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问答题论述题题库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642145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53
- 大小:69.49KB
最新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问答题论述题题库文档格式.docx
《最新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问答题论述题题库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问答题论述题题库文档格式.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态,它以科学的理论形式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愿望和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清楚一切障碍性和片面性的弊端,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如实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其次,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不仅仅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苹命性是不可分割的,科学性根源
干革命性的要求,并且通过革命性表现出来}革命性必须以科学性
为前提和基础,并且靠科学性来保证。
二者内在地结合在马克零主
义的。
整个理论体系之中,并且通过一系列原理表现出来。
2.(P,,)试述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与时俱进的含义及
意义。
}
,
(1)关于与时俱进的含义。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
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
(2)关于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
把与时俱进规定为马克思主义
的理论品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①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坚持先
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能否始终做到党的全部理论和工
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
命运:
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
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③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
导。
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
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玉这是
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1.(P,。
)简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1)机械性,它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企图用力
学原理解释一切现象,甚至把人和动物都看成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
器,因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机械唯物主义;
(2)形而上学性,
它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彼此孤立的、在本质上是不发展变化的;
(3)直观性,它对待世界、认识,都缺乏实践的观点;
‘(4)不彻底
性,它只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现上则陷入唯心主义,
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这些局限性决定了它必将为更
高形态的唯物主义哲学所代替。
2.(P,,)为什么说人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
q)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物质过程。
科学的发展证
明,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人类社会是由猿群演化而来的,人和’
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乖劳动的推动双重作用下发生
的客观物质过程。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_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生产方式
是人类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是特定的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是一种不以久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
观物质力量,它既是前人实践活动所创造的客观成果,又是人们现
实活动的出发点。
生产关系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经济
关系,它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_而是由生产力的性质和水
平决定的。
3.(P。
,)简述承认事物相对静止存在的意义。
(1)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开
不同的事物。
(2)只有承认相对静止;
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乖生命现象
的产生。
C3)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
4.(P”)为什么说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必须从事物
质资料生产活动,为了有效地进行生产活动,人与人之间就结成一
疋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又形成一定的政治关系和思想
天糸,从而就形成复杂的社会关系体系。
因此,人类社会发展的历
史归根到底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历史,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发展
叼肪史。
用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的发展去说明社会历史
的发展,也就是用物质的原因去说明社会历史,这才有了历史唯物
土义。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
5()为什么说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合: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是一切社会历
史的第一个前提。
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存在,就必须解决人们吃、
穿、住、用的问题,为此就必须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
如
果停止生产,人类就不能生存,人类社会就会灭亡。
生产活动是人
们从事其他各种社会活动的基础。
只有通过生产活动,解决了吃、
穿、住、用问题,人们才能从事政治的、法律的、科学的、艺术
的、宗教的等各种活动,形成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6.’简述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
定。
t2)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
:
其一,否定是事物发展韵
环节。
其二,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3)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辨证否定是扬弃。
扬弃
就是既克服又保留。
7.简述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及意义。
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是对立统一关系:
(1)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有着明显妁区别和对立
(2)可能性和观’实性又是统一'
的,。
掌握可能性和现实性辨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1)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
一切工作都要从现实出发,而不要
从可能出发。
(2)为了使好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i我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
的基础上l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
8.(P,,)为什么说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的发展同自然界一样,也是客观的、有规律的辩证发
展过程。
人的自觉活动不能抹煞和改变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1)在社会领域,人们的自觉活动虽然都是有目的、有意识
的,但人们的自觉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冲突,形成不以他们的主观
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2)支配人们自觉活动的思想动机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的t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3)人们的自觉活动受着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不能自由地选
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9.简述意识的客观性。
