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设计5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610651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7.66KB
《乡愁》 设计5Word下载.docx
《《乡愁》 设计5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愁》 设计5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学法引导
运用朗读感悟的方法理解两篇文章的内容,再通过比较法将文章作求同辨异练习,加深理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难点
2.准确理解把握两位作者在文章中表达出来的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
3.“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这句引用引自哪里?
解决办法
让学生多联系自己生活中所能感知的生命现象来理解把握课文。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本前彩页插图《生命》。
2.投影片:
①两位作者的介绍;
②两篇课文比较同异的表格;
③随堂练习。
3.小黑板:
生字词。
4.两篇课文的朗读录音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观察思考生活中所感知的生命现象,以植物中的小草(或别的植物)和动物中的蚕(或别的动物)为例,谈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
2.对两篇课文的要点进行比较。
3.组织讨论:
对于生命,我们是由“敬畏”到“热爱”,还是从“热爱”到“敬畏”?
第一课时
七、教学步骤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篇谈生命问题的课文。
生命,我们从出生开始便不断地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生命,人的生命,动物的或植物的生命,同学们都说一说你感知到的有哪些?
(提示:
请着重以植物中的小草和动物中的蚕为例,说得详细些。
)
正如大家所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无数的生命,不知你想过没有:
你的叔叔阿姨家添了一个小宝宝,你的父母为什么要带着你去祝贺呢?
歌唱家又为什么要为小草歌唱呢?
作家又为什么要亲昵地称蚕为“蚕宝宝”呢?
……下面请同学们听我们课文的朗读录音。
(一)明确目标
1扫清文字障碍,理解掌握词语。
2.了解作家。
3.理解张晓风《敬畏生命》中对生命的感悟。
(二)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两课一起听),教师出示小黑板,学生勾画出小黑板上文中的词语,注意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纤维( )奢侈( )蔚然()丰盈( )躁动不安( )
折服——信服。
蔚然——形容茂盛、盛大。
哲人——有智慧的人。
丰盈——丰富、充足。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稍纵即逝——稍微放松一下便立即消失了。
这里形容时间过得快。
2.了解作家张晓风和蒙田张晓风,台湾女作家。
散文、戏剧、小说三栖,尤以散文成就为文坛瞩目。
1977年,36岁的张晓风被台湾地区的评论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
1981年,当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还没有爱过》出版时,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为该书作序,称她为“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
蒙田(1533—1592),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散文家。
他的散文对英国培根、莎士比亚和十七、十八世纪法国的一些先进思想家、文学家和戏剧家的影响颇大。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也译为《试笔集》)。
(三)教学过程
这是两篇谈生命问题的短文,请同学们自己再朗读一遍课文《敬畏生命》
1.考虑文章分为几部分?
2.勾画出文中作者对生命感悟的词语和句子。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以对生命的感悟从“诧异和震撼”到“敬畏”来构造文章,因而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2节),写眼前所见的情景,使“我”感到诧异和震撼。
第二部分(3—5节),写“我”被生命的惊心动魄的壮举所折服,感悟到要怎样地“敬畏生命”。
文章第一部分,作者用笔似乎不经意地开始叙述描写,但其中却已经饱含着感情。
注意下列词语:
“不经意”、“大团大团的”、“令人吃惊”、“浑然不觉”、“诧异和震撼”。
文章第二部分,作者着重抒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同学们勾画出来的句子可能有:
(1)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
(2)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
(3)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阴,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3.研读第二部分,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着重于结合学生所感知的生命现象,真正理解勾画的三句话。
(1)作者为什么会被“折服”,会感到“无以名之的敬畏”?
讨论后明确,因为作者从树飘散白色纤维传播种子的情形,思考得很多,体会到了生命的伟大、坚韧和这种不屈不挠的付出精神。
如前面我们说到的小草和蚕,小草为了来年的“春风吹又生”,要经受严冬的考验,还有野火的焚烧;
蚕呢?
为了它生命的延续,不仅要作茧把自己束缚起来,还要经过成蛹变蛾的几次脱胎换骨。
由此,我们也真的被自然界生命的这种伟大、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折服了,对生命,我们能不敬畏吗?
(2)怎样理解生命的投资是“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谈谈你的认识。
(3)“蔚然成阴,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的那一棵树是一棵真正的树吗?
