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世界近现代民族关系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638125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113.15KB
专题四世界近现代民族关系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Word文件下载.docx
《专题四世界近现代民族关系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四世界近现代民族关系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都结成反帝统一战线
D.都采取不合作态度反抗殖民统治
8.甘地提出的不合作运动纲领中,“不合作”范围中给英国造成损失最大的是
A、经济方面B.行政司法方面
C.军事方面D.文化教育方面
9.下列哪些国家是在结束英国殖民统治后而独立建国的①以色列②印度尼西亚③巴基斯坦④阿尔及利亚⑤蒙古人民共和国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④D、①③
10.20世纪30年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遭受挫折的主要原因是
A.法西斯势力强大
B.帝国主义推行纵容侵略政策
C.各国未能结成反法西斯联盟
D.缺乏反法西斯的政策和策略
11.在下图中,对19世纪中期英国占有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概括最全面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⑤
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⑥
12.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进入了觉醒时期,也就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在下列这一时期的革命中,不属于这一性质的是
A.中国的辛亥革命
B.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
C.伊朗、土耳其的革命
D.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
13.20世纪70年代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的最主要表现是
A.越南抗美救国战争胜利
B.非洲又有9个国家赢得独立
C、纳米比亚宣布独立
D.开始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14.埃塞俄比亚与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A.缺乏国际援助B.英法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C.内奸的破坏D.领导者不敢发动群众抵抗
15.一战后,印度和土耳其革命在特点和结果方面有着显著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宗教信仰不同
B.革命前,印度处于殖民地,而土耳其属于半殖民地
C.领导革命的民族资产阶级与革命对象的经济关系不同
D.印度国大党主涨非暴力抵抗,而土耳其建立了国民军抵抗
16.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不同于当时其他国家独立革命的特点是
A.它具有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
B.它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
C.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独立战争.
D.农村中封建土地制度继续保留
17.拉美各国独立后,导致经济发展停滞的原因主要有①劳动力和资源缺乏②私有大地产制的存在③政治上普遍独裁的局面④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入侵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8.二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A.没有摆脱殖民主义的控制
B.原有经济基础较差
C.南北对话处于僵持状态
D.国际经济秩序不平等
19.二战后,拉美民族解放运动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不同点是
A.联合反帝反殖反霸斗争
B.在一些国家地区共产党起了领导作用
C.最终冲破了西方的殖民枷锁
D、独立后主要走资本主义道路
20.第三世界国家敢于在联合国谴责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站在第三世界国家一边
B.帝国主义、超级大国之间矛盾重重
C、第三世界国家加强了团结和合作
D.帝国主义、超级大国的力量严重下降
21.巴黎公社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主要表现在
A、废除了旧的军队、警察、法庭等,建立新的国家机构
B.规定工作人员的年薪一律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
C、实行了一系列保护工人阶级利益的政策
D.接管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工人合作社管理
2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直接推动力是
A.19世纪30、40年代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
B.马克思、恩格斯深人工人群众
C、马克思、思格斯目睹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D.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发生
23.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最重要条件是
A、俄国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B.有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C.无产阶级与农民建立了革命联盟
D.1905年革命成为十月革命的总演习
24.19世纪60年代,促使工人运动日益带有国际性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国际工人协会的领导
B.各国工人政党的建立
C.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2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对后来的工农联盟最能构成威胁的是
A.把大中小企业一律收归国有
B.无代价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
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实行配给制
D.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
26.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采取的措施中最能反映当时俄国人民迫切愿望的是
A.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国有
B.一切企业实行工人监督
C、签订对德和约、退出大战
D.没收地主、皇室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
27.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含义是
A.东欧八国先后走上了人民民主道路
B.亚洲四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C、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
D.苏联、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在各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
28.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方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B.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份
