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仿真模拟30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669534
- 上传时间:2022-12-0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65.67KB
高考仿真模拟30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仿真模拟30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仿真模拟30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A、D、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A
“组成有机物的必要元素”碳元素或氢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则B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6,故B是氧元素;
“化合物CE是厨房常用调味品”,则C是钠元素,E为氯元素;
D的原子序数介于C、E之间,且D与A同主族,则D为硅元素,A为碳元素;
则A、B、C、D、E5种主族元素依次为:
C、O、Na、Si、Cl;
A中四者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为:
同周期,由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由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即原子半径:
Na>Si>C>O,故A正确;
B、金属钠和氯气单质可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得到,而不是电解氯化钠溶液,故B错误;
C、Na2O中只有离子键、而Na2O2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故C错误;
D中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为:
同周期,由左到右,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同主族,由上到下,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故酸性:
H2SiO3<H2CO3(弱酸)<HClO4(最强的含氧酸),D错误;
10.某温度下H2(g)+I2(g)
2HI(g)的平衡常数K="
O.25"
,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H2(g)、I2(g),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相同
B.平衡时乙中I2的转化率小于40%
C.平衡时乙中c(HI)比甲中的2倍大
D.反应平衡时,丙中气体颜色最深,乙中气体颜色最浅
C
反应前后体积不变,所以只要起始浓度的比值相等,反应就是等效的,即甲和丙的平衡状态相同,A正确。
乙相当于在甲的基础上增加氢气的浓度,所以可以增大碘的转化率。
根据甲可知,若平衡时碘的转化率是x,则根据平衡常数可知
,
解得x=0.2。
即甲中碘的转化率是20%,则生成物碘化氢的浓度是0.004mol/L。
乙虽然增大氢气的浓度,提高了碘的转化率,但转化率不可能达到40%,,所以碘化氢的浓度也不可能是0.008mol/L,B正确。
C不正确。
碘的浓度是丙中最大,乙中最小,所以D正确。
答案选C。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生成Na2FeO4:
3ClO—+Fe(OH)3=FeO42—+3Cl—+H2O+4H+
B.用Na2O2与H2O反应制备O2:
Na2O2+H2O=2Na++2OH-+O2↑
C.向Fe(NO3)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3Fe2++NO-3+4H+-=3Fe3++NO↑+2H2O
D.用铁棒作阴极、炭棒作阳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
A中电荷不守恒;
B中氧原子个数不守恒;
C中过量的HI溶液,则不仅Fe2+,还有I-都应被H+、NO3-氧化;
12.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列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干燥SO2
B.实验室制取并收集O2
C.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D.分离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液
SO2是酸性氧化物,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A不正确。
利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处要塞一团棉花,B不正确。
乙醇和乙酸互溶,不能直接分液,D不正确。
所以选项C是正确的,答案选C。
13.将pH=3的盐酸aL分别与下列三种溶液混合后,混合液均呈中性:
①1×
10-3mol·
L-1的氨水bL
②c(OH-)=1×
L-1的氨水cL
③c(OH-)=1×
L-1的Ba(OH)2的溶液dL
其中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
A.b>
a=d>
cB.a=b>
c>
d
C.a=b>
d>
cD.c>
a=d>b
【答案】A
【解析】氨水为弱碱,①中若a=b,则刚好生成NH4Cl,而显酸性,若要呈中性,则氨水要过量,即b>
a。
②中若a=c,则反应后氨水是过量的,若要呈中性,则氨水的体积要小于盐酸体积,即a>
c。
③中Ba(OH)2为强碱,若a=d,则刚好完全反应,而呈中性,即a=d。