显然不是,因为作者已经在前面明确了这棵树是长在她自己的“心之峡谷”的一片土地上。
这是作者充满诗意的抒情语句。
4.同学们齐读一遍课文,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课外)
1.复习课文,掌握词语,理解课文。
2.课外阅读张晓风的散文。
3.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第一小题:
作者为什么说“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通过分析,使学生理解体会蒙田对生命本质和意义的阐释。
2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每一天。
3尽量当堂背下课文的第二段。
学生速读课文《热爱生命》,将练习第二题中的四个句子在文中勾画下来,注意体味。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在上节课对生命理解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来学习蒙田的《热爱生命》这篇文章。
和上一篇相比,这篇散文以说理为主。
(1)文章第一段阐释了什么?
怎样阐释的?
讨论后明确,阐释了作者对生命的认识——①“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于乐趣。
”②“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
作者从对“度日”这个词语的理解写起,通过与“哲人”的态度对比,否定“哲人”的看法,反衬自己对生命的称颂和热爱。
最后一句的引用,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无比热爱之情。
(2)作者既然认为生命“值得称颂,富于乐趣”、“优越无比”,那么为何又在第二段中说“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同学再渎第二段,然后提问明确。
因为作者认为①“生之本质在于死。
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②“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
”“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③在“眼看生命的时光不多”之时,“就愈想增力生命的分量”。
“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就“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也就是说作者认识到了生的本质之后,会更加珍惜此生。
此时,做到此生无憾了,那么对告别人生还有什么惋惜呢!
(3)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两段文章都紧紧围绕“热爱生命”这一中心来谈。
第一段,作者从对“度日”的理解谈起,深入到对生命的热爱;
第二段,作者用“不过”一转,谈的似乎是生死观,但他要使此生无悔,同样还是在谈对生命的热爱,而且第二段谈得更具体,更深人,对我们更有启发教育意义。
2.比较这两篇短文的主要几方面。
我们已经对两篇文章进行了理解分析,下面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这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
题材都是谈生命;
都从“我”的认识、感受来写;
两文都是文约意丰,内容深邃。
不同:
①谈论的方式不同。
一篇是写景抒情引发出敬畏生命的感悟;
—篇是从日常的词浯理解人手引发出热爱生命的议论。
②语言风格不同。
是景物描写细致逼真,语言富于形象化;
一篇是采用议论方式,语言较概括。
③构思线索不同。
《敬畏生命》的线索是从“诧异和震撼”到“敬畏”,《热爱生命》是从“要热爱生命”到“怎样热爱生命”(不虚度此生)”。
3.组织同学讨论。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发言,对于生命,我们是由“敬畏”到“热爱“敬畏”?
(四).总结、扩展还是从“热爱”到
通过学习这两篇谈论生命问题的文章,我们对“生命”的理解更深刻了.我们应该爱世界上一切的生命,特别是应该珍惜我们每一天的时光。
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一段关于生命的名言是这样的: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在临死的时候,
一、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理解对比的写法。
三、了解封建社会繁重的赋税及老百姓的痛苦生活,从而增强对新社会的热爱。
教学重点:
理解第四段对比的写法
教学难点:
一、唐代中期的赋税之毒。
二、作者所处的政治环境。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一课时。
二、读通全文句子,以第四段为重点,从而领会.写作意图。
三、作者的处境,在适当的地方点明一下,以便读懂课文,但应避免过多地讲史。
四、对比的方法,学生早已熟悉,本文两个对比,指导中已经说明,不必重复多讲,只要体会对比的作用即可。
五、教读文言文,向来有讲解详、课时多的习惯,现作尝试,内容力求精要简明,只用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探索.写作意图。
二、掌握体裁特点。
三、理解对比写法。
四、复习“而”用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前预习
参看“阅读指导”和注解,通读课文,根据练习一的要求,反复朗读。
二、教读课文。
朗读,指名读全文,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注音,帮助正音。
分段范读,并按段指出应注意词句。
抽查提问学生口述大意后,师生共同归纳。
(随时板书)
第一段
词语:
黑质而白章,“而”表示前后词语并列关系。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得,捕得。
“而”表示前后词语承接关系。
大意:
叙永州人捕蛇缘同
先说蛇的毒性和功用
后说王命以蛇代租,永州人“争奔走焉”。
独立思考:
有多少人能得到这个差使呢?
