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的故事传说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612038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3.19KB
毛遂的故事传说Word格式.docx
《毛遂的故事传说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遂的故事传说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自荐赴楚
当秦兵包围赵都邯郸,局势十分紧张的时候,赵王派平原君赵胜到楚国去求救。
平原君要在门客中选出能文能武、有口才、有胆略的人员二十名同去,可是选来选去,有些能文不能武,也有能武不能文,只选了十九名,还差一人,再选也选不出中意合适的人了。
这时,毛遂就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要求同去。
平原君望了他一眼,问道:
“你在我门下几年了?
”毛遂答:
“三年。
”平原君说:
“一个人如真有才能,譬如锥之处于囊中,“其末可见。
”(好比锥子放在布袋里一样,它的尖就会立刻露出来。
)而你在我门下住了三年,我却没有听谁说过你有什么才能,我看你还是留在家里吧!
”毛遂说:
“我现在向你作自我推荐,就是请求你把我放进布袋里去。
假使你把我早些放进布袋里,那我早已“脱颖而出,”(全部才能显露出来了)。
”平原君听了他说得有理,这时又找不出第二十个人选,只好同意把他凑足为第二十名随员,马上准备出发。
其他十九人,互相吐吐舌头、眨眨眼,暗中觉得很好笑。
毛遂等人于是跟着平原君赶往楚国去。
一路上,那十九人同毛遂谈谈说说,发现毛遂果然很有学问,大家对他的看法也就有了改变。
四、迫楚签约
到了楚国,平原君就去见楚王,要求迅速派出援军,和赵国联合抗秦。
双方会谈,从早开始,一直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原因是楚王怕强秦,不愿意抗秦援赵。
毛遂等二十人,在殿前的台阶下,等了老半天,不免着急起来,那十九人就对毛遂说:
“毛先生,你去试试。
”毛遂提剑登阶,从容上殿,对平原君说:
“赵楚联合抗秦的利害关系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为什么说了这么半天还决定不下来呢?
”楚王问平原君:
“这是什么人?
“是我家臣,也是我的随员。
”楚王便转向毛遂呵斥道:
“还不快给我下去!
正在同你君主谈话,你算个什么?
”毛遂按剑向前,对楚王说:
“你仗着楚国是个大国,就这样随便呵斥人?
你要知道眼前在这十步之内,大国也没用,你的性命全在我的手里,你好好听我说,楚国却是个地大兵多的国家,但是并不强,秦将白起不是曾经一下子就把你们打败过吗?
还攻破你们的首都,侮辱了你的祖宗,这真是百世难忘的深仇啊!
我们赵国人都替你们感到羞愧。
而你倒不在乎,其实咱们两国联合抗秦,主要还是为了楚国,你以为我们仅仅为了赵国吗?
”
楚王听了,很觉惭愧,立刻对毛遂说:
“对对,你的话完全正确,我决定和你们联合抗秦。
”毛遂再问一句:
“决定了吗?
”楚王说:
“决定了。
”毛遂就叫左右侍从取鸡、狗或马的血来,当场歃血为盟,表示誓守联合抗秦的盟约。
这件外交大事,就这样靠着毛遂三寸不烂之舌,而终于取得了成功。
平原君因此很称赞毛遂,其余十九人也更信服他了。
赵王听了平原君汇报情况后,便封毛遂为士大夫。
五、真人难识
平原君回到赵国,感叹道:
“我一向自以为能够识得天下贤士豪杰,不会看错怠慢一人,可毛先生居门下三年,竟未识得其才。
毛先生于楚朝堂之上,唇枪舌剑,豪气冲天,不独促成约纵,且不失赵王尊严,大长赵王威风,使赵重于九鼎之吕,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而强于百万之师,胜真不敢以能相天下之士自居了。
”遂待毛遂为上客。
六、拜师孙膑
毛遂,此人有勇有谋、有胆略,善言辩,自荐随平原君到楚国求援以后,便回赵国任上大夫(谏议),辅佐政事。
但在实践过程中,他处处感到力不从心。
后来他得知齐国军师孙膑隐退云梦山,便想投师学艺,学好武艺可更好的报效国家。
一天,他把自己的心事告诉国君,赵王欣然同意了。
毛遂徒步投师,一路跋涉,风餐露宿,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云梦山。
经过一番周折,见到了孙膑。
孙膑虽然双腿残疾,盘坐在水帘洞口看去倒也威严。
头绾牛心发髻,竹簪别顶,剑眉似霜,银须为雪,满脸红光,身穿皂色道袍、腰系丝绦,足履云鞋,双目紧闭。
毛遂肃然起敬,双膝跪倒,大礼相拜:
“师父在上,弟子毛遂叩见师父。
”孙膑微睁双目,只见毛遂发髻蓬乱,满面汗迹,袒着胸怀,顿生疑义。
多年戎马生涯,特别与庞涓共事的前鉴,使他顿生戒备之心。
问道:
“你可是平原君赴楚求援的毛遂?
