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639622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44.17KB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施艾弗从“接受——拒绝”、“限制——允许”二个向度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研究,得出保护和宽容的教养方式表现为(A.既接受又限制)
A.既接受又限制B.既拒绝又限制C.既允许又拒绝D.既允许又接受
11.马丁与麦考伯依据“接纳——拒绝”和“要求与控制—宽容”两个向度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研究,得出冷漠型教养方式的父母给予孩子(A.最少的关爱与一定的允许或限制)
A.最少的关爱与一定的允许或限制B.很少的关爱与一定的限制
C.很少的关爱与很少的限制D.最少的关爱与最大的限制
12.家长在将子女培养教育成人的过程中,是最重要的因素。
(B.以身作则)
A.教育知识B.以身作则C.教育能力D.成功的范例
13.家长在预先设计好的情景中对所要评价的孩子的某种行为加以诱导,并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的方法,称为(B.情景测验法)
A.行为测验法B.情景测验法C.戏剧测验法D.模拟表演测验法
14.一项国际性的调查研究发现,世界各国儿童最喜欢玩的东西是“沙”,这主要是因为(D.沙最能满足孩子创造的需要)
A.沙是最便宜的东西B.沙是最容易得到的东西
C.沙是相对比较安全的自然物质D.沙最能满足孩子创造的需要
15.一个3岁孩子走路时不小心撞到桌子角,痛得大哭起来,妈妈赶紧跑过去用力拍打桌子说:
“桌子真坏!
妈妈帮你打它!
打打打!
”孩子也学着妈妈的样打骂桌子。
这是一种(B.错误归因的教育)
A.不着边际的教育B.错误归因的教育C.满足情感需要的教育D.解决问题的教育
16.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包括四个方面。
(A.健康教育、认知教育、品德教育、审美教育)
A.健康教育、认知教育、品德教育、审美教育B.健康教育、知识教育、品德教育、审美教育
C.品德教育、智力教育、体育、劳动教育D.品德教育、智力教育、体育、美育
17.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从开始表现出来。
(D.二、三岁后)
A.新生婴儿个月后C.一周岁后D.二、三岁后
18.我国的孕妇常在孕期5个月左右开始发生小腿抽搐,这是由于______缘故。
(A.缺钙)
A.缺钙B.缺铁C.缺锌D.缺碘
19.幼儿到了时什么事情都要求“自己来”,对成人的要求和帮助常以“不”来拒绝,这时候孩子变得非常任性固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一次心理断乳期。
(B.二三岁)
A.一二岁B.二三岁C.三四岁D.四五岁
20.一般情况下,婴儿到已基本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
(B.三岁)
A.二岁B.三岁C.四岁D.五岁
21.对孩子的非期望行为,父母可以采用批评惩罚法来加以纠正,批评时应该(A.不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同时不把话说得太过,留有余地)
A.不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同时不把话说得太过,留有余地B.尽量严厉一点,让孩子感到有震摄力
C.(如果孩子欺负了别的小朋友)不论什么原因,都应该当着这位小朋友和他家长的面狠狠地批评自己的孩子,以示公允
D.在饭前或睡前进行,让孩子吃不好睡不好,增强批评的效果
22.在人际沟通的四种基本态度中,“我好——你不好”是一种(B.挑剔的生活态度)
A.沮丧的生活态度B.挑剔的生活态度
C.破碎的生活态度D.低调的生活态度
23.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指导者与家长是一种关系。
(A.主客体)
A.主客体B.师生C.供求D.平等
24.我国的家长学校出现于,目前已有各种类型的家长学校30多万所。
世纪80年代初)
世纪20年代初世纪50年代初世纪80年代初世纪90年代初
25.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对象是(A.父母亲)
A.父母亲B.祖辈家长C.法定监护人D.家长和子女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26.联合国颁布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是为了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我国也颁了《婚姻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条文,对儿童权益进行保护。
P224
27.家庭的精神环境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文化氛围、家长的素养等方面。
28.《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子女的权利主要可概括为生存的权利、子女受教育的权利、、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的权利等。
29.学前儿童家长的人才观主要体现在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
30.学前儿童家长的教养方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也包括孩子的性格因素,而在孩子的性格因素中,父母关注和关心的程度不同和情绪特征是最突出的影响因素。
31.孩子的精神需要一般包括安全感的需要、交往的需要、被信任的需要、创造探索的需要和成功的需要。
32.美国着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
米德将年轻一代把知识文化传递给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长辈的过程称作后喻文化。
33.埃里克森认为,乳婴儿期最主要的社会心理发展任务是建立基本的信任感,发展对周围环境,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
34.学前儿童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必须适合孩子的年龄和能力,这体现了对儿童非期望行为管教的适切性原则。
35.家庭教育指导的常用形式有个别指导、集体指导和文字音像资料介绍,推荐提供等三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家庭的本质。
(1)、家庭是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统一
(2)、家庭是一个历史范畴
(3)、家庭是一种最典型的初级群体
42.家庭教育的本质
(1)是一种生活教育。
(2)、是一种私人教育。
(3)、是一种非正规教育。
(4)、是一种终身教育
4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局限性
(1)家庭教育的条件具有不平衡性
(2)家庭教育的非理性
(3)家庭教育的相对封闭性
(4)家庭教育缺乏互动性
44.我国当代科学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观念
(1)为国教子、社会发展的观念
(2)为家教子、家庭幸福的观念
(3)为子教子、助子成才的观念
45.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
(1)主体人格性原则
(2)示范导向性原则
(3)理性施爱原则
(4)教育一致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46.试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一)、留守儿童的特点
1、留守儿童孤独、自卑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抵触情绪强、逆反心里明显
3、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缺失、时有怨恨父母
(二)、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1、家庭条件影响到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
