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优质肉牛养殖和加工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604483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298.81KB
镇平县优质肉牛养殖和加工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镇平县优质肉牛养殖和加工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平县优质肉牛养殖和加工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设牛舍容量为3000头的肉牛育肥场及配套的饲草料贮存和深加工等辅助生产设施。
1.1.8建设期限:
5年期完成
1.1.9资金估算:
项目总投资5686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4850万元(建筑工程费2700万元,设备购置费2150万元);
流动资产投资836万元。
1.1.10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5686万元。
其中,申请中央和地方专项资金2000万元;
企业自筹3686万元。
1.1.11收益分析:
本项目充分利用中央、省、市相关政策,依据《河南省“十二五”畜牧业产业发展规划》和《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设要求,紧抓牛肉市场快速增长的契机,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整合地区的畜牧资源,挟资本优势,以国际视野对传统畜产品进行观念革新和产业组织创新,致力于构建高标准、高档次、高效益的草饲畜牧业——草饲畜产品加工业——国际贸易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为我国探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三效结合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做出示范与表率。
1.2项目背景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转折时期。
近年来,政府不断制定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对农业和农村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其中,畜牧业是农村经济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解决粮食转化增值问题,提高土地使用率和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们膳食结构,提高国民体质具有重要意义。
但我国畜牧业发展中也存在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抵御风险能力弱,优良种畜的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
针对我国农牧业实际发展情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发展现代农业提到了重要位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其中,肉牛养殖是国家大力提倡、扶持发展的重点发展产业,支持规模化饲养,加强品种改良,符合国家农业政策。
配合我国种植业结构逐步调整为“粮、经、饲”三元结构,增产饲料的潜力巨大,为发展肉牛产业提供了强大的资源保障。
1992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增加了对畜牧养殖项目的资金和物质投入,其中,仅中央财政对“秸秆养牛”项目的资金投入量,就从1992年的1000万元增加到了1998年的5400万元,年均增长率为32.5%。
截止1998年底,我国在26个省和自治区建立了141个商品牛基地县,并在海南、安徽、山东等省建立了212个“秸秆养牛示范县”,有力地促进了中国肉牛业特别是广大农区肉牛养殖的迅速发展。
近年来,国家又积极出台多项扩内需,促增长的政策措施和有利于肉牛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2007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4号)》提出“加快推进健康养殖,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创新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规模养殖和畜禽养殖小区,抓好畜禽良种、饲料供给、动物防疫、养殖环境等基础工作,改变人畜混居、畜禽混养的落后状况,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按照市场需求,加快建立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
全面推行草畜平衡,实施天然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制度,保护天然草场,建设饲草基地,推广舍饲半舍饲饲养技术,增强草原畜牧业的发展能力”,并进一步完善了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完善畜牧业基础设施、扩大对畜牧业的财税支持、加大对畜牧业的金融支持、运用贴息等,以此来加强对畜牧养殖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2009年国家财政部发文的《关于积极开展合作共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通知(财发[2009]34号)》是为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贴息资金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金融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而出台的,该文件的颁发将对中国农业的产业化经营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再一次锁定“三农”,政府继续提出2010年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的政策倾斜和结构调整的力度,反映出我国在发展战略及政策思路方面的持续深化,各级政府都出台了具体措施,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积极落实“三农”政策。
