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江苏省如东中学栟茶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历史试题.docx
- 文档编号:17588
- 上传时间:2022-10-01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356.28KB
学年江苏省如东中学栟茶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历史试题.docx
《学年江苏省如东中学栟茶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江苏省如东中学栟茶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历史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江苏省如东中学栟茶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江苏省如东中学·栟茶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检测
高一历史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双祧”指同时继承父系和母系的祖先祭祀,近年来南通地区独生子女的联姻往往采取这样形式,其所生子女兼用父姓和母姓,如张廖、吴杨、陈蔡、范姜等。
这一现象根源于
A.分封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双祧”的实质是对祖先的祭祀,即重视血缘宗族关系,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现象根源于宗法制,故选C项;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王或皇帝分封诸侯的制度,和郡县制同属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A、D项;世袭制是指依据血缘继承政治权力,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B项。
【点睛】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在很长的时间里,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2.孔子作《春秋》,不欲载空之言,主张见诸行事,通过具体史实呈现微言大义,有褒有贬,使乱臣贼子知所戒懼。
可见孔子推崇史学的功能是
A.考据求真
B.道德鉴戒
C.陶冶情趣
D.治国指南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通过具体史实呈现微言大义,有褒有贬,使乱臣贼子知所戒懼”可知孔子推崇史学的功能是道德鉴戒,故选B项;孔子主张通过具体史实对“乱臣贼子”起到警戒作用,而非是进行考据求真和陶冶情趣。
孔子针对的是具体的个人,而非是进行治国,故排除A、C、D项。
3.秦兵马俑坑出土的武器绝大多数是青铜兵器,约达4万余件。
铁兵器数量极少。
总共只有铁矛1件。
铁镞1件。
铁铤铜镞2件。
材料说明当时
A.冶铁水平制约大规模武器生产
B.秦国尚未掌握生铁铸造技术
C.青铜兵器导致秦军战斗力下降
D.青铜器成为秦人随葬必备品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虽然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铁器,但冶铁水平制约了铁制武器的大规模生产,导致秦兵马俑坑中出土的铁制武器很少,故选A项;秦兵马俑坑中出土了铁制兵器,说明秦国已经掌握了生铁铸造技术,故排除B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当时秦军战斗力强大,并没有因为青铜兵器导致战斗力下降,故排除C项;青铜兵器出土于秦兵马俑坑,并不能说明当时青铜器成为秦人随葬必需品,故排除D项。
4.汉代时,有人总结致富的经验,“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这反映了当时
A.政府开始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B.贫苦百姓普遍通过经商致富
C.农工商的身份观念正在淡化
D.经济发展逐步改变社会观念
【答案】D
【解析】
【详解】政府开始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的说法不符合我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传统,故排除A项;贫苦百姓普遍通过经商致富与我国古代实际情况不符,故排除B项;题意中体现的是对致富经验的总结,没有反映农工商的身份观念正在淡化,故排除C项;根据题意可知,汉代人认为虽然经商是末业,但通过经商能够致富,说明经济发展逐步改变了社会观念,故选D项。
5.一民间歌谣咏颂:
“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对此类灌溉工具的表述,正确的是
A.出现于三国时期
B.首推于江东地区
C.以水力作为动力
D.使用于冶铁行业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中歌谣的描述并结合所学可知歌谣颂咏的应该是使用人力的水车,即翻车,又名龙骨水车。
翻车最早出现于三国时期,推行于水利灌溉不便的北方地区,而非首推于江东地区,使用人力而非水力,是灌溉工具,并不使用于冶铁行业。
故选A项,故排除B、C、D项。
【点睛】翻车又名龙骨水车,旧时中国民间灌溉农田用的龙骨水车。
为世界上出现最早、流传最久远的农用水车。
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
曹魏时,经过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
6.从秦汉到明清地方体制中,一级、二级地方政府体制多有更迭,但县制作为最低一级地方行政组织和区划,其数目、职权变动不大。
县制如此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A.县制设置沿袭传统
B.县小易于中央直辖
C.百姓对县制的推崇
D.县制有效治理地方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县作为最低一级地方行政组织和区划,可以有效地贯彻朝廷的各种法规法令,封建政府通过县可以有效地实现对整个国家的控制与治理。
所以D项符合题意。
A项县制设置沿袭传统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县小并不是县不变动的主要原因,而且“直辖”一词不合史实,故B项排除。
百姓在古代地位有限,不可能真正在县传承中其决定作用,C项排除。
7.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
“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
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
”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
“徙扰民尔,可仍其旧。