2、父母的教育观影响到留守儿童的人格的健全
3、留守家庭教育影响到留守儿童社会化的进程
4、留守家庭教育影响到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思想
(三)科学的家庭教育策略
1、为留守儿童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2、父母与留守儿童加强亲子间的交流、沟通
3、父母学习新理念提升留守儿童认知的自信心
六、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
47.天津市河西区调查了312人,其中离异父母一方付子女抚养费300~500元占%,500~800元的占%,根本不给抚养费的占25%,有的则是离异时一次性付抚养费了事,单亲家庭中父或母承受了比正常家庭更大的生活压力,有的无暇关注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请根据提供的数据,分析单亲家庭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单亲家庭造成社会适应不良,学校学习适应不良者居多
一、在生活方面,单亲家庭经济收入少,往往形成家庭生活的困难,生活水平下降。
造成对子女无办抚养。
二、在家庭教育方面,单亲家庭的父或母,因精力、体力、经济、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教育子女方面困难重重。
单亲家庭的子女教育不足和失误形成的行为品德方面的问题远远超过完整家庭
三、单亲家庭儿童特点
1、悲观自卑
2、性情孤僻
3、怯懦粗暴
4、逆反心里
5、惟我独尊
四、单亲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
1、单亲家庭中家长的不良情绪,影响到幼儿健康心理的发展
2、单亲家庭忽略孩子的教养,影响幼儿身体健康
3、单亲家庭关注程度不够,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
1.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表现出来的权威性和专制性的区别是什么?
权威性和专制性是意思相近的两个词,它们都强调一种外在的力量对人的有力的影响,但权威性是褒义,专制性却是贬义。
因为权威性对人的影响是令人信服的,而专制性对人的影响是依靠强制的力量凭自己的意志独断专行。
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尊重孩子,爱护孩子,赏罚分明,这样才能树立起自己的权威。
而不是滥用权威,成为专制型的家长,这样会严重妨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2.我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我国政府也格外重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这一根本性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概括起来讲,就是要使儿童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健全发展的基础上,个性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成为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才。
3.简述家庭教育中的理智性原则。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既要关心热爱孩子,又要严格要求孩子,做到宽严有度,理性施爱,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首先,对孩子不要溺爱。
“爱”与“溺爱”,一字之差,实际上它们的区别就在于,用理性的方式去爱是真正的爱,而完全用情感的爱去爱就是溺爱,溺爱会窒息孩子的成长空间。
所以,父母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客观分析孩子的需要,满足合理的要求,拒绝不当的要求。
并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抵抗挫折的坚强意志。
其次,对孩子不要简单粗暴。
孩子的知识和经验缺乏,在生活和学习中难免犯错,但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试误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
家长对孩子的错误,尤其是认知方面的错误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要耐心的指导,耐心等待。
最后,要全面整合。
这是教育孩子的关键,家长只有全面关心孩子,爱护孩子,才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孩子个性的完美发展。
4.简述家庭教育中的指导性原则。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人格,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家长既不能放手不管,也不能包办代替,而是针对孩子的特点,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家长对孩子进行指导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后不指导,帮助孩子甩掉拐杖,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5.简述家庭教育中的渐进性原则。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教育,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对孩子的要求,让孩子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具体明确,简单明了,便于孩子理解和执行。
其次,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应是孩子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太高了,会使孩子失去信心,要求太低了,又容易使孩子失去兴趣,并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
最后,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应做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使孩子一边巩固一边前进
6.简述家庭教育中的暗示提醒法。
暗示提醒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用间接而含蓄的方式对孩子的心理施加影响,从言语上去提示孩子,从感情上去感染孩子,从行为上去引导孩子的一种方法。
在运用暗示提醒法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多与孩子沟通;
用多种方式暗示;
巧妙使用反暗示。
49.影响孕妇情绪的原因:
a、夫妻关系不良b、孕妇与母亲关系不良c、担心体形变化
d、性别期待和产程危险的压力。
e家庭生活压力。
f.影响孕妇情绪的原因,最重要的还是家庭因素和孕妇自身的认识因素
7.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任务应该是以下几个方面——健康教育的任务:
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和卫生常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激发孩子参加户外锻炼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认知教育的任务:
引导孩子广泛接触周围的人和事物,并提供必须的教育材料,丰富孩子的经验。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
品行教育的任务是: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健康向上、活泼开朗的性格。
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具备基本的道德感。
审美教育的任务是:
创设美的生活环境,引导孩子感受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启发孩子表现美和创造美。
8.学前儿童创造力的特征有哪些?
