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579059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4.05KB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钱塘湖春行》
1、《钱塘湖春行》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钱塘湖春行》选自《》,作者,字,号;
是代著名诗人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颈联是:
2、诗中描绘西湖胜景的诗句是:
3、诗中描写莺歌燕舞的名句是:
4、抒写诗人游兴未尽,对西湖美景恋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1、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
3、诗中“几处”“谁家”用得极有分寸,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
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天净沙秋思》
1、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天净沙”是,“秋思”是。
2、《天净沙秋思》作者,是代著名作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有什么用意?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字数150字左右。
(课后完成)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答案)
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像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五言律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王湾,是唐代诗人。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初春。
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思念故乡。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
(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
1、《钱塘湖春行》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七言律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是唐代著名诗人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孤山寺北贾亭西;
绿杨阴里白沙堤。
如:
“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准确地反映了初春时景物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如果换作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1、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2、《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
(说明:
“小桥流水人家”是以乐景反衬哀景,“小桥流水人家”虽好却不是自己的家乡,有家归不得,更加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
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达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惆怅之情。
通过秋景的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深秋,夕阳西下。
古道上,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正踽踽独行,陪伴他的惟有那匹衰瘦的老马。
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将要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
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之上的小桥,看到溪水流经的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充满幸福温馨,而他此刻却有家难归,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自己今夜又要投宿在何处?
独自承受长夜漫漫,怎么能不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与文言文
观沧海
作者:
曹操【魏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唐代】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代】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元代】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刘义庆【宋代】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
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论语十二章》
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
译文: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2、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
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了呢?
3、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
“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
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
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6、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
这种贫苦,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
“(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8、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10、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边叹道:
“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讲的是珍惜宝贵的光。
11、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每个人都应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
三军可以的元帅可以被抓,也不能随意污辱我的人格。
儒家肯定生命和道德都是有价值的。
12、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一个人知识要渊博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多听多问还要切近平实的思想。
做到这两点,仁这个学问的中心就有了。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课外古诗诵读
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代】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代】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唐代】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唐代】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纪念白求恩》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
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
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狼》蒲松龄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代】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宋代】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诗歌四首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上册 古代 诗歌 同步 练习