D.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
29.下图中,属于20世纪40~5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的
A、①②④⑥B.③⑤⑥
C、①②③④D、③④⑤⑥
30.在社会主义阵营中,东欧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明显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
A.罗马尼亚B.波兰
C、德意志民主共和国D.保加利亚
31.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A.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B.动荡的国内环境
C.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3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说明
A.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B.苏联模式的失败
C.西方国际势力的影响是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D、东欧共产党完全退出了政治舞台
二、材料解析题
33.阅读下列材料:
在整个历史上,每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就会产生两种相反的反应,一种反应表现为退却和逃避,一种反应则表现为调整和适应。
前者的口号是“返回美好的以前”,后者的口号是“向先进学习,以与先进一方作战”。
19世纪期间,对西方入侵的这两种反应的例子很多,逃避现实这种反应的典型例子是1857~1859年的印度兵变和1900年的中国义和团运动。
我们知道印度兵变是心怀不满的印度兵在封建王公和地主的煽动下发动起来的,这些王公和地主因其利益已受到英国人的损害,希望回到过去的生活方式中去。
同样,义和团运动是秘密排外社团在朝廷官员和地方长官的暗中怂恿下发动的一次起义,这些朝廷官员和地方长官对传统儒学造诣很深,十分保守。
印度兵变和义和团运动都是悲惨的流血事件,但两者都未能给欧洲霸权以有力的挑战,因为他们实质上都是消极造反,只图用武力赶走可恶的欧洲人,以恢复以往的美好岁月。
这显然是空想,是注定要失败的。
这种方法既不能赶上西方列强,也不能阻止他们的入侵,西方的军事力量和西方经济事业的’活力是不可能抗拒的。
——摘自斯峪夫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结合有关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评论。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漫画《剪刀差》
材料二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
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国家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捎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
材料三1973年10月,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立即把对美国等支持以色列进行侵略的国家的石油供应量逐月减少5%,还决定单方面把原油标价提高70%,不久,又相继宣布对美国等国家实现禁运。
材料四1973年,中东国家实行石油“禁运政策”,使得90%以上的石油靠中东进口的日本遭受重大打击,日本派遣三木副总理访问阿拉伯各国,表示要“靠近阿拉伯”,日本还发表公开声明,表明了与美国支持以色列政策不同的立场。
——以上材料均摘自玉春良《世界现代史》
(1)材料一漫画的含义是什么?
说明了什么?
结合材料三说明石油战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说明了什么根本性问题?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结合材料四说明其作用。
(4)据材料二、三、四说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变化。
3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后初期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情况呈现出一种迥然不同的格局。
此种格局使帝国主义国家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倾向,美国抛弃了孤立主义,全面地干预欧洲国家及国际事务,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帝国主义国家对外政策基本上被纳入美国的外交战略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固有矛盾虽未消除,但也没有发展到军事对抗的程度,因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没有战争,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平衡。
材料二社会主义力量越出了苏、蒙二国范围,在欧亚涌现出一批新的社会主义国家,正由于社会主义力量的存在和发展,使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利益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得·
到,调和。
战后初期的社会主义力量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很自然地都团结在苏联的周围。
材料三战后初期,民族解放运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蓬勃发展。
新兴国家都对反映大国强权政治需要的旧国际政治经济极其不满,要求改变此种不合理状况。
——以上材料均摘自《当代国际关系》
(1)材料一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什么新特点?
据材料一、二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所说的战后初期社会主义力量都团结在苏联周围的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所反映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简要分析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4)指出材料三在客观上的历史作用。
三、问答题
36.19世纪中期,面对西方侵略所带来的民族危机,亚洲各国在为争取民族独立所做的斗争和努力中出现了哪两种典型的方式?
试结合有关史实,说明这两种方式及其结果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37.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三个高潮时期出现的相同原因和不同特点,归纳说明这些民族解放运动反映的世界发展趋势,简要分析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到当代所面临的新问题。
38.19世纪30~70年代初,欧洲工人阶级发动了哪些著名的运动或起义?
请概括说明工业革命对这一阶段欧洲工人运动兴起、发展、结局产生的影响。
39.有人认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表明“布尔什维克正在转向资本主义”,也有人认为罗斯福实行新政就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试结合史实评价这两种观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B3.C4.B5.B6.C7.D8.A9.D10.B
11.C12.D13.D14,B15.C16.D17.C18.D19.B20.C
21.A22:
A23.B
24.D25.B26.C27.D28.D29.A30、C
31.A32.B
33.上述观点不正确。
一是未认识到中印两国的民族运动都是由于西方入侵、民族矛盾激化而发生的。
二是未认识到两国斗争都是反侵略的正义斗争。
三是未能深入分析两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即因阶级局限性所致。
西方强大只是客观原因,在强大的西方列强面前,殖民地人民斗争是能够取得最终胜利的。
上述观点也诋毁了两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34.