”“正是弟子。
”“你乃赵国栋梁,为何弃国来到这里?
”毛遂诚心地诉说来意之后,再三恳求收他为徒。
孙膑却不冷不热的说:
“您大名早有所闻,您的才华、胆略、口才都令我敬佩。
只是我年事已高,又是个残废,拜我为师实不敢当,您还是另寻高门吧!
”毛遂一听,连忙说道:
“师父,我乃草莽之人,若有失言,还请师父指教。
我虽有拳拳之心,但没有报国之术,今日前来投师,是我终生所望。
日后也好报效国家,请师父不吝赐教,收我为徒!
孙膑听其所言,倒也感动,思忖了片刻,又觉不妥:
当年庞涓请他下山,说的是甜言蜜语,到头来还是遭人暗算,罢罢罢,人言不可轻信,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于是他说:
“请起来!
愿意报国,令我钦佩,您若愿意留下,就先到大峰门一边放牛,一边把守关口,等我腾出手来再教你。
”毛遂一听有门,连声道谢,满口答应。
从此之后,毛遂整天早出晚归,在大峰门站岗放牛,风雨无阻。
一转眼几个月过去了,孙膑没听到毛遂说一句叫苦喊累的话。
牛养壮了,大峰门山口也没一个恶人敢来捣乱。
而毛遂却消瘦了许多。
孙膑暗暗佩服毛遂心诚志坚,老实敦厚,收毛为徒,心里暗自答应了。
毛遂常在大峰口的一块青石板上躺卧休息,后人叫这块石板为毛遂炕,目下仍存。
一天夜里,孙膑把毛遂叫到榻前,语重心长地说:
“这些日子辛苦你了,你的感觉如何?
”毛遂连忙躬身叩见:
“师父的良苦用心,我完全明白,我绝不做像庞涓那样的人。
师父,我在平原君门下为食客,受到多少人的奚落,我并不介意。
只要能在师父门下为徒,我做牛做马也心甘情愿。
”孙膑朗朗大笑,拍着毛遂的肩膀说:
“知我者,毛遂也。
从此孙膑正式收毛遂为徒。
师父教的认真,徒弟也学得特别刻苦。
从鬼谷子的“捭阖之术”、“内揵之道”,一直讲到“钓言之谋”。
从自己的作战经验讲到如何摆兵布阵,有时还挑灯夜谈,闲暇时刻,师徒还下棋对弈,切磋技艺。
毛遂跟随孙膑潜心学艺三年,终于学成了上晓天文、下知地理,排兵布阵,运筹帷幄的匡世之术,成了日后辅佐赵国的名臣。
七、封邑曲梁
毛遂从云梦山学艺回来后,赵王念其一片忠心,又封邑曲梁。
(永年)
当时,曲梁(永年)虽说土地肥沃,但是由于地势低洼,滏河、洺河、漳河三河聚汇,每遇秋雨连绵,洪水泛滥成灾。
庄稼全被淹没,这里的老百姓非常贫苦。
毛遂到曲梁以后,十分关心人民的疾苦,便想方设法为百姓解除水涝之患。
他首先动员民工修筑一条防洪大堤,让洺河改道北移。
同时,疏通河道,治理滏阳河,凡属曲梁境内的河道,均进行加宽加深,对牛尾河、留垒河的小河沟,也进行疏通治理,清淤、植树。
为防止滏阳河决口,他让人们用红胶泥土和泥,把河底、河帮全部抹了四、五尺厚,不留一点空隙。
从此以后,滏阳河畅通无阻,解除了洪水之患。
通过几年的辛勤治理,曲梁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低洼地遍种稻米,农田上种植各种蔬菜和粮食,百姓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善,曲梁成了北国的江南。
一次赵王亲临曲梁察看民情,看到苇绿荷红,碧波荡漾,稻田千倾,蔬菜飘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时,不住地点头。
特别人们将毛遂治理滏阳河的事说给赵王知道时,赵王听了,十分高兴,连连夸奖说:
“这滏阳河不成了铜帮铁底了吗?
