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版中考语文考点2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633003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81.99KB
精品部编版中考语文考点2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Word文档格式.docx
《精品部编版中考语文考点2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部编版中考语文考点2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从“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D.选段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
B项不正确,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名师点睛
传记类文章要点概括
1.关注传主的主要生平事迹。
严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颠倒或错位,还要严防内容上的断章取义,或者范围、作用、程度等的不明确。
2.关注传文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关系。
对传记中的人物要有全面的把握,严防人物与事件之间张冠李戴、事件杂糅或无中生有。
3.关注人物的对话。
严防内容上的主次不分、因果关系不明或文意理解上的错误。
4.关注文言现象。
对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一定要能做出合理的解释,严防题干信息的错解或误译。
5.关注题干。
明确题干考查的信息重点,严防与题干要求无关的信息进入答案或不恰当的推断混入。
考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将文章中对传主的介绍梳理清楚,即可轻松答题。
非传记类文章要点概括
1.分析具体内容,概括文章要点。
对文章内容的归纳和概括要注重对每一自然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2.分析选项内容,与原文一一对应。
考生解题时要注意将选项内容与原文一一对应。
尤其要关注选项中的关于写作手法的表述是否在原文中有具体的体现。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楚有养由基者①,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左右皆曰“善”。
有一人过②曰:
“善射,可教射也矣③。
”养由基曰:
“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
”客曰:
“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④。
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⑤,少⑥时气衰力倦,弓拨矢钩⑦,一发不中,前功尽矣。
(《战国策·
西周策》)
【注】①养由基:
人名。
②过:
经过。
③可教射也矣:
可以教人射箭了。
④支左屈右:
支起左臂,弯曲右臂。
⑤而不已善息:
却不因射得好趁此时休息。
已,同“以”,因。
⑥少:
过了不久。
⑦弓拨矢钩:
弓身不正,箭杆弯曲。
(甲)(乙)两文都和射箭技术有关,但所揭示的道理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①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②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③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故即④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⑤《北湖》之诗云。
噫!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①作州:
指欧阳修担任滁州知州。
②直:
径直。
③即:
到。
④即:
根据。
⑤韩子退之:
指韩愈,字退之。
请依据(甲)(乙)两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文以“乐”(填写一个字)贯穿全篇;
(乙)文则以“____________”(填写一个字)贯穿全篇。
遭遇贬谪的欧阳修筑亭并题名“醒心”,盛世不忘忧,显示了“____________”(填写文中四字短语)的政治家风范。
(2)两篇文章都表现了太守(欧阳公)的两种“乐”,请简要概括。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景,莱州掖人,家世力田。
景少倜傥,善骑射,不事生业。
清泰末,从张敬达围晋阳,会契丹来援,景以所部归晋祖。
天福初,授相州刺史。
范延光据邺叛,属郡多为所胁从,景独分兵拒守,晋祖嘉之,迁耀州团练使。
二年,大破契丹众于戚城,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郑州防御使,出为晋州巡检使,拜横海军节度。
契丹至汴,以其党代景。
景归次常山,闻契丹主殂乐城,即间道归镇,斩关而入,契丹遁去。
周祖微时与景善,及即位,加兼侍中。
景起身行伍,素无智略,然临政不尚刻削,民有讼必面诘之,不至大过即谕而释去,不为属吏所摇。
由是部民便之。
广顺初入朝,民周环等数百人遮道留之不获,有截景马镫者。
俄以景为护国军节度,岁余,迁镇凤翔。
性谦退,折节下士,每朝廷使至,虽卑位必降阶送迎,周旋尽礼。
左右或曰:
王位尊崇,无自谦抑。
景曰:
“人臣重君命,固当如是,我惟恐不谨耳。
”初封郡王,朝廷以吏部尚书张昭将命,景尤加礼重,以万余缗遗昭。
左右或言其过厚,景曰:
“我在行伍间,即闻张尚书名,今使于我,是朝廷厚我也,岂可以往例为限耶?
