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范文之作文借助古诗文事例素材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595392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7.61KB
作文范文之作文借助古诗文事例素材Word格式.docx
《作文范文之作文借助古诗文事例素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范文之作文借助古诗文事例素材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白是性情中人,古道热肠,一生广交朋友,许多诗篇抒发了他的对挚友的真情。
李白视朋友为手足,写了大量的送别诗,而李白又以山水为怀,所以往往是把惜别的场面设置在山水中。
前面提到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两首皆如此。
还有“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沙丘城下寄杜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李白的心中,有山有水,有朋有友,而那本是壮丽的山壮阔的水,由于朋友的离别也多了一份怅惘和忧思,那山那水那云那天都寄托着李白的友情。
我们设想一下,李白在长江流域(也包括黄河流域)多年游走,一路朋友一路歌,但是他不能停下自己的脚步,没有不散的宴席,深交数日,总有一别,别时又不知路在何方,那种落寞的心情可想而知,于是山山水
水就蒙上了情感色彩,人走情未了,“唯见长江天际流”,接天的长江水已经化作广阔无垠的友情。
李白出蜀东游一发而不可收,再也没回过家乡——四川青莲乡。
赤子在外,乡情袅袅,缭绕在心头。
李白最著名的乡情诗就是尽人能详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时,年轻的他踌躇满志,热情满怀,逗留长安以求进宫实现理想,但命运和他开了个玩笑,没能如愿。
此时正逢八月十五,思乡之情涌上心头,写下了至今妇孺皆知的这首《静夜思》。
乡愁是绵绵的,“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笛》)。
三、言志壮情。
李白的豪情在他的诗歌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白有着宏图大志,这才是他不安于现状,出蜀东游的真实原因。
言表志向,抒发情怀,也是李白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
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至今都彰显着生命的不朽,是一个个鼓胀着人生张力的风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的游走,原本不是为了写诗,不是为了逍遥,而是要广见世面,结识好友,实现自己的政治报复。
当时正值大唐盛世,大好的形势使他欣欣然,要以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报效于大唐帝国。
他的这种追求就像自天而降的黄河水,“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
由于李白的诗歌才华才华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唐玄宗把他召见进宫,做翰林大学士,实际是唐玄宗的文学侍从。
但是由于李白的刚正不阿的品格和豪放爽直的性格,与宫廷难于熔为一炉,受到高力士等人的谗言陷害,此时的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得不辞官而去,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壮怀诗篇。
李白的诗很多,涉及情感的各个方面。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不是吗?
千年又一季,他那燃烧着人生激情的诗歌,像千古不变的月亮挂在我们灵魂的夜空,明亮而温馨。
李白的诗波澜壮阔,九曲回肠,神韵昭昭,以其独特的浪漫诗情独领中国诗坛。
夜空因明月而生辉,诗坛因李白而辉煌。
李白乘诗而翔,投入生活的激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有着远大的理想和高远的人生豪情而又不脱离社会的羁绊,在高昂奋进的精神状态中诉诸人生价值,以富于展望的智慧给我们建起来一个宏伟的精神殿堂。
二、中学生分类古诗词
分类古诗词
春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晏殊:
《浣溪沙》)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木兰花》)
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飞来细雨中。
(欧阳修:
《采桑子》)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苏轼:
《水龙吟》)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陆游:
《卜算子》)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李清照:
《念奴娇》)
满城春色宫墙柳。
《钗头凤》)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柳永:
《蝶恋花》)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
《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
《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毛泽东: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张先:
《菩萨蛮》)
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
(蒋捷:
《女冠子》)春讯飞琼管,风日薄、度墙啼鸟声乱。
(卢祖皋:
《宴清都》)
君不见、长门青草春风泪。
(朱嗣发:
《摸鱼儿》)
秋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范仲淹:
《苏幕遮》)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立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曲玉管》)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雨霖玲》)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
