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四川省绵阳市高一下学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633296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122.63KB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高一下学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高一下学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四川省绵阳市高一下学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用漫射散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
B.乙烯通入溴水中
C.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
D.乙醇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
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取代反应,根据定义分析.
A、甲烷和与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时发生取代反应,故A正确;
B、乙烯和溴水之间的反应是加成反应,不是取代反应,故B错误;
C、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属于加成反应,故C错误;
D、乙醇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D错误,故选A.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性质,注意取代反应与其它反应类型的区别,题目较为简单.
3.表示金属冶炼原理的化学反应中,不可能有( )
A.氧化还原反应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金属冶炼是工业上将金属从含有金属元素的矿石中还原出来的生产过程,冶炼过程一定存在化合价的变化.
A.金属冶炼时金属从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一定存在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
B.金属冶炼过程可能发生置换反应,如Fe还原硫酸铜,故B不选;
C.金属冶炼过程可能发生分解反应,如电解氧化铝,故C不选;
D.金属冶炼时金属从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一定存在化合价的变化,复分解反应中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一定不会发生复分解反应,故D选.
故选D.
本题考查了金属冶炼的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和四大基本反应类型,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金属冶炼的实质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4.下列措施能减慢H2O2分解速率,有利于双氧水长时间保存的是( )
A.放在无色透明细口瓶中B.置于冷暗处
C.置于通风透光处D.加入少量MnO2或FeCl3溶液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能使H2O2溶液分解的反应速率减小,有利于双氧水长时间保存,可利用降低温度、减小浓度等措施,以此来解答.
A.因为H2O2溶液见光易分解,所以放在无色透明细口瓶中,不利于双氧水长时间保存,故A不选;
B.置于冷暗处,相当于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有利于双氧水长时间保存,故B选;
C.因为H2O2溶液见光易分解,所以置于通风透光处,不利于双氧水长时间保存,故C不选;
D.加入少量MnO2或FeCl3溶液,能催化H2O2溶液分解,不利于双氧水长时间保存,故D不选;
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明确温度、浓度、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即可解答,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5.下列物质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
A.MgOB.NaClC.NaOHD.H2O2
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碱金属、碱土金属和氧族、卤族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据此分析解答.
A.MgO中镁离子和氧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故A错误;
B.氯化钠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故B错误;
C.氢氧化钠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O﹣H原子之间存在极性键,为离子化合物,故C正确;
D.双氧水分子中H﹣O原子之间存在极性键、O﹣O原子之间存在非极性键,为共价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化学键和化合物类型判断,明确物质构成微粒及微粒之间作用力即可解答,注意双氧水中存在的化学键,注意不能根据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判断离子化合物,为易错点.
6.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1%,具有十分巨大的开发潜力,目前的南海争端威胁到我们国家的核心利益.通过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得到的是( )
A.石油、天然气B.铀和重水C.淡水D.钠、钾、镁、溴
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A、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得到化石燃料;
B、铀和重水目前是核能开发中的重要原料,从海水中提取铀和重水对一个国家来说具有战略意义;
C、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可以增加淡水总量;
D、可从海水中提取大量的食盐、镁、溴、碘、钾等有用物质,海水素有“液体工业原料”之美誉.
A、对石油、天然气(以下简称油气)生成的来源,科学家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是生物死亡后转变成的,及有机生成学说.另一种是无机生成学说,认为石油天然气来源于无机物的合成,不能通过海水资源开发利用得到,故A符合;
B、铀和重水目前是核能开发中的重要原料,从海水中提取铀和重水,提取重水的方法:
蒸馏法、电解法、化学交换法、吸附法等,故B不符合;
C、全球海水淡化技术超过20余种,包括反渗透法、低多效、多级闪蒸、电渗析法、压汽蒸馏、露点蒸发法、水电联产、热膜联产以及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海水淡化技术等等,可以得到淡水,故C不符合;
D、浩瀚的海洋是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它不仅孕育着无数的生命,还孕育着丰富的矿产,而海水本身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又是宝贵的化学资源,故D不符合;
故选A.
本题考查了海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注意积累知识和海水淡化,制备提取物质的分析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
7.下列有关能量变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必伴随能量变化
B.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C.Ba(OH)2•8H2O和NH4Cl(固体)混合搅拌发生的是吸热反应
D.燃煤发电不需经过其它能量转换过程,可直接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A、化学反应伴随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B、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判断;
C、Ba(OH)2•8H2O和NH4Cl(固体)混合搅拌吸收热量;
D、燃煤发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最后转化为电能;
A、化学反应伴随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故A正确;
B、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则反应放热,反之吸热,故B正确;
C、NH4Cl晶体与Ba(OH)2•8H2O混合搅拌吸收热量,属于吸热反应,故C正确;
D、燃煤发电是从煤中的化学能经过一系列能量转换最终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故D错误;
本题考查学生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可以根据课本知识来解决,较简单.
