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模拟试2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583386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6.42KB
高三语文模拟试2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三语文模拟试2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模拟试2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早晨___________,在青青苍苍中,乳白色的云纱飘游山腰,像仙娥在轻轻起舞。
傍晚,___________,转眼间,___________,在暮色降临山野的苍茫中,峰顶却凝聚着一片彩霞,经久不灭。
①千山初醒,朝云出岫
②朝云出岫,千山初醒
③万山倾泻霞光,重峦映照夕阳
④夕阳映照重峦,霞光倾泻万山
⑤太阳落山,霞光消退
⑥霞光消退,太阳落山
A.②④⑥B.①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⑥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语言,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部落是没有语言的,至于文字,那就不同了。
文字是在人类的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出现的,一般是在具有国家的雏形的时候。
文字起源于图画。
最初是整幅画,这种画虽然可以有表意的作用,可是往往意思含糊不清。
比如画一个人骑在马上,可以表示“人骑马”,也可以表示“骑马的人”;
如果是一个外出的人寄回家的信,可以表示他在外面已经得了一匹马,或者希望家里人骑马去接他,或者别的什么意思。
看得懂这种图画的意思,取决于看画人和画画人生活上的联系或者其他条件,与他们是否说同一种语言无关。
这种图画有人管它叫“图画文字”,其实只是图画,不是文字。
图画发展成文字,必然表现出这些特点:
1.把整幅的画拆散成个别的图形,一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词相当。
2.许多抽象的意思得用转弯抹角的办法来表示,例如画一个人,再在他脚底下画一根地平线,表示“立”。
3.这些图形必得作线性排列,它们的顺序得依照语言里的词的顺序,顺序不同,意思也就不同。
例如先画一个人,再画一面旗,再画一匹马,这就是“人骑马”;
如果先画旗和马,再画人,那就是“骑马的人”。
到了这个阶段后,为了便于书写,图形可大大简化(图案化、线条化、笔画化),丝毫不损害原来的意思。
从形状上看,第二阶段的零碎图形和第一阶段的整幅画很相似,第三阶段的笔画化和象形文字生来的笔画化文字则纯粹是字形上的变化,实质完全相等。
图画一旦变成文字,就和语言结下不解之缘。
一个字,甚至是最象形的字,也必然要跟一定的字音相联系。
这样,语言不同的人看不懂旗夹在一个人和一匹马中间是什么意思。
文字发展到了这种“词的文字”之后,仍然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纯粹表音的文字。
这里所要强调的是:
尽管文字起源于图画,图画是与语言不相干的表意系统,只有在图画向语言靠拢,被语言吸收,成为语言的一种形式(用图形或笔画代替声音)之后,才成为真正的字。
7.第一段谈到了人类、国家、文化、语言和文字几方面的关系,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语言——文化——文字——国家
B.人类——语言——国家——文字——文化
C.人类——语言——国家——文化——文字
D.人类——语言——文化——国家——文字
8.“关于图画文字”,下面说法有误的—项是
A.“图画文字”的特点是以整幅图画来表达意思,表达的意思往往含糊不清。
B.“图画文字”的理解与是否说同种语言无关,而与信息传递者与接受者的生活联系有关。
C.作者认为,“图画文字”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它实际是图画,而不是文字。
D.“图画文字”是文字发展的基础,文字是“图画文字”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两者都可以读出来,都是表音的符号。
9.古人先画一个“日”,表太阳,然后在下方画一个“一”,表地平线,结合起来表示“日出”。
根据文意推断,这属于
A.图画文字B.图形文字C.笔画化文字D.笔画化图形
10.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图画发展成文字,其中之一就是努力使一个图形分别表示单个的词,形成“词的文字”。
B.“图画一旦变成文字,就和语言结下不解之缘”,其标志是语言不同的人看不懂彼此的文字,其结果是文字与字音紧密相连。
C.最后一节画线句子强调的内容是图画成为文字的条件是能用图形或笔画替代声音。
D.节选的文字说明的重点是语言的产生,其中还顾及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宣帝①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
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②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
谓遂曰:
“渤海废乱,朕甚忧之。
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
”遂对曰:
“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固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
”上闻遂对,甚说,答曰:
“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
”遂曰:
“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
唯缓之,然后可治。
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
”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
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鉏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
持兵者乃为盗贼。
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
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鉏。
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
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
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
“何为带牛佩犊!