此外,农业部也先后启动了“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无规定疫病出口基地的建设项目”和“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等,鼓励畜牧业龙头企业和协会组织发展,加大品种改良和对养殖小区的扶持力度,加快肉牛优势区域建设,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畜牧业的科技贡献率,促进肉牛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从而增强我国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整体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
肉牛产业在河南省是具有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的一个产业,是比较适宜产业经营、增值环节较多的产业,既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又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是与肉牛产业息息相关的牛肉加工业却发展相对滞后,存在不少问题。
如:
手工屠宰的落后生产方式依然存在,私屠滥宰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工艺落后的中小型屠宰加工厂仍大量存在,市场肉类供应中机械化屠宰率较低等。
这些问题已引起国家及省内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制定了相关政策以促进牛肉加工业的发展。
同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肉食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加,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具体体现在牛肉的消费需求逐步上升,特别是对高档牛肉的需求增长快速,此外我国旅游业及涉外宾馆、饭店的迅猛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高档优质牛肉的需求,从而促进了高档牛肉的生产。
但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主体是小型养殖户和个体屠宰者,大型养殖场和屠宰企业市场份额极低导致绝大多数产品是室温鲜牛肉,而冷鲜牛肉、冻牛肉和牛肉制品极少。
同时,受母牛养殖效益差影响,近年来中国能繁母牛存栏持续下降,导致中国牛肉产量从2008年开始下降,至2012年方能恢复。
受肉牛存栏下降影响,大型肉牛屠宰企业活牛收购困难,产能利用率严重受限,因此屠宰加工企业建设自己的育肥场已势在必行。
1.3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3.1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有机生态农业的需要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主要的资源,而土壤有机质的增加,主要靠种草养畜以积肥,种草做绿肥,种草留根瘤肥田。
据统计,目前农区每年生产的农作物秸秆中,能够直接利用的部分仅占1/4,其余3/4的秸秆、秕壳等副产品,需要通过养殖业加以利用,以过腹还田的形式,增加土壤肥力,这不仅有利于改良土壤,增产粮食,减少农药化肥对土地的污染,改善农村的卫生环境,而且还可减轻由于燃烧秸秆产生的烟雾对大气的污染,进而保证种植业生产和养殖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镇平县有大量的秸秆等农副产品以及青绿饲料,为发展肉牛生产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农区发展育肥牛业可收获多重效益,对保护林木草地,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3.2是加强科学技术,提高养牛水平,加快农民致富步伐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镇平县充分利用本地适宜的自然环境、丰富的饲草料资源及丰富的养牛经验,加强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本地肉牛品种改良、秸秆养殖、塑料暖棚饲养快速育肥和防疫灭病等技术推广应用,提高肉牛养殖业的水平,把肉牛养殖列为支柱产业,使养牛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本项目的实施,对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3.3是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促进肉牛育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本项目在充分利用镇平市场相对发达,玉米、豆类、农作物秸秆等饲草料相对丰富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集约化养殖肉牛,进一步扩张养殖规模,保证了对肉牛加工所需原料的有效供给,提升和带动项目区内肉牛产业链种、养、加、贸等相关行业水平,促进提高畜牧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实现畜产品的大幅度增值。
1.3.4是增加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的需要
本项目的实施,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充分利用多渠道资金,引导本地区农村闲置劳动力、返乡农民工以农村现有条件进行简单改造,建立起饲养成本较低的家庭牧场,育成400KG以上的架子牛,由我们公司的镇平育肥场收购,进行集中育肥。
以每户养架子牛5-10头计,该项目建成后可使每户每年增收2-5万元以上,是传统养牛的3倍多。
如果一个乡、镇能养1万头牛,其产值可达10000万元以上。