由此可得出A项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6题~第28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试都必须作答。
第36~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3分)
26.(14分)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15mol/LA、0.05mol/L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中甲图所示[t0时c(B)未画出,t1时增大到0.05mol/L]。
乙图为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平衡
体系中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
化的情况。
(1)若t4时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则B的起始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2)若t5时改变的条件是升温,此时v(正)>v(逆),若A的物质的量减少0.03mol时,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a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3)若t1=15s,则t0~t1阶段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mol/L,A的转化率为。
(4)t3时改变
的某一反应条件可能是(选填序号)。
a.使用催化剂b.增大压强c.增大反应物浓度
(5)CCl4+H2
CHCl3+HCl,在密闭容器中,该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如下数据。
实验
序号
温度℃
初始CCl4浓度
(mol·
L—1)
初始H2浓度(mol·
CCl4的平衡转化率
1
110
50%
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在110℃时平衡常数为。
【解析】
(1)t4时,减小压强,v(正)、v(逆)以同等倍数下降,说明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由A、C浓度变化曲线知,到t1时,A、C的浓度变化量分别为△c(A)=0.15-0.06=0.09(mol·
L-1),△c(C)=0.11-0.05=0.06(mol·
L-1),即A、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0.09:
0.06=3:
2,故反应式为3A(g)
2C(g)+B(g),则B的起始浓度为0.05-0.03=0.02(mol·
L-1)。
(2)因升温,v(正)>v(逆),平衡正向进行,故此反应为吸热反应,其热化学反应式为3A(g)
2C(g)+B(g)△H=+100akJ·
mol-1。
(3)v(C)=
=0.004mol·
L-1·
s-1
a(A)=
×
100%=60%。
(4)乙图中t3时刻v(正)、v(逆)以同等倍数增大,故应是增大压强或加入催化剂。
(5)根据平衡常数定义,得出①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
计算在110℃时平衡常数为K=
=1
【答案】
(1)0.02(2分)
(2)3A(g)
mol-1(3分)
(3)0.004(2分)60%(2分)
(4)a、b(2分)
(5)k=
(2分)1(1分)
27.(15分)中新社北京8月6日电:
中国财政部、民政部近日向吉林、广东、广西、四川、
陕西5省(自治区)下拨1.95亿元中央救灾资金,用于支持上述洪涝和台风灾区受灾民众紧急转移安置、倒塌住房恢复重建等。
饮水安全在灾后重建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某研究小组提取三处被污染的水源进行了如下分析,给出了如下实验信息:
其中一处被污染的水源含有A、B两种物质,一处含有C、D两种物质、一处含有E物质,A、B、C、D、E五种常见化合物,都是由下表中的离子形成的:
阳离子
K+Na+Cu2+Al3+
阴离子
SO42-HCO3-NO3-OH-
为了鉴别上述化合物,分别完成以下实验,其结果是:
①将它们溶于水后,D为蓝色溶液,其他均为无色溶液;
②将E溶液滴人到C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
;
③进行焰色反应,只有B、C为紫色(透过蓝色钻玻璃);
④在各溶液中加人硝酸钡溶液,再加过量稀硝酸,A中放出无色气体,C、D中产生白色沉淀;
⑤将B、D两溶液混合,未见沉淀或气体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填空:
⑴写出B、D的化学式:
B,D。
⑵将含1molA的溶液与含1molE的溶液反应后蒸干,仅得到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为。
⑵写出实验②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⑷C常用作净水剂,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净水原理。
⑴KNO3(2分);
CuSO4(2分);
⑵Na2CO3(2分);
⑶Al3++3OH-=Al(OH)3↓(3分);
Al(OH)3+OH-=AlO2-+2H2O(3分);
⑷Al3++3H2O
Al(OH)3(胶体)+3H+(3分)。
根据实验①可知,D中含有Cu2+;
根据实验②可知C中含有Al3+,E可能是KOH或NaOH,再根据③,只有B、C中含有K+,故E为NaOH。
根据实验③A中含有HCO3-,故A为NaHCO3,C、D中含有SO42-,故D为CuSO4,C为KAl(SO4)2。
最后可判定B为KNO3。
等物质的量的NaHCO3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和H2O。
NaOH溶液加入到KAl(SO4)2溶液中,首先是
Al3+与OH-反应生成Al(OH)3,Al(OH)3沉淀又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中。