一是模仿性。
所有的创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学前儿童年幼无知,最初的创造有相当的一部分是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上的。
二是自发性。
学前儿童的创造活动大都是自发进行的,没有特定的目的和目标,计划性针对性不强。
三是灵活性。
学前儿童乐于独立探索,自己想办法解决一些问题。
四是发展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创造性也逐步增强。
五是差异性。
创造性水平在不同的儿童个体之间是有差别的,比如性别的不同,强弱的不同,显露早晚的不同,内容的不同等等。
六是无价性。
学前儿童的创造性一般不像成人那样,能直接转化为新产品,区别在于学前儿童创造性的价值在于无形产品,即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9.学前儿童家庭创造教育中如何开展科技活动?
首先,家长要保证孩子开展科技活动的时间,不要让认字,学外语,练钢琴,练书法等占满孩子的生活。
还要为孩子开辟活动的空间;
提供活动的材料。
其次,家长要引导孩子进行科学小实验。
家长首先要支持孩子的独立实验,当孩子能力有限时,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开展科学研究,带领孩子走进妙趣横生的科学殿堂,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10.家长应如何注意情感特征对孩子的心理发展的影响?
家长的情感特征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情感也有区别于其他心理活动的特征,最重要的特征有两个,一是情感的两极性,一是情感的情境性,在功能上,情感具有动力功能,又分为增力功能和减力功能,动力功能是指积极乐观的情感,减力功能是指消极悲观的情感,如烦乱的心绪,极度的失落,以及冷漠的态度等,它能使人行动消极,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
作为家长,要很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特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活跃家里的气氛,控制情感的负向功能,避免给孩子带来伤害和不好的榜样。
比如,家长不要把不良情绪带进家门,不迁怒于人,为孩子情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空间。
11.请解释情商的涵义。
最早提出情商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彼得萨洛瓦里和约翰梅耶教授,他们在1990年把情商描述为由3种能力组成的结构。
1995年,美国心理学家格尔曼对情商作了更明确的说明,他认为情商包括五个方面的能力:
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以自己的情绪激励自己行为的能力,了解别人情绪的能力,与别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20世纪90年代末,情商概念传入我国。
我们认为,儿童的情商是非智力因素,主要指的是儿童情感和社会技能的综合特14.家庭情商教育的价值有哪些?
(一)学前期是培养孩子情商的黄金时期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情商与智商相比,遗传成分要少得多。
所以,家长在孩子出生以后,抓紧时机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就显得非常紧迫。
另外,儿童情商的成长具有阶段性,各种情商技能的发展就像身体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一样,还有自己特定的时间表,一旦错过,相应的技能就会变得难于掌握。
比如,交友这种情商技能,如果在童年时代失去学习的机会,等到长大成人以后再来补习,就难以学会了。
性,包括儿童的情绪的愉悦性、反应性、表达性和交往的礼仪性、幽默性、融洽性以及意志的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等。
12.学前儿童家庭情商教育的任务是什么?
心理学家们认为,对儿童成功至关重要的情感特征主要是:
同情和关心他人,表达和理解感情,控制情绪,独立性,适应性,受人喜欢,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坚持不懈,友爱,善良,尊重他人等。
具体来说,学前儿童家庭情商教育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陶冶儿童的道德情感,训练儿童的社会技能,提高儿童的情感技能。
13.如何培养孩子的情感抗挫能力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
设置的情境必须有一定的难度,能引起孩子的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难,应是孩子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
同时,孩子一次面临的难题也不能太多。
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孩子自我调节心态,正确地选择外部行为,克服困难,追求下一个目标;
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
第二,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孩子,让他认识到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它,只有鼓起勇气努力向前,才能最终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另外,在孩子做出很大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困难。
第三,对陷入严惩挫折情境中的孩子要及时进行疏导。
如帮助孩子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等。
在必要时可帮助孩子一步步地实现目标,让孩子体会只有战胜了困难才能前进一步,而进步、达标的全过程就是不断困难的过程。
在平时则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活动,把握其发展趋势,如果孩子在克服困难时几经尝试均告失败,就应及时给予具体帮助。
21.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的未来走向是怎样的?
