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西省百所名校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580487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461.60KB
届江西省百所名校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
《届江西省百所名校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西省百所名校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答案为B。
3.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名称
分类
高分子化合物
弱电解质
纯净物
混合物
A.AB.BC.CD.D
【答案】D
【解析】A.纳米碳管为碳的单质,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胆矾是CuSO4的结晶水合物,溶于水能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故B错误;
C.“84”消毒液是NaClO的水溶液,为混合物,故C错误;
D.聚乙烯塑料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是混合物,故D正确;
答案为D。
4.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S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纸浆的漂白
B.Cl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水的杀菌消毒
C.SiO2能与强碱反应,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D.MnO2具有氧化性,可与H2O2反应制O2
【解析】A.SO2具有漂白性,可用于纸浆的漂白,故A错误;
B.ClO2具有强氧化性,能用于水的杀菌消毒,故B正确;
C.SiO2传输光的能力强,可用于制光导纤维,故C错误;
D.H2O2反应制O2,添加MnO2,是其作催化剂的缘故,故D错误;
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由水电离的c(H+)=10-13mol·
L-l的溶液中:
Na+、NH4+、C1-、HCO3-
B.滴人酚酞显红色的溶液中:
Na+、Mg2+、SO42-、AlO2-
C.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中:
K+、Ba2+、NO3-、CH3COO-
D.pH=4的溶液中:
Na+、Fe3+、SCN-、Br-
【答案】C
【解析】A.由水电离的c(H+)=10-13mol·
L-l的溶液pH为1或13,而HCO3-在酸、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NH4+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故A错误;
B.滴人酚酞显红色的溶液显碱性,Mg2+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故B错误;
C.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显碱性,K+、Ba2+、NO3-、CH3COO-均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且彼此间不发生离子反应,故C正确;
D.Fe3+的溶液遇SCN-显红色,是发生离子反应生成配合离子的缘故,则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答案为C。
点睛:
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如:
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Fe3+和SCN-)等;
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
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H+或OH-;
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
试题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6.《余冬录》中对胡粉[主要成分为2PbCO3·
Pb(OH)2]的制法有如下描述:
“嵩阳产铅,居民多造胡粉。
其法:
铅块悬酒缸内,封闭四十九日,开之则化为粉矣。
化不白者,炒为黄丹。
黄丹
滓为密陀僧。
”其中黄丹的主要成分为Pb3O4,密陀僧的主要成分为PbO。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胡粉难溶于水
B.胡粉和黄丹中均含有+2价的铅
C.胡粉炒为黄丹的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D.密陀僧分别与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
2的稀硫酸和稀硝酸反应,前者反应速率更快
【解析】A.胡粉的成份为2PbCO3·
Pb(OH)2,均难溶于水,故A正确;
B.PbCO3和Pb(OH)2中Pb均为+2价,而Pb3O4中Pb为+2价和+4价,则胡粉和黄丹中均含有+2价的铅,故B正确;
C.铅元素部分从+2价升高为+4价,发生氧化反应,则整个胡粉炒为黄丹的过程属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
2的稀硫酸和稀硝酸溶液中H+浓度之比为1:
1,但稀硝酸还有强氧化性,PbSO4是难溶于水的盐,应会覆盖在PbO的表面,则密陀僧分别与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
2的稀硫酸和稀硝酸反应时原理不一样,反应速率与稀硝酸快,故D错误;
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A.5.6gFe与过量稀硝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B.标准状况下,2.24L苯含C-H键的数目为0.6NA
C.K35ClO3与浓H37Cl反应制得7.1g氯气,则生成的Cl2分子数为0.1NA
D.6.4gCu与40mL10mol·
L-1浓硝酸充分反应,生成的NO2分子数为0.2NA
【解析】A.5.6gFe的物质的量为0.1mol,与过量稀硝酸反应生成Fe(NO3)3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故A正确;
B.标准状况下苯为液体,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故B错误;
C.K35ClO3与浓H37Cl反应制得的氯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所得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不是71,则7.1g氯气的物质的量不是0.1mol,所含有的Cl2分子数不为0.1NA,故C错误;
D.浓硝酸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变为稀硝酸,故6.4
g
Cu不能完全反应生成NO2,还有部分生成NO,故D错误;
顺利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