意识的客观性是指:
’首先,尽管意识是主观映像而不是客
观事物本身,但它们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其内容来源于客观事
物。
其次,意识的感性形式、理性形式以及情感。
意志尽管是主观
世界所特有的,但都是反映着客观事物的。
=感性形式反映事物的现
象,理性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
情感是对人的愿望与事物关系的态
度反应,、意志中的目的是对人的需要与客观可能的双重反映。
再
.次,个体意识具有差异性,.但产生差异的原因是客观的。
人们的经
验、知识结构、情感、。
兴趣的一不同,,.都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
最
后,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客观世界冲并不存在的事物的观念或_形
象,但这种创造是把客观世界中存在的事物在观念和表象中加以改
造而形成的,它仍然来源于客观世界。
即使是奇妙的神话故事,荒
诞的迷信传说,都可以在现实物质世界中找到它们的客观“原型”。
1.(P韶)论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对于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
生产之问的矛盾。
阶级斗争虽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已经不
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i为了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我们必
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邓小
平指出:
“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
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
我们的中心任务。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
活水平,才能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
物质基础,才能为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创造有利的条件。
我们
往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的同时,还必须注意解决好其他社会矛盾,
坚特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
又明建设;
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i一手抓经济建设,
~于抓民主法制;
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政治、文化、
怔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P秽)试用否定之否定规律说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前
进性和曲折性。
(1)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
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
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
一。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楚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
曲折的。
(3)社会主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
律,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住的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主义事业已取
得巨大胜利,我们必须对社会主义事业充满必胜信心。
(4)社会主义事业妁发展不是一帆风颇的,曾多次遇到较大的
挫折。
但这并不能改变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我们不要因此而悲观失
望。
人民群众在挫折中经受锻炼,吸取经验教训,将使社会主义事
业更健隶的发展,取得更大的胜刹。
3.(P符)论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的统一。
内容和形式是事物的内在要曹
和结构方式这两个不同方面,二者是有区别的,对立的。
同时,内
容与形式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
任何形式都表现一定的内容。
另外,内容和形式的区别和对立是相
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内容和形式可以相互转化。
在某一种联系中
是形式的东西,在另一种联系中可能成为内容,反过来也是一样。
内容和形式又是相互作用的。
第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
于内容。
有什么样的内容,就要求有什么样的形式与之相适应;
内
容发生了变化,形式或迟或早总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第二,形式对
内容又有巨大的反作用。
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形:
当形式
适合于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形式不适舍亍
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第三,内容和形式的相
互作用构成两者的矛盾运动。
事物的内容是比较活跃易变的,形式
则是相对稳定的,二者始终存在着矛盾。
在事物发展的初期,形式
与内容楚基本适合的。
内容发展到一定阶段、原采的形式就落后于
内容,逐渐成为内容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形式与内容变为基本不适
合。
这时就产生了变革原有形式以适应内容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
经过变革,新形势代替了旧形式,形势与内容又基本适合。
形式和内容之间的矛盾运动,就是这样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不断发展过程。
,79.简述规律的含义及其特点。
(1)规律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
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具有两个特点:
①客观性。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
是运动着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
们不能任意地创造或消灭规律,也不能任意地改变规律。
人们只能
动、.识规律、利用规律。
②普遍性。
规律的普遍性是指,规律不是只
是在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和现象里起作用,而是在较大的范围和领域
起作用。
80.(2006.10,简答43)简述度的含义以及把握度的意义。
.0[答案]
(1)‘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一(或范
围、幅度),它体现着质和量的统一。
f2)掌握事物的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认识上,只有把握了事
物的度,注意决定质的数量限度,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
在实
践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
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81.(2006.4,简答43)简述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
系。
81.0[答案]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包括
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主要有两
种情形一一是指一个事物对另÷
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
二是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
(20.运动和静止关系是: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绝
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
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
82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82.oL答案]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
内容和发展变化鲸内在动办
“
(2)_聍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辨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
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3)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40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唯物辩证珐和形而一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83.(2005.10,简答43)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发展的基本
形态,说明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
.oE答案].n)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_物质是本原的。
、
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
它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的
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
主观唯心主义:
和客观唯心主义。
84.(2005.4,简答43)什么是一元论和二元论?
t在世界的统一性问,
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有何异同?