”从此以后,滏阳河的水一直在河床力乖乖第流着,从不冲堤决口,淹地毁田了。
两岸百姓好不欢喜,过着安心舒适的富裕生活。
滏阳河“铜帮铁底”的说法,便一代沿着一代传到现在。
毛遂逝世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便把他安葬在滏阳河北岸,古城西南角的风水宝地上,墓高三丈,立有碑文,周围种植青松翠柏,墓前有月芽河,河上有小石桥,墓后有一片参天的大杨林,雄伟壮观。
“毛冢高峰”是平干八景之一,过来参观游览、凭吊祭奠的人络绎不绝。
申佳允:
吟咏毛冢高峰
一剑横阶气若河,平原轻侠尽消磨;
铜盘热血惊蛮楚,锥颖英魂壮滏河;
碑自苍苍看独峙,世多碌碌许难过;
几回凭吊郊南墓,野树虹光满碧萝。
姚升:
先生侠骨自嶙峋,古冢依稀辨未真;
影落荆榛消白昼,声留猿鹤照青磷;
囊锥露笑三千客,按剑宁同十九人。
不有平原知己在,谁将风木又重新。
广府城隍庙简介
据广府城隍庙碑文记载:
广府城隍庙在三国时期就有了,不过庙宇小。
到唐贞观年间,李世民游地狱还阳后,提倡盖寺庙,这时小庙才拓建成大庙了。
那时庙内除供奉城隍爷外,还挂有廿四孝和十八层地狱图。
明朝洪武帝太祖即位,废郡为府后,在嘉靖二十一年修城时,也修建了城隍庙,并在庙内修了鬼城(丰都城)和十八层地狱泥像,规模比以前大多了。
清朝康熙年间,知府吴元甲从国库中拨白银五千两,并号召十县知县从每县的国库中拨白银三千两,共计三万五千两,买了一大片宅基地(十多亩),西从郑家巷往东,东从半个街往西,南是大街路,北是高家巷,建起一座规模宏大的庙宇。
庙内分四道院,建立山门、戏楼、东西厢房;
十道阎罗殿、府城隍殿、地藏王菩萨殿,有十八层地狱、丰都城等阴冥设制,最后还有城隍睡宫殿。
西偏院有道士宿舍、客房等多处建设。
乾隆年间知府武林翁,又重新彩画修补,做到应有尽有,雄伟壮观。
因此,香火极盛。
民国初年,四十军进驻城里,把泥像全部拉倒,庙宇被毁,改建为学堂。
一九九八年,由西街群众集资重修起城隍大殿和十殿阎王走廊。
虽说地方不大,占地仅为148平方米,耗资十万余元,但也十分壮观。
按照冥制规程,已于 至 年城隍“出巡”三年(每年二次,春季清明节、秋季十月一日鬼节),九县的善男信女,来人很多,也参加这些活动,非常热闹。
东西宫街、万春宫、窦建德墓的由来
东宫街:
在广府城里东大街北侧,南北走向,东大街万寿宫至府后街,长350米。
隋末,夏王窦建德曾在此建万春宫,因该街巷位于万春宫东侧,故叫东宫街,也叫东宫墙街。
在该街的南端,向西拐处那一段,叫更鼓楼街。
西宫街:
在广府城里西大街北侧,南北走向,西大街东段至庙后街东口,长130米。
此处在万春宫遗址西侧,所以命名为西宫街,也叫西宫墙街。
传说:
万春宫是夏王窦建德建都时所建,宫址是在都殿东侧的一个大院内。
院内是一个大四合院(日寇进驻广府城时,临近百姓刨墙基砖时发现刘秀砖砌成的四个房基,是四合院形的)。
当时说是窦建德曹氏娘娘的住处。
窦建德到洺州后(永年广府城),那时,社会已经稳定,四海升平,没有战争,所以他开始建都城、修宫殿和做些安抚百姓的工作。
特别是他劝课农桑,减免赋税,减少徭役,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剿灭盗贼,保境安民,夏国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窦建德还严以律己,他和眷属每餐多是青菜小米,很少食用荤腥。
穿戴不用绫罗绸缎,衣食住行和百姓一样,有时还访贫问苦,采纳群言,并带领随从人员帮助百姓干活。
因此,很受百姓和士兵的拥护和爱戴。
