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培训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7656537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47
- 大小:81.32KB
高效课堂培训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效课堂培训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课堂培训手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②班徽(要电子版图片)
科目
语文
数学
外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生物
物理
化学
体育
信息
美术
音乐
心理
姓名
③班训:
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每时每刻的全力以赴。
④班级任课教师姓名(按如下表格)。
⑤班级全家福照片一张(不要用手机照)
组号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六组
组名
组长
A共同体
体名
A
B
C
B共同体
C共同体
会宁县桃林中学***班级小组建设
级别
高效课堂的三驾马车之学习小组
(该部分为桃林中学全体教师必读)
学习小组建设和评价方案
高效课堂中,小组学习决定成败。
课堂教学仅仅有“活”是不够的,还应“求实”。
要“求实”,高效课堂教师“不讲”了,“实”只能取决于学生如何学、怎样学才能达到学会的目的。
学习小组就成了关键。
只有高效的学习小组才会有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模式对学习小组做了明确的要求。
一、学习小组的构建
1、建设学习小组的意义
学习中,学生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效率。
有助于打造高效课堂,实现高效学习。
小组学习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对形成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和创新等意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组建原则
(1)、“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
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
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之间的竞争。
(2)、“指定组长,双向选择”原则
在教师指定好各组的组长之后,让组长和组员之间进行双向选择,缩短学习小组内学生间的“磨合期”,便于小组管理,同时,融洽的情感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效能,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3、学习小组组建方法
⑴学习小组类别
每个班级行政小组和学科小组两种形式并存。
行政小组既是学校、班级日常管理评价的团队,也是学习管理评价的团队,有班主任负责;
学科小组主要是以学科学习为主的学习管理评价团队,有任课教师负责。
⑵学习小组人数
最理想的人数是6人一组。
(AABBCC),根据我校班额,学习小组的人数基本上是9人。
人数偏多。
难以保证有充足的时间人人参与,会使有些学生产生依赖心理,懒于思考,人多不利于交流和个人展示,影响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建议可再分为两个讨论小组。
⑶学习小组文化建设
A、创设组名:
各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的特点,创设自己学习小组富有个性、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组名,使本学习小组相互鼓励、奋发向上、团结协作。
如:
飞天火箭、畅游太空、展翅飞翔等等。
而不是冷冰冰的毫无文化氛围的什么“第一组、第二组…”等。
B、形成组训:
学习小组成员通过讨论选择名言、警句或者自己创作,形成自己的组训,以便激发学习小组的进取心、凝聚力。
组训形成后要经常使用,而不是置于墙头,如学习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每天大声朗读出来以便激励。
C、制作组徽:
制作学习小组标志牌,放置本组桌面,时刻警醒、激励团队永远向前。
D、确定目标:
小组讨论制定本学习小组阶段目标和长期奋斗目标。
在遵规守纪、行为习惯、独学效果、对群学效果、课堂展示、学业成绩等方面达到什么目标,在班级的所有团队中要达到什么样水平,要求目标清晰,人人明确。
☐补充:
班级文化有两种形式:
有形文化、无形文化
☐有形文化:
指一段时间内能够具体做出来的文化,如:
教室内文化布置、走廊文化、墙壁墙角文化、桌面文化、桌椅摆放、物品存放等。
☐无形文化:
指做不出来的,通过长时间培养、认识的提高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如:
思想理念、行为习惯、学习氛围、人际关系、精神状态等。
☐两种文化的区别和联系:
有形文化是表象,可临时建设,可强制强定;
无形文化本质,需长期过程的积累才能形成,可以感化人感染人。
有形文化是无形文化的反应,并且促进无形文化的完善,无形文化通过有形文化才能表现出来。
⑷学习小组分配
每个学习小组9人中,按照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分为A、B、C三类。
A、B、C类学生既有个性发展的类似性,又有学习程度上的不同。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A对A、B对B、C对C的分类合作交流,使学习更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同时,可以实现A教B、B教C的目的,使每个人都能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
这样分组,提供了A与A、B与B、C与C的交流合作条件,又有利于A帮B、B帮C,充分利用了学生间的差异资源,进一步优化了班内、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优学习环境,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把教学相长延伸到整个课堂,让差异资源衍生出万千学长。
”“水常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光相击而发灵光”。
二、学习小组的培训
1、明确师生在“五步三查”中具体任务和做法。
要让每一位师生都能非常清楚“五步”中的每一步应该怎么做,并严格要求自己这样去做,我们的课堂就一定能高效地掌握知识技能。
这点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
具体内容见《高效课堂流程——五步三查》
2.培养师生树立团队意识
教师和学生首先要理解学习小组组建的意义,明确学习小组组建的方式,了解学习小组学习过程的操作,掌握学习小组评价的方法。
只有清晰学习小组的作用,才能使学习小组发挥出无限的潜力,在学习和活动中,使“自主团队”的文化特质得以充分展现。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习惯
新课程讲求个性发展,但并不意味着个别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讲求合作精神,要求全体成员共同参与探讨和交流,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精神至关重要,教师必须注意这一点,创设条件鼓励每一个学生发表自已的观点,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4.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习惯
学会倾听是新课程赋予学生学习习惯新的内涵。
让学生学会倾听是培养一切良好习惯的基础,无论是好的学习习惯或是行为习惯,都源于最初的倾听。
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
只有学会尊重他人,重视采纳他人意见,才能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聆听是分享别人思想成果的过程。
5.培养学生质疑对抗习惯
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提出质疑是良好的合作品质,这两方面都有利于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6.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合作学习尽管是在人数不多的小范围内,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按照课堂规范的要求,遵守课堂秩序,使课堂讨论、展示、对抗质疑有序进行。
这些能力和要求不是一两次培训就能到位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不断去培训和提醒,当然配套的评价是一定要跟上的。
我们要什么评什么;
评什么有什么。
三、学习小组管理
根据我校课改的实际需要,制定了学习小组总体管理目标:
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捆绑评价,共同提高。
1、制定明确的小组目标,建立共赢机制
各学习小组成立之初就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每个小组确定自己小组在班内的综合位次,要求全小组成员认可,并为之不懈努力。
确立了小组奋斗目标,全体小组成员会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体会到:
一个人的成功并非真正的成功,只有在小组的其他成员也达到学习目标的情况下,小组才能达到预定目标。
小组目标达成时,所有的成员都能得到同样的奖励,这样就可以促使所有的小组成员为完成小组的共同目标而奋斗。