8.1868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作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迄今人类发现的元素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种数相近
B.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16个族,分为主族、副族、第Ⅷ族和零族
C.元素周期表有七个周期,分为短周期和长周期和不完全周期
D.人们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如硅、锗等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A、非金属处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和氢,而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B、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C、元素周期表有七个周期,分为短周期和长周期;
D、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元素,通常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
A、非金属处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和氢,而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元素,所以金属元素多于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
B、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分列16个族,即7个主族和7个副族、ⅤⅢ族和0族,故B正确;
C、元素周期表有七个周期,分为短周期和长周期,故C正确;
D、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元素,通常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可以用来做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如硅、锗等,故D正确;
故选:
AC.
本题考查长式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要求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组成特点要熟悉,周期表中周期与周期之间,族与族之间含有较多规律,在学习中要善于抓住这些规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硼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硼玻璃纤维用作火箭的防护材料.下列关于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第ⅡA族
B.硼酸是弱酸
C.硼的金属性比铝强
D.硼的原子半径比碳小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B为第五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第IIIA族,B属于非金属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硼酸为弱酸,结合元素周期律解答.
A.B为第五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第IIIA族,故A错误;
B.B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碳的弱,非金属性越弱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弱,则硼酸的酸性比碳酸弱,碳酸为弱酸,所以硼酸也是弱酸,故B正确;
C.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B、Al同主族,B在上一周期,所以硼的金属性比铝弱,故C错误;
D.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则硼的原子半径比碳大,故D错误.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律,侧重于元素位置以及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0.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人体内,油脂的主要反应是在脂肪酶催化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B.鉴别蚕丝和人造丝(纤维素)的方法之一是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蚕丝
C.农村兴建沼气池将秸秆发酵产生沼气,可减少因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
D.氮、磷是作物生长的重要元素,故含氮、磷的废水可直接排放到湖泊中
有机物的鉴别;
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
B.蛋白质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C.秸秆发酵产生甲烷,腐烂后能产生有机肥,焚烧会产生环境污染;
D.氮、磷是作物生长的重要元素,如果含氮、磷的废水可直接排放到湖泊中会产生水资源污染.
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在体内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相应的羧酸与甘油,故A正确;
B.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纤维素燃烧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所以可以用燃烧法鉴别纤维素和蚕丝,故B正确;
C.秸秆发酵产生甲烷,腐烂后能产生有机肥,焚烧生成的固体颗粒及气体会产生环境污染,农村兴建沼气池将秸秆发酵产生沼气,可减少因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能达到废物利用,故C正确;
D.氮、磷是作物生长的重要元素,如果含氮、磷的废水可直接排放到湖泊中会容易使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中鱼虾死亡,故D错误;
本题考查有机物鉴别、环境污染等知识点,明确物质的差异性及物质的性质即可解答,注意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现象,题目难度不大.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工业制硫酸中的一步重要反应是SO2在400~500℃的催化氧化:
2SO2+O22SO3,这是一个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如果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述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B.适当提高O2的浓度可以提高SO2的转化率
C.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D.达到平衡时,SO2、O2、S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A、使用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
B、增加一种物质的量,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另一种物质的转化率;
C、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
D、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不变.
该反应是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
A、使用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故A正确;
B、增加一种物质的量,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另一种物质的转化率,所以适当提高O2的浓度可以提高SO2的转化率,故B正确;
C、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大于零,故C错误;
D、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不变,所以SO2、O2、S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故D正确.
本题考查了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难度不大,注意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
12.丙烯酸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与钠反应放出氢气
B.能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
C.能与新制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D.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CH2=CH﹣COOH含有C=C和﹣COOH,C=C可发生加成、加聚以及氧化反应,﹣COOH具有酸性,可发生酯化反应.
A.分子中含有﹣COOH,可与钠反应生成氢气,故A正确;
B.分子中含有﹣COOH,具有酸性,可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故B正确;
C.不含醛基,与银氨溶液不反应,故C错误;
D.含有C=C,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故D正确.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有机物的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为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
13.下列每组的三种物质中,两边的固体均用导线连接,插入中间的液体中,其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
A.Fe|H2SO4(稀)|石墨B.Cu|H2SO4(稀)|Cu
C.Cu|CCl4|AgD.Zn|蔗糖溶液|Cu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分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
①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A、具备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能组成原电池,故A正确;
B、两电极活泼性相同,且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四氯化碳是非电解质,且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蔗糖是非电解质,且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难度不大,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即可解答本题.
14.在如图所示的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b.下列a与b的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
A.NO2和H2O
B.SO2和NaOH溶液
C.NH3和H2O
D.CH4、Cl2混合气和饱和食盐水
氨的物理性质.
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若挤压胶头滴管,形成喷泉,则气体极易溶于水、或气体极易与溶液反应,以此来解答.