(教师抽查提问)
第二段
数,多次。
若,像。
叙捕蛇人一家的捕蛇史,三代受毒蛇之害却以为“利”。
只有姓蒋的一家人在捕蛇上“专其利”,众多的人仍要交租。
第三段
告于莅事者:
柳宗元当时参加朝廷中革新派,斗争失败,为首的王叔文被杀,他被贬为永州司马,在地方上是没有什么权力的,所以说要代蒋氏转告地方官。
叙同情捕蛇人,由毒蛇之害向赋敛之毒过渡。
第四段
大戚,汪然出涕,悲伤之至,可见赋敛更毒。
未若,不如,不像。
疠:
疫气。
“乡邻之生日蹙”,总写负担租入者的情况,“殚其
...
相藉也。
”具体写他们的悲惨生活。
“曩与吾祖居者
非死则徙尔”,写负担租赋的乡邻的结果。
徙,迁移。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而”表句子之间转折关系。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写悍吏逞凶,两语是“互文”。
恂恂,原意是恭顺,这里是“小心谨慎”。
哗然而骇、恂恂而起、弛然而卧、时而献焉,“而”都是表示前边的词起修饰作用。
退而甘食,退,回来,“而”连接退和食。
盖一岁
有是哉!
明知捕蛇最后必死,却宁愿选择捕蛇而避免缴租,可见缴租之害。
“今虽死乎此
安敢毒耶?
”毒,怨恨,这是极其沉痛的话。
阅读指导中提到两个对比,作用是什么?
第五段
苛政:
泛指暴政。
以俟观人风者得焉,古代把诗叫做风,有采诗官收集民间歌谣用来观察民风。
柳宗元写文章目的就是希望在位者能了解民间疾苦,所以比作采风。
独立思考后分组讨论:
柳宗元为什么写本文?
它的主旨是什么?
“说”是什么意思?
(教师抽样提问,其他学生可举手抢答补充。
)
小结:
(教师评价提问)
1
.
柳宗元当时贬为永州司马,地位很低,
无可能直接用权力来改变重赋毒民的局面,就写下这篇课文,并希望当局者能了解民间疾苦。
2
“苛政猛于虎”这句话,已成为历来抨击反动派的用语。
3
“说”这种文体,往往是短论。
说,本有释、述的含义。
后来变为因事因理而述说,“与论无大异”,我们比喻它是“杂文”。
本篇的特点是在末了点明主旨,即所谓“卒显其志”
自由思考回答:
学过本文后,你对封建社会和今天的社会有什么不同认识?
三、整理、复习、巩固。
朗读全文,并板演:
熙熙,徙,腊,曩,隳突
把板书上的“而”字用法归纳,记在笔记本上。
3.辨析、比较:
指名口头讲解
┌然得(捕得)而腊之以为饵
┤
└以俟观人风者得(得到)焉
┌更若(你)役
└貌若(好像)甚戚
┌又安敢毒(怨恨)耶
└孰知赋敛之毒(毒害)有甚是蛇者乎
四、布置作业
背诵第4、5段,互相检查。
附:
板书设计(投影片)
“而”字用法
黑质而白章
表前后并列关系
得而腊之以为饵
表前后承接关系
哀而生之乎
而乡邻之生日蹙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表前对后的修饰关系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表前对后的转折关系
哗然而骇者
表前对后的的修饰关系
恂恂而起
弛然而卧
视其缶,而吾蛇尚存
表示承接关系
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
熙熙而乐
闻而愈悲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4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题解通]
◎导读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风景如画。
几千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她抛头颅、洒热血;
也有不少帝王将相为了她六亲不认,骨肉相残。
然而谁是真正的英雄?
谁是真正的主人?