一方面要仔细审题,注意关键字词,熟悉常见的“陷阱”;
另一方面是要把各种量转化为物质的量,以此为中心进行计算。
特别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注意:
①气体的摩尔体积适用的对象为气体,而标况下水、CCl4、HF等为液体,SO3为固体;
②必须明确温度和压强,只指明体积无法求算物质的量;
③22.4L/mol是标准状态下或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8.已知NaClO溶液与Ag反应的产物为AgCl、NaOH和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是还原产物
B.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
C.反应物中有水,且反应办程式中水的化学计量数为2
D.若生成4.481(标准状况下)O2,则反应转移0.8mol电子
【解析】NaClO
溶液与
Ag
反应的产物为
AgCl、NaOH
和
O2,Ag、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由电子、原子守恒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g+4NaClO+2H2O═4AgCl+4NaOH+O2;
A.反应中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氧气是氧化产物,故A错误;
B.此反应中NaClO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则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
4=3:
2,故B错误;
C.反应物中有水,由反应方程式4Ag+4NaClO+2H2O═4AgCl+4NaOH+O2,可知水的化学计量数为2,故C正确;
D.4.48L(标准状况下)O2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反应转移1.2mol电子,故D错误;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明确元素化合价与氧化剂和还原剂关系是解本题关键。
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物质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要熟记):
。
9.已知磷酸分子(
)中的三个氢原子都可以与重水分子(D2O)中的D原子发生氢交换。
又知次磷酸(H3PO2)也可与D2O进行氢交换,但次磷酸钠(NaH2PO2)却不能与D2O发生氢交换。
A.H3PO2属于三元酸B.H3PO2的结构式为
C.NaH2PO2属于酸式盐D.NaH2PO2溶液可能呈酸性
【解析】A.次磷酸(H3PO2)也可跟D2O进行氢交换,但次磷酸钠(NaH2PO2)却不能跟D2O发生氢交换,则H3PO2中只有一个羟基氢,为一元酸,故A错误;
B.H3PO2中只有一个羟基氢,为一元酸,则其结构为
,故B正确;
C.H3PO2为一元酸,则NaH2PO2属于正盐,故C错误;
D.NaH2PO2是强碱盐,不能电离出H+,则其溶液可能显中性或碱性,不可能呈酸性,故D错误;
准确理解信息是解题关键,根据磷酸分子中的三个氢原子都可以跟重水分子(D2O)中的D原子发生氢交换及次磷酸(H3PO2)也可跟D2O进行氢交换,说明羟基上的氢能与D2O进行氢交换,但次磷酸钠(NaH2PO2)却不能跟D2O发生氢交换,说明次磷酸钠中没有羟基氢,则H3PO2中只有一个羟基氢,由此分析判断。
10.已知反应:
2NO(g)+2H2(g)==N2(g)+2H2O(g)生成N2的初始速率与NO、H2的初始浓度的关系为V=kcx(NO).cy(H2),k是为速率常数。
在800℃时测得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数据
初始浓度
生成N2的初始速率、mol/(L·
s)
c(NO)/mol/L
c(H2)/mol/L
2.00×
10-3
6.00×
1.92×
2
1.00×
4.80×
10-4
3
3.00×
9.6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关系式中x=l、y=2
B.800℃时,k的值为8×
104
C.若800℃时,初始浓度c(NO)=c(H2)=4.00×
10-3mol·
L-l,则生成N2的初始速率为5.12×
10-3mol/(L·
D.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速率常数是将增大
【解析】A.由实验数据1和2可知,c(H2)不变,c(NO)扩大1倍,反应速率扩大为原来的
=4倍,则x=2,由实验数据1和3可知,c(NO)不变,c(H2)扩大1倍,反应速率扩大为原来的
=2倍,则y=1,故A错误;
B.根据数据1可知800℃时,k的值为
=
=8×
104,故B正确;
C.若800℃时,初始浓度c(NO)=c(H2)=4.00×
L-l,则生成N2的初始速率V=k×
c2(NO).c(H2)=8×
104×
(4.00×
10-3)2×
(4.00×
10-3)=5.12×
s),故C正确;
D.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则当浓度和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速率常数一定是增大的,故D正确;
11.向铝粉中添加少量NH4Cl固体并充分混合,其中铝粉在1000℃时可与N2反应制备Al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lN是一种金属材料
B.AlN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时生成氢氧化铝和氨气
C.少量NH4Cl能够破坏Al表面的Al2O3薄面
D.AlN与足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N+3H+=Al3++NH3↑
【解析】A.AlN属原子晶体化合物,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错误;
B.Al(OH)3有两性,能溶于NaOH,则AlN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时生成偏铝酸钠和氨气,故B错误;
C.在铝粉中添加少量NH4Cl固体并充分混合,有利于AlN的制备,其主要原因是NH4Cl分解产生的HCl能够破坏Al表面的Al2O3薄膜,故C正确;
D.AlN与足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N+4H+=Al3++NH4+,故D错误;
12.由下列实验基现象不能推出的结论是
实验
现象
结论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将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且不褪色
混合气体中含有HC1
向正已烷中加入催化剂,然后高温热裂解,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中
溴水褪色
裂解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乙烯
将FeSO4高温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
品红溶液褪色
分解产生的气体中含有SO2
向FeCI3溶液中滴入几滴30%的H2O2
有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加深
Fe3+能催化H2O2分解且该分解反应为放热反应