”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B.乡村市场的繁荣
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D.坊市制继续实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依据教材内容牢记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然后再仔细阅读材料内容,两者进行对照,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
宋代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一个“革命时代”,无论是在市场的规模、市场的分布地点上、还是在政府对市场的监管上都有“革命性”的变化。
A项内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所以排除。
材料内容只是反映了宋代乡村市场已成为惯例,反对在乡村交易的意见遭到最高统治者的拒绝,并不能表明乡村市场繁荣,所以B项错误。
D项与材料内容及史实相反。
与前朝相比,宋代出现了草市与夜市,县以下可以设市,这表明宋代政府对商业发展监管放松,故答案选择C项。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
8.元初行省是中央临时派出机构,“其官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后来不再加“宰执衔”,改为“某处行中书省”,该材料可以判断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权逐步减弱
B.行省逐渐向地方行政机构演变
C.行省不再分割中书省的宰相权
D.中央政府不再任命行省的长官
【答案】B
【解析】
【详解】行省制的出现是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非是减弱,故排除A项;行省是由中央临时派出的机构,“其官皆以宰执行”到不再加“宰执衔”,改为“某处行中书省”,说明行省逐渐向地方行政机构演变,故选B项;行省负责的是地方权力,没有分割中书省的宰相权,故排除C项;行省长官由中央任命是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方式,所以中央政府不再任命行省的长官的说法有误,故排除D项。
9.有人根据历代史书记载,制作出下表。
据此可看出
A.长期厉行海禁政策
B.古代经济世界领先
C.对外交流活动频繁
D.航海路线遍及全球
【答案】C
【解析】
【详解】我国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已经出现,说明长期厉行海禁政策的说法有误,故排除A项;表格内容没有体现我国古代的经济状况,不能说明经济世界领先,故排除B项;根据表格内容可知,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出现,魏晋时期僧人西行“求法”,宋元时期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说明我国古代对外交流活动频繁,故选C项;我国对外交流频繁,但并不能说明航海路线遍及全球,故排除D项。
10.某一时期,一座位于江南的城市,在熙来骧往的街道上,随处可见贩卖各色棉布、丝绸、青花瓷、胡椒、菸草等货品的街铺。
人们买卖时,大额交易使用银两,小额交易使用铜钱。
上述情景最可能出现于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白银在我国作为大规模流通的货币和新航路的开辟有关,明代,西班牙大帆船从美洲源源不断运来白银购买中国商品,才使得中国有足够银子作为普通的货币大量流通。
故选D。
考点:
中国古代商业经济·中国古代货币·明代白银
11.清代军机处负责奏折转递。
如果皇帝对某奏折的朱批不明晰,或朱批内容没有涵盖折内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军机大臣就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上奏请示皇帝。
这表明军机处是
A.中枢决策的组成部分
B.君主专制的直接产物
C.政务处理的行政机构
D.批驳皇权的监察机关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军机大臣就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上奏请示皇帝”可知军机处虽然没有决策权,但是中枢决策的组成部分,故选A项;军机处的设立本是为了处理西北军务,不是君主专制的直接产物,故排除B项;军机处是皇帝的秘书机构,不是国家的正式机构,所以其既不是行政机构,也不是监察机关,故排除C、D项。
12.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形成与清朝对峙局面的历史事件是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定都天京
D.洪秀全称天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洪秀全宣布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所以答案选C。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13.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
“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A.促成了中国起步迈向近代化
B.使清政府从此丧失舆论支持
C.刺激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D.激发起民众盲目排外的心理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注意考题的落脚点“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故答案为D。
AB两项的表述早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就开始了,不符合题意,排除。
D项表述具有片面性,不能够概括“救亡”的内涵,“救亡”实际上包括政治领域的改革和革命。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民族意识的觉醒
14.“当列强为议和大纲激烈讨论之际,在京议和大臣实际上被完全排除在外。
李鸿章抱怨说:
‘此次办理和议,事机艰窘。
(各使)自行商议,甚为秘密,无从揣测,唯先办祸首一节,则倡言不讳。
’”据此判断,与此次议和相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京议和大臣实际上被完全排除在外指的是此次议和其实是由远在西安的慈禧所决定的,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由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发生导致慈禧太后逃跑到西安,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江苏省 如东 中学 高一上 学期 期末 检测 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