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写作范文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638910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52.34KB
申论写作范文Word格式.docx
《申论写作范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论写作范文Word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府财政用于农业的公共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较低,致使大量农用水利设施年久失修。
3、农药、化肥、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成为农业税废止之后农民最大的投入部分,而粮食等农产品的收购价偏低,使得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
4、农民处于社会的底层,极易遭受外部攻击和伤害。
他们只能充当社会利益分配结果的被动接受者,而很少有可能影响社会利益的分配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倾斜。
5、生产力落后的历史因素以及城乡二元体制都阻碍了农村的发展。
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措施有:
1、牢固树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想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破除城乡分割的发展观,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树立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观念,把城市和工业的振兴,把农村、农业的繁荣和农民生活的改善,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循环中和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加以通盘考虑。
要消除城乡间生产要素难以有效流动的障碍,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差别。
2、实现我国农村三大战略转型
一是农业产业的战略转型。
从传统农业产业转向现代农业产业,既要发挥传统耕作技术的优势,又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武装农业产业,大大增加农业产业的技术含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
要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农业产业的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服务等环节,应通过专业性产业组织分工协作去完成,发挥分工优势,以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能力,形成规模效益。
二是农村社会的战略转型。
城乡互动,良性转换,通过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战略,有序地把一部分农村人口转化成非农产业人口。
通过教育、文化、科技、人员交流、产业联系、各种媒体的纽带和中介作用,把城市现代文明输入农村,把农村演变到现代社会形态中来。
三是农民身份的战略转型。
解决农民“国民待遇”问题,在义务教育、户籍管理、迁徙自由、市场准入、劳动就业、公共用品使用、民主参与等诸多领域,完全可以逐步取消对农民的歧视性限制,在解放农民的路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3、推行以吸纳农民参与为主旨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路线
必须改变策略,把以城市利益为导向的工业化路线改为城乡联动、有大量农民参与的工业化路线。
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创业办厂,既可以在乡村办,也可以到城市办,取消各种歧视性的准入限制。
鼓励农民到工业部门就业,并最终改变农民的职业身份。
就业问题
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1、理调整就业结构
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引导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的产业和企业的发展。
在增加基本建设投资,积极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通过产业政策的调整,重视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别是就业容量比较大的服务性企业和中小企业。
积极发展集体、私营、个体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实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
2、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中国政府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鼓励劳动者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就业岗位,支持用人单位自主决定用人的数量和质量,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形成。
3、提高劳动者素质
为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中国政府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发展各类教育事业,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
4、统筹兼顾城乡就业
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不充分就业问题严重。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结合“城镇化”和“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实施,努力探索城乡统筹就业的新途径,形成了两方面的基本政策。
一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当地就业。
二是引导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就业。
5、促进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再就业
采取积极主动的就业服务措施。
在有下岗职工的国有企业普遍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下岗职工进中心后,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每半年为他们提供一次职业指导、三次就业信息和一次免费的职业培训机会。
医疗问题
解决医疗问题的措施
(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不能变:
一是坚持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能变,不能盲目照搬外国的发展模式;
二是坚持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不能变,医疗卫生机构不能变成追求经济利益的场所;
三是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居民初级卫生保健权益的责任不能变。
(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分类管理,加快发展社区、农村医疗服务,构建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三)改革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从源头上抑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改变“以药补医”的状况。
(四)依法行政,实施行业监管,加大医疗乱收费的查处力度,规范服务行为,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保证群众医疗安全,。
(五)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严格收费管理,改善医疗服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继续在卫生系统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认真查处红包、回扣、开单提成和乱收费等违法违纪问题,建立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惩防并举的纠风工作长效机制。
(六)建立适合中国特点的新型医疗保障体制。
(七)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住房问题
解决住房问题的措施
2007年8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
《意见》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城镇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加大棚户区、旧住宅区改造力度,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提出力争到“十一五”期末,使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民工等其他城镇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得到逐步改善。
首先,要充分认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重要性。
房价过快上涨,会进一步吸引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过度投入房地产市场,既不利于房地产业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会挤压其他产业的发展,导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失衡。
同时还容易引发通货膨胀,加大金融系统的风险,甚至会引发泡沫经济,到时不仅房地产市场难以保持繁荣,还会导致整个经济的衰退。
房价过快上涨,一般群众买房将更加困难,生活负担将会加重,会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严重影响社会的公平正义与稳定和谐。
因此,必须下更大的决心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使其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
其次,要进一步加大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力度。
正确运用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两个手段,引导房地产投资保持合理规模,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要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对已经出台的调控措施,要狠抓落实,同时,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出台新的调控措施。