是人民,是劳苦大众。
毛泽东同志的词《沁园春·
雪》就非常形象地展现了这么一幅画面:
中国人民的命运只有掌握在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手中,才能有光明前途;
如雪后的河山,壮丽灿烂,气势磅礴。
◎作者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诗人。
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实践中,他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真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并为我们留下了具有中国特点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学遗产——毛泽东诗词。
◎背景
1936年2月,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东北三省以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
蒋介石则迎合日本帝国主义的要求,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
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
与此同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
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沁园春·
雪》。
[知识览通]
◎语音
1、分外:
分(fè
n)不能念成fēn
2、妖娆:
娆(rá
o)不能念成yá
o
3、稍逊:
逊(xù
n)不能念成sūn
4、成吉思汗:
汗há
n不能念成hà
n
5、俱往矣:
俱(jū)不能念成jù
6、数风流人物:
数(shǔ)不能念成shù
7、今朝:
朝(zhāo)不能念成chá
◎字形
1、沁园春:
“沁”不能写成“泌”
2、惟余莽莽:
“惟”不能写成“唯”
3、竞折腰:
“竞”不能写成“竟”
4、文采:
“采”不能写成“彩”
◎词语:
1、塬: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
2、莽莽:
词中指无边无际的意思。
3、顿:
立刻。
4、须:
等到。
5、妖娆:
艳丽多姿。
6、折腰:
鞠躬,倾倒。
词中有称颂、赞美之意。
7、输、逊:
都有差、失的意思。
8、风骚:
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词中概指广义的文化。
◎常识
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既是革命家又是诗人,他的诗词已公开发表的有四十三首。
题材广泛,形式上以抒情为主,善于在丰富的联想和情景交融之中,鲜明地表达主题思想,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造谐。
诗人寄情于景,托物言志,运用比兴,塑造形象,联想丰富。
首先,他常常是把自然景物描写与当时人民所处的环境和心情联系起来。
其次,写历史总是和现代生活联系起来,像《沁园春·
雪》就是如此。
《沁园春·
雪》是一首古典词。
词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又别称乐府、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实际上是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
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内容析通]
◎理文脉
本词围绕一个“雪”字写景抒情,上阕写的是我国北方的壮丽雪景,抓住“望、欲、看”三个动作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融情于景。
下阕重在抒情、议论,以一个“引”字过渡到对古今人物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辨结构(结构示意图)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概括)
上阕:
北方雪景
惟余、顿失、银蛇、蜡象(具体)
(写景抒情)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想象)
引无数英雄
过渡(抒情)
下阕
:
评古论今
惜秦皇汉武
否定(议论)
(议论抒情)
看今朝
歌颂(抒情、议论)
◎探意旨
这首词气魄雄伟,内蕴深厚。
上阕用大手笔写北方雪景,下阕纵横议论,评古今帝王。
上下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空阔的时空境界,构建了一个颇具匠心的完美形象,也表现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寄托。
作者写这首词的真正立意所在,应该说是赞颂无产阶级人民大众。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说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是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
.总结历史经验,毛泽东同志强调中国的命运必须掌握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手中,中国革命必须依靠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才能取得胜利。
旨在赞颂无产阶级人民大众,那为什么还要大书雪景,评点帝王呢?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作者大笔挥洒,极书北中国的严冬雪景,然而,他的眼光并非一味地停留在雪景上,而是通过眼前雪中山川的壮美,充分发挥自己的丰富独特的想象,在冰雪茫茫的浩瀚画面上,呈现出阳光照耀大地的娇美: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正因为“江山如此多娇”,这就很自然地引出无数英雄为她竞相折腰。
“无数英雄”,作者列举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五位封建帝王,用一个“惜”对他们加以评说,“略输”、“稍逊”、“只识”,以委婉含蓄的笔调,诙谐风趣的语气,客观地评价了他们的短长。
这几位历史人物在他们各自的时代都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功绩卓著,英雄一世,不愧为历史的巨子。
只可惜他们武功有余,文才不足,也就是说缺乏文治方面的成就,历史的洪流已将他们席卷而去,只有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才是祖国大好河山当之无愧的主人,才能使祖国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因此,作者写景是后面抒情议论的基础,评说古代帝王的不足,是为了更好地衬托出当代无产阶级英雄。
◎议问题
1、《沁园春·
雪》内涵丰富,谈谈你的感受?
明确:
本词写于1936年2月,公开发表于1957年1月号《诗刊》,在此之前毛泽东同志1945年10月在重庆书赠此词予柳亚子,因而被重庆《新民报晚刊》传抄发表。
这首词是毛泽东准备由陕北东征时,见大雪而创作的。
其内涵我们通过作者自注便显而易见:
“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
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
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骂?
别的解释是错的。
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2、这首词的上阕重在写景,而写景又有实有虚,试作分析。
上阕前十句是实写眼前的雪景,最后三句是通过想象虚写雪后一派新的景象。
晴日当空,一片暖色,令人振奋,令人喜爱。
雪中景象在苍茫中显出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出多姿多彩,娇艳动人,充满青春的活力,令人顿生爱意。
3、如何认识作者对历代帝王的批判态度?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史,造就了无数封建帝王,他们曾经都有过自己的辉煌时刻,然而,能为后人所称颂的却为数不多。
真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毛泽东同志在词中评说的这几位应该算得上是历代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乡愁 乡愁 设计5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