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望岳教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606768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3.61KB
杜甫望岳教案Word格式.docx
《杜甫望岳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望岳教案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请同学说一说)
泰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
那当诗人中的诗人和大山中的大山相遇时会上演怎样的传奇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杜甫的名作《望岳》。
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了解作者和文体常识:
好,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作者杜甫。
我们和杜甫应该算是老朋友啦!
从小学到初中,语文课堂还总离不开他。
同学们知道哪些杜甫的资料呢,请哪位同学给我们大家说一说。
杜甫人称“诗圣”;
与“诗仙”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三、朗读诗歌、了解内容(微视频)
1、学生自由朗读《望岳》。
有请一位同学给我们大家读一读:
2、一起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3、下面请同学们再一次把这首古诗大声朗读三遍,然后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找同学起来说一说
作者描写的泰山有什么特点?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
这是远望。
“青未了”
(2)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
这是近望。
(3)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傍晚景象。
这是细望。
四、再次朗诵,研讨品析
那么杜甫是看到了一座什么样的山,才让他激发出这种情怀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地品读诗句,看看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山。
有人说:
诗歌是要“品"的,就跟茶一样。
你不细细地品,是品不出它的味道的,你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地品,才能品出他的味道。
下面就让我们用品茶的方法来品品诗,看看品出了一座怎样的山,以致于能够激发他的壮志?
(作者描写的泰山有什么特点?
)
望岳
杜甫(736年)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大家都感受到了作者在这首诗中传达给我们的那种壮阔的情怀。
也告诉我们:
面对美好的事物景,请不要吝啬我们的赞美,有想法就要表达出来。
二十四岁的杜甫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
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首句“岱宗夫如何?
”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
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
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
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它告诉我们:
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不但望得远,而且可以雄视一切,包举天下。
它鼓励人们树雄心立壮志,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一定能获得更大胜利。
写法:
借景抒情
4、背诵诗歌。
五、拓展延伸:
好,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杜甫的诗歌《登高》,看看这一首与我们所
学的《望岳》在写法上和情感上有什么异同?
老师先读一遍,大家注意读音和停顿。
好,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然后小组探讨:
这首诗写了什么景,又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怀?
好,开始——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特征,又借景抒发了诗人欣赏大自然的喜悦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以秋为底色遣怀,即感伤长久的飘泊,又表现老病的孤独。
尾联卒章言志,因悲秋而生“艰难”之思,有对自我命运飘零和乱世生民涂炭的无尽忧患。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2.试从写法情感上分析两首诗的异同。
六、课堂小结:
诗人热情的赞美的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敢于攀登顶峰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在此,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多留意身边的美景,并用优美的语言把他描述出来,也借此来时时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勇往直前!
六、学以致用
下面同学们也尝试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进行写作练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
七、作业布置:
完成导学案并预习《春望》
【篇二:
望岳教案】
《望岳》教案
一、教学目的:
1、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3、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哲理和意境;
四、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五、教学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同学们,长假你们想不想去旅游啊?
说起旅行,我们国家的名胜古迹可是数不胜数。
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什么最有名气啊?
正如“五岳归来不看山”。
“五岳”!
五岳:
西岳:
华山;
北岳:
恒山;
南岳:
衡山;
中岳:
嵩山。
五岳之首是哪座山?
——泰山
2、介绍“泰山”,
“泰山”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
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数千年来,先后有十二位皇帝来泰山封禅。
3、泰山如此美丽,有位诗人写了首诗赞美它,这首诗叫做——《望岳》。
(二)讲授新课:
我们一起来看标题,看,望分两种,一种远望,一种近看;
岳:
在这篇里指泰山,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
:
《望岳》共三首,还有两首是写西岳华山和东岳衡山。
《望岳》选自——《杜诗详注》,那么这个杜指的是——杜甫。
了解作者: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唐大诗人,世称“诗圣”,(诗仙是?
)杜甫和李白合称——李杜。
代表作: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杜甫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以古体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他的作品风格。
杜甫虽然是盛唐时期的诗人,但是却经历过了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义),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
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
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亲眼见到了战乱过后山河破碎的祖国和饱尝战乱之苦的黎明百姓,自己更是经历了妻离子散的颠沛流离的生活。
我们要学习的杜甫诗三首分别写在不同的时期,《望岳》——开元盛世;
《春望》和《石壕吏》写在“安史之乱”前期。
提出疑惑
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文章叫做——《望岳》,那么作者全文是不是要围绕望展开?
望什么?
泰山。
可是同学们看下全文有没有过一个望字啊?
没有望字是不是就没有体现作者望泰山了呢?
还是说望岳二字隐含在文章中呢?