要增强各项调控政策和措施之间的协调性,使之相互衔接、配套。
对地方政府来说,尤其要增强政策的执行力和有效性。
对调控政策落实不到位、房价涨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要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第三,要重点解决好广大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
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努力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要按照国务院《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房制度,逐步扩大廉租住房制度的保障范围,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和保障标准,健全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确保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来源;
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规范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标准,严格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管理,加强单位集资合作建房管理;
逐步改善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加快集中成片棚户区的改造,积极推进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
第四,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整顿力度,规范市场秩序。
要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坚决整治房地产开发、交易、中介服务、物业管理及房屋拆迁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坚持公开、平等竞争,进一步完善经营性用地的招拍挂程序,坚决遏制违法违规占地。
完善信息发布制度,规范数据公布制度,严厉打击发布虚假信息诱导消费者的行为。
严厉打击囤房惜售、随意涨价等不法行为。
前不久,上海所谓第一天价楼盘因涉嫌"
捂盘惜售"
、"
虚拟交易"
等,受到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的调查。
要以房地产业为突破口,加大反腐败力度,严查商业贿赂、权钱交易等行为。
收入分配问题
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措施
收入差距问题,是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也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想方设法努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提出,要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同时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明确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列为经济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这就进一步明确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当前收入分配上的主要问题是,非常态收入突出,保障性收入不到位,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拉大,不良后果日益明显。
解决的出路是,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同时,逐步加重公平的分量,努力兼顾公平。
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既要着重解决初次分配非正常收入造成的差距,还要着重解决再分配的社会公平保障,建立公正的收入分配体制。
第一,保证社会成员机会平等,解决好初次分配的合理。
在初次分配中,要建立健全市场机制,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以效率为前提,贯彻按劳和按要素分配原则,让激励性和效率性收入分配确实到位,控制垄断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实现合理的初次分配。
第二,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解决好再次分配公平。
目前再次分配体制不健全,保障性收入分配不到位,低收入层与高收入层的差距日益拉大。
这就需要以公平为原则,加大政府调控力度,通过经济立法、经济政策,运用税收、金融、行政等调节干预手段,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采取切实措施保证低收入居民的保障性收入,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部分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
例如,进行税赋改革,加大对各类收入的税收调节;
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公共开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支持落后地区和农村发展,提高落后地区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着力解决城乡居民贫困层的生活困难,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
采取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数量的办法,逐步缩小贫富差距。
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好保障性分配问题。
政府要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向低收入倾斜,确保低收入层的最低生活保障,突出解决失业、医疗、养老保障,加大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
环境污染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
解决环境污染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措施: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协调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之间的关系,同时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二)全民动员,共同行动。
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这就是说建设生态文明,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人人都有责任,各行各业都要身体力行。
(三)媒体宣传。
我们要大力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树立友好的“环境即生产力”的理念。
尤其面对处于领导位置的人,更要大力宣传及贯彻生态文明观。
(四)政府体制改革。
在政府机关中还要对过去建设的各方面消极因素做出反思,尽快地弥补体制的缺陷,不能再单纯地以GDP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唯一依据,而忽视了绿色GDP的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
另外,各地环保部门的人事和财政,也都应该由环保总局统一管理,彻底消灭其中的利益得失及权力抗衡。
(五)健全法律法规。
惟有环保规则成为既定的制度和法律,防污治污的综合性约束机制才能真正的在社会中全面建立起来。
(六)加强大众的生态道德教育。
提高人们生态道德修养要树立新的系统观、价值观、经济观、消费观、科技观,营造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的社会氛围,还须建立完善的环保教育机制,尤其要抓好学校教育的环节,特别要重视青少年生态道德意识的培育和提高。
只有使人们从小就懂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观,才能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构筑起牢固的生态屏障,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切实防止破坏生态的悲剧重演。
解群体性事件
如何化解群体性事件,维护和谐安宁
一、直面现实——不回避问题。
一些地方频频出现集体上访,有的酿成群体事件、恶性案件,一般是由改制安置、房屋拆迁、农民负担、干部作风、社会集资、执法不公、环境污染问题引起的。
平时不在意,一旦有点大的动静,又如临大敌,紧急部署,层层设防,严而堵之,有些群体性事件就是这样酿成的。
人民利益是共产党人的至高利益。
一个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和领导干部,就应该像胡锦涛同志提出的那样,主动地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最大的地方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好群众工作。
二、沉着冷静——不激化矛盾。
有时候上访的人数众多,有时候群情激愤。
主要负责同志决不能害怕群众,躲而不见,一定要满腔热情地主动接待,靠前工作。
面对一时的混乱局面,一定要沉得住气,头脑清醒,保持镇定。
以一种理智、宽容、忍耐的态度,尊重上访者的权利,让他们把话说完,然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出负责任的解释和答复。
接待上访群众,要态度诚恳,不打官腔,换位思考,以心换心。
三、恪守承诺——不失信于人。
群众上访是为了使反映的问题得以解决,想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作为接待上访者,必须耐心倾听,作好记录,找出要点,根据问题的性质,解决的难易和自己的职权范围作出答复。
接访工作最要讲诚信。
凡经过缜密思考和集体研究决定的表态、承诺,一经作出,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必须坚决兑现。
谁负责,谁办理,什么时候解决,解决到什么程度,余下的问题如何处理,都要项项落实,环环扣紧,不能有丝毫大意。
四、慎审果断——不留后遗症。
许多社会问题不是孤立的某件事,可能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涉及法律问题,又涉及政策问题,既是政治问题,又是经济问题,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处理起来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对这类问题的处理,必须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依据法律法规,依据国家政策,依据上级政府的有关规定,既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又坚持原则立场,紧紧守住底线,不能动摇。