”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
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注:
①宣帝,汉宣帝。
②遂,龚遂,字少卿,官至昌邑郎中令。
11.对“移书敕属县”中“书”和“敕”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书②敕
A.①书写②诏令B.①文告②命令
C.①书信②告诫D.①记载②文书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词性和在文中的意思都相同的一组是
①久之②朕甚忧之③固欲安之也④唯缓之
A.③④B.②③C.①②D.①④
13.龚遂治理渤海之乱的基本原则是
A.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
B.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
C.不可急也;
唯缓之,然后可治
D.诸持鉏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
14.对龚遂为解决渤海社会危机而实施的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概述全面的一组是
①以身作则,杜绝奢华。
如到任之初,“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
②“开仓廪假贫民”,使“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
③要求百姓“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并且必须“劳来循行”
④打击犯罪分子,“持兵者乃为盗贼”,“盗贼于是悉平”
⑤实行绥抚政策,“悉罢逐捕盗贼吏”,宣示何为“良民”,何为“盗贼”,使“民安土乐乐业”
⑥“劝民务农桑”,发展农副业,督促游手好闲之徒“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恢复社会的正常秩序
A.②④⑥B.①⑤⑥C.①③⑤D.③④⑥
第Ⅱ卷(共105分)
四、(15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何为带牛佩犊!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
(3分)
16.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6分)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有人说,一个“香”字用得极佳。
请你说说“佳”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简析最后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7.根据要求填写古代诗歌。
(任选两题。
4分)
(1)你不要把责任推到“环境”身上,不少学者就是在都市喧闹的环境中写出伟大著作的。
陶潜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我看你的心还是没有静下来。
(2)同样是写夕阳,叶剑英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抒发了革命者的乐观情怀,而李商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的却是消极颓唐的情绪。
(3)“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现在用来形容人们对新生事物的发现和喜爱。
当新事物刚刚萌发时,就能够敏锐地觉察到,并大力扶植它茁壮成长。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穿过岑寂的碎片
朱以撒
那方不毛之地一直为我神往。
像我这般珍惜故纸的人,常常会留意典籍上、画册上的一些残破纸片。
这些纸片都没头没脑,残损得不象样了。
这时我总是心弦一颤:
该不会又是楼兰的碎片吧?
凑近前一瞥,十有七八,真是楼兰出土的残破纸片。
楼兰,真是离我太遥远,又太亲近了。
曾经想过,楼兰于我来说,已不是地域上的一个名称了,而是一种精神领域的烙印。
一开始我不知它具体的方位,只为那种莽原气象苍凉气息吸引,心想什么时候也走去看看。
后来有人告知楼兰在罗布泊附近,不由让我倒吸了一口冷气:
天啊!
行动的信念顿时萎缩了不少。
倘没有天赐的力量,是断断难以进入这神秘领地的。
我分外喜爱楼兰的残纸,从外观上看,边缘都被时光的风霜啃噬得斑驳陆离,犹如一片片洞见筋脉的黄叶。
这些残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汉字,古朴而稚拙。
只是由于残片,即便从内容上细审,我也弄不清哪页残纸居先哪页残纸在后。
原先,贯穿纸片使其排列有序的细韧皮条,经不过风雨磨洗,不知哪一日清晨呼啦啦分崩离析,这一摞摞记载楼兰心迹的古纸本霎时如天女散花,散乱而破碎,再也无从整理。
有序顿成无序,整饬变成芜杂。
一些重要的记载被风吹雨打腐烂去,一些关键的词组也剥蚀风化,神秘的气息开始飞扬,越往后越神秘莫测。
我想会有一些人,面对那无尽荒漠的方位,踮起脚神往地张望。
我们完全可以在精神上还原、再现当年丰饶的场景啊!
两千多年前的楼兰,何等富庶和滋润呀!
