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科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610162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96
- 大小:71.02KB
小学科学科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Word下载.docx
《小学科学科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科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Word下载.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一条及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第二条及第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与本册教学所涉及的相关法律。
四、主要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管、大头针或剪刀;
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
(2)、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
玻璃水槽(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
2、第二单元“光”
(1)、手电筒、小长方体、纸屏,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2)、小镜子、凹面镜、凸透镜,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纸袋,温度计;
(3)、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短一点的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风景照片、中国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或多媒体课件。
(2)、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子,塑料瓶、碎砖块。
(3)、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瓶。
(4)、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1)、小车及配件一套(包括装配气球小车的车架附件)。
(2)、小钩、铁垫圈,车轴套、橡皮筋圈。
(3)、气球、气球喷嘴、连接小车部件的螺丝钉、安装小车用的螺丝刀、纸盒子(装钩码用,在桌面测摩擦力也用这个盒子)、胶带(粘小车轮子用)。
(4)、测力计、钩码,做“滚珠轴承”的玻璃珠、瓶盖。
五、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
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力做一名称职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
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在“种子与发芽实验”这一环节,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一条及第四十六条;
在“维护生态平衡”这一环节,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在“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这环节,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第二条及第八条等与本册教学有关的法律。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单元
内
容
1
第一单元
始业教育
2
1种子发芽实验
(一)2种子发芽实验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一条及第四十六条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4蚯蚓的选择
3
5食物链和食物网
6做一个生态瓶
7改变生态瓶
4
8维护生态平衡--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机动
5
第二单元
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机动
6
国庆节假期
7
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8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第二条及第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八条
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机动
9
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10
第三单元
1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1
4土壤中有什么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12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13
机动
14
第四单元
1我们的小缆车2用橡皮筋作动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15
4测量力的大小
5运动与摩擦力
6滑动与滚动
16
7运动与设计
8设计制作小赛车
17
18
复习
19
期末检测
五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
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实验
(一)
2、种子发芽实验
(二)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4、蚯蚓的选择
5、食物链和食物网
6、做一个生态瓶
7、改变生态瓶
8、维护生态平衡
光
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
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4、土壤中有什么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运动和力
1、我们的小缆车
2、用橡皮筋作动力
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4、测量力的大小
5、运动与摩擦力
6、滑动与滚动
7、运动与设计
8、设计制作小赛车
第一单元
本单元名称: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阳光、养分、空间等。
●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
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
不同的生物对环境有着自己特有的需要。
●所有的生物都会引起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的变化。
●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谐共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过程与方法
●进行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并收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发芽种子的数据。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并记录下它们的生长情况。
●进行蚯蚓选择环境条件的实验,并收集相关数据。
●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
●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运用所了解的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来理解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资料来增加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在人工环境中培育和养殖动、植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对植物和动物对环境需要进行研究的兴趣。
●能够敏感地意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需求。
●获得生物生存需要一定环境条件的认识。
●形成积极的对待生物的态度。
●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课时计划:
本单元每课用一个课时完成,整个单元用9课时完成,其中一个课时为机动课时,用于查漏和单元总结。
课题
五年级上册始业教育课
课型
探究课
教
学
目
标
【教学目标】
1、回顾和总结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
2、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讨论本学期的主要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
3、通过趣味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重点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
难点
教具课件
【教学准备】
蜡烛在水面下燃烧的实验器材:
蜡烛、水、空盆一个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学生:
师:
我们学习科学已经有两年了,在这两年中,大家对什么活动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说说。
真没想到,大家对科学这么有兴趣。
那么,在两个多月的暑假里,大家经历过许多事,其中有哪些是跟科学有关的呢?
刚才大家说了许多跟科学相关的事,我们可以把这些事写下来,这就是很好的科学小论文,到时候老师会组织大家参加全国小学生科学小论文比赛。
2、了解教材,明确任务:
从今天开始,我们又要一起探索科学奥秘了。
那么,五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组织学生看封面:
一个孩子正在观察生态瓶,特别突出的一点是这个孩子正在记录,强调科学探究活动中求真、记录的重要性。
旁边的四幅小图,分别代表着本册的四个单元,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
让学生自由看目录和里面的内容,然后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3、制定制度,选课代表:
说明平时学习以4人小组为基本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各大组科学组长和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讲解每月科学之星评选方法(从作业、器材准备、上课、合作等方面加星)
4、做小实验,激发兴趣:
刚才大家学习的非常认真,这让老师非常高兴,为此我想跟大家一起做一个小实验,实验的名称是:
在水面让蜡烛燃烧。
出示实验器材(蜡烛、水、空盆一个),问学生能不能做到,并可以让学生进行尝试。
教师进行演示:
先把蜡烛牢固地竖立在一个空盆的底上,点燃后轻轻地往盆里倒凉水,直至与蜡烛边缘相平为止。
一会儿,蜡烛的火焰就降到水面以下了(如图所示)。
小结:
在我们这册科学教材中,也有许多这样的活动和实验,需要我们细心观察、思考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板书设计
基本原理:
燃烧,水降温,使周边的蜡烛不能达到溶点溶化,通过蜡芯支持燃烧。
教学反思
教学后记:
科学概念: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
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
(预设:
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
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
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
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
(说明:
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
4、师:
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
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
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
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
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
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种子发芽实验
(一)
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参考书5面)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
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教师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由组长负责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
2、分析实验信息: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
(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
三、交流实验信息:
1、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4、小结:
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
1、引导:
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确定任务:
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参考资料:
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
一是温度。
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为35℃。
二是水分。
一般需吸收相当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三是充足的氧气。
三是充足的氧气
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参考书7面),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
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二、实验一:
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1、讨论:
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
重点指导:
(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
不改变哪些条件?
(2)两组的绿豆芽需要一样多吗?
(3)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生长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才能知道?
3、学生完成实验方案,交流。
4、提供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
三、实验二:
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
教师介绍实验:
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讨论:
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
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
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3、概括: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观察更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图片(书8面):
1、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的不同。
2、香蕉、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
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4、说说平时还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一、.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二、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分、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如仙人掌原产于热带荒漠地区,叶变成了叶刺——减少水分蒸发。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准备】每组一份:
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
一、谈话导入:
1、见过蚯蚓吗?
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
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
2、学生自由发表。
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
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
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
1、过渡:
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
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
(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2次。
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
1、让学生归纳:
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
2、过渡:
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3、学生看书11面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4、拓展:
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
谁能说说相关的例子吗?
概括:
蚯蚓喜欢阴暗湿润的环境。
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科学 科教 年级 上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