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诗歌21思想内容教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628944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4.57KB
高三语文诗歌21思想内容教案Word格式.docx
《高三语文诗歌21思想内容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诗歌21思想内容教案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标志
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字眼。
情感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应用体验]
[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荆门道怀古①
刘禹锡
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
马嘶古树行人歇,麦秀空城野雉飞。
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化宝衣。
徒使词臣庾开府②,咸阳终日苦思归。
[注] ①这首诗作于中唐诗人刘禹锡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赴连州(今属广州)刺史之任时。
②庾开府:
即庾信,一开始在梁朝为官,后奉命出使西魏,被强留在北方,历仕西魏、北周二朝,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所以世称“庾开府”。
1.抓标志:
荆门道(地点)、怀古。
2.读注释:
①诗作于被贬赴连州刺史之任时,交代写作背景;
②中唐诗人刘禹锡“永贞革新”失败,介绍作者情况;
③介绍“庾开府”,暗示此处运用典故。
3.读诗句:
①(关键词句)咸阳终日苦思归。
②[景、事] (写景)古树之下,烈马嘶鸣,行人歇息,空城之中,遍种禾黍,野雉乱飞。
寒风萧瑟,落叶飘零,宫井已被泥土、枯枝和败叶填塞殆满;
陵园被火,棺椁以及宝衣皆焚烧净尽。
(叙事)在赴任路上看到江山易主的南国山川,古都破败的景象。
4.定情感:
表达诗人对南国昔盛今衰的感慨和革新政治的抱负不得施展的悲愤,更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岌岌可危的政治局势的忧虑。
(二)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咏柳》(贺知章)、《卜算子·
咏梅》(陆游)、《石灰吟》(于谦)、《望岳》(杜甫)
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
诗人的思想感情。
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1)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2)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
(3)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①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
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
②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应用体验]
[例2] 阅读下面这首词,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汉宫春 梅
晁冲之①
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
东君②也不爱惜,雪压风欺。
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
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③何似,茅舍疏篱?
伤心故人④去后,冷落新诗。
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
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注] ①晁冲之,北宋词人,因朝廷党争遭贬,后隐居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
②东君:
司春之神。
③玉堂:
指华贵的宫殿。
④故人:
此指林逋。
梅,横两三枝、雪压风欺、(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空自倚、清香未减(梅的特点)。
①介绍作者,北宋词人,交代生存环境;
“遭贬”暗示内心郁郁不平,“隐居”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交代写作背景;
②“东君”“玉堂”“故人”帮助理解诗歌。
①(关键词句)“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②[景、事] (写景)写江梅潇洒,用修竹作陪衬,遭受雪压风欺,却凌寒而开,蕊寒香冷,不仅与蜂蝶无缘,连候燕也“轻失花期”,最后写梅花虽遭冷落,却不与世俗同流,清香不减。
(叙事)作者观看梅花,以梅花品格的高洁、孤傲寓自己的品性。
①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②表达了对林逋的仰慕和追怀;
③表达了对无人赏识自己的忧愤;
④表达了坚守自己高洁品格的情怀。
(三)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登高》(杜甫)、《次北固山下》(王湾)、《秋思》(马致远)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
主题有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
(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
(3)侧面落笔。
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①诗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②常见意象:
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
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
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
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例3]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①
曾为流离惯别家,
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
惆怅起来山月斜。
[注] ①韦庄(约836—910):
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含山店(地点)、梦觉作(事由)、客,意象有灯、山月,暗示羁旅思乡。
介绍作者,交代其为长安人;
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暗示思乡的主题。
①(关键词句)流离、别家、客天涯、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②[景、事] (写景)写眼前灯火迷离,起床后看到山月西斜的景象,令人无限惆怅。
(叙事)诗人因“流离”“别家”成为一种习惯,漂泊天涯已成为生活常态,梦醒望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①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
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惆怅之情。
(四)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雨霖铃》(柳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离别。
(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2)烘托:
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
(3)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
(4)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