目标及目标达成应该在小组的醒目位置张贴出来。
2、明确小组内管理分工,提高管理效率
学习小组长一般有学力较高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即可称为“学习领袖”,也可叫做“教师助理”。
小组成员间形成一个紧密的学习利益共同体。
组长未必是终身制的,也未必是全组的第一名,担任这个角色还需要其具有组织能力、公益心等,负责“五步三查”中各环节的组织、分工与督察。
学习小组内设各学科的学科组长各一名,负责管理该学科的课堂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作业的质量记录以及对纠错本的检查。
每个学习小组配一个纪律组长,纪律组长主要负责本组纪律、卫生、积极发言、主动展示、小组合作以及上课、课间、两操、迟到等方面的违纪记录。
学习组长和纪律组长对每个组员进行一周的评价。
本组成员对学习组长和纪律组长有监督和撤换的权利。
各组的管理分工要列出详细的表格,发给各课任老师,以便于老师课堂上对学习小组的使用和管理。
四、学习小组评价
高效课堂中,评价是武器,“只要有要求,就一定要有评价”,需要什么就评价什么。
评价是引领,久而久之,课堂自然会“活”和“火”起来。
应制定捆绑式评价机制,促进小组个人间的合作与小组间的竞争。
小组成员评价实行即时性评价和捆绑式评价,这样能够激励所有的组员积极为小组争得荣誉。
鼓励学生在班级管理小组的同时根据自己小组的实际情况制定评价小组成员的标准,学生本人也可制定自我评价标准,这样考评的过程也成为一个自主互助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在评价的重点应是学习小组团队的评价,而不是直接对个体的评价。
1.日常行为评价
“严格规范管理+高效课堂=谁都能成功”。
严格规范管理是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是学生成功的基础。
根据学校制定的日常管理要求,各处室对学生进行检查量化,量化结果具体到学生个体并反馈到班级;
班级利用各项量化结果考核学习小组,作为评选优秀学习小组的依据。
2.课堂教学评价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
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上在小组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和仔细观察,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积极参与学习的成员都要及时评价、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对学习小组的评价,要关注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要关注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学习的探究过程,关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情况。
针对学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学习小组的评价可采取以下方法:
⑴课堂即时性、激励性评价
每节课教师对每个学习小组进行评价,从独学的投入度、对群学的参与度、小展示的落实、黑板板书、大展示质量、对抗质疑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
(2)评价小组与评价个人相结合
教师评价到学习小组,由组长和教师共同评价小组成员。
注重小组和个体成员的纵向发展性评价
(3)关注学生弱势群体,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人人成功才谓成功,唯有“水涨”才能“船高”。
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小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组的进步依赖于每个小组成员的提高,记录好小组成员的成长变化直接反映着小组的发展变化。
只要每个小组成员“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那么他就是成功者,就应当受到及时肯定。
记录每个小组成员的成功,给予他们成长的自信,更能激发和保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
评价一定要上黑板,每堂课要评出优秀模块组并给予适当点评。
(4)评价手段具有多样性。
在实践中教师有许多评价的办法,如笑脸、哭脸、大拇指评价办法,“一拖二”捆绑式评价办法,红黄绿牌制度评价办法,基础分与提高分评价办法,星级评价办法,等级评价办法等。
还有班级每周一次评选最佳小组长,优秀记录员;
学校每学期积极开展班级评选优秀合作小组;
许多班主任把评价与班级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进一步引领学生更高层次的合作。
采取何种评价手段也要视学段情况、学生喜好、发展阶段、个体需求等选择。
(5)量化赋分
最严重的问题:
加扣分不一致、不科学,在学生心中造成“不公平”的印象,副作用很大,是一颗毒瘤,必须挖除!