答案
(1)承认世界的统一牲,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
物有一介共同本质或本原的哲学叫一元论。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
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
各自独真的本
原的哲学叫二元论。
,
(2)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共同之处
是:
二者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主张母界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原。
二者的区别是: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统一干
物质;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精神,世界统F于精神。
85.(2003.10,简答4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
义。
‘一
0[答案]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不依赖于
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
了界限。
(2)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则清了界
限。
(3)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
物质规的局限性。
86.(2007.10,论述45)试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86.0[答案]
(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
性。
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
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书求是。
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
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使实践不断取得成功。
(3)改苹开
放以朱,我们党恢复了从实际出发、实书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了
·
系列符合我固实际的改苹开放政策,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取得了巨大成就。
实践证明,是否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87·
(2007.4,论述47)论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
歧,说明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对实际工作的重要意
(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主要表现
在:
第一,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
唯物册证法主张用联系的
观点朱观察书物。
形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
i;
二,发展新观
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希待一切
]F物。
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
第三,承认事物内部
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
物内部都包含希矛盾,矛盾是水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因而
它主张用矛所的观点采观察问题,坚持两点论。
形而上学则根本否
认书物内部矛盾的存在,认为书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外力推动
的结果,因而只看到矛质的一个方面,看不到另一方面,坚持一点
论。
(2)唯物辨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赴否承
认矛盾足事物发展的动力。
(3)坚持唯物辨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就是用联系的、发展
的、奎面的观点观察事物,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这样可以使我们在实际工作-P避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
对化,少犯错误,取得成功。
88.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88.O[貉案]
(1)意识的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
动地反映世界和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规律是物质运动
发辰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二者之间的关系是,①尊重客现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
住箩前提,⑦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工作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
的主现能动性与尊重客现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
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又要踏踏实实.按规律办事。
坚决反对片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
能动性,无视规律,盲目蛮干。
“大跃进”的沉痛教训我们必须永
远铭记。
我们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按规律办事,又要解放
思想,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P。
)
89试从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说明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89.O[答案]
(1)从起源上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
物;
意识是社会性劳动的产物。
(2)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
官;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意识
是社会的产物。
(3)从作用上看.意识对物质的作用必须通过物质实践活动才
能实现;
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
律,具有必要的物质手段。
.90。
矛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1)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一相
互吸引的性质。
,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二
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主要表现为茅盾跟去相互渗透或相互包含。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伟下相互转化的、趋势
(20穿盾萌斗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书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3)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牙=.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
茬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
的斗争性是绝莳的。
矛盾统一性的相对性是指它的条件性。
矛盾绝对性是指它的无条件性。
②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
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
90.说明本质和现象辩证关系的原理,以及这原理理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指导意义。
(1)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对立同一关系。
①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主要表现在:
首先,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暴露于事物外部,可以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l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深藏于事物内
部,是不能直接感知的,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其次,现象
赴个别的、具体的,是多种多样的;
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
共同的东西。
再次,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
本质则是相对稳定、
相对平静的。
②本质和现纽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一方面,本质不能
脱离现象,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这样那样的现象表现出来,不
教现为现祭的纯粹本质是不存在的。
另一方面,现象不能脱离本
质,任何现组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看本质,真相从正面直接地表现
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不表现本质的纯粹现象也是不
存在的。
本质和现象之间不是并列关系,本质决定现象,是现象存
在的根据,现象的产生和变化归根到底是依赖于本质的。
j
(2)掌握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
①本质和现象是有区别的、对立的,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
留在表面现象上,有必要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事物的本质。
谚‘.w
②本质的现象是统一的,对大量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是揭示.-f
物本质的正确途径。
(P,,);
。
92.试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并运用这~原理说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92.0[答案]
(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
物质决定意
识,物质第一,i#-,意识第二·
i#-;
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错误的意识会il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2)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一
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KIT,事
物,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I#-,按规律办事。
我国最大的实际是正处
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当前国际和国内的
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这
样才能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
(P鲋)
93.(2004.I0,论述47)试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其关系,、并说明
这一原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
..义
(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自考 马克思主义 哲学原理 问答题 论述题 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