A.挤压胶头滴管,NO2和H2O反应,气体减少,外压大于内压,形成喷泉,故A错误;
B.挤压胶头滴管,SO2和NaOH溶液,气体减少,外压大于内压,形成喷泉,故B错误;
C.氨气极易溶于水,则挤压胶头滴管,体减少,外压大于内压,形成喷泉,故C错误;
D.CH4、Cl2混合气体均难溶于饱和食盐水,不能产生内外压强差,无法形成喷泉,故D正确.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性质、喷泉实验原理等,把握反应原理及物质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发生的化学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1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将氨气通入醋酸中:
NH3+H+═NH4+
B.在NH4Cl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
NH4++OH﹣
NH3↑+H2O
C.将少量铜屑放入稀硝酸中:
Cu+4H++NO3﹣═Cu2++NO↑+2H2O
D.将稀硝酸滴在铁片上:
Fe+2H+═Fe2++H2↑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A.醋酸为弱酸,离子方程式中需要保留分子式;
B.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加热反应生成氨气和水;
C.离子方程式两边总电荷不相等,违反了电荷守恒;
D.稀硝酸为氧化性酸,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气体,不会生成氢气.
A.将氨气通入醋酸中,反应生成醋酸铵,醋酸不能拆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NH3+CH3COOH=CH3COO﹣+NH4+,故A错误;
B.在NH4Cl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反应生成氨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H3↑+H2O,故B正确;
C.将少量铜屑放入稀硝酸中,反应生成硝酸铜、NO气体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3Cu+8H++2NO3﹣═3Cu2++2NO↑+4H2O,故C错误;
D.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气体,若铁片过量,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3Fe+8H++2NO3﹣═3Fe2++2NO↑+4H2O,故D错误;
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中等,明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的需要保留化学式的物质,如难溶物、弱电解质、氧化物等,D为易错点,注意铁与稀硝酸反应不会生成氢气.
16.如图,X、Y、Z、M、N是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中的五种元素,其中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形成的氢化物有2种
B.M、Y、N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依次减弱
C.X、Y、Z的含氧酸酸性依次增强
D.Y的一种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4,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M为O元素;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X为P元素、Y为S元素、Z为Cl、N为Se,据此解答.
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4,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M为O元素;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X为P元素、Y为S元素、Z为Cl、N为Se.
A.M形成的氢化物有水、过氧化氢2种,故A正确;
B.非金属性M>Y>N,故它们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依次减弱,故B正确;
C.X、Y、Z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它们最高价含氧酸酸性依次增强,不是最高价含氧酸,则不一定,如HClO为弱酸,而硫酸为强酸,故C错误;
D.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D正确,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注意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应用,难度不大.
17.对于如图所示的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负极的反应式为2H++2e﹣═H2↑
B.电子由Zn经外电路流向Cu,再经硫酸溶液流回Zn
C.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的酸性增强
D.硫酸既提供反应物,又起导电作用
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锌作负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据此分析.
A、锌作负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故A错误;
B、电子从负极锌沿导线流向正极铜,但不经过硫酸溶液,故B错误;
C、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活泼金属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正极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消耗氢离子,则溶液的酸性减弱,故C错误;
D、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硫酸既提供反应物,又起导电作用,故D正确;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难度不大,注意把握正负极的判断和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注意溶液中酸性的变化.
18.H2、CO、CH4是常用的燃料,它们每1mol分别完全燃烧生成H2O(l)及CO2(g)时,放出的热量依次为285.8kJ、283.0kJ、890.3kJ,相同质量的下列四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
A.H2B.COC.CH4D.煤气(CO和H2)
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根据H2、CO、CH4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28、16,所以相同质量的这3种燃料的物质的量之比就是:
:
,再根据H2、CO、CH4是常用的燃料,它们每1mol分别完全燃烧生成H2O(l)及CO2(g)时,放出的热量依次为285.8kJ、283.0kJ、890.3kJ计算相同质量燃烧放出热量之比,确定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多.
因为H2、CO、CH4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28、16,所以相同质量的这3种燃料的物质的量之比就是:
,又H2、CO、CH4是常用的燃料,它们每1mol分别完全燃烧生成H2O(l)及CO2(g)时,放出的热量依次为285.8kJ、283.0kJ、890.3kJ,所以相同质量燃烧放出热量之比为:
(
×
285.8KJ):
283.0kJ):
890.3kJ)=142.9KJ:
10.11KJ:
55.64KJ,所以相同质量的H2、CO、CH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H2.
本题考查学生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
19.将5.6L(标准状况)乙烯和甲烷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溴水中,充分反应后,溴水的质量增加了2.8g.原混合气体中乙烯与甲烷的质量比是( )
A.2:
1B.2:
3C.7:
6D.7:
3
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增加的质量为乙烯的质量,计算混合气体、乙烯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甲烷的物质的量,再计算甲烷的质量,据此进行计算.
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甲烷不与溴反应,则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增加的2.8g为乙烯的质量,则:
m(C2H4)=2.8g,n(C2H4)=
=0.1mo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四川省 绵阳市 一下 学期末 化学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