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
“柳”“酒”“月”“水”四大意象。
(“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例4]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 ①杜鹃:
又名子规。
②息机:
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送、归蜀,意象有社燕、下马、征衣、水,表明这是一首送别诗。
息机:
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恬淡闲适。
暗示回到家中。
①(关键词句)望、远壑;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②[景、事] (写景)春风吹过,蜀地的枯树骤然变绿,孩子在自家柴扉外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
忽然听到远处的山壑中传来杜鹃的叫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翻过前山回来了;
何遁山人刚刚返乡,燕子也随即归来了。
(叙事)作者想象所送之人何遁山人回家时的情景。
①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
②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五)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出塞》(王昌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燕歌行》(高适)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边塞诗多表现从军出塞,保家卫国,民族交往,塞上风情;
或抒报国壮志,或发反战呼声,或记现实战事。
(1)修辞方面:
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
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3)意境的营造方面:
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
①标题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向往。
[例5]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塞下曲(其六)
戎 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 ①骎骎(qīnqīn):
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
②卢龙塞:
古地名。
塞下,意象有北风、白草、胡马、戍楼、铁衣、战马、烟尘,表明这是一首边塞征战诗。
“骎骎”的解释表明边塞紧张的战场气氛;
“卢龙塞”为边塞特有的地名。
暗示所写内容与边塞战争有关。
①(关键词句)“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铁衣霜露重”“烟尘飞至今”。
②[景、事] (写景)白草为北风所凋,秋天的夜晚,清冷的月光照着城楼上的戍边老将,他的铁衣上凝结了一层厚厚的霜花,他相依为伴的战马不时发出嘶鸣。
(叙事)写月夜戍楼中的老将,在恶劣的边塞环境中戍守边关国土,思念家乡,感叹戍边的岁久年深。
①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
②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
④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六)即事(景)抒怀诗——一枝一叶一世界,亦喜亦悲亦啸吟
《无题》(李商隐)、《涉江采芙蓉》(佚名)、《一剪梅》(李清照)
即事(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因一事或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写当时之事或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即事(景)抒怀诗的基本内容是随意出现在身边之事、身边可见之景。
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
(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有:
①虚实结合;
②衬托(以动衬静、以乐衬哀);
③侧面描写的运用;
④白描与细节的手法。
(3)常用的抒情方法:
①直抒胸臆;
②展开想象,寄托情感;
③借景抒情,委婉抒情。
①诗歌中包含叙事或写景内容,重点在作者由所叙之事或所写之景而生发的感慨之情。
即事抒怀偏重于叙事,即景抒怀偏重于写景,其重点在“抒怀”。
②标题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
①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②表现了诗人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趣。
③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④对现实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例6] 阅读下面一首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
西汉翟公做延尉时,宾客阗门;
等到失势废官,宾客绝迹。
此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即事。
①介绍作者,曾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后被免职,暗示作者在仕途上的不如意;
②“张罗地”,暗示世间的冷暖。
①(关键词句)网春、自掩门、车尘不到张罗地、落花狼藉近黄昏。
②[景、事] (写景)写暮春时节的丝丝细雨,连续不断,相互交织,像是张开了一面弥天大网,要把即将逝去的春天网住;
落花狼藉一片,天色已近黄昏。
(叙事)叙写自己门庭的冷落,无人来访,暮色沉沉中,他才去关门。
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七)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
《过故人庄》(孟浩然)、《山居秋暝》(王维)、《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山水田园诗的基本内容是自然山川与田园风物。
(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
①白描与工笔;
②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
③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
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
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②乐景写哀情(反衬)。
①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
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
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
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②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例7]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山居,意象有柴扉、落晖、松树、荜门、绿竹、红莲、渡头。
2.看作者:
王维,唐代诗人,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①(关键词句)“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②[景、事] (写景)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清新之景。
(叙事)诗歌描述了诗人隐居山林之后的生活和心态,虽是生活惬意,却又在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的落寞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诗歌 21 思想 内容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