【解析】A.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其中无机产物为HCl,其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A正确;
B.正已烷中加入催化剂,然后高温热裂解,产物中不饱和烃有乙烯、丙烯及丁烯,均能使溴水褪色,故B错误;
C.将FeSO4高温分解产生的气体中有SO2和SO3,其中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C正确;
D.向FeCl3溶液中滴入几滴30%的H2O2,Fe3+能催化H2O2分解且该分解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有氧气生成,同时溶液温度升高促进Fe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溶液颜色加深,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3.实验室用有机含碘(主要以I2和IO3-的形式存在)废水制备单质碘的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
碘的熔点为113℃,但固态的碘可以不经过熔化直接升华。
A.操作①和③中的有机相从分液漏斗下端放出
B.操作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O3-+5SO32-+2H+=I2+5SO42-十H2O
C.操作④中用到的玻璃仪器仅需温度计、球形冷凝管、酒精灯、接引管及锥形瓶
D.操作⑤可用如图所示的水浴装置进行
【解析】A.CCl4的密度比水大,操作①和③均为萃取操作,其中溶解I2的有机相从分液漏斗下端放出,故A正确;
B.操作②中Na2SO3溶液还原IO3-得到I2,自身被氧化为SO4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O3-+5SO32-+2H+=I2+5SO42-十H2O,故B正确;
C.操作④为蒸馏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包括温度计、球形冷凝管、酒精灯、接引管、锥形瓶以及蒸馏烧瓶,故C错误;
D.固态的碘可以不经过熔化直接升华,不需要经过加热熔化使之气化的过程,则操作⑤可利用水浴装置进行,故D正确;
14.短周期主族元素V、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由这五种元素组成的九种物质中,n、r、u是气体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
n是黄绿色气体,m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无色气体,p是无色液体,q是淡黄色固体。
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A.实验室制取m和u时,气体发生装置可以相同
B.原子半径:
W>
X>
Y
C.反应①、②均为置换反应
D.n与t溶液反应时,t作还原剂
15.现有甲、乙、丙、丁四种常见化合物,它们分别由H+、Na+、Al3+、Ba2+、OH-、Cl-、SO42-、HCO3-中的两种离子(离子不重复)组成,可以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甲______,丁______,A______。
(2)反应①②③中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__个。
(3)向甲溶液中滴人足量丁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向丙溶液中滴入Fe(NO3)2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
(1).NaHCO3
(2).Ba(OH)2(3).Al(OH)3(4).3(5).HCO3-+Ba2++OH-=BaCO3↓+H2O(6).3Fe2++NO3-+4H+=3Fe3++NO↑+2H2O
【解析】甲、乙、丙、丁是由H+、Na+、Al3+、Ba2+、OH-、Cl-、SO42-、HCO3-离子中的两种组成,由离子共存,H+只能与Cl-或SO42-组成酸,Al3+只能与Cl-或SO42-组成铝盐,甲溶液能和乙溶液生成白色沉淀A、气体和氯化钠,应是铝离子与碳酸氢根发生的双水解反应,A为Al(OH)3,B为CO2,甲、乙分别为铝盐、NaHCO3中的一种,甲与丙反应得到硫酸钠与二氧化碳,则甲为NaHCO3,乙为Al2(SO4)3,丙为H2SO4,甲与丁反应得到白色沉淀C与无色反应D,则丁为Ba(OH)2,由于物质的用量不确定,则D溶液中可能有NaOH或碳酸钠;
(1)由分析可知,甲为NaHCO3,丁为Ba(OH)2,A为Al(OH)3;
(2)反应①②③中均不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则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有3个;
(3)向NaHCO3溶液中滴人足量Ba(OH)2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Ba2++OH-=BaCO3↓+H2O;
(4)向H2SO4溶液中滴入Fe(NO3)2溶液时,Fe2+被NO3-在酸性条件下氧化为Fe3+,同时生成NO气体,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NO3-+4H+=3Fe3++NO↑+2H2O。
破解离子推断题的几种原则:
(1)肯定性原则:
根据实验现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离子;
(记住几种常见的有色离子:
Fe2+、Fe3+、Cu2+、MnO4-、CrO42-、Cr2O72-);
(2)互斥性原则:
在肯定某些离子的同时,结合离子共存规律,否定一些离子的存在;
(要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
酸性、碱性、指示剂的变化、与铝反应产生H2、水的电离情况等);
(3)电中性原则:
溶液呈电中性,一定既有阳离子,又有阴离子,且溶液中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
(这一原则可帮助我们确定一些隐含的离子);
(4)进出性原则:
通常是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离子或引入的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干扰。
16.硒的原子序数为34,是硫的同主族元素,硒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用途非常广泛。
(1)硒位于周期表第______,周期___族。
Se2Cl2常用作分析试剂,其电子式为_______。
(2)硒化铟是一种可应用于未来超算设备的新型半导体材料。
已知铟(In)与铝同族且比铝多两个电子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原子半径:
In>
SeB.In的金属性比Se强
C.In的金属性比Al弱D.硒化铟的化学式为InSe2
(3)工业上常从电冶铜的阳极泥中提取纳米硒。
向浆化的阳极泥中通入氯气,Cu2Se被溶液中的HClO氧化为H2SeO3及CuCl2,反应中HC1O与Cu2S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用氨水中和亚硒酸后得到亚硒酸铵,再向(NH4)2SeO3溶液中加入Na2S2O3可得到纳米硒,同时生成亚硫酸盐,(NH4)2SeO3与Na2S2O3反应生成纳米硒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答案】
(1).四
(2).ⅥA(3).