选自《宋史列传十一》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王景家里世代都是种田的。
他年轻时风流倜傥,善于骑射,却不从事生产的正业。
B.王景在戚城大败契丹军,累迁至横海军节度,但后来契丹攻入汴京,又被他人所取代。
C.王景虽行伍出身,但办案公正亲力亲为,王景有事有求于民,民皆能为其行方便之门。
D.朝廷让吏部尚书张昭来传达旨意,王景用万余串钱赠送给他,以表示尊重和谢意。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
汝南许劭①名知人,避地扬州,称晔有佐世之才。
扬士多轻侠狡桀。
郑宝最骁果,才力过人,一方所惮。
欲驱略百姓越赴江表,以晔高族名人,欲强逼晔使唱②导此谋。
晔时年二十余,心内忧之,而未有缘。
会太祖遣使诣州,有所案问。
晔往见,为论事势,要将与归,驻止数日。
宝果从数百人赍③牛酒来候使,晔令家僮将其众坐中门外,为设酒饭;
与宝于内宴饮。
密勒健儿,令因行觞而斫宝。
宝性不甘酒,视候甚明,觞者不敢发。
晔因自引取佩刀斫杀宝,众皆惊怖,走还营。
晔委其部曲与庐江太守刘勋。
时刘勋兵强于江、淮之间。
孙策恶之,遣使卑辞厚币。
书说勋曰:
“上缭宗民,数欺下国,忿之有年矣。
击之,路不便,愿因大国伐之。
上缭甚实,得之可以富国,请出兵为外援。
”勋信之,又得策珠宝、葛越,喜悦。
外内尽贺,而晔独否。
勋问其故,对曰:
“上缭虽小,城坚池深,不可旬日而举,则兵疲于外,而国内虚。
策乘虚而袭我,则后不能独守。
是将军进屈于敌,退无所归。
若军必出,祸今至矣。
”勋不从兴兵伐上缭策果袭其后。
勋穷,遂奔太祖。
(选自《三国志卷十四·
魏书十四》)
【注】①许劭:
东汉末年著名人物评论家。
②唱:
通“倡”。
③赍(jī):
携带。
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写刘晔的两件事,并据此说说刘晔是个怎样的人。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下面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A.“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D.“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你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
1.【2019年中考山东烟台卷】文言文阅读。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待臣曰:
“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
”司空①房玄齡曰:
“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貴,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
”太宗曰:
“公意推过于主,朕则归咎于臣。
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藉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修,奢纵是好。
主既幼弱,臣又不才,颠而不扶,岂能无乱?
隋炀帝录宇文述②在藩之功,擢③化及于高位,不思报效,翻行弑逆。
此非臣下之过欤?
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勖④子弟,使无愆过⑤,家国之庆也。
”太宗又曰:
“化及与玄感即隋大臣受恩深者子孙,皆反,其故何也?
”岑文本对日:
“君子乃能怀德荷恩,玄感、化及之徒,并小人也。
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
“然。
【注】①司空:
古官职名。
②宇文述:
与后文的“化及”“玄感”“岑文本”都是人名。
③擢:
提拔。
④戒勖:
劝诫勉励。
⑤愆过:
罪过;
过失。
(1)对于“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这种现象,房玄龄的观点让我们想起孟子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读全文,可归纳出太宗与侍臣对话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9年中考浙江台州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一)
王荆公①再罢政,以使相②判金陵。
筑第于南门外七里,去蒋山亦七里,平日乘一驴,从数僮游诸山寺。
欲入城,则乘小舫,泛潮沟以行,盖未尝乘马与肩舆③也。
所居之地,四无人家。
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
有劝筑垣墙,辄不答。
元丰末,荆公被疾,奏舍此宅为寺,有旨赐名报宁。
既而荆公疾愈,税城中屋以居,竟不复造宅。
(选自《东轩笔录》,有删改)
【注】①王荆公:
指王安石。
②使相:
官职名。
③肩舆:
轿子。
(二)
荆公退居金陵,蒋山学佛者俗姓吴,日供洒扫,山下田家子也。
一日风堕挂壁旧乌巾,吴举之复置于壁。
公适见之,谓曰:
“乞①汝归遗父。
”数日,公问幞头②安在,吴曰:
“父村老,无用,货于市中,尝卖得钱三百文供父,感相公之赐也。
”公叹息之。
因呼一仆同吴以元价往赎,且戒苟以转售,即不须访索。
果以弊恶③回犹存,乃赎以归。
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
乃复遗吴。
(选自《墨庄漫录》,有删改)
【注】①乞:
给。
②幞(fú
)头:
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
③弊恶:
破旧。
两文都写罢政后的王荆公,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语段简要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3.【2018年中考湖北武汉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
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
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从先主就刘表。
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
先主牧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
“孟起③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④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
关羽传》,有删节)
【注】①先主:
指刘备。
②曹公:
指曹操。
③孟起:
马超的字。
④益德:
张飞的字。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
B.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C.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
D.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才能都不及关羽。
4.【2018年中考湖北咸宁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曰: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③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④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
“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上:
皇上,此处指唐太宗。
②哂(shěn):
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
③不暇顾:
顾不上。
④野宿:
在野外露宿。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阐述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
B.有的大臣希望唐太宗用严刑重罚禁止百姓偷盗。
C.老白姓偷盗是因为没有廉耻观。
D.唐太宗认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百姓衣食无忧就不会偷盗。
5.【2018年中考浙江金华、丽水卷】文言文阅读。
天石砚铭(并序)
【宋】苏轼
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①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
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
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
试以为砚,甚发墨②,顾无贮水处。
先君③曰:
“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因以赐轼,曰:
“是文字之祥④也。
”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
一受其成,而不可更。
或主⑤于德,或全于形。
均是二者,顾予安取。
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
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
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⑥,发书箧,忽复见之。
甚喜,以付迨、过⑦。
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
【注】①纱縠行:
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
②发墨:
指砚台磨墨易筋浓。
③先君:
这里指苏洵。
④祥:
吉祥之兆。
⑤主:
以……为主,着重于。
⑥当涂:
地名。
⑦迨、过:
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苏轼在砚铭中说:
“或主于德,或全于形”,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
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闯关检测
1.甲文:
熟能生巧。
乙文:
劳逸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甲文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寓意是所有技能都能透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达至熟能生巧之境。
乙文,“而不已善息,少时气衰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前功尽矣”。
但是却不善于休息,等一会疲倦了,一箭射不中,就会前功尽弃。
故道理可概括为“劳逸结合”。
2.