《丑奴儿》)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渔家敖》)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一剪梅》)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相见欢》)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
《破阵子》)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州头。
《沁园春》
醉里秋波,梦中朝雨,都是醒时烦恼。
(时彦:
《青门饮》)
【篇二:
从文言文中搜集作文素材1】
“从文言文中搜集作文素材”课例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针对目前高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文体不明、内容空泛、语言平实、论证方法单一、结构混乱、感情匮乏、缺乏个性和深厚的古诗文底蕴等现象,我们认为作文教学有待改进。
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无论是其作者经历还是文本选材都是最佳的作文素材。
但是在日常的文言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只重视字、词、句式等文言知识点的积累,着重培养学生的古汉语阅读能力,而对于文言文的文化内涵,则关注得不够。
至于通过文言文教学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更是考虑的不多。
我们认为教师在从事文言文教学时,除了要培养学生古汉语阅读能力,还要能利用文本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从而达到既重“言”又重“文”的目的。
经深思熟虑后我们决定进行尝试解决这些问题,有的放矢地引领学生畅游在古诗文的海洋中,挖掘文言文的精髓,感悟它们的魅力,吸取它们的精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不再谈写作色变。
让文言文走入高中作文课堂,使之能够触类旁通,推陈出新,最终创作出独特的、有个性的佳作。
二、理论意义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应注重学生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在语文教学各项活动中。
写作是一种语言文字综合运用活动,是“最富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最能承载和张扬学生的个性”。
然而,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却是一大难点。
新课标要求写作:
“基础等级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发展等级:
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
”在课程改革的引领下,我们将文言文教学和作文教学巧妙地融合,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就地取材,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
通过此项课例的研究,充分利用课文例子,把文学艺术欣赏和创作这两种重要的审美活动完美契合,让学生从典范文章中获得写作素材,掌握写作之道,从而优化作文教学。
在实践中总结出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可以为以后的教学提供良好的帮助。
让学生的活动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此项活动中得到全面的训练和发展,从而推动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改革。
三、课例研究团队
研究主题:
从文言文中搜集作文素材
研究课例:
从高中语文第四册《劝学》中搜集作文素材
课题负责人:
段松芳
课题参与人:
燕敏许红丽
讲课教师:
燕敏段松芳许红丽研究方式:
多人同课
四、课例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
(2013年9月10日——10月10日)确立形成课题方案和实施细则,收集学习研究的有关资料,提高思想认识。
实施阶段:
(2013年10月11日——12月30日)积极稳妥进行实施,及时总结成功经验、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结题阶段:
(2014年1月)对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做好课题研究报告。
五、研究历程
课例研究主题确定后,我们三人积极行动,查阅资料,梳理教材,并结合长葛教研室马主任的报告内容,集思广益,反复研究商议确定高中语文第四册《劝学》一课作为课例研究课题。
然后我们根据新课标并结合学生实际,编写了导学案。
确定的学习目标是:
1.背诵《劝学》全文;
2.指导学生学会挖掘文言文中的作文素材;
3.增强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意识。
设计了五个训练板块:
一、.走进作者,感悟人生;
二、研讨写作方法,优化写作形式;
三、化用素材,一材多用;
四、品味语言,创造佳句;
五、探讨主旨,联系现实,创新作品。
我们采用“多人同课”的研究方式,三轮分别有燕敏、松芳和红丽三位老师进行课堂执教,三次课例活动都是围绕如何让学生从文言文中搜集作文素材进行的,通过教学实践,我们的教学理念在逐渐转变,教学行为在逐步完善。
同时,我们对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反思和改进。
下面就把我们三人在《劝学》的课例研究实施的重点过程和理念的更新展示如下:
第一次授课——在困惑中反思:
苦了学生,累了自己。
11月21日,第一次研讨课在二
(1)班进行,由燕敏老师执教,她给我们提供了一节原生态的、原汁原味的生动的研究课。
“从《劝学》中搜集作文素材”
教学片断如下:
1、首先检测了学生对《劝学》的掌握情况。
高鑫同学毛遂自荐给大家展示
了他的诵读能力,背得一字不差且娴熟流畅;
老师指定了一位后进生也
同样背得滚瓜烂熟。
他们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
2、提问问题
(1)师:
同学们,通过走进荀子,感悟人生,你们觉得荀子的思想和主张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学生争先恐后,各抒己见,四位学生站起来发表了感受)
学生1:
学习应该重视后天的努力,天道酬勤,活到老,学到老,学不可以已;
学生2:
根据荀子思想,结合咱班的标语,我觉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有不懈努力,才能辉煌人生;
学生3:
学习应该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另外不能三心二意,贵在坚持;
?