有的班级有的科目是5分、10分的加,一节下来与其它课堂造成天壤之别,最多的时候一节课下来超过30分,甚至达到50分以上,造成整个学习小组这个生态系统失衡。
分析:
这是个别老师私心太重的表现,是一种“愚昧”、“无耻”的表现,为了让学生倾向于本学科,便盲目地加大分值,导致对其他课堂、学科不在乎的后果。
也是学生和班主任意见最大的一点。
全校对各项评价的赋分必须统一,以1分为基准分。
具体如下:
第一种:
标准分数
①《导学案》整理:
根据完成情况及质量分为2、1、0、-1分
②课堂板书:
根据板书质量及完成情况分为2、1、0、-1分
③讲解展示:
根据讲解内容难易及精彩程度分为2、1、0、-1分
④对抗质疑:
产生对抗质疑一次2分
⑤行为习惯:
如移位、凳子和学习用具的摆放等视情况分为1、0、-1分
第二种:
鼓励分数
由各班学习小组建设的重点内容来确定,要什么抓什么;
抓什么评什么,如同等学力的对子之间的对学不好,则对学好对子的加倍赋分。
如鼓励C层展示,C层展示双倍加分。
(6)记录方法
每天安排一个值日班长负责执勤,记录全班各个学习小组一天的情况;
而每节课由学习小组长安排本学习小组内的一名学生分别记录,轮流进行,这样避免负担过重的问题出现。
纪律组长监督。
记录内容为各个学习小组课堂学习情况的量化,如板书、独学、对群学、小展示、对抗质疑等环节进行量化赋分。
第六节课后由值日班长汇总报班主任,并进行班级一日反思。
后分组由学习组长组织本组反思。
(7)结果利用
应最大限度的利用评价的结果,要用足用够。
每日用、每周用、每月用、每期用;
学习小组用、班级用、年级组用、学校用、家长用。
怎样用,应该是百花齐放,如表扬、鼓励、奖励、张贴光荣榜、给家长发喜报、奖励自由支配的时间等;
年级层面的表彰、鼓励、奖励,还有学校层面的。
这种学习小组评价方式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能防止只有部分优秀学生频繁展示现象的出现。
并且评价的利用应不断的去丰富、发展、改变。
保持一种新鲜感和活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避免一种表彰方式用到底。
我校学校层面的应用方法:
①一周评价结果应用:
各年级每周五上交各班的优秀学习小组组长及学生名单,每周升旗仪式全校大会表扬。
改个人升旗手为由学习小组为“集体升旗手”,在全校大会上宣传和表扬该小组的优秀事迹。
②一月评价结果应用:
一个月内有三周被评为“优秀学习小组”的(“优秀学习小组”为班级周评价排名前两名),升级为“四星级学习小组”,一个学期两次被评为“四星级学习小组升级为“五星级”学习小组。
被评为“五星级”的学习小组,全校张榜表扬且发放证书。
③一学期评价结果的应用:
与学期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比相关,并发放单项奖励。
④在学校期末校刊上和学校的光荣榜上都将主要表扬学习小组。
⑤在每个学期中被评为“五星级”的学习小组,寒暑假学校组织“五星级”学习小组外出社会实践活动,如拓展训练、旅游等。
五、学习小组的兴趣
1、导学案:
导学案的编写要尽量适合学生年龄,体现口语化、体现激励性、体现评价,甚至是体现学生个性特色的提示(包括文字、图画等)。
2、老师的幽默:
当然更多兴趣的激发需要在课堂上实现,老师亲切的笑容、幽默的谈吐、和蔼可亲的态度、善于激励的语言等形成轻松畅快的学习氛围,都可以最大限度的将学生的兴趣提升到最高点。
3、多样化的展示形式:
展示绝非口语表达一种,表演:
相声、小品、话剧、采访等。
老师指导的重要性。
4、形成反思文化
温馨提示:
☐1、任何形式的教学改革,总离不开最基本的教育规律,要想做得更好,只能将这些教育规律发挥到极致。
☐2、付出和收获不一定成比例,但如果成比例,一定是正比例;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3、若想改变学生,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4、教师提升自己离不开多读、多写、多思考、多实践、多反思、多积累。
☐5、给自己一个信仰。
怎样提高自己的评价艺术
(全体老师必读)
激励性评价是真正极端复杂的艺术。
但凡艺术,都带有极强的主体属性,再好的师傅,只能教原则和技巧,无法传输艺术,师傅领进门,实施靠个人,靠每个教师的悟性和能力,这是许多教师终生从教都难以逾越的一道坎,也是推进课改的一道难题。
传统课堂一是不重视评价,认为评价浪费时间,没有必要;
二是用批评代替评价,更有甚者,个别教师在“严是爱“的谎言下,肆意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使评价脱离了理性,这样的评价不仅没有教育意义,还会造成对学生的伤害;
三是几乎不评价学习的过程,因为,课堂上根本没有显性的认知冲突,所有的东西都来自课本和教师,一切都是标准、正确的,无从评价,不必评价。
事实上,我认为,评价极为重要,因为,评价是发动机,评价是方向标,评价是课堂里的魂。
评价,让课堂充满生机;
评价,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激励性评价,让课堂不再冰冷、寂寞和缺乏人性关怀。
高效课堂内的评价要坚持全面性、激励性和即时性三大原则。
全面性:
第一,既评价知识,更要评价人;
第二,所有的流程都评价,所有的事件都评价;
第三,教师评价小组,组长评价组员。
在全面性方面,多数课改学校的教师,注意了对学生情感状态和知识形成过程的关注和评价,但有两个问题,往往注意不够。
其一,在流程评价中,不注意对课前学生导学案预习情况的评价。