由此可见,本项目的建设通过肉牛集约化养殖、不仅带动农民以种植和养殖增加经济收入,而且有效利用了粮食秸秆等中间产物,成为增加项目区农民经济收入的有效手段。
此外,本项目的建成还可带动草料种植业、牛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可促进相关企业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拓宽就业渠道,从而使地方财政收入渠道拓宽且实现稳步增长。
1.3.5是提高牛肉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市场是商品生产的先决条件,中国肉牛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开拓市场。
牛肉的国内外市场很广阔,潜力也很大,但目前国内市场却时有滞销情况,国外市场也很狭窄,只局限于部分低档牛肉的销售,问题根源在于质量制约。
长期以来,国产牛肉中优质牛肉所占比重太小,国内大宾馆、饭店及外资餐厅等所需的牛肉,国内无力供应,只好高价进口。
对于一般大众所需的牛肉,也由于质老、烹饪费时而食用单调,限制了国人消费。
在国际市场上,之所以不能打入西方国家牛肉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牛肉质量不符合要求。
由此可见,提高肉牛质量是中国肉牛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项目旨在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运用科学的育肥方法,树立“品牌”形象,提高牛肉质量,这对开拓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尤为必要。
1.3.6是控制优质牛源,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肉牛经过育肥,不仅可以缩短生产周期,降低饲养成本,减少草场载畜量,还可以改善肉质,满足市场对高档牛肉的需求。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扩大产能,尤其是养殖出栏能力的增强成为公司发展的关键环节。
所以建立育肥基地不仅可以确保自己的优质牛源供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灵活地应对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变化,有利于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1.4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
1.4.1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4号)》;
2.《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若干投入比例的规定》的通知(财发[2008]52号);
3.《关于积极开展合作共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通知财发[2009]34号》;
4.2013年的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5.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发改投资【2006】1325号文)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7.《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编制规程》;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9.《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钱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10.《现场勘查所得的资料数据》;
1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有关政策及规定;
12.《河南省“十二五”畜牧业产业发展规划》;
13.《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14.有关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和设计标准;
15.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1.4.2研究工作范围
依据建设单位委托要求及国家有关部门可研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本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对当前市场情况进行调研与预测;
2.对项目的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进行调研与论证;
3.对项目外部环境、场址方案、建设条件、交通运输及主要资源情况进行可行性调研;
4.对技术、设备方案的设计;
5.对场区总布局及公用工程方案进行设计;
6.对环境影响的研究及环保措施的设计;
7.对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生产的设计;
8.对项目的组织与实施进度的设计;
9.对建设项目作可行性深度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投资估算、财务评价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分析;
10.对建设项目的可行与否做出结论及建议。
第二章市场分析与预测
2.1国内市场分析与预测
2.1.1国内牛源现状
据统计,2007年底我国牛存栏量约1.46亿头,其中肉牛存栏量10594.8万头,出栏4359.5万头,能繁母牛存栏量为5544万头,同比下降8%。
据调研统计,2007年底全国肉牛产业省级以上的龙头企业已达90多家,肉牛规模化养殖程度达到了34.6%,标志着我国肉牛生产已具备产业化雏形。
2008年,我国肉牛存栏量为10576.5万头,牛存栏数居世界第三位,出栏量为4446万头。
近年来,我国肉牛的饲养方式正由放牧向全舍饲或舍牧结合的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方向发展。