这个美丽的绿洲王国有如丰满而妩媚的少妇,林木葱茏,水草丰茂,波光荡漾,百鸟啁啾,真正是一片乐土。
它使黄河文化、恒河文化和古希腊文化水乳交融。
楼兰以它的消失,使人感到再滋润饱满的生命,也会如流星一般,在瞬间化为虚无。
这些古典的碎片由于没有完整性,它使人们也就看到一个碎片的楼兰,只看到那些舞文弄墨的楼兰人迷蒙的背影。
在我把玩到的一些墨迹里,这时的书体,正处在隶楷若即若离的阶段,那种楷有隶意、隶含楷法的驳杂胶着状态,醰醰有味品之不厌。
这些墨迹和相应时期的魏晋名流风格如隔江海。
楼兰残纸墨迹总是那么素朴,淡墨青衫一般天然动人。
当然,有些笔画真的没有写好,读起来直让我皱眉头,不像是专门训练过的书手所为。
深目高鼻的楼兰人,此时还没有学会含蓄呢。
有时用笔恍若马背上挥刀,直通通地就挥了过去。
这宛如在纸面上作长枪大戟格斗,咣当作响。
我当然不太习惯这种表现方式,觉得太抛筋露骨,只是书写中一如既往地不作态,则是我屡屡赞美的。
这时的江南名士,已经能写得一手流畅婉转的好字了,楼兰人的字迹却都处在未完成的品相里,似乎等着后人去弥补。
可是我感到了字里行间充溢的宗教神秘的气息。
佛教进入中原,首先要途经此地,是这里的人过早地皈依了吗?
这真是一个饶有深味的问题:
有技巧的人足以达到完美,却全然写不出如此韵致,是心灵空间缺少了什么吧?
我觉得没有必要回避斯文赫定这个也许会让人不愉快的名字。
20世纪初,这个具有探险血统的人就来到罗布泊附近的荒漠上,发现了遗弃千年的楼兰遗址,挖掘的序幕就此拉开。
可以轻易推想,20世纪初亲近罗布泊边缘会是何等的艰难。
但是斯文赫定还是千里迢迢地赶来了。
有些人有着狼狗一般敏锐的嗅觉,而且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伙、一群,只要破旧的中国哪里有宝藏浮出土面,都会把这伙子人招引过来。
斯坦因不是到了敦煌,轻易就把藏经洞的珍贵经卷搬走了一大批吗?
华尔纳则动了点科学的脑筋,发明了一种特殊的胶水,专门用来粘走那些活灵活现的鲜艳壁画;
还有一位叫范莱考克的德国人更绝,跑到荒无人烟的高昌故城的柏孜克里克石窟,硬是用犀利的狐尾锯,把壁画连土锯了下来,然后装箱运走。
这类事情在那个时节委实太多了。
如今我只能粗疏地在自己那张记事地图上作种种颜色的记号,这里或者那里。
这种登堂入室的文化搬运行径,曾使我们蒙羞并且愤慨不已。
风沙越来越沉重地覆盖在楼兰遗址上,终日无绝,漫过基础,漫过墙堞,漫过城楼,着力剥蚀着突兀处,料想在不久,就连高耸的烽燧也要被遮埋,遗址外相将荡然无存。
一切绚丽和辉煌,在如许长的岁月中,被黄沙摧残成一片迷蒙。
只余下楼兰残纸了。
它们尽管是残片,却必将长存,就像楼兰上空的长风和楼兰身体上的沙丘一样长存。
这些碎片有自身的特性,获得朴素的色调和质地,尤其是时日赋予了它们长存的生命力,已不惧怕世俗的侵入了。
我慢慢地走近楼兰,当然是心路历程接近了。
楼兰在我心目中破碎万端,和碎片的纸本一个模样。
其实,认识一个世界要达到周全是不可能的。
面面俱到,反而什么都达不到,什么都肤浅之至。
从史料的完整性要求来衡量,碎片使人怜爱不已,但它的物质价值已抵不上完好者。
若从审美价值上说,碎片却具有相当强的象征性,借残象以会意,妙在存残之间、藏显之外。
(选自《散文》,略有改动)
18.读完全文,你认为文章的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五段说,“我分外喜爱楼兰的残纸”。
在这里,文章重点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说“是心灵空间缺少了什么吧?