带着这个疑惑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课题。
(此诗虽是八句四联,中间两联还是对仗,但它不是律诗而是古体诗,它不讲究平仄,故不可使用“颔联”“颈联”等名称)
我先朗读一遍,请同学们注意听字音,做标记,注意停顿和节奏。
请同学们大声的有感情地读四遍。
字音字形:
岱宗dai夫如何fu未了liao生曾云ceng绝眦zi
1解题:
诗题叫《望岳》,,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逐句诠释:
1、“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找同学翻译。
这是什么修辞手法?
——设问。
开篇以设问起句,接着解释“岱宗”一词,再问:
“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
只在“如何”(怎么样)上,
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
接句自问自答,“齐鲁”是春秋的两个诸侯国,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
“青”,指泰山之色,请问,这表现了泰山的什么特点?
明确:
青翠。
“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
这又表现了泰山的什么特点?
明确:
绵延不绝。
整句话是摹写泰山山脉卧于齐鲁大地,那这就应该是远望所见。
这句里面有望没有?
写到望了没有?
表现诗人虽未得亲历其境,但久慕其名。
如果提问问你们《望岳》中写远望泰山之景的句子是哪句怎么回答?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那么远看完之后呢?
作者又写道: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找名同学回答。
这两句中的“造化”,指天地自然。
“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
“钟”,聚集的意思。
(钟做重点标记,经常考到字意)
大家觉得这应该是虚写还是实写呢?
虚写。
表面上写造物主独钟泰山,赋予之神秀之气,而实际上抒发了诗人对泰山的赏慕有加。
“阴阳”是指山的南、北两面,这句话就是说:
“山南山北,虽在同一时间,但一边明亮如清晨,一边却阴暗如黄昏。
”大家觉得这句话哪个字用得最好?
为什么呢?
“割”字,
泰山像一把利剑一样把世界分成了明暗两个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突出南阳北阴之景色,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跃然纸上。
第四句应为实写,极尽夸张之能事,写泰山山势之高峻。
这一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这句话工整不,运用了什么手法——修辞。
那么综合起来,这句表现了什么样子的泰山呢?
神奇秀丽、高大。
比较首句,诗人关注的焦点已经从整个泰山山脉发展到泰山的山南、山北。
这么看来这句应是从那个角度进行“望”呢?
近望。
如果提问问你们《望岳》中写近望泰山之景的句子是哪句怎么回答?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总结:
这两联可以概括为:
泰山的整体形象。
4、过渡:
这是我们这个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当然,学习一首诗,重点还在于理解诗中的“情”,所以我们接下来看到诗的第三句以及第四句。
5、后两句为本诗的第二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
我们说陋室铭和爱莲说的作者托物言志,那么一般诗人写大好河山都是借景抒情。
情由景生,所以后面两句主要写——诗人的感受。
3.“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
”看到峰峦层云迭起,胸中摇荡。
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归鸟。
这句话工整不,运用了什么手法——修辞。
这两句是想像之辞。
这两句诗亦景亦情,情由景生,这里的景是指?
层云、归鸟。
决眦入归鸟——蕴藏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
使之豁然开朗,这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心情激荡。
接着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
这说明站在泰山上,视线如何呢?
眼界空阔。
这一句是抓住了层云和归鸟这两个景物细节来抒情,所以这一联应为“细望所见”。
6、接着诗人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省主语,谁?
——我。
我要攀登上山峰之巅,看看众山匍匐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
“登泰山而小天下”。
请大家结合注释理解这一联的意思。
有朝一日,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那么是站在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可以一览群山呢?
俯视。
接着是本课重点:
结合写作背景,启发学生理解这一句的深层含义。
这联既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作者?
让学生各抒己见。
(参考答案:
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
)板书:
气概和胸怀。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站的高,才能看得远;
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只有努力挑战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带来的自豪和喜悦。
7、总结:
诗人的感受
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中心思想:
《望岳》这首诗描绘了泰山巍峨高大,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8、结合整首诗,进一步感悟诗人情感:
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败后消极颓废情绪吗?
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参考答案:
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
背诵默写这首诗。
【篇三:
最优秀的望岳教案】
1、同学们,这次放假过的开心么?
那么像这种短假的话我们只能在家里玩,如果是长假你们想不想去旅游啊?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著名风景名胜有天柱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
3、泰山如此美丽,有位诗人写了首诗赞美它,这首诗叫做——《望岳》。
“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
)接句自问自答,“齐鲁”是春秋的两个诸侯国,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
“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从齐到鲁看
不到尽头。
这又表现了泰山的什么特点?
这句里面有望没有?
“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
我要攀登上山峰之巅,看看众山匍匐在山脚下是那么
渺小。
《望岳》这首诗描绘了泰山巍峨高大,神奇秀丽的景色,书法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杜甫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