(4).AB(5).4:
1(6).SeO32-+S2O32-=Se↓+2SO32-
【解析】
(1)硒的原子序数为34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ⅥA族。
Se2Cl2是共价型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
(2)A.In和Se为同周期主族元素,而同周期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即In的原子半径大于Se,故A正确;
B.同周期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大,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则In的金属性比Se强,故B正确;
C.同主族核电荷数越大,金属性越强,则In的金属性比Al强,故C错误;
D.铟为第ⅢA元素,最高价为+3,则硒化铟的化学式为In2Se3,故D错误;
答案为AB;
(3)Cu2Se被溶液中的HClO氧化为H2SeO3及CuCl2,则1molCu2Se被氧化转移电子为8mol,而1molHClO被还原为Cl-,只转移2mol电子,根据电子守恒可知反应中HC1O与Cu2S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1mol=4:
1;
(NH4)2SeO3溶液中加入Na2S2O3可得到纳米硒,同时生成(NH4)2SO3,则(NH4)2SeO3与Na2S2O3反应生成纳米硒的离子方程式为SeO32-+S2O32-=Se↓+2SO32-。
17.Na2O2具有强氧化性,H2具有还原性,某同学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推测Na2O2与H2能发生反应。
为了验证此推测结果,该同学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I.实验探究
步骤1:
按如图所示的装置组装仪器(图中夹持仪器已省略)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
步骤2:
打开K1、K2,在产生的氢气流经装有Na2O2的硬质玻璃管的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步骤3:
进行必要的实验操作,淡黄色的粉末慢慢变成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未变蓝色。
(1)组装好仪器后,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简述检查虚线框内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________。
(2)B装置中所盛放的试剂是_____,其作用是_______。
(3)步骤3中的必要操作为打开K1、K2,_______(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字母)。
A.加热至Na2O2逐渐熔化,反应一段时间
B.用小试管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C.关闭K1
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4)由上述实验可推出Na2O2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II.数据处理
(5)实验结束后,该同学欲测定C装置硬质玻璃管内白色固体中未反应完的Na2O2含量。
其操作流程如下:
①测定过程中需要的仪器除固定、夹持仪器外,还有电子天平、烧杯、酒精灯、蒸发皿和____。
②在转移溶液时,若溶液转移不完全,则测得的Na2O2质量分数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1).关闭K1,向A装置中的漏斗加水至漏斗内液面高于漏斗外液面,并形成一段水柱,一段时间后水柱稳定不降,说明虚线框内的装置气密性良好
(2).碱石灰(3).吸收氢气中的水和氯化氢(4).BADC(5).Na2O2+H2
2NaOH(6).玻璃棒(7).偏小
【解析】I.
(1)关闭K1,向A装置中的漏斗加水至漏斗内液面高于漏斗外液面,并形成一段水柱,一段时间后水柱稳定不降,说明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良好;
(2)A中生成的H2中混有水蒸气和挥发出的HCl,应利用B装置中所盛放的碱石灰吸收吸收氢气中的水和氯化氢;
(3)步骤3中的必要操作为打开K1、K2,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并用小试管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当装置内空气完全除去后,加热C中至Na2O2逐渐熔化,反应一段时间,然后停止加热,充分冷却,最后关闭K1,故操作顺序为BADC;
(4)Na2O2与H2反应无水生成,说明产物为Na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2+H2
2NaOH;
II.①NaCl溶液蒸发操作进需要用玻璃棒搅拌,则操作过程中需要的仪器除固定、夹持仪器外,还有电子天平、烧杯、酒精灯、蒸发皿和玻璃棒;
②在转移溶液时,若溶液转移不完全,则得到NaCl的固体质量偏低,固体增重量偏低,导致NaOH的含量偏高,则测得的Na2O2质量分数偏小。
解答综合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名校 第一次 联合 考试 化学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