窦建德在广府住了将近四年,他去西安援助王世充,失败后被唐王李世民杀害,时年49岁。
刘黑闼与窦建德为同乡好友,常常得到窦建德的资助,后来他也参加了义军,在起义军中,夏王又委以重任,封他为汉东郡公。
他作战勇敢,且有计谋,屡打胜仗,军中号称“神勇将军”。
刘黑闼自窦建德被杀害后,心中十分气愤,他说:
“夏王从前捉到唐将怀安王李神通时,一点也不曾伤害他,仍然将他遣送回长安。
但唐家俘得了夏王,却即刻便加杀害,我们活着的人,如果不能起兵报仇,实在没脸见天下人啊!
”因此,刘黑闼在漳南设坛祭奠窦建德,宣布重新起义,为夏王报仇。
刘起义后,很快收复了窦建德曾拥有的全部地盘,不久又迁都洺州。
他一方面按照窦建德时期的规矩,重新建立了农民政权;
一方面派人到西安寻找夏王的尸体,回来安葬。
尸体找到后,在运尸时,到苍岩山附近一个小村庄,叫窦家村时,下起雨来,尸体怎么也运不动。
人们说:
“夏王不愿意走了,因他是窦姓人,还愿意在窦家村落户,这是天意啊!
”就葬埋在那里。
后来汉中王刘黑闼只好把夏王旧时的衣冠拿回来,葬在他生前计划好安身的洺州大楼后花园内的基地上。
坟墓在1952年 学校建操场时平了。
明清时期的书院和学生
明代,书院体制日臻完善,广府境内共有古书院三处:
紫山书院(漳州书院)、清晖书院和秀洺书院。
紫山书院旧址在广府城东关,有阁,曰聪明,明朝巡按御史苏京建。
后易名为漳州书院。
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迁至阁里街,知府张羽建。
崇祯九年(公元1636)知府张毓泰重修,更名皇华馆。
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知县朱世纬改为书院。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孔广棣重修易名为紫山书院。
院内东西号房11间,课 童生几十名,学田71亩,岁银430千文。
清晖书院:
在城外东北隅,原名荷花馆,明万历年间知府蒋以忠修建,后知府刘芳誉拓增之。
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为莲花书院,学田一顷。
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知府李梅宾重修。
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知府任宏业复修,改名为清晖书院。
学员都是秀才以上的文化人。
秀洺书院,在洺关镇,旧本义学,清乾隆初年,通判毕高宗建,后通判王裕铨将其改名秀洺书院。
学田54亩8分,每年租京钱72千文。
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通判钱日恒重修,捐郡城东关外苇地归书院。
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知府史策光将护城河归入书院,每年租银300——800千文不等。
课取生员数百名。
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因经费不足,知府李朝议劝谕加捐,尹、瓜、睢、屯每年津贴京钱100千文,交书院值年经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故事 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