在政府推动和龙头企业拉动下,全国各地正在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家+协会+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
2009年我国肉牛存栏只有6600多万头,是肉牛存栏最高年份的50%左右。
主要原因是肉牛繁育户亏损,使能繁母牛数量锐减,导致犊牛、架子牛供应紧缺。
能繁母牛存栏量在年初几月有所增长,但9月份以后又连续下降,可见,能繁母牛的恢复很不乐观。
同时,肉牛存栏、肉牛出栏等其他指标全年都呈同比下降趋势,特别是肉牛养殖成本上升、纯收益减少的趋势依旧,再加上私屠滥宰现象的大量存在,使优质优价机制难以形成。
这些因素都对肉牛产业的恢复造成很大压力。
1998-2009年我国肉牛存栏量情况如图2-1所示。
图2-11998-2009年我国肉牛存栏量情况图
2.1.2国内牛肉生产现状
2006年,我国牛肉产量占世界的11%,约为576.7万吨,同比增长1.51%,位于美国和巴西之后,名列世界第三位。
2007年,我国牛肉产量超过513.4万吨,同比增长6.36%。
2008年,我国牛肉产量约为610万吨,同比下降0.55%。
2009年,我国牛肉产量约为623.4万吨,同比增长2.20%。
2.1.3国内市场需求现状与预测
据最新调查,目前由于华南、华东地区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役用牛急速的减少,牛肉产量急据下跌,社会肉食品供不应求,肉食品价格急速盘升,特别是牛肉,达到历年来最高峰.河南牛肉食品也是供求矛盾突出.市场上销售的牛肉质量令人担犹,优质牛肉极少,这也说明畜牧养牛前景广阔。
据调查统计,我省牛肉市场批发价及零售价:
2004年6.5元/斤、7元/斤,2005年7元/斤、7.5元/斤,2006年7.5元/斤、8元/斤,2007年上半年9.5元/斤,10元/斤,2008年每斤11元/斤,12元/斤,2009年每斤15元/斤,16元/斤,2010年每斤17元/斤,18元/斤,2011年每斤21~22元,2012年初每斤30元,2013年初每斤45元,2013年与2004年相比,上涨了近7倍,而这种上升态势还将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牛肉需求量的增加和肉牛养殖能力的限制而加剧。
公司将充分利用上述有利条件,按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来发展公司化肉牛养殖,实现项目目标。
近几年来,市场活牛供不应求,单独的肉牛屠宰公司由于牛源不足,已全部倒闭,存继的屠宰企业均为肉牛养殖公司扶持,市场杀青弑母情况严重,现行活牛市场主要是卖方市场。
公司育肥的肉牛已全部销售,销售地主要在河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份。
2.1.4国内牛产品贸易现状与预测
2.1.4.1国内牛肉交易量及交易额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运用聚类类比法,对中国牛肉需求量进行了中长期预测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中国国内人均消费量与需求总量将分别达到9.42公斤和1401万吨,2030年人均需求量和总需求量将分别达到10.43公斤和1646万吨,按2008年中国国内牛肉产量为613.2万吨计算,如果进口依存度为5%,则2020年和2030年中国市场上牛肉缺口将分别为717.8万吨和950.5万吨。
荷兰合作银行近日发布的《中国的牛羊肉市场及其对全球市场的影响》中也指出,中国牛肉需求有望从2008年的600万吨上涨到2015年的740万吨。
2.1.4.2我国牛肉进出口贸易情况
2010年,我国牛肉进出口量合计45849.4吨,进出口贸易额1.9亿美元,净进口(进口量-出口量)牛肉1554.6吨。
2010年进口牛肉23702吨,进口额8429.7万美元。
进口牛肉主要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巴拉圭等。
2010年出口牛肉22147.4吨,出口额10908.6万美元。
牛肉主要出口到香港和中东等伊斯兰国家。
2010年的牛肉出口量是2009年的1.7倍,增加8750吨,牛肉进口量是2009年的12.4倍,增加21783.1吨。
进口量的剧增反映了我国肉类消费市场对牛肉,特别是高档牛肉的强劲需求。
2.2国际市场分析与预测
2.2.1国际牛源现状
据欧盟统计局发表的统计数字,欧盟15国2002年的养牛存栏数为7830万头,同比减少2.5%,占世界养牛存栏总数的6%。
欧盟养牛业近几年来受到疯牛病的沉重打击,1998年欧盟养牛存栏总数为8277万头,逐年下降到目前的7830万头。
在欧盟成员国中,除了希腊、英国和西班牙的养牛数量有所增加外,其他国家都有所减少,其中意大利下降幅度最大,为9.5%。
一些成员国减少了在牛肉生产市场占有的份额,其中荷兰和英国2003年减少对牛肉市场供应量达120万头。
2006年底以来,由于美国农民出售玉米生产燃油酒精可以获得政府补贴,导致饲料玉米价格上涨,加上2007年4月东部地区发生的连续暴风袭击,使得牛群存栏减少10%以上;
由于持续干旱等原因,近两年来古巴肉牛存栏量下降了30%以上。
巴西地理统计局(IBGE)最新统计显示,2007年巴西全国牛存栏数19975万头,与上年相比减少3%。
这是巴西牛存栏数继2006年同比减少了0.6%后连续第二年出现下降。
尽管如此,巴西仍是世界上牛存栏数最多的国家,其次分别是印度和中国,牛存栏数分别为17784万头和11686万头。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权威统计数据,受疯牛病危机的影响,2008年德国牛存栏数量为1410万头,同比下降了3.1%。
2009年上半年全球牛存栏量下滑16%。
据加拿大统计局和美国农业部2月17日的统计报告,截至到2009年1月1日加拿大牛的饲养量为1.32亿头,比2008年同期减少5%,比2007年减少7%。
美国牛的饲养量为0.945亿头,比同期减少2%。
另据,截止到5月1日,美国活牛存栏量为1082.2万头,比上年同期减少2.8%,不过高于市场预期的1079.8万头。
通过综合分析全球近年来牛源情况、牛肉产量及进出口贸易情况,我们认为近年来由于受饲料费用不断上涨,全球恶劣天气和南美洲牧群重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世界上主要牛肉生产国的牛存栏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于此相反,国际市场正逐渐从疯牛病(BSE)造成的波动中恢复,保持稳定增长,这使得牛源供应与生产原料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从而给育肥牛市场提供了非常好的时机。
2.3市场竞争分析
