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7625085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7.85KB
某某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某某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省、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县划定的**特殊困难区域为主战场,以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为主要任务,围绕“四个发展定位、四个发展战略”,按照政府主导、统筹发展和更加注重扶贫开发方式转变、更加注重扶贫对象能力建设、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城乡统筹扶贫机制构建的总体要求,举全县之力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以扶贫开发的成效推动**加快发展、转型发展,为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分级负责。
县、镇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扶贫开发工作负总责,把扶贫开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总体规划,列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实行扶贫开发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且处于**特殊困难区域的村进行重点扶持,并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贫困群体特点,落实扶贫政策,实行差异化的扶持措施。
——部门联动,资源整合。
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各自职能,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安排项目、分配资金等方面向贫困村倾斜,形成扶贫开发整体合力。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对扶贫对象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对因灾因病等陷入暂时性贫困的人口提供救济救助,对没有劳动力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对生活在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的贫困家庭实行易地搬迁扶贫。
——自力更生,社会帮扶。
尊重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鼓励其通过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立足自身实现脱贫致富。
加大社会帮扶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强化政策引导,健全激励措施,营造浓厚氛围,鼓励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三)工作方针。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行开发扶贫与社会扶助两轮驱动,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手段,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界在扶贫帮困中的积极作用,努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
三、奋斗目标
促使县划定的特殊困难区域行政村和省、市扶持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全力扭转贫困地区收入差距和发展差距的扩大趋势,实现贫困人口年均减少4500人。
到2016年,全县贫困人口减少一半;
到2020年,全县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的目标,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四、对象范围
(一)扶贫对象。
按照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这一新的国家扶贫标准,目前全县贫困人口为*****人,其中在扶贫标准以下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为扶贫工作主要对象。
(二)县划定特殊困难区域。
**特殊困难区域为我县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涉及**镇、**镇、**镇共计26个行政村。
(三)贫困村。
坚持以贫困村为基本单位实施整村推进。
“十二五”期间,全县除集中扶持25个省级扶持贫困村、42个市级扶持贫困村外,将**特殊困难区域的26个行政村列为县级扶持贫困村,每年扶持10万元,连续扶持五年;
2016—2020年再集中扶持一批贫困村,确保全县农村共同实现全面小康。
五、主要任务
(一)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发展难问题。
1.解决行路难问题。
以改善对外交通条件、完善县域内交通网络布局、缩短时空距离、增强交通运输能力为着力点,全力提升省道、县道及农村公路升级改造。
到2016年,完成改(扩)建县乡道190.833公里,使80%以上的乡道达四级公路标准;
到2020年,基本形成功能配套完善的交通网络,50%以上县道达三级公路标准,基本实现村组道路硬化、达到具备通车条件的行政村“村村通班车”的目标。
2.解决用(饮)水难问题。
以“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进中小型灌区配套改造工程、城区应急水源和第二水源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到2016年,新建水库3个、水陂76座、灌渠459千米,改造灌溉面积9.0356万亩,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6万亩,铺设自来水管道80千米。
到2020年,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农村饮用水安全程度和自来水普及率进一步提高,解决农村7.57万人饮水困难问题(其中农村学校师生1.48万人,农村居民6.09万人)。
3.解决电压不稳问题。
全面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工程。
2016年前,新建**220kV线路工程;
新建35kV枧下变电站一座、月子变至枧下变35kV线路一条;
扩建高速变电站,新建老城变至高速变35kV线路一回;
新建110kV线路一回;
扩建110kV泮贤变电站;
新建110kV变电站一座、110kV线路一回;
新建35kV线路一回;
新建110kV龙塘变电站一座、110kV线路一回。
4.解决居住难问题。
全力实施好农村安居工程和幸福工程,到2016年,完成移民扶贫搬迁7000人以上。
一是实施安居工程,把深山区移民、避灾移民、生态移民、农村危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将居住在偏(指比较偏僻的自然村)、远(指离中心村组或村部较远的自然村)、散(指5户以下的自然村)、危(居住在危房内或地质灾害区)、空(空心房多的自然村)的群众集中安置到行政村的中心区域。
位于县划定的三个特殊困难区域的**镇、**镇、**镇每年要规划建设1个以上集中安置点,其他镇每年根据情况进行规划建设,每个集中安置点至少达到安置100人的规模。
安置点采用统筹城乡示范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建设标准,完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使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超过全县平均水平。