?
课堂活跃,学生畅所欲言,气氛浓厚。
(2)师:
这篇文言文很值得我们写作借鉴的就是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综合运用,试以“勤能补拙”为题列个议论文提纲。
有个别学生还不懂得怎么列提纲,就提出疑问,误认为写文章,老师又做
出解释,可以简要写一下开头和结尾,然后在结构形式和论证方法上借鉴《劝学》。
课堂顿时平静下来,学生们都在深入思考和构思。
经过8分钟各组就开始跃跃欲试了,现将其中一篇提纲展示如下:
勤能补拙:
1.开头:
小河因勤奋而成就波涛汹涌,
幼苗因勤奋而成就枝繁叶茂,
小石因勤奋而成就巍峨高山。
2.中心论点:
勤能补拙
3.勤奋的意义:
改变自己。
例如:
蚂蚁、蜜蜂、雄鹰等。
4.勤奋的作用:
弥补不足。
驽马、祖逖、牛顿等。
5.勤奋的方法:
坚持、积累。
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等。
(3)师:
本课中有很多句子和论据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现给大家列举四句,每小组可以任选一句来确定你写作的立意角度,然后联系实际谈谈它的运用。
例句如下: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
给大家5分钟讨论时间。
(每组集体交流,气氛活跃)
5分钟后,
生1、我选择第4句,它给我的启示是做事要专一,不能浮躁,三心二意。
生2、我选择第1句,它给我的启示是在学习中应注意反省思考。
生3、我选择第3句,我认为应是积累,坚持。
学生各抒己见,但联系实际时有的学生不会灵活运用实例,引起其他学生的质疑。
第一课时结束后还有两个环节的训练没进行,时间比较紧。
第二课时让学生围绕“勤能补拙”写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第一次课后研讨交流:
课后,我们三人及时进行了交流并深入到学生中去反馈一下学生的建议。
然后深入总结了这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一致认为上这样的作文课是很必要的,二一班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热情高涨,受益匪浅,大体懂得了怎样从文言文中挖掘作文素材。
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主角,是真正的主人。
但课堂中还存在不少细节问题:
首先,课堂的训练板块准备有些多。
通过第一板块训练时学生的发言内容可知,第一和第五板块有些重复,因此可删去第五板块。
第四板块的仿写句子可让学生在课下进行。
其次,学生在训练第二板块
时,有的学生对于怎样列提纲还不太熟悉,另外有的还不会运用正反论证。
再次,学生论证时论据不足,联系实际不够。
最后,有的学生在论证“勤能补拙”时忽略了“拙”,例如王羲之、牛顿等,他们先天并不“拙”。
通过反思和总结,我们感到真是“教学相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效果甚佳。
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因此,我们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最后商定的改进建议是:
重在学生自学,教师引导;
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有的放矢;
根据学生实际,适当点拨。
我们制定了新的策略,准备再次试讲。
第二次授课——在学习中顿悟:
更新观念,解放学生。
12月2日第二次研讨课在二(4)进行,由段松芳老师执教,这次的主题还是“从《劝学》中搜集作文素材”,通过我们的总结和反思,对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改进,更具有高效性,现将教学片断记录如下:
(一)学生课下自学“走进作者,探讨主旨,联系现实,感悟人生”这一板块,
上课直接交流各自的体会。
(把第一节的一、五板块融合到了一起。
)
(二)重点训练第二板块“研讨写作方法,优化写作形式”。
出示:
训练写作二:
试以“勤能补拙”为题列个议论文提纲。
(要求使用比喻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提示:
提纲大致包括开头、中心论点、段落结构(例如:
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板块式等)、论证方法、论据、结尾等。
咱们先来审一下主题,“勤能补拙”的关键词是什么?
生:
是“勤”字,应紧扣勤奋。
只有“勤”字吗?
还有“拙”字,前提条件是先笨拙或先天有缺陷、有不足之处,然后通过后天的努力才取得成功。
很好!
写作文,审题很重要。
下面咱们分组讨论正面的论据和反面的论据有哪些?