国内目前的肉牛企业主要分布在三大肉牛带——西北肉牛带、中原肉牛带和东北肉牛带,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我国牛肉需求的制约,大多企业忽视牛源基地的建设和品牌运作,设备技术比较落后,市场竞争集中在中低档产品,依然处在无序状态,基本上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肉牛产业的龙头企业。
随着全球肉牛产品需求持续走高和我国国内需求的稳步增长,巨大的市场空间将为我国肉牛企业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而控制好牛源基地、拥有先进的技术,懂得品牌经营等优势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
牛源基地的规模是生产能力扩大的瓶颈,肉牛企业竞争最终决定于牛源的竞争,能否垄断牛源基地和健康优质的肉牛品种成了保持企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其他行业的企业进入肉牛企业的最大壁垒。
第三章建设规模、内容与管理模式
3.1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
3.1.1项目建设规模
在全县通过新建、改扩建和龙头带动基地、建立养殖联合体的方式,打造5000头安全放心肉牛产业链一体化工程。
整个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均新增销售收入1.5亿元以上,年均新增利润1000万元以上,为国家缴纳税收600万元以上,带动1500农户致富,为农户创造养殖纯收入0.3亿元以上,可解决700多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可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1500人。
3.1.2项目工程建设内容
1.良种繁育场项目公司新建优质肉牛繁育场1个,年出栏5000头以上架子牛;
2.肉牛育肥场项目公司新建示范场1个,年出栏肉牛5000头;
3.5000头肉牛屠宰加工项目新建肉牛屠宰加工生产线1条、新增屠宰能力每年5000余头;
4.有机肥与沼气工程示范项目每个繁育场、育肥场建设有机肥加工厂与沼气工程。
利用牛粪生产沼气、有机肥,变废为宝,实现产业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
5.饲料生产项目新建裹包青贮、微贮秸秆饲料项目与精饲料加工项目,形成年产6000吨饲料加工能力。
6.肉制品加工项目新建6000吨真空小包装熟牛肉制品,800吨微波牛肉干。
7.肉牛屠宰副产品加工项目新建油脂加工项目、牛骨加工项目、牛脏器、牛血等副产品生物生化项目。
8.生鲜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在镇平县雪枫区兴建1000m2生鲜冷链物流配送中心。
通过物流配送技术,确保公司的生鲜、制品及时、新鲜、配送到终端调拨,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9.防疫及配套工程项目项目配套建设防疫站,建立肉牛防疫体系,实现了肉牛防疫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为黄牛养殖及牛肉加工项目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0.公司办公及生活区建设
3.2经营管理模式
本项目采用“公司+养殖联合体+专业养殖户”的产业化模式进行实施和运作。
育肥场按照相对集中成片,年出栏肉牛5000头的标准进行建设。
公司对育肥场实行“统一挂牌、统一种苗、统一防疫、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保险、统一价格、统一收购”等八统一,达到规范化、科学化和高效化的目的。
同时,公司配套建设饲料、兽药、肉牛屠宰加工、肉制品加工项目,完善肉牛产业链,在镇平县境内形成5万头肉牛产业链一体化工程的生产规模。
拟在河南省镇平县兴建生鲜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通过物流配送技术,确保公司的生鲜、制品及时、新鲜、配送到终端门店,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第四章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4.1选址原则
1.农作物秸秆及水资源丰富。
2.草食畜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基础较好,建设区域相对集中。
3.交通便利。
4.符合兽医卫生和环境卫生的要求,周围无传染源。
5.有利于环境保护。
6.能保障安全生产环境。
4.2建设地点与地理位置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南阳市镇平县。
镇平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
交通条件便利,区位优势明显,312、207国道十字交会,焦枝铁路、宁西铁路、沪陕高速、二广高速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境而过。
镇平境内有赵河、沿陵河、潦河等大小河流13条,呈南北流向,属汉水流域,全县水资源总量4.31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452亿立方米,地下水0.865亿立方米。
项目的选址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及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发的《良好农业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4.3项目建设条件
4.3.1气候条件
南阳市镇平县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中,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5.1℃,极端最高气温为42.6℃,出现在1972年6月11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6.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镇平县 优质 肉牛 养殖 加工 项目 可行性 分析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