21世纪,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出现了以
下的走向:
(一)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
(二)与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相适应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教育的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这使得我们能够了解到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当然,在借鉴外国教育经验的时候,不能盲目照搬,而是根据我们的国情和园情做取舍,比如我们的幼儿园普遍班额较大,有些家长的教育观念还跟不上形势,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重视在指导技能和质量上有提高。
(三)与学前教育的一体化相适应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幼儿园和社会都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的指导不应局限在托幼园所和家庭,而是要广开门路,充分利用社区的物产与人文资源,实现学前教育一体化。
因此,家长在学前期对儿童大脑情感部分的发育予以关注和刺激是极其重要的。
另一方面,在学前期培养孩子的情商是有可能的。
家长可以利用儿童强烈的成就欲望和自信心去培养儿童的情商。
(二)情商是儿童人格教育的必要成分
国际社会对儿童人格教育与家庭情商教育的兴趣和关注与日俱增。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现代人要具有交往能力、与他人共同生活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人要帮助儿童了解人类的多样性、相似性以及依存性,并且使儿童在认识他人之前学会认识自己,所以,无论是在家庭、社会还是在学校进行的教育,都应首先使他们认识自己。
只有在这个时候,他们才能真正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人的反应。
(三)情商对儿童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情商对儿童成长发展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要大于智商。
有的研究人员通过对成功因素的分析,指出:
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成功中只起到20%的作用,在其余的因素如情商,社会背景,健康,运气中,情商最为重要,所以,人们常说:
智商决定一个人是否被录用,而情商则决定一个人是否被提升。
可见,高情商比低情商的儿童更容易获得成功,情商技能的高低关系到人生的成败。
15.如何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从古至今,很多的伦理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把同情心看作是道德情感的出发点,一个人正是因为有了同情心,才能理解别人的喜怒哀乐,才能对别人的情感作为相应的反应,也才会有宽容、利他等道德情感的产生。
如何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呢?
首先,教孩子学习观察他人的情绪变化。
体察到他人有痛苦,是同情关心他人的第一步,对年龄幼小的儿童来说,教他对一引起具体现象的观察来发觉别人有痛苦是十分必要十分有效的。
突然的、长时间的沉默无语或不参与小朋友的游戏,别人不经意的问话便流下泪来,等等,这些都有可能是儿童遇到了麻烦、痛苦问题的征兆。
第二,帮助孩子深刻体验到别人的痛苦。
体验到别人的痛苦,是同情关心他人的关键,并且这种体验越深刻,所产生的同情与关心别人的欲望就越强。
孩子童由于年龄和经验的局限,需要一些专门的教育方法、手段帮助他们去体验他人的痛苦。
比如:
对他人痛苦的具体形象生动并且是充满感情的描述;
唤醒和利用儿童已有的、比较深刻的自身痛苦的体验;
给孩子欣赏一些典型的、感染力的文学作品。
由此对儿童进行移情的训练。
最后,要教孩子恰当地向他人表示自己的同情与关心。
对他人的同情与关心如果表现行不恰当,不仅会遭到他人的拒绝,甚至会给他人带来更大的痛苦。
对儿童来说,一是表现自己同情与关心的电动机比如什么时候询问或看望遭受痛苦的伙伴;
二是用什么形式表示自己的同情与关心,应该使孩子懂得,精神上的关心往往更胜于物质上的关心。
69.简述学前儿童家长的儿童观:
学前儿童家长的儿童观是学前儿童家长对学前儿童的认识和看法。
主要是指学前儿童家长对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权利和地位、儿童的特质和能力以及儿童发展规律的认识,学前儿童家长的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以及儿童发展规律的认识,就构成了儿童观。
16.美国学者帕特丽夏等人关于家长的教养态度对孩子劳动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中,“仆人型家长”和“懒惰型家长”分别有哪些特征?
仆人型家长:
这类家长承担了家庭中的全部家务劳动,觉得根本没必要训练孩子的做事技能,让孩子帮助大人做事。
他们没有意识到让孩子学会做家务也是家庭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失去了通过家务劳动来培养孩子的机会。
懒惰型家长:
这类家长十分懒散,宁愿看书报看电视睡觉,而不愿意做家务,他们认为教孩子去做事会遇到很多麻烦,因而没有耐心和热情帮助孩子掌握劳动技能。
17.家长如何了解和认识孩子的能力?
第一,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
第二,要了解孩子的各种权利。
家长应认识到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已经享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 儿童 家庭教育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