二是实施幸福工程。
从2012年起,各镇可整合移民搬迁、农危改、农村残疾人危房改和新农村建设等资金,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每年统一新建一个集中安置点,每个集中安置点的安置规划应达10户以上,安置点房屋建筑面积每户应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生活设施基本齐全,重点解决无房贫困户居住难问题。
(二)发展壮大扶贫产业,解决增收难问题。
1.大力发展扶贫主导产业。
把脐橙、生猪、油茶、毛竹、蔬菜、食用菌等种养业列为我县六大扶贫主导产业,制定符合扶贫产业形成的标准,积极引导贫困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发展扶贫主导产业和花卉苗木、茶叶、水产渔业等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到2016年,实现贫困户每户有一项以上稳定增收致富产业项目,确保每个贫困村有1个以上农业专业合作社;
贫困户入社率达到50%以上。
到2020年,在全县构建起具有地方特色的扶贫支柱产业体系。
2.大力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业。
以县城、中心城镇为依托,以东江生态农业科技园和物流产业园工业仓储区为基地,以冷链物流企业和连锁经营为主要链条,以县镇村汽车站点、专业合作社网点、商业流通网点以及农村集贸市场为依托,积极培育蔬菜、脐橙、生猪等优质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农产品(食品)冷链物流,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产销对接、稳定高效、管理有序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3.大力发展旅游和金融业。
结合传统客家文化、红色文化、民间曲艺、民间舞蹈和特色饮食文化,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文化旅游有机结合,大力开发红色体验、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等复合型旅游产品,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
以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地方性金融机构为先导,创新金融业态和金融产品,探索建设农村生态金融试验区,逐步形成扶持扶贫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促进社会事业发展,解决公共服务供应不足问题。
1.加快发展教育事业。
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教学网点布局,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安工程、教师周转房、教育园区建设,完成**中学优质高中建设,加强县职业中专建设,使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师资水平等达到国家标准。
新建和开办一批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力争每个镇新建公办幼儿园1所,有条件的行政村办好1所公办幼儿园。
到2020年,基本形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
2.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优化和合理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推进县级综合医院、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力争县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6月前建成并投入使用,积极引导、扶持县妇保院、中医院、红十字会医院向特色专科医院发展,健全城市、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彻底消除无卫生室的“空白村”,形成以县级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院前急救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推行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建立农民电子健康档案,力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7%以上,门诊统筹全覆盖基本实施。
到2020年,使贫困地区群众享受更加均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3.发展公共文化事业。
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到2016年,全面实现县有“三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镇有“一站”(综合文化站)、村有“一室”(文化活动室);
镇级农民健身广场实现全覆盖,每个村至少有1个文体设施完善的农民休闲广场和一支文化队伍。
到2020年,健全完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实现自然村基本通宽带和“广播电视户户通”。
4.加强人口和计生工作。
到2016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妇女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
到2020年,保持低生育水平,逐步实现人口均衡发展。
5.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扎实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五保供养制度,稳步扩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范围,健全统筹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及社会救济救助体系,有步骤、有计划地缩小城乡社会救助水平差异,推进城乡救助一体化。
到2016年,确保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85%以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完善。
到2020年,农村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6.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实施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和水环境质量控制工程,扎实推进稀土、钨等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加快建设工业园区废水、污水处理厂,完善农村、城镇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
加强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继续实施以“青山绿水”为重点的八项生态建设工程,加快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着力培育一批低碳示范园区、示范企业、示范社区(村镇)。
积极争取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和资源枯竭型城市(县)可持续发展试点,争取省级稀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产业基地授牌。
到2016年,完成绿化造林16.5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0%以上,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市、全省、全国前列。
