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21教学设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7603807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79MB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21教学设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21教学设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21教学设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难点】
1、城市各功能区的区位特点。
2、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1、多媒体课件。
2、相关图片。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
目前,世界上有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里。
从城市个体来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外部形态,而且在每个城市内部不同部分有不同的作用,以及各具特色的内部空间结构。
【图片展示】
【讲授新课】
城市是人类聚居地的一种高级形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章城市和城市化的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相关内容。
【板书】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外部形态
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我们常能看到的每个城市有自己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
城市形态的形成往往它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平原地区(城市用地较为规整)
分散发展的城市形态——山区或丘陵地区(因为城市用地比较破碎)
举例:
类型
团块状
条带状
组团状
分布地区
平原地区
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被迫沿此延伸
地形的崎岖不平的丘陵山区
举例
我国的成都、合肥,美国的华盛顿
兰州、洛阳、西宁、宜昌等。
重庆
成都城市形态图
兰州城市形态图
重庆城市形态图
【板书】2、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人们要在城市的内部进行各种生活和生产活动,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也有不同。
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方式不同,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板书】3、功能分区
(1)形成:
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而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形成功能区。
(2)功能分区的特点
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
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如,住宅区里常常也有商店、工厂等,只是商店和工厂用地面积所占的比率较低而已。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第18页和图2.1“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区举例”,完成第19页的读图思考
【板书】4、几种常见的功能区
(1)住宅区
城市的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和居住的场所,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功能用地,约占城市用地的40%到60%。
分化:
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中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布局区位
城市的外缘
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房屋面积
较大(有的是独立庭院)
狭小(拥挤密集)
环境
优美
较差
配套公共设施
齐全(如学校、医院、商店和绿地等)
不齐全
【板书】
(2)商业区
商业活动要求接近消费者,只有便捷的交通才可能带来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商业活动大都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
商业活动在某地发展起来后会带来众多的消费者,这又会吸引饮食、交通、邮电、银行等其他的服务,这些方便的服务设施又会吸引更多的人和服务,这就是集聚效应。
通过集聚效应,商业区逐渐形成。
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
特殊的商业区(CBD)
CBD常位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是城市的商业活动的中心和服务中心。
建筑高大密集,是城市CBD的共同特点。
这样的建筑对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什么作用呢?
增加了垂直方向上的利用率。
(3)工业区
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形成。
这些工业企业专业化程度较高,而且它们之间往往有很强的协作性。
工业区常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由于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运输需求)
常州市工业分布状况
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是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
有些大城市因功能复杂,还会形成其他的功能区,例如行政区、文化区等。
而这些功能区在中小城市里就不那么明显,但并不是说中小城市没有或不提供这种功能,只是这种职能的用地较分散或占地面积较小而已。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所学内容,指明重点,让学生了解城市形态和不同功能区的基本特点及发展趋势,联系实际,分析事例,灵活运用。
板书设计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2、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3、功能分区
(1)形成
4、几种常见的功能区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城市功能分区,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称为城市地域结构
【板书】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不同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不同的。
请同学们阅读21页课文,了解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完成表格。
模式
形成
形状
同心圆模式
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侵入和迁移;
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
同心圆
扇形模式
在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城市各功能区出现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
扇形或楔形
多核心模式
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范围越来越大,原有市中心区由于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使得远离中心的郊区也出现了新的核心,城市围绕不同的点,发展形成
【板书】2、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
地租理论:
对城市来讲,土地有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付出租金最高的经济活动才可能得到相应的地段。
而不同的经济活动类型其付租能力(或愿意付出的租金)又不同。
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交通便捷程度。
一般来说,交通便捷程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
地理位置
通达度
土地价格或租金
市中心有多条公路穿过
最好
最贵
市中心延伸出的主要公路两旁和公路交汇处
次之
比较贵
远离主要公路的地区
差
比较低
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如下面表格及相应的坐标图示)
(学生分析教材图2.7,完成相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归纳的方式进行)
商业用地
住宅用地
工业用地
用地要求
占地少,要求最大程度的接近消费群体
占地多,要求方便上下班,又要方便购物
工业生产占地较大,地租占成本的比例很高
受距市中心距离的影响
最大。
因而位于距市中心最近的A区,在A区商业支付的租金最高
较小。
因而位于距市中心较近的B区,介于商业区和住宅区之间
在距市中心最远C区只有工业出的租金最高
过渡:
在实际生活中,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非完全按照这一经济规律呈现,而是更具复杂性。
这说明除了经济因素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在起作用,请大家结合自己的认识、图2.8和案例1:
纽约市的少数民族区谈谈看法。
(2)其他因素
收入——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
有能力支付昂贵租金和选择最佳居住环境的人,其居住地往往形成高级住宅区。
知名度——城市内某些地区在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具有很高的声誉,这往往会吸引更多新的住宅或商场建在该处,以提高其知名度。
种族——在有些城市的某一区域内,如果某个种族或宗教团体占优势,就可能形成种族聚居区。
如纽约市的唐人街、哈林区、小意大利区等。
历史因素——城市的建筑物和街道设计可以维持久远,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着深远的影响。
【板书】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城市发展的初期
城市发展的中后期
城市的地域范围
狭小
扩大
各类功能用地的关系
混杂布置,无明确功能分异
分异明显
工业发展方向
在市中心形成工业的自然团聚
市区的工厂企业纷纷外迁
原因分析
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引起
为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板书】4、城市的合理规划
关键:
处理好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的关系。
居住区和其他工作地点之间应有:
1、便捷的交通联系(为了方便职工的上下班)
2、排放废气和废水的工厂应布置在居住区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地带的远郊区
3、卫生防护带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2、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
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4、城市的合理规划
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高中地理 人教版 必修 21 教学 设计 城市 内部空间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