(1)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不等价交换。
说明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
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使石油输出国收入甚微,直接原因是反抗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
(2)西欧经济发展迅速。
美国经济霸权地位开始动摇。
(3)中东石油输出国对西方国家实行禁运。
导致西方国家出现经济危机,而且加深了日本与美国的矛盾,分化了资本主义国家阵营。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即从发达国家控制发展中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互斗争、反控制斗争。
35.
(1)新特点:
二战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相对平衡,没有发生军事对抗和战争。
原因:
美国放弃了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由局部扩张转向控制欧洲和国际事务。
帝国主义国家在外交政策上追随美国。
社会主义力量的存在和发展。
(2)战后初期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进行了夺取政权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都得到了社会主义苏联强有力的援助。
地理位置上都靠近苏联,并且连成一片。
(3)是新兴国家在新形势下的反帝反殖斗争。
新兴国家加强团结,发展经济;
有力地冲击着战后的两极格局。
(4)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冲击了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对维护世界和平事业做出了贡献。
三、问答题
36.方式:
以亚洲革命风暴为代表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以日本明治维新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内部学习西方的改革。
差异:
①亚洲革命风暴是由各国的农民阶级发动的或封建统治者领导的,以武装反抗方式进行;
日本明治维新是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的倒幕派力量领导的,以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进行。
②亚洲革命风暴的主要目标是赶走外国侵略者,恢复民族独立;
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学习西方,建立近代化国家,实现民族振兴,摆脱民族危机。
③亚洲革命风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各国的社会性质,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亚洲各国在遭受西方侵略前,封建统治阶级力量比较强大,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新兴的社会力量不够强大;
西方列强的侵略破坏了亚洲各国原有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日本在西方势力入侵以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使日本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倒幕派掌握了较大的实力,实施了比较全面有效的改革。
37.
(1)相同原因:
受社会主义革命(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推动和影响。
各国民族资本主义都有较大发展,领导力量壮大。
西方帝国主义的整体力量不断削弱。
(2)不同特点:
①一战后:
出现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各国革命的类型和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
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②20世纪三四十年代:
带有鲜明的反法西斯斗争性质(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二战后:
民族解放运动在亚非拉美地区广泛展开,高潮迭起,出现了联合反帝反霸反殖斗争的新局面。
(3)反映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是亚非拉国家由被奴役压迫的局面走向自决、独立,第三世界崛起。
另一方面是西方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走向彻底崩溃。
(4)面临的新问题:
①世界旧的政治格局、殖民体系瓦解了,但新的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在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
②一些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间的民族矛盾开始显现,如印巴矛盾、中东问题、非洲种族冲突等,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新的不安宁因素。
③由于少数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操纵国际市场,恶化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条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成为第三世界面临的新问题。
38.工人斗争:
1831年、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1848年法国巴黎工人六月起义,1871年巴黎公社。
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兴起:
19世纪30年代前后,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暴露,促使早期工人运动兴起,欧洲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但还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②发展:
19世纪50—60年代,欧洲主要国家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或正迅猛发展,各国大工业的发展,使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增加;
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性经挤危机出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促使欧洲工人运动再度高涨,并走向国际联合;
1846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建立,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明确了工人运动共同的斗争目标,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
展。
③结局:
19世纪30~70年代初,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展与完成,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增强。
资产阶级运动成为当时历史的主流——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改变工场手工业时期的上层建筑,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基础。
无产阶级尚不具备实现自己的独立要求,消灭资产阶级的客观条件,因此,从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到1871年巴黎公社,工人阶级的斗争不可能取得胜利。
39.①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
②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国家掌握一切经济命脉的条件下采取的一种政策。
其目的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从而恢复农业,恢复整个国民经济,以便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1927年以后,新经济政策逐步取消。
③为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
新政的特点在于:
一是采用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办法,对金融业、工业和农业分别进行调整;
二是尽量避免国有化的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
三是采取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
罗斯福新政只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所作的局部调整,在根本上是有别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
正如罗斯福本人所言:
“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主义秩序的新运用。
”④本题的这两种观点,仅仅从历史的某些表面现象观察问题,并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因而导致错误认识的产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世界 现代 民族 关系 国际 共产主义 运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