(1)醒洒然而醒
(2)山水之乐与民同乐
【解析】
(1)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如乙文贯穿全篇的一个字可提取“醒”作为答案。
显示政治家风范的短语可提取文中“洒然而醒”作为答案。
(2)文言文要点的概括。
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如欧阳公的两种“乐”,可归纳为一个是山水之乐,一个是与民同乐。
3.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C项,“王景有事有求于民,民皆能为其行方便之门”错误。
文章第三段中的“景起身行伍,素无智略,然临政不尚刻削,民有讼必面诘之,不至大过即谕而释去,不为属吏所摇。
由是部民便之”的意思是“王景从行伍起家,平时也没什么智谋,然而面对政务并不刻薄,民众有案子,一定当面审问,没有到犯大错误的地步,就教育一下然后释放了他们,不被下面的官吏动摇,因此当地民众都认为他带来了方便”。
“便之”是意动用法,民众认为王景带来了方便。
4.
(1)设计杀郑宝。
(2)怕被孙策偷袭,阻止刘勋攻上缭。
刘晔:
有勇有谋(胆识过人,有佐世之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概括内容,要先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分清文章层次,然后抓住关键语句概括,要抓主要事件。
本文分为两段,也是两个层次,分别交代了刘晔所做的两件事。
第一段,抓住关键句子“密勒健儿,令因行觞而斫宝”“晔因自引取佩刀斫杀宝”,可知刘晔在设计之后而“觞者不敢发”的情况下亲自斩杀了郑宝。
第二段,抓住关键句子“晔独否”“策乘虚而袭我”,可知刘晔因怕孙策“乘虚而袭”,因此反对刘勋攻上缭。
用“人+事”的形式加以概括即可,语言要简练,概括要全面。
分析人物形象,根据题意,要求根据这两件事作答。
第一件,刘晔设计杀郑宝,可是行酒的人不敢发出信号,于是亲自斩杀了郑宝,可以看出他智勇双全,且胆识过人;
第二件,孙策劝说刘勋攻上缭,“外内尽贺,而晔独否”,指出“策乘虚而袭我”,可以看出他谋略过人。
还可根据事件中对人物的描写和其他人的对比衬托(如“觞者不敢发”“外内尽贺,而晔独否”)分析,且要注意文中对人物直接或间接的评价,如许劭“称晔有佐世之才”。
5.B
【解析】“撒盐空中”亦不失为一种比方,雪,以其粉白晶莹飘散而下,谢朗就近取譬,用撒盐空中拟之,虽不高明,也差可形容了。
6.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围绕“报恩、忠诚、尽责”来分析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贤臣即可。
中考链接
1.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想告诉臣子,应该尽心辅佐自己的君主,应该好好培养自己儿孙们的君子之品。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在文章中房玄齡认为“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貴,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的意思是:
这是由于年幼的君主生长在与世人隔绝的宫中,从小就过着豪华尊贵的生活,未曾见过人世间的真情假意,也不懂得怎样治理国家,所以一旦掌握政权就往往发生动乱。
这与孟子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表达的意思相一致。
据此可填写作答。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太宗所说的话分析作答。
从太宗所说的“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藉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修,奢纵是好”和“主既幼弱,臣又不才,颠而不扶,岂能无乱”可以看出,太宗希望大臣们应该好好培养自己儿孙们的品行成为君子,做官应该尽心辅佐自己的君主。
其用意可以通过太宗对岑文本的回答给予肯定体会出来。
2.语段
(一)写王荆公住处偏僻,房屋简陋,出行不坐马和轿子,是一个生活简朴、内心恬淡安然的人;
语段
(二)写王荆公把宫中所赐的乌巾两次送给田家子,是一个富有同情心、慷慨大方、讲信用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
从“盖未尝乘马与肩舆也”“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可知其生活俭朴;
王安石将头巾重新购回,取出金子送给吴某,可见他是一个善良的人。
3.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
B项有误,从“稠人广坐,侍立终日”可知,在人多广众的场合,关羽、张飞整天侍立在刘备左右,并不是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4.C
【解析】C项,“老白姓偷盗是因为没有廉耻观”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
要分析好“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这一句话。
5.示例一:
相同,天石砚无贮水处,从“形”来说,不免有些遗憾,但它色泽温润、质地细腻、发墨甚多,是天生的好砚,这才是砚“德”之所在,苏轼以砚之德喻人之德,极称“德”之可贵,这和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达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示例二:
不同,天石砚“形”的缺陷也令苏轼遗憾,但他并不以“德”废“形”,他认为事物的“德”与“形”皆有可取之处,就看如何取舍,而刘禹锡惟“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部编版中考语文考点2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精品 部编版 中考 语文 考点 24 归纳 内容 要点 概括 中心 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