这样一是容易挫伤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二是有些教师没有认真地完成第一次学情调查,从而导致在展示内容选择和展示任务分配上的盲目性,课堂聚焦不准,效益自然会受影响。
其二,教师直接评价到学生个人,忘记了他背后的团队,长此以往,明星展示现象越来越多,组长被架空,小组团队作用越来越弱,多数学生再次成了观众。
关键组织作用被削弱,课堂必将会遭遇更大问题。
激励性:
所谓激励性评价,就是不批评学生,尽可能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发表自己的观点。
大家都知道“我要学”比“要我学”产生的学习效益更高,也承认,兴趣和动机是学习的第一动力,但是,在实际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往往都急急忙忙地直扑知识目标,忘记了对学生兴趣、动机的培养保护,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激励性评价的难点在于,教师针对不同类型学生时激励火候、时机的把握和方式的选择。
学生中的黛玉型、悟空型、沙僧型、八戒型、唐僧型、张飞型等等都要认真研究,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分门别类采取不同方式对待。
如果说教学是艺术的话,那么,我认为激励性评价是真正极端复杂的艺术。
如何弥补教师在评价方面能力的缺陷?
就是要教师注意尽可能发挥小组团队的作用,亦即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事实上,如果小组建设得非常成功,教师评价、组长评价、同学评价多管齐下,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激励效果。
即时性:
前面说过,部队是一个高效的团队,无论是战时还是和平时期,各国的部队都能保持高昂的士气,秘诀之一就是即时评价。
当过兵的人都知道,部队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会立刻进行评价总结,首长站在队伍前,一声:
讲一下!
立刻开始对任务完成情况和队伍精神状态进行评价。
与此对比,我们的传统课堂死气沉沉,同样是青年居多的场所,课堂,为何这样萎靡?
传统课堂,根本不关注即时评价,作业、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等等,都是滞后的评价。
设想一下,把所有的体育比赛中的记分牌都撤掉,比赛结果都在一个月后公布,赛场还能生龙活虎吗?
即时评价贵在即时!
教师在组织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忘记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十分功利地直扑知识目标,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观、学习观的彻底转变。
教师在课堂中的首要任务,不是传授知识而是点燃学生。
韩愈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我认为,新师者应该:
点燃,激励,启蒙,传道,授业,解惑!
学习是学生的主体性行为,没有主体的唤醒和参与,学习不会真正发生;
教师再敬业,也不能代替学生学,就像再爱孩子的母亲也不能替代孩子生病一样。
“ABC学习共同体”课堂组织方案
徐守宾
一、ABC学习共同体的意义
在课堂精力流失问题上,除去老师的个人因素外,从课堂的流程结构方面看,学生的精力流失最严重时间段出现在独学完成后的“对学——群学——小展示”这一区间段。
在这一区间段内,原有状况是:
对学不充分且时间非常短暂;
群学是少数人参与且嘈杂有余,细声研讨不足;
小展示是形式多于内容且一些人灵魂游离于所展示的内容。
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解决学生课堂精力流失问题。
构建“ABC学习共同体”,就是从结构层面解决课堂精力流失的重要举措。
二、什么是ABC学习共同体?
“ABC学习共同体”是指在学习模块组内由学习者及助学者(即ABC三层学生)共同构成的高效学习帮扶团体,团体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进行沟通、交流,并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学习任务,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学习关系。
如果把学习小组看作一个生命体的话,每一个学习共同体便是这个生命体的细胞。
三、ABC学习共同体的建立
1、组建与座位分布方式:
按照学习小组建设的“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先初步建立好学习小组的框架,然后根据学生的学科综合成绩,排出ABC三个层次,再考虑学生的性格和学习习惯的互补性进行微调。
(1)10人组的排布:
十人组的排布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效 课堂 培训 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