五、尽职尽责——不半途而废。
有些重大复杂问题的处理,某个问题的同志其责任感和精神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既然接受任务,就应以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不负重托,不辱使命,锲而不舍,一抓到底。
奥运专题
北京奥运会是全世界的体育盛事,不仅属于中国人民,也属于世界各国人民。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有利于弘扬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推进奥林匹克运动会普及和发展,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北京奥运会,是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运动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一次伟大握手,是世界各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一次热烈拥抱,也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激情对话。
通过奥运,我们要向世界展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中国形象;
展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中华文化魅力;
展示13亿中国人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展示中国民主进步,文明开放的良好形象。
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将极大地唤起全国各族人民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和爱好,使奥林匹克精神在人民心中扎根开花,必然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地发展。
举办奥运会,不仅是群众体育发展的大好时机,更是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改善城市环境难得的机遇。
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经济建设,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来巨大的旅游收益,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带动电子,通信,建筑,体育用品,服务等部门及行业地发展。
这将加速推动中国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
将成为提高国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催化剂。
2008年奥运会将在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等领域为北京,为中国留下宝贵遗产,既包括有形的物质遗产,也包括无形的精神文化遗产,奥运会对北京的经济影响是可观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经济问题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摆脱传统的工业化模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转变传统的体制机制,创造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环境。
要完成各项任务,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当前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要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大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坚持以人为本,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要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切实转变观念,实现在“好”的前提下经济“快”发展。
二是进一步完善科学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
必须建立健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反映可持续发展要求、体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
完善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增加反映经济发展“好”的指标的权重,加强对地方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的考核。
尤其要完善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约束性目标,使之成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三是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保持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落实调控政策措施,并根据经济运行的新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主动引导社会预期,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四是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
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体制基础。
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并加强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培育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应引导地方和企业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项目,积极开发利用先进技术,降低消耗,防治污染。
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要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五是健全相关的监督约束机制。
完善能源环保政策、竞争政策、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健全促进节能降耗减排的考核体系和奖罚机制。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落实宏观经济政策,加强引导,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鼓励自主创新,发展循环经济。
要加快调整和完善对外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质量与水平,继续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完善利用外资政策,加强对外资投向的引导。
改革开放三十年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艰辛探索、吸取国内外经验教训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30年改革开放很好地实现了它的预期目的:
第一,改革开放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在1978年-2006年之间,中国GDP总量年均增长9.7%,2006年是1978年的57.5倍。
第二,改革开放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在1978年-2006年之间,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由第十位上升到目前的第四位。
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45%,2006年是1978年的34.2倍。
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17.21%,2006年是1978年的85.3倍;
外汇储备年均增长36.74%,2006年是1978年的6385倍。
第三,改革开放迅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30年来,我国迅速解决了13亿人的温饱问题,使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30.7%下降到2006年的2.3%。
197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为2.5亿,2006年减少到2148万,贫困人口比原来减少了10多倍。
1978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68岁,200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2.4岁。
改革开放是中国在新起点上夺取新胜利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前进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不断深化改革。
只有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才能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完善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才能更好地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物价上涨问题
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已经成为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一、造成物价上涨的原因
1、国际市场价格的带动。
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
这导致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进而拉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
2、成本推动。
近十年来,我国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一直低位运行,与此同时,种植养殖成本随着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而大幅上升,所以,目前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
3、供求结构失衡。
由于去年上半年生猪价格跌到谷底,导致生猪存栏下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申论 写作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