”根据文意,你认为缺少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2分)
22.根据前后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不超过10字。
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是经过千年万代沉淀而成的土地,历史中的辉煌与暗淡,都积淀在这土地中,历史中所有人物的音容足迹,都融化在这土地中。
我正在耕耘的这些泥土,会不会被遭受放逐、行吟泽畔的屈原踩过?
会不会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陶渊明种过菊花?
这些泥土冲下山岭,又被风吹到空中,会不会曾落到___________________的李白的肩头?
会不会曾飘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杜甫的脚边?
会不会拂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苏轼的须髯?
23.一首小诗写道:
“花红夜暖故乡正是春天我在梦中向她靠岸”。
请根据诗意,按照下面两种情景,以花和夜为重点内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20字。
①春天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梦中夜
24.阅读下面一则消息,概括出这则消息的三个要点。
据国际台消息,总部设在美国“硅谷”的著名反病毒软件公司西曼铁克公司9日透露,第一个与千年虫有关的电脑病毒“巴比伦”已在全球二十多个地方传播,从巴西、北美洲已传到了亚太地区的新西兰等国。
据分析,该病毒主要在网上聊天室传播,它伪装成修理电脑千年虫的软件,专门影响视窗98,对电脑系统和数据文件进行破坏。
当网上用户在和其他网友交谈时,彼此会不断传替信息,病毒就随着信息悄悄地传递给对方。
对方再和其他人交谈,也会把病毒传递给别人……另外,抗病毒专家发现,这个病毒暴发时间是公元2003年1月1日。
要点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三: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种原始的运输工具——骡子和马,最近出现在现代化都市深圳的建设工地上。
深圳市的一项供电工程,需要在海拔300多米的山上作业。
如果按常规施工,就必须先用机械劈山修路,再运输材料上山。
这样不仅会拉长工期,而且势必破坏山体和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于是深圳人请来了广西的骡子和矮马,将一筐筐石料驮上山顶,既省却了筑路的工期,又保护了生态。
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恐怕绝不仅仅在环境和金钱上。
深圳人的做法也是一种创新。
现代化的建设工程采用原始的运输方式,看起来不可思议,甚至是一种倒退,但是它行之有效,在保护环境和避免无谓的工程(比如没有必要在一个不必修路的地方修路)时,它却可能是一个先进的方法。
应该说,这种既切合实际而又别出心裁的举措,对于发展我们的创新思维极有启发。
请以“创新思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三)参考答案
一、1.C2.B(应为“人情世故”)3.B4.D
5.C(A句中“卫冕桂冠”语义重复;
B句中“看法”和“建议”没有必然联系,造成表意不明;
D句“黄土”表意不明)6.A
二、7.D8.D9.C10.B
三、11.B12.A13.C14.B
四、15.
(1)干什么不拉着牛带着犊(去耕田)!
(2)现在是想让我去战胜他们呢,还是安抚他们?
16.
(1)“香”字所包含的不仅是柳花的香,还包括店外飘来的其他花香,店内横溢的酒香,吴姬身上的幽香。
这一切融汇成一阵阵醉人的醇香,这怎能不使李白留恋呢!
(2)“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运用了反诘与比较的修辞手法。
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李白的离愁别绪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可见李白愁之深,愁之长。
诗人以流水与愁思相比较,并以反诘句形式出现,使人觉得新鲜,而且神情毕肖,韵味悠长。
17.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或“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
五、18.文章的立意不在于为早已消失的古代王国全面立史或绘制全景舆图;
作者只是在这些历史残片上自由地驰思骋想,从而突显自己的文化关怀和审美情趣。
29.①写到了这些残破纸片的沧桑变化,②它们的“神秘莫测”对于“一些人”的吸引与诱惑。
20.缺少朴素、自然,缺少宗教的气息。
六、21.归隐田园,遥望南山云游天下,狂傲不羁颠沛流离,忧国忧民把酒问天,豪放豁达。
22略(注意从情景、重点、语言表达等方面表述)
23.千年虫“巴比伦”袭击全球对象是网上聊天室爆发时间是2003年1月1日。
七、24.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