体集A中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n>
反之对于实体集B中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也有m个实体(m〉=0)与之联系.我们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之间具有多对多联系。
记为m:
一对多联系是多对多联系的特例.
(2)E-R图
①E—R图的三个基本图素:
②E-R图的画法:
利用无向线把实体的属性(椭圆)与该实体(矩形框)连接起来,同时把有联系的实体通过联系(菱形框)连接起来,并在无向边旁标上联系的类型(1:
1,1:
n,m:
n).
③实例:
用E—R图来表示某个学校日常教学管理的概念模型.日常教学管理涉及的实体有:
学生属性有学号、姓名、性别和出生日期
教师属性有教师编号、姓名、学历和专长
课程属性有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
院系属性有院系编号、院系名称、联系电话
这些实体之间的联系如下:
一个院系可以容纳若干个教师和学生,而一个教师或学生只能隶属于一个院系,因此院系和教师之间以及院系与学生之间是一对多的联系。
一个院系可以开设多门课程,而一门课程只能由一个院系提供,因此院系和课程之间的联系是一对多的。
一个教师可以教授多门课程,而一门课程可以由多位教师主讲。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和课程之间是多对多的联系。
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被若干个学生选修。
学生与课程之间的联系是多对多的.
设计E-R图应遵循的原则:
①首先针对特定用户的应用,确定实体、属性和实体间的联系,作出反映该用户视图的局部E—R图。
②综合各个用户的局部E—R图,产生反映数据库整体概念的总体E—R图。
在综合时,删掉局部E-R图中的同名实体,以便消除冗余,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③在综合局部E—R图时,还要注意消除那些冗余的联系,冗余信息会影响数据的完整性,使维护工作复杂化,但有时也要折中考虑,有时必要的冗余会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④综合时也可以在总体E-R图中增加新的联系。
经过综合后的E-R图应尽量能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也容易被用户理解。
2、数据模型
(1)层次模型
层次模型用树形结构来表示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联系。
层次模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①有且只有一个结点没有双亲结点(这个结点称为根结点);
②根结点以外的其他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双亲结点。
因此,双亲结点与子女结点之间的联系是一对多。
所以,层次数据库系统只能直接处理实体间一对多的联系。
(2)网状模型
用网状结构来表示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联系.凡是满足:
(1)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
(2)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双亲这两个条件的基本层次联系集合为网状模型。
层次模型是网状模型的特例。
(3)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的所谓“关系"
是有特定含义的,广义地说,任何数据模型都描述一定事物数据之间的关系。
关系模型的主要特点有:
·
关系中每一数据项不可再分,是最基本的单位;
·
每一竖列数据项是同属性的.列数根据需要而设,且各列的顺序是任意的;
每一横行(记录)由一个事物的诸多属性项构成,顺序可以是任意的;
一个关系是一张二维表,不允许有相同的栏目(字段)名,也不允许有相同的横(记录)行。
3、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的规则
1)一个实体用一个二维表来表示,实体的所有属性就是表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表的码.
2)一个m:
n联系用一个二维表来表示,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成为此表的属性。
而表的码为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的组合。
3)一个1:
n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二维表,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成为此表的属性.而表的码为联系相连的n端实体的码.另一种方法是并入n端实体,即在n端实体的表中增加1端实体的码。
后一种方法较好——将“1"
方的关键字加入对应到“n"
方实体的属性中,作为外部关键字。
4)一个1:
1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二维表,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成为此表的属性。
每个实体的码均是该表的码。
另一种方法是并入任一端实体,即在该端实体的表中增加另一端实体的码和联系本身的属性。
后一种方法较好。
5)对三个以上实体间的多元联系,以及同一实体集的实体间的自联系,根据相同的转换规则,按联系的不同类型进行相应的转换。
设某商业集团数据库中有三个实体集。
一是“商店"
实体,属性有商店编号、商店名、地址等;
二是“商品"
实体,属性有商品号、商品名、规格、单价等;
三是“职工”实体,属性有职工编号、姓名、性别、业绩等。
商店与商品之间存在“销售”关系,每个商店可销售多种商品,每种商品也可放在多个商店销售,每个商店销售商品有月销售量;
商店与职工存在“聘用”关系,每个商店职工认输在20—100之间,每个职工只能在一个商店工作,商店聘用职工有聘期和月薪。
(1)画出E—R图,并在图上注明相关属性。
(2)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并注明主码和外码。
(1)E-R及相关属性如图下所示。
m1
nn
(2)关系模型有5个表(带下划线的为主码(关键字),带波浪线的为外码(外部关键字)
商店(商店编号,商店名,地址)
职工(职工编号,姓名,性别,业绩,商店编号,聘期,月薪)
商品(商品号,商品名,规格,单价)
销售(商店编号,商品号,月销售量)
聘用(商店编号,职工编号,聘期,月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据 流程图 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