六、工作措施
(一)专项扶贫。
1.扶贫到户。
(1)贫困户识别。
依据扶贫标准,建立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扶贫对象识别机制,识别好全县43285名贫困人口,并建档立卡,建立贫困户档案和贫困人口的动态管理机制,贫困人口每年调整一次。
(2)到户措施。
以贫困户得到有效扶持为原则,以确保扶贫绩效为导向,落实扶贫对象帮扶政策措施。
对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扶持其发展脐橙、生猪、蔬菜、毛竹、油茶和食用菌等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特别是老弱病残等困难群体,凡是符合低保条件的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引导并帮助其以土地、山林等生产资料折资入股,以到户资金入股农业龙头企业、国有林场等,确保其获得收益。
给予贫困学生的有关政策应在已登记的贫困户中选定。
2.移民扶贫搬迁。
(1)搬迁规划。
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制定好《**县移民搬迁规划》,将移民扶贫搬迁与优化人口布局、生态保护、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等紧密结合,搞好移民扶贫搬迁与生态移民、避灾搬迁移民、农村危房改造的衔接,科学确定搬迁对象、搬迁地点、搬迁规模、安置形式,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农村残疾人移民搬迁,做到移民扶贫搬迁稳步有序进行。
(2)资金筹措。
坚持“省市支持、县统筹、镇实施”的原则,多渠道筹措移民搬迁资金。
在积极争取省市下达更多的移民搬迁计划和搬迁扶贫资金的同时,县有关单位要把涉农资金优先支持移民集中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五”期间,全县完成移民扶贫搬迁7000人以上,到户资金2450万元。
(3)后续管理。
全面落实移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责任,切实为移民搬迁提供各种优质服务。
国土部门要优先保障移民搬迁扶贫的建设用地指标,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落实占补平衡;
财政部门要将移民扶贫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扶贫、交通运输、农粮、林业、水利等部门要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推进移民集中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民政部门要将特困移民户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纳入城乡低保;
发改、电力、电信、文广、教育、卫生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在移民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入学、就医等方面积极为移民提供优质服务,合力实现“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目标。
3.贫困村整村推进。
(1)贫困村规划。
“十二五”期间,对25个省级扶持贫困村、42个市级扶持贫困村和26个县级扶持贫困村进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
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六到农家”工程,自下而上制定整村推进规划,并给予县级特殊困难区域行政村特殊扶持政策。
(2)资金投入。
以贫困村为平台,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单位定点扶贫、社会帮扶等资源,集中投入。
(3)项目管理。
严格实行财政扶贫项目管理公示制、招投标制、验收审计制、资金报帐制,强化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和绩效考评工作。
4.产业扶贫。
(1)产业规划。
围绕脐橙、生猪、毛竹、蔬菜、油茶和食用菌等扶贫主导产业,制定产业扶贫规划。
(2)扶持措施。
探索建立扶贫资金与农民自主经营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加大对产业扶贫项目贷款的贴息力度,优先安排扶贫产业基地的科技扶贫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3)发展格局。
围绕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引导贫困农户加快推进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断创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5.就业扶贫。
(1)技能培训。
以促进扶贫对象稳定就业为核心,依托县职业中专,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对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贫困户劳动力进行实用技术和各项技能培训。
继续做好“雨露计划”、“一村一名中专生”和中高级技工培训工作。
(2)就业转移。
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免费为扶贫对象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就业信息等就业服务,加强进城(工业园)就业农民工的维权和跟踪服务管理工作。
加大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就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帮助残疾人就业。
(二)行业扶贫。
1.行业部门职责。
各行业部门特别是交通、水利、教育、卫生、规划建设、民政、农粮、林业、国土、文广、电信、供电、移动、邮政等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把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和条件纳入本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向贫困村倾斜,重点向位于特殊困难区域的行政村倾斜。
2.农业主导产业发展。
(1)以脐橙为主的果业产业。
加强对农户果园建设的规划指导和技术指导,开展果业技术人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活动,免费帮助贫困群众做好基地建设规划,免费对种植脐橙的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
(2)蔬菜产业。
加强贫困农户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工作,切实帮助贫困农民解决启动资金不足的问题。
鼓励支持农民把闲散、撂荒的土地向种植户集中,盘活土地生产要素,走适度集中的路子,发挥规模效益。
(3)生猪产业。
依托五丰、申丰、万丰等生猪养殖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生猪养殖模式,引导农户开展生猪养殖,并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机制,保障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
(4)毛竹、油茶为主的林业产业。
鼓励和支持农户采取抚育、施肥、补植等措施改造低产毛竹林和油茶林。
(5)食用菌产业。
鼓励和支持农户发展大棚食用菌。
3.基础设施建设。
(1)农田水利建设。
统筹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灌溉工程,积极落实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政策和奖补资金,加大“民办公助、以奖代补”支持力度。