(5分钟)
学生分组集体讨论,老师在教室里巡视指导学生活动。
5分钟后,学生发言,各抒己见。
生1:
寓言故事龟兔赛跑,就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勤能补拙。
生2:
正面的论据有:
英国前首相邱吉尔,小时候口吃,但他坚持苦练,让夫人监督自己的讲话。
生3:
德摩斯梯尼,古希腊演说家,因口含石子在海边练习演说终成演说家。
生4:
张海迪、贝多芬虽然残疾,但他们能付出勤奋的汗水去创造奇迹。
反面的论据还有哪些?
生1:
我们初中学过《伤仲永》,文中的方仲永小时非常聪明,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
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
此后,仲永再也不思进取,他变得庸庸碌碌,长大以后,“泯然众人矣”!
师:
能学以致用!
“江郎才尽”中的江淹年轻时很有才气,但后来不思进取,到晚年文思渐渐衰退,成为平庸之人。
学生讨论热烈。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论据难找的问题解决了,下面我们训练列提纲。
7分钟之后,检测学生训练结果。
现将其中一位学生的提纲记录如下:
勤能补拙
俗话说:
“笨鸟先飞。
”想要飞的更远,不是看谁飞得快,飞得巧,扇动翅膀次数最多的那只鸟,才是赢家。
磨练提升自己正面论据:
丘吉尔
反面论据:
方仲永
4.勤奋的作用:
弥补不足正面论据:
梅兰芳
江淹
坚持、毅力、专心等论据:
王羲之临池学书
6.结尾:
在人生的旅途中,唯有奋进,唯有勤奋努力,才能克服自身的先天不足,超越自我,超出平凡,获得自己的一片天地。
老师中肯地评价并鼓励了学生的提纲。
(三)训练第三板块:
化用素材,一材多用。
(分组讨论)
安排学生8人一组,讨论你最感兴趣的、震撼最深的名句实例。
提示学生要联系实际拓展开来。
需要6分钟时间。
教师在教室里来回走动,适当指点学生,最后参加到其中一个组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
6分钟后学生积极交流:
我们组选择第1句,它告知我们要广泛学习,另外还得注意反省。
《论语》也曾告诉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反省,只能是盲目去学,学习效率低。
我对刚才学生的发言补充一下,在学习中不断反省可以促进我们的进步,比如中段考试后班主任让我们都写了考试总结,查漏补缺,扬长避短,在刚进行完的知识竞赛中我的进步很大。
我们应该像曾子那样“吾日三省吾身”:
【篇三:
高考作文素材——常用古诗文】
高考作文素材——常用古诗文
古诗名句分类一:
善于写作
1.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戴复古《论诗十绝》(不随大流,有创新)
2.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
——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自然、真情。
翻译;
天上奏出的箫声由自己演奏出来,这种乐趣真是太让人愉快了。
一首好的诗要贴近人物,写出真情实感)
3.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本真。
此为元好问评晋代诗人陶渊明的诗作,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
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本真、天然)
5.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杜甫《戏为六绝句》(古今皆学。
不论今人、古人,清词、丽句,有长处就要学习借鉴。
杜甫的文学主张是,不能一味推崇古人,一概否定今人。
对今人不应妄加菲薄,对古人也要有所继承)
6.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题诗后》(推敲,严谨)
7.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卢延让《苦吟》(推敲,勤奋)
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移居二首》(分享,研讨。
翻译:
共同欣赏奇文,一起剖析疑难文义的理趣)
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阅读指导写作)
1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锤炼,磨砺。
平生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
古诗名句分类二:
事理哲理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鹤鸣》(别座山上的石头,可以取来制作治玉的磨石;
也可以用来制成美好珍宝。
意思可引申为借助外力,改己缺失)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汉乐府民歌《君子行》(比喻避免招惹无端的怀疑)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汉乐府民歌《城中谣》(讽刺了上行下效而造成的迫求时髦的不良社会风气)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焕《登鹳雀楼》(登上高处,看得更远。
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5.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世界时刻发展变化,不可扭转。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了古和今)
6.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万物兴败自由规律)
7.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调张籍》(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作文 范文 借助 古诗文 事例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