KAl(SO4)2中的Al3+水解生成具有吸附作用的Al(OH)3胶体而净水。
28.(15分)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测定放置已久的小苏打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
(1)方案一:
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置于坩埚中加热至恒重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计算。
实验中加热至恒重的目的是 。
(2)方案二:
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实验前应先 。
分液漏斗中应该装 (“盐酸”或“稀硫酸”)。
D装置的作用是 ;
②实验中除称量样品质量外,还需称 装置(用字母表示)前后质量的变化;
③根据此实验得到的数据,测定结果有较大误差。
因为实验装置还存在一个明显缺陷,该缺陷是 。
(3)方案三:
称取一定量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量固体质量。
计算:
①过滤操作中,除了烧杯、漏斗外还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②实验中判断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
③若加入试剂改为氢氧化钡,已知称得样品9.5g,干燥的沉淀质量为19.7g,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方案一:
(1)保证NaHCO3全部分解(2分)
方案二:
(2)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1分) 稀硫酸(1分)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CO2进入C管被吸收(2分)
②C(2分)
③A、B装置中存在较多的CO2,未被C吸收(2分)
方案三:
(3)①玻璃棒(1分)
②取少量滤液,再滴加BaCl2少许,如无白色沉淀说明沉淀完全(2分,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③55.8%
(2分)
【解析】
(1)加热使NaHCO3完全分解,根据差量法可以求出NaHCO3的量,进而求得Na2CO3的含量。
(2)盐酸具有挥发性,故采用H2SO4将样品溶解。
将产生的CO2通过浓硫酸干燥,然后被C(碱石灰)吸收,根据反应前的总质量和CO2的量,可以求出Na2CO3的量。
最后的干燥管是防止空气中的CO2、H2O
进入C中,防止造成干扰。
由A、B中的空隙很大,故产生的CO2不可能全部被C吸收,因而造成误差。
(3)BaCl2只能与Na2CO3反应产生沉淀,故根据沉淀的量,可以求出Na2CO3的量。
若为Ba(OH)2。
则两者均能反应生成沉淀。
③设NaHCO3为xm
ol,Na2CO3为ymol,x+y=19.7g/197g·
mol-1,84g·
mol-1x+106g·
mol-1y=9.5g,得y=0.05mol,所以ω(Na2CO3)=0.05mol×
106g·
mol-1/9.5g=55.8%。
(二)选考题(1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小题计分)
36.[化学-化学与技术](15分)
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图是合成氨的简要流程:
I.原料气的制备:
(1)合成氨所需氮气来自空气,方法之一是将空气液化后再加热分馆;
请另设计一种从空气中分离出氮气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工业上获得氢气的一种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
II.原料气的净化:
、
为防止催化剂“中毒”,原料气在进人压缩机之前必须经过净化、精制处理,“精制”过程通常是将含有少量CO、CO2、O2和H2S等杂质的原料气体通入含有氨水的醋酸亚铜二氨(
)溶液,以获得纯净原料气。
其中,吸收CO的反应为:
(3)为提髙CO吸收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4)除去氧气时,氧气将
氧化为
,则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_;
III.氨的合成:
(5)据报道,科学家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传递H+)为介质,用吸附在它内外表面上的金属钯多晶薄膜做电极,实现了髙温常压下高转化率的电化学合成氨。
其实验装置如图。
请写出钯电极A上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让碳在空气中燃烧,使氧气耗尽,再通过碱液除去CO2可得到氮气。
(2)C+H2O
CO+H2或者CO+H2O
CO2+H2或者CH4
C+2H2或者CH4+H2O
CO+3H2
(3)降温、加压(4)
4:
1。
(5)N2+6e-+6H+=2NH3。
本题考查合成氨的有关知识。
(1)
空气主要是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可以采用化学方法除去氧气,得到氮气,方法是让碳在空气中燃烧,使氧气耗尽,再通过碱液除去CO2可得到氮气。
(2)氢气可通过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碳层得到氢气,方程式为C+H2O
CO2+H2,另外通过甲烷的高温分解得到CH4
C+2H2或者甲烷和高温水蒸气反应得到,CH4+H2O
CO+3H2。
(3)吸收CO的可逆反应正反应是体积缩小、放热反应,因此可以采用降温和加压的方法来提高吸收CO的效率。
(4)
中的Cu显+1价,
中的Cu显+2价,而1omlO2要得到4om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数守恒,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4:
(5)从实验装置如图可以看出,电化学合成氨是通电合成,A电极是N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2+6e-+6H+=2NH3。
37.[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已知A、B、C、D、E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B<C<D<E。
其中A、B、C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
化合物
DC的晶体为离子晶体,D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AC2为非极性分子。
B、C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它们同族相邻周期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
E的原子序数为24,ECl3能与B、C的氢化物形成六配位的配合物,且两种配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三个氯离子位于外界。
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答题时,A、B、C、D、E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A、B、C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2)B的氢化物的分子空间构型是
其中心原子采取
杂化。
(3)写出化合物AC2的电子式
;
一种由B、C组成的化合物与AC2互为等电子体,其化学式为
(4)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ECl3形成的配
合物的化学式为
(5)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与D的单质反应时,B被还原到最低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C<O<N
(2)三角锥形
sp3
(3)
N2O(4)1s22s22p63s23p63d54s1(或[Ar]3d54s1)
[Cr(NH3)4(H2O)2]Cl3
5)4Mg+10HNO3=4Mg(NO3)2+NH4NO3+3H2O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推导,涉及电离能,空间构型,杂化方式,电子式,等电子体,核外电子排布式以及氧化还原反应书写等知识点。
A、B、C位于同一周期的三种非金属元素,且B、C在同族中氢化物的沸点最高,可以推断其中含有氢键,由此推测A、B、C位于第二周期的元素,又D的二价阳离子与C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结构,则说明D为Mg。
由AC2为非极性分子,可推知为CO2,B元素则为N。
24号的E则
为Cr元素。
(1)同一周期第一电离能具有增大的趋势,但由于N具有半充满结构,因而第一电离能最大,即为C<
O<
N;
(2)B的氢化物即为NH3,中心氮原子采取sp3采化,由于有一对孤对电子,所以NH3应为三角锥形;
(3)AC2即为二氧化碳,电子式中碳以二对电子分别和两边的氧共用;
等子电子体的概念中要明确两点:
原子数相等,价电子数相同。
(4)24号Cr要注意核外电子的特殊性,即d电子为半充满的稳定结构排布,即[Ar]3d64s1。
根据题目中所给信息,CrCl3的配体为NH3和H2O,两者之比为2:
1,又总配体为6,则NH3为4个,H2O为2个,又Cl为外界,则配合物不难写出为[Cr(NH3)4(H2O)2]Cl3。
(5)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NO3,还原为最低价时应为-3价,即NH4NO3,D的单质即Mg,应被氧化成Mg
2+,然后根据化合价升除总值进行配平即可。
38.[化学-有机化学基础](15分)
有机物间存在如下转化关
系:
已知:
①G、E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H的结构简式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分子式 。
(2)写出E的结构简式 。
(3)F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 。
(4)由A转化成B和F的反应类型属于 (填序号)。
①氧化反应 ②消去反应 ③加成反应 ④取代反应 ⑤还原反应
(5)写出由F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为(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 。
(6)F的同分异构体中,能使三氯化铁溶液显色,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且1molF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最多消耗3molNaOH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只要求写一种)。
【答案】
(1)C10H12O3(3分)
(2)HCOOCH3(2分)
(3)(醇)羟基、羧基(2分)
(4)④(2分)
(5)
(3分)
(6)
(三种中任意写一种)(3分)
【解析】根据反应条件和已知物质的性质可得:
A是酯,水解生成B是醇(能被氧化为醛、酸)、F是羧酸,又F能被催化氧化为G(含醛基),知F是含羧基和羟基的物质,它自身缩水生成H,H水解后即得F的结构简式;
E是能发生银镜反应的酯,说明其内含有醛基,属于甲酸某酯,由于它水解生成的羧酸和醇的碳原子个数相同,所以E是甲酸甲酯,B是甲醇,从而可得A的结构简式。
注意酚酯消耗
氢氧化钠的量,因为酚酯水解后产生酚羟基和羧基,两者都可以消耗氢氧化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仿真 模拟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