大力实施新建和改造“五小”水利工程,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大力推进适度规模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
(2)交通、信息网络建设。
加强村组公路建设,提高村组公路建设标准,对部分运载量、人流量大的道路进行拓宽改建。
加强农村信息通信工程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邮政网络建设,推进电信、广电、互联网三网融合。
(3)农村电网建设。
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解决因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出现的供电能力不足、供电可靠性较低等问题,提高农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优化农村电网结构,提高农村电力供应质量。
4.社会公共服务。
(1)农村教育。
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等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改善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新建一批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健全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2)公共卫生和人口服务。
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的统筹投入,建立新农合重大疾病再保险制度,减少农民大病贫困面。
定期组织城镇医务人员开展“医疗下乡”活动,提高特殊困难群体大病救助标准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妇幼保健水平。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制度,对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贫困户给予优先重点扶持。
(3)公共文化。
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小戏台、村民活动中心等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投入,加强农村文化人才培养。
建立健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加强贫困村健身场所建设和对农村文体活动的指导与支持。
大力实施“留守孩关爱工程”和“留守老人关爱工程”。
5.社会保障。
(1)保障体系。
逐步提高低保标准和五保供养水平,健全突发自然灾害救助和受灾群众生活保障体系。
全面推进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2)就业培训。
针对失地农民、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新增劳动力等不同就业群体,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突出企业培训农民工的主体责任,加强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6.科技扶贫。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科技带动作用,紧紧围绕脐橙、生猪、毛竹、蔬菜、油茶、食用菌等六大主导产业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培育贫困地区农村科技中介咨询服务机构,完善科技信息、科技咨询社会化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组织县内外科技人才积极参与科技扶贫工作,建立一批科技服务型专家队伍,县内每个科技人员至少要结对10户贫困户,并使这些贫困户成为全村乃至全镇的科技示范户。
7.旅游扶贫。
以东江源头、客家围屋、油汶湖山区、大汶山区、粤赣湘边纵队为依托,充分挖掘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大力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游、东江源生态观光游、客家文化游、乡村漫游等,打造对接粤港澳的旅游后花园,拓展贫困群体增收的新途径。
鼓励旅游区的群众利用山场、田地、房屋入股并参与项目建设、开展旅游服务。
位于油汶湖山区、大汶山区、粤赣湘边纵队游击区的行政村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区。
8.生态建设。
加强赣江、东江源头和中小流域、饮用水源地等生态综合治理与保护,推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推进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雨污分流,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推进农村改厕和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完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
加强生态自然修复与工程治理,实施生态移民和避灾移民搬迁。
(三)社会扶贫。
1.定点扶贫。
(1)挂点帮扶。
加强与挂点扶贫的省市单位和企业的联系、汇报和衔接,争取更大支持。
鼓励和引导各类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对口支援贫困村,开展挂点扶贫工作。
(2)包扶贫困村。
实现全县25个省级扶持贫困村、42个市级扶持贫困村、26个县级扶持贫困村单位定点扶贫全覆盖。
全县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驻县各单位、规模以上企业,要把定点扶贫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列入本部门、单位的工作计划,统一部署,抓好落实。
2.社会各界扶贫。
(1)对口帮扶。
大力倡导社会责任,广泛动员各类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开发,组织开展对口帮扶等扶贫济困活动。
引导民营企业帮助贫困村发展产业,促进贫困群众增收。
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到贫困村捐资助建、助学、助困和培训人力资源、吸纳劳动力就业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村带户”活动。
加强规划引导,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扶贫,支持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侨联等群众团体和社会团体在扶贫开发中发挥作用,搭建帮扶平台,引导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知名人士、社会能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积极倡导扶贫志愿者行动,构建扶贫志愿者服务网络,组织引导扶贫志愿者结对帮扶贫困学校。
(2)结对帮扶贫困户。
广泛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
坚持领导带头、因户施策、注重实效的原则,帮助贫困户提高脱贫致富能力,县党政领导结对帮扶5户,其他县领导及正科级干部结对帮扶3户,副科级干部结对帮扶2户,其他干部结对帮扶1户;
定点帮扶工作队队长和队员应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某某 农村 扶贫开发 规划 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